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學前教育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哪些

學前教育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31 21:04:07

⑴ 幼兒期的父母教養方式及對幼兒的影響

父母的教養方式是指父母在撫養子女的日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行為傾向, 它是對父母各種教養行為的特徵概括, 是一種具有相對穩定性的行為風格。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 幼兒自信心是在家庭中萌芽和發展的, 因此, 幼兒的自信心與父母的教養行為有很密切的關系。父母通過具體的教養行為及態度, 向幼兒傳達父母對生活的態度、行為模式和價值觀念等。不同類型的教養方式對幼兒自信心的發展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影響。

1. 父母教養方式的主要類型

溺愛型。持這種教養方式的父母把幼兒放到特殊的地位, 一切服從、服務於幼兒, 不適當地滿足幼兒生活上的要求和慾望, 處處遷就, 事事代勞。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 幼兒往往情緒不穩定, 自私自利, 自傲或自卑, 能力低下, 意志薄弱, 缺乏自信, 容易形成依賴、懦弱、自卑的性格。當幼兒長大後面臨迥然不同的社會競爭時, 則會無力承受任何心理上的挫折而缺乏自信心和獨立性。

專制型。持這種教養方式的父母往往強迫幼兒按自己的意願辦事, 不容許孩子有差錯或失誤, 頻繁採用懲罰來強制執行。在這種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幼兒, 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

放任型。持這種教養方式的父母對幼兒採取不聞不問、放任自流的態度。由於父母沒有給予幼兒必要的行為准則和強化, 對孩子沖動的行為缺乏約束, 致使孩子缺乏社會責任心,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同時, 由於缺乏父母的關心和教育, 幼兒認為自己在家庭中是不重要的, 因而失去歸屬感。

民主型。持這種教養方式的父母對幼兒信任、尊重和平等, 重視啟發引導, 孩子的成長有一個自主和自由的空間。這類父母與幼兒之間有著積極的情感交流, 既尊重、理解幼兒, 又對幼兒提出嚴格要求; 既高度關注幼兒的一舉一動,又積極鼓勵幼兒獨立自主, 激勵幼兒去做他喜歡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 既讓幼兒敢於發表意見, 又循循善誘, 對幼兒的幼稚和錯誤不是無端訓斥。因此, 在民主的家庭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幼兒, 往往性格開朗, 意志堅強, 積極向上, 有自信心, 能與人和睦相處。

2. 改善教養方式, 培養幼兒自信心

從父母行為看幼兒自信心發展的結果, 民主型的教育方式無疑是最佳的教育模式, 值得推崇。當然, 由於每個幼兒的個性差異不同, 無論是溺愛型、專制型還是放任型的教養方式, 它們對幼兒自信心的發展所造成的不良後果不一定是因果的關系。也就是說, 同一種管教類型對不同個性的幼兒引起的效果, 可能是各式各樣的, 我們不能僅僅依據幼兒的表面行為來評價某種管教類型的實際效果。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即民主型的教養方式對所有幼兒的個性心理發展都是有益的。

父母要轉變教育觀念, 提高自身素質。教育觀念是整個家庭教育諸因素中的核心。父母要認識到自己在孩子的成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尤其是在兒童早期。父母的教育態度和教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幼兒自信心的形成和發展。因此, 父母轉變教育觀念, 提高自身素質,優化教養方式, 是培養幼兒自信心的必要前提。

社會、學校、家庭要三位一體, 構築完整教育體系。父母的教養方式, 必須要通過社會、學校、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才能共同營造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社會應當通過各種傳播媒體, 宣傳普及家教知識, 宣傳科學的家庭教養方式和民主的教養模式。幼兒園也可以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以及家長與教師之間的直接溝通等方式, 指導、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 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⑵ 家庭教養方式主要有哪幾種。

家庭教養對於孩子的成長和心理健康十分重要,不同的父母,對孩子採取不同的教養模式,自然會培養出性格和處事方式截然不同的孩子。家庭教養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1、民主型:父母給予孩子健康的愛,所謂健康,就是不忽視,不溺愛,適當鼓勵和懲罰,讓孩子覺得安全;讓孩子有機會自己做決定,而不是父母包辦一切。這樣的孩子更加自信、自立。

2、專制型:專制下的孩子沒有自己做選擇和決定的權利,父母替他們決定一切,對孩子來說,父母的話就是不可違抗的命令。

3、溺愛型:父母替孩子包辦一切,一切以孩子為中心,這樣成長出來的孩子不會為他人著想,過分自我。

4、冷漠型:父母總是忽視、漠視孩子。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關愛和溫暖,這樣的孩子總是沉迷網路或者加入社會不良團伙,以其他方式滿足自己對父母關愛的需求。

5、分歧型:在孩子管教方面,父母雙方意見背道而馳,因此,家庭經常發生沖突,孩子也無所適從。

⑶ 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究竟有哪些呢 85

(一) 根據國內外的一些研究,國學者劉金花認為評定父母教養方式的維度有兩個:控制(對孩子是否提出成熟的要求)和愛(即是否關心、信任和理解孩子),根據這兩個維度可以把父母的教養方式分成四種類型:權威型、專制型、嬌寵型、冷漠型。
1、 權威型——控制+愛(接受) 父母對兒童的態度積極肯定,熱情地對兒童的要求、願望和行為進行反應,尊重孩子的意見和觀點,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參與討論;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比較明確,對他們的不良行為表示不快時,會嚴格按規則說服教育;而對其良好行為,則表現出真心的支持和肯定。這種高控制、情感上便於接受的溫暖式的教養方式,對兒童個性的發展有積極的影響,易使孩子形成親切溫和、情緒穩定和深思熟慮的性格或者形成獨立、直爽、積極協作的性格。
2、 專制型——控制+不愛(拒絕) 控制有餘,愛心不足。這屬於高控制教養方式,但在情感上父母傾向於拒絕和冷漠孩子。父母往往表現出缺乏熱情的情感反應,很少考慮兒童自身的願望和要求;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橫加限制,要求孩子無條件地遵循有關的規則,如果違反規則,父母就會採取強硬措施,有的甚至動用暴力。這種方式下教養的兒童往往會有恐懼心理,缺乏自信心
3、 嬌寵型——不控制+不完全愛 愛得不理智,控制不足。父母對孩子百般疼愛,過分嬌寵,任其呼風喚雨,對小孩的任何要求不假思索的答應。例如,有一位下崗女工,平時在菜場買菜總是和小販討價還價、斤斤計較,能省一分是一分,捨不得買質量好的菜。但是,和孩子去買東西時,卻「慷慨大方」,孩子要什麼買什麼,一次就是幾百塊錢。這樣的教養方式導致孩子的行為和性格發生扭曲,使孩子形成了較強的沖動性和攻擊性的心理行為,缺乏獨立性和責任感,懶惰、自私、任性、撒嬌、為所欲為,形成一系列不適合社會要求的行為習慣和性格特徵。
4、 冷漠型——不控制+不愛 父母對孩子既缺乏愛的情感和積極反應,又缺少行為的要求和控制,親子間交往甚少,父母對孩子缺乏基本的關注與了解,對孩子的一切行為舉止採取不加干涉的態度,給孩子一種被忽視的感覺。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兒童容易形成較強的沖動性、攻擊性、不順從、自傲、自狂、目中無人、自以為是的心理,使他們在青少年時期很容易發生不良行為問題。
(二) 我國教育家程華山等研究了上海市區幼兒園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發展的影響。通過對201名4歲幼兒家長在「權威」和「關愛」兩個維度上的得分進行分類,得出溺愛型、忽視型、嚴厲型、關愛型,理智型五種教養類型。與 劉金花老師從「控制」和「愛」的維度上分的四種類型相似,溺愛型與嬌寵型相似;忽視型與冷漠型相似;嚴厲型與專制型相似;關愛型同理智型結合與權威型相似。
(三) 根據以上教育家的結論分析,我認為權威型的教養方式是父母最理想的。因為這種教養方式在教育孩子時,採取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兒童、尊重愛護幼兒。寬嚴並濟、放管結合,把幼兒看作一個與自己地位平等的個體對待,不能隨心所欲地去支配孩子,也不能完全失去控制,而是適度對孩子提要求,提供必要的照顧與幫助,以促進孩子全面發展。例如,孩子剛從幼兒園回家後,爸媽先隨孩子的喜好,允許先玩半小時左右,再去畫畫,聽故事,而不是硬逼著先畫畫、聽故事,再玩;至少孩子在玩什麼,和誰一起玩,只要不是有危險的東西,父母可以不幹涉,讓其自由自在的玩。父母是孩子的良師益友,應該允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能逼,孩子不是逼出來的,應該和孩子和睦相處和孩子一起唱歌、跳舞、講故事、看動畫片。權威型的教養方式能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教養出來的孩子,能友好的與人相處,能體諒別人,天真活潑,情緒穩定,自信、自強,獨立性強,寬容大方,懂事。所以,父母應該樹立正態度,給確的教養孩子以好的影響,促進孩子個性健康發展。

⑷ 家庭教養方式一般分為哪四種

家庭教養方式一般分為:權威型、專制型、溺愛型、忽視型等。
1.權威型:這是利於孩子成長的撫養方法。這類父母對孩子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對孩子的行為作出了恰當的限制,設立恰當的目標,並要求孩子服從和達到這些目標。同時,其表現出對孩子成長的關注和愛,會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觀點,並鼓勵孩子參與家庭決策。簡而言之,這種撫養方式的特點就是理性、嚴格、民主、耐心和愛。
2.專制型:這類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很嚴厲,提出很高的行為標准,並且對孩子採取體罰或者其他懲罰措施。從本質上,這種撫養方式只考慮到父母的需要,而忽視和抑制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和獨立性。
3.溺愛型:這類父母對孩子充滿了愛與期望,但是卻忘記了孩子社會化的任務,其很少對孩子提出什麼要求或者施加任何控制。
4.忽視型:這類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其既不會對孩子提出什麼要求和行為標准,也不會表現出對孩子的關心。這種極端的忽略嚴重阻礙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⑸ 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哪些類型

四種類型的教養方式

專制型

專制型,又稱獨裁型,這是一種嚴厲的教養方式,是高「要求/控制」與低「接納/響應」的結合。通常成人會提出很多規則,期望孩子能夠嚴格遵守,他們很少向孩子解釋遵從這些規則的必要性,而是依靠懲罰和強制性策略(比如權利專斷或愛的收回)迫使兒童順從。專制型的父母不能敏感察覺到孩子的不同觀點,而是希望孩子聽話、尊重他們的權威。這是一種限制性非常強的教養方式。

放任型

放任型,是低「要求/控制」和高「接納/響應」的結合。這種類型的父母會縱容孩子,比較少地提出要求,允許孩子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沖動,不會密切監控孩子的行動,很少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強硬的控制。這是一種接納且放任的教養方式。

權威型

權威型,是高「要求/控制」與高「接納/響應」的結合。這種類型的父母會對孩子提出許多合理的要求,並且會謹慎地說明要求孩子遵守的理由,保證孩子能夠遵從指導,他們會立下清晰的規矩並貫徹始終。與專制型的父母相比,權威型的父母更多地接納孩子的觀點並做出響應,能夠認識到並尊重孩子的觀點,以合理、民主的方式來控制孩子。這是一種具有控制性但又比較靈活的教養方式。

忽視型

這是低「要求/控制」與低「接納/響應」的結合。這種類型的父母很少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他們或者會拒絕孩子的要求,或者由於過度關注自己的事情而對孩子投入極少的時間和精力,他們幾乎沒有規則與要求,對孩子的需求不予理睬或者不敏感。這是一種非常放任且具有較低要求的教養方式。

不同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不同

一般來說,權威型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更多正面的影響,孩子更容易表現出積極、主動,自控能力強,做事有主見,能和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

專制型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更有可能表現出不愉快、不友好,他們容易被激怒。

溺愛型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更多地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比較任性。

而放任型的教養方式比較容易對孩子造成負面的影向,讓孩子長大後表現出亥高的攻擊性等行為。

每位父母都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教養方式恰當,孩子的性格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若方式不當,則會適得其反。

而不管採用何種養育方式,都需要父母給孩子更多的愛和關注,能夠而耐心地傾聽孩子,而且懂得恰如其分地激勵孩子自我成長。

⑹ 父母教養方式類型

父母的教養方式(child-rearing style 或 parenting pattern) 對兒童早期的智力發展、性格形成、情緒社會性技能的培養都有重要影響。在「家庭系統理論」中認為父母的教養觀念、態度和行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相對穩定而一致的,不會隨情境的變化而輕易發生改變。目前國內外較為流行的父母教養方式類型為美國心理學家鮑姆令特(Burmrind)提出的4大父母教育類型,即「權威型」、「專制型」、「忽視型」和「容許型」(或溺愛型)。

★權威型父母(authoritative parenting) : 父母對兒童的態度積極肯定、熱情地對兒童的要求、願望和行為進行反應,尊重孩子的意見和觀點,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參與討論; 他們能對孩子提出明確的要求,並堅定地執行;對孩子的不良行為表示不快,並對其良好行為表現支持和肯定。

★專斷型父母(authoritarian parenting):父母對孩子提出較高的要求,但卻常常忽視孩子的需求、願望。他們往往要求孩子無條件地聽從自己的安排和遵循有關的規則,但卻缺少對規則的解釋,他們常常對兒童違反規則的行為表示憤怒,甚至採取嚴厲的措施進行懲罰。

★忽視型父母(neglectful parenting): 父母對孩子既缺乏關心和照顧,也對孩子的行為沒有要求和控制,親子間互動較少。父母對兒童的任何要求和行為都漠不關心、沒有反應,甚至流露厭煩、不想搭理的態度。

★容許型父母(permissive parenting):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充滿關心和積極的肯定,但是缺乏控制,對孩子不提任何的要求,讓其自由隨意發展,對孩子違反要求的行為也是採取無限度容忍和接受的態度。認為自己的孩子哪裡都好,很少發怒或訓斥孩子。

⑺ 父母教養方式四種類型是什麼

第一、權威型

這類型的父母對孩子有所要求,且對孩子的情感也非常接納。孩子在跟父母相處時雖然會覺得父母有時候比較嚴厲,但從來不會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不管什麼時候感覺到的都是可靠和安全。

權威型的父母雖然認為自己在孩子面前應該有身為父母的權威,但同時他對孩子也非常理解和尊重。看到孩子遇到困難了,他不會打壓批評孩子,說「你怎麼連這點困難都克服不了」,也不會對孩子的求助視而不見,他會用溫柔包容的方式來安撫和幫助孩子。

他們的嚴厲更多的是體現在獎懲分明上面,會鼓勵孩子做得好的部分,孩子做錯了事他們也是該批評批評。這是一種非常健康的教育方式,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通常獨立性和自信心都比較強,他們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也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便偶爾受挫了也能很快恢復。

如果你的父母是這樣,那一般你會具有高自尊和高自律性,在學業和工作上通常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而且人緣也會很好,大家有時候還會把你當作團隊核心,這都是你父母帶給你的積極影響。

第二、專制型

跟上面權威型的父母不一樣,專制型的父母會要求孩子絕對服從自己,希望子女按照自己的設想和要求去做。他們會對你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如果你完不成或做不好,他們就會失望、發脾氣,可能還會對你實施懲罰。

他們對於孩子的情感反饋是拒絕的。比方說如果你因為被同學排擠而成績下降,他們只會要求你多努力多學習,趕緊把成績趕上去,但不會過多關心你被同學排擠的事情,你即便跟他們說了,他們也無法真正理解你,可能還會反問「怎麼同學不排擠其他人,就排擠你呢,是不是你有問題」。

在這種家庭氛圍下長大的孩子因為父母的嚴格要求,在學校時應該會是個各方面表現都不錯的學生。他們會時常感到焦慮,覺得自己不行,如果遇到挫折了會產生強大的情緒反應,很難快速調整好自己。

第三、放縱型

這類型的父母對孩子非常縱容,幾乎不作任何要求,孩子想幹嘛就幹嘛,只要他開心,對孩子那是予取予求。孩子犯錯了,他們不會去引導、教訓,甚至還會包庇放縱。

在他們眼裡,自己的孩子永遠都是對的,是好的,而這樣環境下養出來的往往是「熊孩子」。如果你的父母對你就是這么溺愛,那你的性格會非常沖動,遇到點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就會發脾氣,很難與別人合作,你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有時候還很叛逆,別人讓你做什麼,你就偏不做什麼。

與此同時,因為父母把你照顧得太好了,所以你在很多方面都很依賴別人,即便自己能做或者能學會也不會去動手,做事缺乏毅力,經常是三分鍾熱度。

第四、忽視型

這類型的父母雖然有一個父母的身份,但卻根本沒盡過父母的責任和義務,生而不教說的就是他們。他對孩子完全是放養型的養育,不了解孩子的動向,不關心孩子的情緒,對孩子的行為也不做任何要求。

孩子稍微跟他說兩句話,他就表現得不耐煩,他可能經常採取給錢的方式來打發你,卻很少去參加你的家長會,也不會在休息時陪你參加課外活動。

他對孩子幾乎沒有關心,就好像孩子不是他的一樣。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多數都具有較強的攻擊性,跟其他人很難友好相處,而且情緒起伏不定,在認知和行為上可能還會存在一些問題。

⑻ 父母教養方式四種類型是什麼

1、權威型

這類父母對於孩子要求非常嚴格,制定的規矩也很多。他們在制定目標和規矩的時候,從不和孩子協商。一旦孩子犯錯,他們就會嚴厲懲罰,從不給孩子任何指導和解釋的機會。

研究發現,在這種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學習和工作可能會很優秀。孩子由於缺乏父母的關愛,內心缺乏安全感,導致孩子情緒不穩定,人際關系較差,工作和生活並不快樂。

2、恩威型

這類父母介於放任和權威類型之間,他們也會給孩子定目標設規矩。唯一不同的是,他們在設定目標時會和孩子商量,制定規矩時會告訴孩子為什麼要這么做。即使孩子犯錯了,他們用引導來代替處罰。

這種父母很清楚,教育孩子需要正確的指導,懲罰和制度僅僅是輔助手段,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最終目標。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最快樂,他們做事有目標、獨立性很強,積極主動,能與人合作,有較強的責任感。

3、放任型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自然就會得到父母全部的愛,甚至毫無底線的愛。這類型的父母對孩子基本上沒有要求,當然也不會樹立任何規矩。他們會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允許孩子自由地表達自己所有的感受和沖動,對孩子的行為不聞不問。

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就是我們常說的熊孩子。這類孩子性格特點是脾氣暴躁易沖動,缺乏控制,做事以自我為中心,且獨立性和成就感較差。

4、忽略型

這類父母認為孩子只要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就可以,對於孩子的陪伴和指導少得可憐。他們不是忙於事業,無暇照顧孩子,就是把孩子丟給老人。

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年幼時就會脾氣暴躁,具有較強的攻擊性。上學後,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會比較差。

現在,大多數的父母屬於放任型的父母,也就是溺愛型的父母,所以才有了十幾歲的孩子在景區踢踹仙人掌,6歲男孩偷看女廁所的事件,而家長給出的解釋也出奇地相似——「他還是個孩子」。

⑼ 父母教養方式四種類型是什麼

1、權威型

這類父母對於孩子要求非常嚴格,制定的規矩也很多。他們在制定目標和規矩的時候,從不和孩子協商。一旦孩子犯錯,他們就會嚴厲懲罰,從不給孩子任何指導和解釋的機會。

2、恩威型

這類父母介於放任和權威類型之間,他們也會給孩子定目標設規矩。唯一不同的是,他們在設定目標時會和孩子商量,制定規矩時會告訴孩子為什麼要這么做。即使孩子犯錯了,他們用引導來代替處罰。

3、放任型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自然就會得到父母全部的愛,甚至毫無底線的愛。這類型的父母對孩子基本上沒有要求,當然也不會樹立任何規矩。他們會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允許孩子自由地表達自己所有的感受和沖動,對孩子的行為不聞不問。

4、忽略型

這類父母認為孩子只要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就可以,對於孩子的陪伴和指導少得可憐。他們不是忙於事業,無暇照顧孩子,就是把孩子丟給老人。

父母教養的重要性:

1、家庭教育是孩子心理發展的基礎。家庭生活是人類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對於個人心理的形成、性格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家庭關系對孩子的心理有影響

3、家庭教養方式及內容對孩子有心理的影響

4、家長的過分溺愛和嚴厲粗暴這兩種不良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

⑽ 家長應該怎樣做好孩子的學前教育

孩子,是我們的情感寄託,也是祖國的未來。一個孩子長大後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才,多半取決於孩子在學前所接受的教育。一雙推動搖籃的手,也是推動世界的手,由此可見,學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我們該怎樣做好孩子的學前教育呢?

一、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1)為什麼要重視培養習慣?

幼兒時期是培養好習慣的關鍵時期,當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之時,記者問一位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請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科學家平靜地說:「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什麼?」「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大自然。」

這位科學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講明了兒時養成良好習慣對人一生具有決定性意義。

專家研究表明,3-12歲是人形成良好行為的關鍵期,12歲以後,孩子已逐漸形成許多習慣,新習慣要想紮下根來就難多了。現在的一些家長非常看重學習成績,千方百計地培養孩子的外語、美術、音樂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忽視習慣的培養,這恐怕是我們現在一些家長最大的誤區。

(2)要培養孩子的什麼習慣?

1、文明語言習慣—從禮貌用語做起。高爾基說過:「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為一名現代家長,在孩子的教養過程中,應注意從孩子的呀呀學語階段,就注意教育他學會禮貌用語。比如正確地稱呼大人,說「謝謝、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還有一種情況,孩子說話雖然不帶臟字,但說話的態度不好,語氣急躁甚至嚴厲。這也是不好的習慣。試想,一個人語言文明、卻舉止粗野,或者舉止得體,卻出口不遜,這都是不和諧的。因此,家長在教養過程中要讓孩子學會說話和氣、舉止文雅、活潑大方、形成待人誠懇、落落大方的良好習慣。

2、集體意識—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行為習慣。人是社會性的。孩子在一歲之後,越來越有了對夥伴兒的需求。但是對每一個孩子來說,如何與夥伴相處,還是他們亟需學習的一門學問。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早期教育中引導孩子與夥伴兒交往。要經常帶孩子走出家門,接觸外部世界,要讓孩子有集體榮譽感,鼓勵孩子幫助別人,或為集體做事情。盡管有時,孩子所做的「幫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擊孩子的熱情。

3、勞動習慣—讓孩子從自己穿衣做起。現在獨生子女家庭占絕大多數。現代父母在孩子的教養上,常常會過度保護或生活中處處代勞。在這種教養方式下,孩子可能會失去自己動手的機會,進而失去辦事靠自己的`意識。勞動習慣,同樣是應該培養的行為習慣。像孩子要自己穿衣、穿鞋、幫忙疊衣物、收玩具。但由於他們年紀小,勞動能力有限,在有些家長看來無異於幫倒忙。有些家長就喜歡自己代替,把一切打理得干凈利索。天長日久,就像俗話說的:父母能幹,兒女嬌痴。孩子失去了學習和參與的機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就該由家長做。漸漸產生了依賴性。現在有的小學生甚至中學生都不做一點自我服務性勞動,認為「我的任務是學習」,進而不愛惜勞動成果;還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極差,離開家長就吃不好、穿不好,這都是早期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的結果。值得一提的是,學前班有許多的家長或爺爺、奶奶給孩子送午餐喂著孩子吃,這很不好,您連孩子吃飯的習慣都沒有培養,您還會培養孩子什麼習慣呢?

4、衛生習慣—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環。現代家庭對子女衛生習慣的培養重在兩個方面,一是健康的飲食習慣,一是良好的作息習慣。應該注意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按時進餐,不暴飲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觀,讓孩子從小形成飲食有節、均衡營養的好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將伴隨孩子一生。作息時間混亂是現代人生活的誤區,這一點,孩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現在的小孩從嬰幼兒階段就開始接觸電視、電腦,到了幼兒期,沉湎於電視、電腦的機會更多。有些小孩子從3歲開始就接觸電腦;有的孩子精力充沛,周末、節假日甚至隨著父母的生活節奏晚睡晚起,這種做法會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我們學校設置了門房,主要是為了給學生營造好的學習環境,可是很多家長不能遵守門房的管理,沒有到下課的時間強行進入校園,站在教室的走廊上,您這樣做會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您自己都不能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怎麼能教育孩子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明年我們將不會讓一個非學校人員進入校園。

5、學習習慣—讓孩子受益一生。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階段,不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發孩子愛學習、愛看書的興趣,這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極為有益。據美國教育專家表明,如果在學前階段,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展,那麼孩子將來入學後很可能就會學習能力低下,跟不上學校學習的進度。

當然還有許多習慣,家長可以看一看幼兒教育的書籍,根據自己的孩子情況確定訓練內容。

(3)怎樣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的培養是從單個的行為訓練開始的。具體要求分三步:首先讓他會做,然後讓他堅持做,最後是一直做。

如:想讓孩子養成做家務的習慣,可以先讓他看掃地,然後告訴他怎樣掃,再讓他學著掃,學會以後,每天都想辦法安排他掃一次(既使地面不臟),每次掃完都激勵一番,不想掃時,就監督著讓他掃,一兩個星期過去了,他也就習慣了,他會認為掃地是他應該做的,只要讓他做,他不但會做,而且會做得很好。

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自尊心。

首先,要保護孩子自然流露的好奇心。對他們的提問、質疑、探索,甚至不同意見給以支持和鼓勵,為孩子表現好奇心和滿足好奇心提供機會。

比如孩子們會經常提出一些令人捧腹或瞠目的傻問題,為什麼月亮晚上不睡覺?公雞為什麼不下蛋?男孩和女孩為什麼不上同一個廁所?……面對這些問題,如果家長不置可否,甚至取笑孩子,那麼孩子會感到自己不該提這些問題,否則會顯得自己很傻,慢慢的孩子會將這些「傻問題」都埋藏在心裡,為了不犯傻,即使遇到自己不知道的問題也憋著不問,這樣就抹殺了孩子的好奇心。

其次,家長要用榜樣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家長要從自己做起,對周圍的事物自己首先要有極大的興趣,不要在孩子面前裝著無所不知的樣子,對自己不懂的問題要積極與孩子一起探究,這樣孩子會在家長的熏陶下對周圍的事物保持強烈的好奇心。還可以通過講科學家的故事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再次,要通過適當的方式(如提問、追問等),引導孩子的好奇心,。家長和孩子可以相互提問題,這樣可以迫使雙方去不斷地閱讀書籍,眼界不斷擴大,知識不斷豐富,這種方式可以很好地滿足孩子的求知慾,並從中獲得巨大的樂趣。

三、學會與孩子交流。

(1)理解尊重孩子。被尊重被關愛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當一個人覺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時候,他的內心是溫暖的、安全的、放鬆的,沒有疑慮、沒有孤獨感。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夠有效地拉近你與子女之間的心理距離,縮小「代溝」。

(2)把自己的真實感情告訴孩子。家長在與孩子說話時,准確地向孩子傳達出內心的想法、願望,使孩子能夠感覺到父母「批評」、「教育」中所包含的關愛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減少由於父母「言辭不妥」而引發孩子的抵觸情緒。

(3)學會擁抱,學會耳語。《父母必讀》第5期上有一篇文章,題目是《你擁抱過嗎,耳語過嗎?》,文章說:在擁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種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緒可由此緩解或平息。人在情緒平靜、心理穩定時是最理智的。耳語要比正常音量的表達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動人。因為僅就耳語的姿態而言,就已經表明兩人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親密關系了。

(4)學會傾聽

閱讀全文

與學前教育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李月華電影大全 瀏覽:172
viotory什麼電影 瀏覽:7
韓國電影網站限制級 瀏覽:157
江蘇退休人員怎麼補發養老金 瀏覽:877
柳州市哪個醫院體檢最快 瀏覽:840
企業退休制度和計算會改革嗎 瀏覽:305
老年痴呆一般在什麼年齡階段 瀏覽:191
都市林楓之推到好友媽媽 瀏覽:358
關於男銷售的韓國電影 瀏覽:339
養老金一個月自己扣780 瀏覽:143
韓國電影午夜激情 瀏覽:45
韓國限制男主角排名 瀏覽:393
韓電影雙胞胎兄弟 瀏覽:315
老人老是愛吐是怎麼回事 瀏覽:397
臨沂企業退休有防暑費嗎 瀏覽:421
常州女性員工幾歲退休工資 瀏覽:393
片在線免費觀看網站 瀏覽:898
韓國退休金是多少 瀏覽:300
長壽原創歌曲 瀏覽:122
贊美女兒孝敬父母的詞語 瀏覽: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