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優秀也難孝順父母的孩子,往往是哪幾種類型的
很多父母都想有一個優秀的孩子,所以只要孩子表現得好,家長什麼要求都會答應,「寶貝,只要你考得好,想要什麼都給你買!」「只要是為了孩子,這點犧牲算什麼?」……
小潔就是一個這樣的媽媽,一心只盼著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所成就,只要是孩子需要的,她都會想辦法做到。那她的孩子變成什麼樣子了呢?成了一個無法無天的熊孩子!百善孝為先,父母在想著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之前,首先要讓孩子學會孝順,如果孩子經常做出這3種行為,父母就要提高警惕。
3.習慣把錯推到別人身上
表姐的孩子有一句口頭禪——這不能怪我,都是XX的錯!自己摔了一跤,那是地板和拖鞋的錯;穿衣服做不好,那是衣服不會配合;吃飯時將碗摔在地上,那是碗自己動的手……每次說他一句,愣是把責任推得一干二凈,還把錯怪到其他人身上,實在狡辯不了,就一直說那句口頭禪。這樣的孩子習慣以自我為中心,而造成這一切的都是溺愛他的父母。
㈡ 為什麼有些父母對孩子很好,孩子卻不知感恩、長大也不孝順
引言:父母有的時候很困惑,不知道自己對孩子那麼好,孩子卻不知道感恩自己。如果一個父母想讓孩子學會感恩,首先就要培養孩子的愛心,帶孩子去參加一些社交活動,讓孩子明白愛心是什麼。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為什麼有些父母對孩子很好,孩子卻不知感恩,長大也不孝順。
㈢ 那些說孩子任性,不孝順,不聽話,頑固甚至是自私的父母,孩子真的是這樣的嗎
那倒未必,不過就是各人所佔立場不同罷了
1.對父母來說,他們自認為自己有恩於子女,既給了孩子生命,又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去撫養孩子長大成人,不可謂不辛苦。因而從父母的內心來說,難免不會有一種終於熬到頭的感覺了,保不齊有的父母就開始要求子女給予一定的回報,才能顯得子女孝心又懂事。
如果子女一時半會難以做到,或者有的子女也不具備這個能力,無法實現回饋父母的願望,可能有的父母就會大發雷霆,自認為自己養了一隻白眼狼,很容易到處哭訴自己的不容易。這樣一來,父母子女雙方之間的感情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大家都會覺得自己很委屈,得不到對方的理解,對對方的怨恨就會橫亘在中間,彼此就會越來越疏遠了。
2.其實這種情況彼此都沒有什麼可指責的地方,只不過大家各自所佔的立場不同而已。每個人都有一種本能反應,那就是需要先維護好自己的利益,然後才能夠有餘力去幫助照顧好別人。
雖然父母撫養孩子是一種義務,但是並不是所有父母都能盡心盡責做好自己的分內事。在和子女的溝通中,也會出現超出常人認知范圍內的事情,對此我們表示要理解,同時也期望對方能夠換位思考,體會一下對方的立場是什麼?自己能否做到了?
即使是父母子女之間這種血緣關系,我們也要切記不能信口開河,也時刻要記住必須要尊重對方,不能到處指責子女,這樣做,很容易影響到子女的名聲,也很難緩解雙方關系的尷尬局面,不可取。
㈣ 生活中哪4種父母,可能養出的孩子不會孝順呢
中國向來有句古話:養兒防老。而想要真正達到養兒防老的結果,我覺得還得看孩子是否孝順。「百善孝為先」,如果孩子都不孝順自己的父母,等父母老了還怎麼指望去依靠孩子呢。而說到孝順,孩子孝不孝順,其實和父母後天的教育是有很大關系的。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是下面這幾種類型的父母的話,那就比較難養出孝順的孩子了。
4、非常偏心的父母
雖說現在這種偏心的父母比較少了,但是還是有的。如果家裡有兩個甚至三個孩子的,父母非常偏愛另一個孩子,對另一個孩子卻很忽視。那麼,養出來的兩個孩子可能都不會很孝順。首先,被偏愛的孩子會覺得父母的愛是理所當然的。其次,被忽視的孩子會對父母存在怨恨的心理,長大後自然不會想要照顧自己的父母了。
作為父母的,都希望培養出一個懂得孝順的孩子,那麼平時就要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要等老了才後悔。
㈤ 父母只要做到了哪三點,就可以避免孩子長大後會不孝順
「媽媽,為什麼爺爺奶奶總說爸爸很孝順他們,孝順是什麼呀?」小晴嘟著嘴巴奶聲奶氣地問我,我回道:「孝順就是聽取長輩正確的意見,尊重長輩、對長輩好。比如天氣冷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告訴爺爺奶奶要多穿衣服;當爺爺奶奶生病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照顧他們,給他們做好吃的補充營養。媽媽說的這些,小晴懂了嗎?」「懂了,我長大以後也要孝順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小晴歡快地回答。
小孩子對於很多詞彙還欠缺理解,所以家長一定要耐心解釋和引導;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用行動來教會孩子,家長的以身作則不僅可以讓孩子學到知識,還可以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2. 教會孩子如何關愛他人。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溫暖的,同時也是沉重的。家長在關愛孩子的時候要教會孩子學會如何關愛他人,孩子長大後才會體諒到父母的艱辛從而孝順父母。
3. 帶孩子去敬老院。
敬老院可以教會孩子愛究竟是什麼?當孩子明白了這個詞的意思,那麼無論孩子身處什麼樣的環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會用內心的那份愛和鼓勵去面對。孩子內心永遠存在愛,你還愁孩子不會孝順嗎?
哲學中經常提到萬變不離其宗,教育孩子也是一樣的;無論以後你的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擁有什麼樣的前景都和家長的教育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想讓孩子變得孝順,首先就要求家長是個孝順的人。
㈥ 怎樣的父母不值得兒女去孝敬
我有一個悲慘的童年和一個自私狠毒的母親!性格原因吧,我太好強太倔強了,家裡三回兄弟,就我不受母親待見答,從小就是母親的出氣筒!毒打咒罵成家常便飯,很難描述我那十多年是怎麼熬過來的!她說得非常明白,我性格這么倔強,以後想吃我一粒米是不可能了,趁我還沒長大就是要「治」死我!可憐我窮盡一生都無法治癒童年的傷痛!我小時候學習非常好!小學六年都當班長,每次都是三好生!就因為學習太好,差點沒把我母親氣死,她見不得我比她另外兩個兒子好,常說「豬不大大狗」,從記事起,就常被綁樹上打,綁欄桿上打,7歲了還被脫光衣服滿村子追著打,去田裡拔稻秧,被嫌棄幹得太慢,當著眾多幫忙的親戚的面幾腳踩進泥里,爬起來再踩下去………
㈦ 有哪些特點的父母,再怎麼也難養出孝順的孩子
孩子的安全感大部分來源於自己的最親密的爸爸媽媽以及溫馨幸福的家庭環境,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不幸福的家庭中,家長經常當著自己的面吵架甚至動手打架,孩子的幸福感會大大降低,久而久之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從而出現叛逆的情況,那麼將來孩子非常記恨自己的父母,自然也不會承擔孝順父母的義務。
每一個孩子最不希望看到自己生活在“支離破碎”的家庭環境中,家長們如果真的愛孩子,為了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那麼家長首先從自身做起,學會寬容,學會經營夫妻間的感情,營造一種溫馨舒適幸福的家庭環境,使得孩子的幸福感上升,孩子就會更加愛自己的父母,將來孩子長大了,他們也一定會孝順自己的父母。
天底下最大的悲哀是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了,自己卻只能孤獨終老,為了避免這樣情況,家長們一定要從這三個方面學會改變。
㈧ 怎樣的父母是培養不出孝順孩子的
父母生兒養女,吃的是苦,奉獻的是愛;受的是累,賦予的是慈;表面是嚴格,內在是關心。把孩子當心頭肉,把孩子當掌中珠,用所有心思育子女,用所有的資產為兒女修築康莊大道。這便是父母對子女最大的尊重。首先,我們要明白,父母對子女的關鍵就是愛,而這種愛並非是溺愛,而是關心、呵護、體諒和理解,特別是理解,父母對成年後的子女,更加應該首先學識理解他們,而不是按自己的固有思想去干涉他們,阻撓他們。可能這就是題主說的所謂父母對子女的「尊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