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不願上幼兒園,作為父母該如何引導
引言:孩子到了適學的年齡總是不想去上學,尤其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他們對於上幼兒園這件事情會很抵觸,所以家長在面對這種事情都很無力,不知道該怎麼解決,所以這期和小編來討論一下,作為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去上幼兒園這件事呢?
作為父母一定要鼓勵孩子勇於踏出第一步,給孩子做好足夠的心理准備,並且讓孩子初步理解上學的意義,讓孩子自願的去幼兒園上學,如果孩子對父母提出一個合理的要求,父母要盡量滿足。
2. 孩子沒去幼兒園,在家該如何「解悶」
很多家庭在有了孩子之後,會選擇把家裡養的寵物送走。不過,現如今很多年輕夫妻有了孩子,依舊會養寵物。一個原因是,現在很多年輕父母忙於工作,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多,家裡養只寵物,可以陪著孩子。還有一個原因是,養寵物可以幫助孩子適應過敏源。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夫妻,喜歡養只寵物陪伴孩子。
3,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讓孩子參與到養育寵物當中來,能夠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比如說,平時可以讓孩子餵食寵物,收拾寵物的玩具,這些都是一種責任感的體現。
孩子和寵物和平共處,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好處,如果有條件的話,你會給孩子准備一隻寵物嗎?
3. 幼兒園如何開展家長工作
一、笑著面對每一位家長 微笑服務在當今社會里是各行各業都提倡的,也是優質服務的標准。幼兒園老師也不例外,早晨,當家長迎著陽光出現在教室門口時,看到班上笑容可掬的老師,聽到老師與孩子親切的問候,也許家長一天的好心情從此開始,他們會覺得孩子在幼兒園像在家一樣,他們放心;下午,當工作了一天的家長來園接孩子時,老師微笑著對他說:「您的孩子真棒,今天學會了穿衣服。」也許他的勞累立刻減輕了許多;當家長有事耽誤了接孩子時,面對心急如焚,滿臉歉意的家長,老師依舊微笑的說:「沒關系的,您別著急!」這又怎能不讓家長感動呢?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對於老師,它是你啟動家長心扉的鑰匙。 真誠溝通」。 (1)「一視同仁」我們的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家長所受過的教育和從事的職業也各不相同。當今社會以貌取人的現象比較嚴 1/11 重,用穿衣戴帽衡量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是很尋常的事。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人,當看到某人全身上下都是名牌,就會對這人畢恭畢敬,當看到另外一個破衣爛衫就會對人家愛答不理。我認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不應該存有這種世俗觀,即無論家長相貌、衣著或職業等如何不同,教師應尊重每一位家長,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家長和孩子,不分貴賤、不論親疏。舉例,我班鄧朗軒和林卓賢 (2.)區別對待在孩子的問題上,家長都很重視,也能積極主動與教師交流。但是,由於家長的性格以及對幼兒園和教師的信任程度不同,於是教師在與家長交流過程中要注意「區別對待」,注意方式、方法。班級的家長由對幼兒園的認識和理解不同,又可以分為主動配合型家長,被動配合型家長,和拒絕配合型家長。 主動配合型家長樂於與老師配合,積極接受老師的建議,常常主動地與老師聯系,對於這類家長,我們要將「感謝」二字掛在口頭,向他們更細致的介紹班級的工作,並將活動深入到家庭中去,使他們成為家長工作的領頭人。 被動配合型家長有時會向老師詢問一些情況,但對於老師的要求,不能按時完成,他們對老師的工作持懷疑態度,所以我們要讓他們看到我們實際的工作成績,用事實來說明問題,給他們更多參加各類活動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了解幼兒園,了解自己的孩子,理解班上老師的工作。 拒絕配合型家長則表現為對老師的工作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2/11 但總會以各種借口推託老師交待的事情,我們老師不能著急,可以先從這類家長的孩子入手,讓孩子成為小廣播,每天向家長播報幼兒園的趣事,樂事,吸引他關注幼兒園,關注老師的工作,然後請他參加一些活動,與孩子互動,與家長互動,用別人的熱情去影響他。 另外還有個別「事兒多」的家長,特別是那些父母不在身邊由老人撫養的孩子,對教師特別是年青教師很不放心,不是擔心孩子冷了或熱了,就是擔心孩子是否吃飽睡好、是否被人欺侮等等。遇到這種家長,我特別注意兩點:一是,工作在前,對孩子照顧得更細心,對孩子每天的活動及表現,如吃飯、喝水、入廁、睡眠、游戲等都做好詳細紀錄,離園時告訴家長;二,讓孩子做家長的傳話筒。家長一般都比較相信自己的孩子,有一些情況家長不會很了解,有時會產生誤會,這樣我們就利用孩子來做傳話筒。舉例李依珊、劉東。 (3)真誠溝通實現幼兒園與家庭的相互溝通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雙方作努力,其中幼兒園應起主導作用,因為幼兒園是專門的教養機構。教師又是這一環節的執行者,教師應主動創造條件,排除家長的種種顧慮,打通溝通渠道,為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而共同努力。懷特曾經說過:真誠是處世行事的最好方法。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發展,常常要問教師孩子在園的一些情況,這個時候教師要注意與家長溝通的技巧,防止以告狀、譴責方式的同家長交流,教師既要熱情地接待,又要真誠地對待每 3/11 一位家長,在介紹孩子的情況時,教師不僅態度要誠懇,還應該設法營造寬松的氛圍,使家長消除思想顧慮,輕松地參與交談。 三、讓家長參與活動、明確目標。俗話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讓家長參與到班級中來,是對班級工作最好的反映。 1、召開家長會班級家長會是向家長報告本班級教育工作計劃,特別是講解這一學年(或學期)的教育目標和家園合作教育的要求,並可組織討論,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家長會的形式要多樣化、人情化,讓家長在輕松、和諧、友好的氣氛中了解教師的所作所為,並適時提出配合要求。 (1)根據幼兒年齡來制定家長會的內容由於各年齡段幼兒的生理、心理、身體狀況的不同,所以各年齡段在召開家長會的側重點也該不同:A新入園幼兒的家長會由於剛剛離開家庭,父母對幼兒在園的各種活動又不了解,一些媽媽上班時往往不能安心工作,常常擔心自己的孩子有沒有水喝,上廁所有沒有人管,吃飯的時候能不能吃飽了,覺能不能睡好,這些生活中的小問題常困擾著家長。為了讓家長安心工作,在新生入托不久班級就應該及時地召開家長會。家長會內容(1)幼兒在園一日活動的流程教師要著中介紹幼兒在園生活的基本情況,也就是幼兒一天的吃、喝、拉、雜、睡等情況,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一日生活流程。 (2)教師如何照顧幼兒一日的生活起居幼兒園孩子很多家長會擔心教師會照顧不過來,教師要打消家長這種念頭,讓家長放心。(3)新入園幼兒心理狀況分析。新入園幼兒,由於 4/11 環境的改變,會產生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教師要對這一狀況進行分析,幫家長消除幼兒入園帶來的焦慮心理,引導家長正確配合教師工作,讓幼兒盡快適應新環境。(4)介紹本學期幼兒各領域發展目標(5)家園合作的要求,以及需要家長配合的工作中、大班的家長會 (1) 對幼兒的基本情況分析。包括:班級幼兒人數情況,任課教師情況;上學期幼兒各方面發展清況分析;班級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2) 重點闡述新學期教學工作任務包括:運用教材情況;各領域教育目標;本學期將開展的主題活動和園里重大活動。 (3) 對家長的要求(家長需要配合的地方) (4) 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交流育兒經驗2、家園聯系欄家長聯系欄內容有介紹本班近期教育目標,需要家園合作的教育內容、孩子的發展情況與一些有針對性的家教指導性文章等。家園聯系欄應辦得生動活潑,能吸引家長,文章、資料要短小精悍,可由教師編寫,可摘錄家教報刊上的內容,也可以由家長提供經驗、體會等。家園聯系欄應設在家長接送孩子必經之處,內容要經常更新,字跡不可太小。在布置專欄時,我們不僅讓家長從我們提供的資料中獲取育兒的知識和經驗,還給家長提供發表看法的機會,並將這些知識內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3、家長開放日家長開放日是指幼兒園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向家長開放,屆時邀請家長來園觀摩和參觀幼兒園的活動,這也是家長工作的一種好形式。
4. 上幼兒園前的准備工作,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當家裡的孩子在面臨著上幼兒園的時候,很多家長也都會提前准備好孩子上幼兒園前的准備工作。而對於家長要知道,在給孩子准備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長首先應該多陪伴孩子,要讓孩子學會斷舍離。有一些孩子正是因為不忍心和家長分開,所以會導致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會容易出現哭鬧的問題。而家長在生活中應該適當的選擇和孩子分離一段時間,這樣才能讓孩子日後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環境。
提前讓孩子適應一下分離的環境,這樣更有利於孩子日後適應幼兒園的環境。作為家長在鍛煉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長要讓孩子知道,每一個小朋友到了特定的年齡段就應該和父母分開。而這樣的分開家長一定要適應,有很多家長都很難適應和孩子分開,所以在看到和孩子要分開的時候,家長也會顯得很難過。
5. 孩子上幼兒園的前半年,家長該如何教育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過,當寶寶進入幼兒園學習的時候,通常因為家長教育的不到位,就會出現大哭鬧情緒的各種現象,同時也有一部分孩子吵著說不願意上學,因此可以看出,在寶寶上幼兒園的前半年,家長應當適當的教育。
所以在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家長應當適當的減少一些陪伴孩子的時間,讓孩子自己的去適應父母不在身邊的過程,同時父母也可以去工作,這樣就會給寶寶養成了,只要爸爸媽媽工作完了之後就會回來陪自己這樣的思想與理念,因此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也不會說出現一些不良的情緒。
6. 都是上幼兒園,家長做好哪些工作能讓寶寶更乖巧
每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很多第一次。上幼兒園這件事,幾乎是所有孩子都沒法避免的事情。在三四歲的時候,家長自然而言就會給孩子物色好的幼兒園,把孩子送進去,接受老師的教育和指導,以便於孩子更好的進入後續的學習生活中。但是送孩子進幼兒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年開學季,幼兒園門口都會留下一堆金豆豆,孩子們抑制不住的哭聲響徹幼兒園。
總而言之,想讓寶寶沒有分離焦慮,更順利的進入幼兒園,家長的正確引導是不可或缺的。可以帶孩子去幼兒園先熟悉一下環境,給孩子描述入園後的活動和游戲,激發寶寶對幼兒園的好奇心,更便於孩子接受。並且,家長一定要有時間觀念,按時接孩子回家,才不會讓孩子有「被拋棄」的感覺。這樣一來,孩子才會對幼兒園有更多的安全感,自然不會感到焦慮和抗拒。
7. 小孩上幼兒園前,家長需要做哪些准備工作
首先,給幼兒一點兒心理上的准備,家長應帶孩子參觀幼兒園看看幼兒園的環境,家長入園前應有意識的讓孩子與別的孩子交往,最後在分別時堅決果斷,並且積極配合幼兒園做好入園准備工作,幫助孩子順利融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8. 幼兒園如何做好家長工作
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一、樹立為家長服務的思想在家園溝通問題上,教師要確立為家長服務的思想,把家長作為平等的合作夥伴,真心實意做家長的朋友,耐心傾聽他們的意見,切實幫助家長解決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要換位思考,對家長產生的急躁情緒及沖動要冷靜思考,學會體諒。只要我們態度誠懇,方法得當,就一定能贏得廣大家長的擁護、支持。如我中班一位小朋友,各方面的習慣都很差,班內其他小朋友都不願坐在他的旁邊,每當離園時,他的家長都顯得很尷尬,總有幾個孩子上去告狀,面對這種情況,班主任主動和家長談心,幫助家長走出教育誤區,讓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通過一段時間的指導,家長改變了打孩子的做法,在正面教育的指導下,孩子進步很快,如今向其家長告狀的孩子越來越少了,其家長感到無比欣慰。 二、明確幼兒園家長工作的目的、任務。客觀地講,開展家長工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搞好幼兒教育、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手段。無論是家園互動、還是家園合作共育,其目的都是為了整合並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幼教資源,更好地促進幼兒園教育工作。而家庭教育資源盡管豐富、珍貴,並不是現成的、完美的,搬過來就可用的。它就象天然礦石一樣,需要我們每位幼教工作者以高度的智慧去開掘、加工。基於這種認識,我們對孩子的家庭進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分析每個家庭存在哪些積極因素,可以直接利用;哪些是消極因素,需要我們下功夫糾正、改進;哪些是潛在的因素需要我們去開掘、梳理、激活。為此,我採用了不同的形式對各個家庭進行了調查,如家訪、電話、發調查表、離園前的談話等,通過收集,收集到不少有價值的信息,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許多方便。 三、平等對話、真誠溝通,是做好家長工作的基礎 1、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目標,這是體現家長在幼兒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實現家園溝通,達到同步教育的基本條件。 2、開展平等對話、交流,是增進家園了解、促進溝通的有效方法在現實生活中,家園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距離和各種不協調,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響 四、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開創家園互動合作共育的新局面。家園溝通的根本目的在於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實現家園互動合作共育。這是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互動合作"是瑞吉歐教育取向的一個重要理念。瑞吉歐教育主張:兒童的學習不是獨立建構的,而是在諸多條件下,主要是在與家長和教師、同伴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建構的。在互動過程中,兒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資源的提供者。可見,只有家園的互動合作,才可能帶給兒童最好的經驗。因此,在開展班級主題教育活動中,我們就很好地利用了家長資源,讓家長參與教育活動,協助完成教學任務。 在各班的展示台上,展出的作品大多是在老師指導下,家長與孩子平時一起利用生活中無毒害的廢舊物品製作成的。由於家長的參與,此項工作不僅省時省力,而且通過親子活動,加深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孩子的家長來自各個行業,有的家長有著較高的文化水平和閱歷,讓家長用各自的專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可以使他們深層次的了解幼兒園。
9. 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家長應該怎麼做
關於孩子哭鬧著不肯上幼兒園這一問題,爸爸媽媽們都各有方法。但是最重要的原則是:爸爸媽媽要堅持接送,勤與教師溝通溝通,家鄉共同,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多鼓舞,多表彰,培育孩子的獨立和自理能力。這樣繼續下來,寶寶就會逐漸喜愛上幼兒園,爸爸媽媽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實這是歸於小孩子的一種依託心思。小孩子和自己的家人一同日子那麼長時間,日常起居有家人的陪同,但是有一種依託感,忽然有一天身邊只需一些小孩,而家人不見了。她的驚駭感和依託會一同發生,所以會導致性情煩躁。期望家長多給孩子一些溫暖,至少讓孩子在家的時分充分地感遭到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