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寶寶從四個月起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在外地,現父母要離婚了,請問一下,爺爺奶奶有撫養權嗎
雖然寶寶從四個月起,就跟爺爺奶奶生活在外地,跟爺爺奶奶也有一定的感情,但是現父母要離婚,並不妨礙他們法定義務的履行。
父母離婚了,對寶寶的撫養權和監護權依然存在。如果父母的一方撫養寶寶,那麼另一方是需要出撫養費的 。
父母是寶寶的法定監護人和撫養人。有撫養的義務和責任,都有撫養權。
如果父母健在,那麼寶寶的撫養權是歸屬於父母的。爺爺奶奶可以作為孩子的監護人。但不是法定監護人,也沒有法定的撫養權。
如果父母雙亡,那麼爺爺奶奶可以有寶寶的撫養權了,那麼寶寶以後要贍養的就是爺爺奶奶,跟孩子的父母沒有任何贍養關系。
因為離婚就不去撫養孩子,妄圖把孩子甩給孩子的爺爺奶奶去撫養,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
我的回答向來是言簡意賅。你可以點擊頭像並關注我的賬號「雪野獨歌」,此外也可以搜索百家號「雪野獨歌」,裡面是我對生活、情感、法律、教育、文藝、歷史等很多領域的個人獨特見解,後續有什麼問題需要我幫忙,我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可以關注我網路賬號或者百家號賬號私信當朋友進行交流,希望能夠全面細致、有針對性地、有效地幫助你。
❷ 父母離婚孩子可以誰都不跟嗎
【法律分析】
一般法院會判給有利於孩子成長的那一方如果女方從小帶在身邊,而且女方有正常的生活來源會首先判給女方; 如果孩子從生下來後交給爺爺奶奶帶,再加上男方那邊極力爭取,那法院會考慮不改變小孩子的生活習慣而且爺爺奶奶願意繼續撫養的話,就會判給男方。 主要也是為孩子的生長環境條件著想。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離婚是指夫妻雙方通過協議或訴訟的方式解除婚姻關系,終止夫妻間權利和義務的法律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條 夫妻雙方自願離婚的,應當簽訂書面離婚協議,並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離婚協議應當載明雙方自願離婚的意思表示和對子女撫養、財產以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意見。
❸ 父母離婚,由奶奶養大的孩子,會恨媽媽嗎
看到這個題目就感受到這個媽媽的擔心(假設孩子是判給了爸爸)。首先,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孩子長大為什麼會恨媽媽?
1. 沒有媽媽陪伴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其他家人的愛無法填補媽媽的缺失
不管孩子多大,父母離婚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陰影,這是毋庸置疑的。當他看到別人的媽媽對自己的孩子噓寒問暖時,自己的媽媽卻不在身邊,連最基本的跟媽媽撒嬌的機會都沒有時,心裏面難免會暗自神傷。盡管家裡人對自己再好,也無法填補媽媽在自己心中的空缺。特別是遇到那種刻薄的後媽時,對自己媽媽的缺席更是感到不可原諒。
tips:既然婚姻無法延續,離婚後,媽媽盡可能跟孩子定期見面,培養感情,盡量撫慰離婚帶給孩子的傷害。
2. 其他家庭成員給小孩灌輸媽媽不好的思想,讓孩子從小就對媽媽產生敵意
父母離婚本來對孩子就會造成影響,如果爸爸或爺爺奶奶還經常挑撥離間,說落媽媽的各種不是,孩子本來對媽媽還抱有幻想,只會對她的印象越來越差。這種敵意日積月累,就算長大了孩子自己明白事理了,也很難消除對自己媽媽的恨意。
tips:離婚是父母之間出了問題,跟孩子無關,不能把父母的感情債強加在孩子身上。既然無法控制別人的行為,只能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孩子遲早會明白。
❹ 父母離婚,由奶奶養大的孩子,會恨父母嗎
孩子如果長大了,他可能不會去恨自己的父母,但是在他們在他的心中沒有得到過父愛母愛,一直跟著奶奶長大,他和父母也是不會親近的,畢竟離異的家庭對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對他的一生都是影響很深的。一般這種家庭出身的孩子自信心不夠,所以說建議那些結了婚有了孩子的父母為了孩子還是委屈一下自己吧。
❺ 父母離婚,孩子戶口隨母親,在法律上孩子和爺爺奶奶還有關系嗎
孩子與父母的血緣關系並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更不會因戶口和媽媽在一起,而斷絕與父親的關系。
請參閱《婚姻法》的如下規定:
第三十六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❻ 父母離婚後,孩子能不能選擇和爺爺奶奶生活
離婚後,小孩可以選擇與爺爺奶奶生活。
前提是爺爺奶奶有能力撫養小孩。
包括經濟能力和教育方面的能力。
❼ 離婚孩子撫養權可以給爺爺奶奶嗎。母親沒有經濟能力撫養。父親不在身邊一直都是爺爺奶奶帶
撫養權是父母對其子女的一項人身權利,故不可以將撫養權給爺爺奶奶。但在爺爺奶奶有撫養能力且願意照顧孩子的情況下,母親可以試著與父親進行協商,由父親主張撫養權,之後爺爺奶奶幫助撫養孩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後,父母對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四十五條規定,父母雙方協議不滿兩周歲子女由父親直接撫養,並對子女健康成長無不利影響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四十七條規定:父母撫養子女的條件基本相同,雙方均直接要求撫養子女,但子女單獨隨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要求並且有能力幫助子女照顧孫子女或者外孫子女的,可以作為父或者母直接撫養子女的優先條件予以考慮。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撫養權歸父親,但母親一方仍有撫養義務,需要支付撫養費。撫養費的數額一般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母親的負擔能力和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確定。母親無經濟收入的,可以用其財物折抵撫養費。若父母雙方協商一致由父親一方直接撫養子女並由父親一方負擔子女全部撫養費,但是如果父親一方的撫養能力明顯不能保障孩子所需費用,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人民法院依然不予支持。
❽ 為什麼很多人,面對父母離婚之後,爺爺奶奶姑姑,都不那麼重要了
父母離婚了,以前的那些親屬關系,自然就淡了。雖然爺爺奶奶姑姑都和你有血緣關系。但如果平時關系就不咋地,甚至很不好。父母離婚了,也就更不會好了。父母離婚,打擊最大的就是兒女。覺得自己沒了依靠,甚至沒人愛了,自己成了多餘的,或者單親家庭的孩子,別人會歧視你,看不起你。容易自暴自棄。
❾ 父母離婚孩子能否選擇跟爺爺奶奶
《婚姻法》(修正案)第三十六條第三款規定:「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不如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兩歲以下的呢一般都是由母親撫養,除非1.母親有傳染病之類的其他疾病,2.母方不盡撫養義務,父方要求子女隨其生活的。3.母親因職業原因等不能哺乳或其他原因不能哺乳的。
哺乳期後的子女是協議優先,協議不成的由法院裁決,一般是考慮父母的生活條件,還有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條件。
十歲以上的子女可以決定跟誰生活,法院一般尊重子女的選擇.
父母離婚一般沒爺爺奶奶什麼事,爺爺奶奶的權益是跟著父方走的,如果隔著父親跟母親掙孩子,一般沒有意義。如果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可以通過父方行使權益。
大概就是這樣子啦,如果問題更具體的話,回答的會更具體。
❿ 離婚後孩子可以跟爺爺奶奶嗎
法律分析:離婚後,小孩可以選擇與爺爺奶奶生活,前提是爺爺奶奶有能力撫養小孩,包括經濟能力和教育方面的能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條 夫妻雙方自願離婚的,應當簽訂書面離婚協議,並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
離婚協議應當載明雙方自願離婚的意思表示和對子女撫養、財產以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意見。
第一千零七十九條 夫妻一方要求離婚的,可以由有關組織進行調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果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准予離婚。
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准予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