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父母離塵垢 子道方成就什麼意思
你好
意思大概是
父母死後,孩子才能真正發揮所處吧
脫離了父母的管轄才有所成就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Ⅱ 親得離塵垢 子道方成就原文出自哪裡
出自蓮池大師《七筆勾》
原文如下: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事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賢孫,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筆勾。
意思是說使父母得離生死煩惱,則為子之道方算圓滿完成。孝養父母,不單單是在物質和精神上滿足他們的需要,還要引導父母趨向正信,遠離煩回惱惡道、了生脫死,永斷三途輾轉之苦,這才是真正的大孝
(2)父母離塵垢之道方成就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七筆勾》原文如下:
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
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
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
孝子賢孫,好向真空究。
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筆勾。
鳳侶鸞儔,恩愛牽纏何日休?
活時喬相守,緣盡還分手。
嗏,為你兩綢繆,披枷帶杻。
覷破冤家,各自尋門走。
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
身似瘡疣,莫為兒孫作遠憂。
憶昔燕山寶,今日還在否?
嗏,畢竟有時休,總歸無後。
誰識當人,萬古常如舊。
因此把、貴子蘭孫一筆勾。
獨占鰲頭,謾說男兒得意秋。
金印懸如斗,聲勢非常久。
嗏,多少枉馳求,童顏皓首。
夢覺黃粱,一笑無何有。
因此把、富貴功名一筆勾。
富比王侯,你道歡時我道愁。
求者多生受,得者憂傾覆。
嗏,淡飯勝珍饈,衲衣如綉。
天地吾廬,大廈何須構?
因此把、家舍田園一筆勾。
學海長流,文陣光亡射鬥牛。
百藝叢中走,斗酒詩千首。
嗏,錦綉滿胸頭,何須誇口。
生死跟前,半時難相救。
因此把、蓋世文章一筆勾。
夏賞春遊,歌舞場中樂事稠。
煙雨迷花柳,棋酒娛親友。
嗏,眼底逞風流,苦歸身後。
可惜光陰,懡羅空回首。
因此把、,風月情懷一筆勾。
Ⅲ 親得離塵垢 子道方成就誰說的
福報來自心,來自付出的心,也來自報恩的心。一個人懂得報恩,慢慢的福報就會增長。如果忘恩負義,那上天就削去他的福報。 明朝正德年間,福建有個李秀才上京趕考,到了江蘇時,入住一家客店。當天土地神就托夢給客店老闆,說有個福建李秀才以後會高中,你要好生招待他。店主就好生招待了李秀才,並且把土地神托夢的故事告訴他。
李秀才聽了,很歡喜,睡覺前就在思量:等我當官了,我現在的妻子,長相文化都不夠,不配當官夫人,我要休了他,換一個。動了這個念頭後,土地神知道了,又托夢給這個店主,說這個李秀才忘恩負義,居心不良,想要當官後休妻,他因為忘恩,福報就消減了。
這次考試沒有希望。店主就跟李秀才說,後來果然無法考中功名。 修道,要走在道上。要培養福報,增長智慧,都要符合大道,這種努力才有用。什麼叫做道,佛教的五戒,儒家的五倫,這些都是道。要符合道。心存恭敬心,是道;心存報恩心,是道;心存付出喜舍心,是道。心要在道上,無愧天地,這樣子去努力,才能獲得福報。
古人講的,糟糠之妻不下堂,貧賤之交不可忘。別人有恩於我,一定念念不可忘。這樣子,天地鬼神才敬佩。才會遇到貴人。如果忘恩者,天地鬼神都唾棄,貴人就會遠離。哪怕做再多努力,已經是背道而馳了。 人活著一輩子,做一件報恩的事情,就很驚天動地了。比如二十四孝,像這些孝子,他沒有立功立言,但他孝順父母,出自天性,這也是報恩。天下人都恭敬他們。報恩中,好比目連救母,婆羅門女、光目女救母,或者妙善公主割眼睛手臂救度父親。
這些都是報恩的案例。報恩的案例,在佛門中顯現的特別多。佛弟子首先要報父母恩。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 能做人,一定有好處。人活著怎麼樣才有意義。只要是報恩的事情,都有意義。工作賺錢養家糊口,報答父母恩是有意義,出家修道報佛恩父母恩有意義,乃至挑水擔柴煮飯來服務大眾報眾生恩,都是有意義的。平常心是道,平常心來報恩,就是修道。 忘恩者損福報,首先不能忘記父母恩。
抱怨父母是第一等損福報。哪怕嘴巴不抱怨,心中有不滿,也是損福報。有次一師兄出個題,就是對父母哪裡有不滿,請列出來。我說,這個題本來就有問題。第一,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修行就是在最不合理的地方,找出他的合理之處。在壞人身上找到好。這才是修行。第二,我們現在學佛了,懂得因果了,父母不懂因果,或者有許多習氣,我們就看不起他。這就錯啦。
你想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什麼都沒有,都是父母養大,沒有父母給這個身體,你怎麼修行學佛。父母縱有千般不是,我們能做人,父母是第一功德主。所以不要抱怨長輩,很損福報的。 念經做功德也好,首先都要迴向給父母。發不起對父母的感恩,是有業障。業障會蒙蔽一個人的善良。所以多念地藏經,消除了業障,報恩心就起來了。
一切財富、名譽、地位,都是外在表象。德行才是根本,厚德載物這句話絲毫不假。為什麼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之後能夠輕松獲得財富?因為厚德才能載物,千金財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Ⅳ 父母是觀音菩薩他們學會了做人
隨喜贊嘆師兄!父母的轉變是非常難得的,我們雖然不能指責父母,但完全可以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引導父母向善。
例如,看看陳大惠居士的傳統文化公益論壇,非常通俗易懂,父母容易接受,他們的心轉了,善根福報就大了,以後念佛,往生的機會就大大增加了。
蓮池大師說:「父母離塵垢,子道方成就。」也就是說,我們佛弟子用世俗的方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想辦法讓父母出離三界了,我們身為人子的職責才算做好。
事實上很多佛菩薩和法師的父母都往生了極樂世界或生天上。
如釋迦牟尼佛父親往生凈居天(見《凈飯王般湼槃經》),母親往生忉利天(見《地藏經》等經),黃檗禪師母親升天,現代,廣化律師母親升天,另有凈空法師,海濤法師,慧律法師的母親,都生到了極樂世界。
這是我們佛弟子必須學習的。
南無阿彌陀佛,願佛保佑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