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腦癱兒父母應該怎麼做

腦癱兒父母應該怎麼做

發布時間:2022-05-05 14:17:28

『壹』 治療小兒腦癱,家長要注意哪些事

手背上的「青筋」比較凸是肝不好?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所說到的青筋,在醫學上被稱之為是靜脈血管,它在我們身體內到處都是。而身體內的很多血管都是我們看不到也摸不到的,不過對於一些身體較為消瘦,皮膚較白的朋友而言,其手上的青筋就會看起來較為明顯。

3、肝掌。在大拇指至小拇指的根部之間的大小魚際處的皮膚出現了片狀充血,或是紅色斑點、斑塊,手指按壓後變成蒼白色,抬手後立即恢復,這種表現的手掌稱為「肝掌」。這是肝臟功能異常特有的一種體征,如果病情比較嚴重,在手掌還可能會出現「蜘蛛痣」的表現。

『貳』 腦癱注意什麼

1、首先要記住給患兒進行訓練,是為了使患兒的潛力發揮到最大限度,而不是一定要把患兒培養成正常兒童。

2、不管患兒的能力起點多麼低,都應該尊重其現有水平,從現有水平開始訓練。

3、使患兒感到學習有興趣,想學,多給予表揚和鼓勵。

4、在前一項目未學會之前,不進行同領域的下一項目的學習。

5、一次學習時間不宜過長,以lO~20分鍾為好;3個月以內的嬰兒甚至5~10分鍾即可。

『叄』 腦癱兒的生活要注意什麼

腦癱兒童日常注意事項
1、皮膚護理:病情嚴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小兒腦癱患者往往長時間卧床,側卧位適合各種小兒腦癱患者,護理人員常幫助患者翻身,白天盡量減少卧床時間。及時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膚清潔,防止褥瘡發生或繼發其他感染。
2、功能訓練:小兒腦癱患者大腦病損是靜止的,但所造成的神經功能缺陷並非永遠固定不變。如不早期進行恰當治療,異常姿勢和運動模式會固定下來,同時還會造成肌腱攣縮,骨、關節畸形,進而加重了智力障礙。嬰幼兒腦組織可塑性大、代償能力強,若康復治療措施恰當,可獲最佳效果。
3、日常生活護理:日常生活活動是人們維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動,如進食、更衣、洗漱、入廁等。小兒腦癱患者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對其進行日常生活護理及訓練。更衣時應注意患者的體位,通常坐著脫衣較為方便。為患者選擇穿脫方便的衣服,更衣時一般病重側肢體先穿、後脫。要注意培養患者獨立更衣能力。根據患者年齡進行衛生梳洗訓練,養成定時大小便習慣。隨年齡增長教會患者在排便前能向大人預示,學會使用手紙、穿脫褲子的動作等。

4、飲食護理:在對小兒腦癱患者進行飲食護理時,應為其供給高熱量、高蛋白及富有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對獨立進食困難的患者應進行飲食訓練,在餵食時,切勿在患者牙齒緊咬情況下將匙硬行抽出,以防損傷牙齒。餵食時應保持患者頭處於中線位,患者頭後仰進食可致異物吸入。要讓患者學習進食動作,盡早脫離他人餵食的境地。如患者進食的熱量無法保證,可進行鼻飼。
腦癱兒童日常注意事項,對於孩子腦癱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以上詳細為大家推薦了四種,希望家長能夠在孩子治療期間,能夠根據醫生制定的治療方案對孩子進行簡單必要的護理,以便可以幫助孩子盡快恢復健康。

『肆』 腦癱孩子父母該如何面對

孩子輕度腦癱,可以試一試讓孩子在家的時候多做一些感統鍛煉的活動或者游戲。感覺統合就是人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觀,從外界獲得不同的感覺信息輸入大腦,大腦對輸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感統訓練游戲就是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感統訓練,更加有利於被兒童接受。70、俯卧大龍球抓東西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強化手眼協調及雙側肢體的平衡控制,促進運動企劃能力。訓練要求:協助孩子俯卧到大龍球上,保持平衡姿勢。把孩子喜歡的一個玩具放在大龍球滾動時孩子伸手可觸的地方。協助孩子卧在球上前後慢慢滾動,讓孩子探身去摸玩具,必要時可使用會發聲的玩具,以幫助孩子辨明玩具所在的方位。難度設置:A開始時玩具只放在很近的距離,讓孩子容易取到;B逐漸地玩具可以放稍遠一點,並在孩子探身取球時提醒他(她)盡量自己保持身體的平衡。幫助給予:1由始至終的身體協助;2口頭指導或提醒。69、壓馬路(3-6)訓練目的:提供觸覺刺激,有抑制神經興奮程度的作用。訓練要求:讓孩子仰卧或俯卧在墊子上,用大龍球在其身上滾過去。若孩子喜歡這種壓力可嘗試加重一點壓力。68、抱球翻滾(5-6)訓練目的:提供前庭刺激,抑制頸部張力反射。訓練要求:孩子躺在墊上,雙手抱著一個排球大小的球,高舉過頭。要孩子由墊子的一端再滾回來,球不可以鬆掉。難度設置:A滾3-4下;B從墊子一端滾到另外一端。幫助給予:開始時孩子可能無法呈直線滾動,成人需要給予身體協助,推動他的肩膀或腳,把他的身體盡量推到呈直線的姿勢。67、搖搖船(5-6)訓練目的:控制迷路張力反射,提供前庭及本體刺激,並改善身體概念及兩側協調。訓練要求:孩子躺在地上,兩手抱膝身體屈起成球狀,前後搖動二十下,或左右滾動二十下。難度設置:——幫助給予:開始時孩子可能不能很好地控制身體或搖不動,家長需要給予身體協助,從側面輕推孩子的肩或臀,示意孩子順著給予的外來力量搖動身體。一旦孩子掌握要領,及時撤消幫助,鼓勵孩子自己利用自身的力量搖動身體。66、軟骨功(5-6)訓練目的:改善身體概念及計畫動作的能力,並提供觸覺刺激。訓練要求:用一條粗棉繩,兩端結在一起成一個圈,讓孩子將繩由頭套下去,由腳下拿出來;或者由腳套進去,從頭部拿出來。難度設置:A剛開始訓練時,繩圈可以相對做大一點,容易取出;B先訓練從頭套到腳,再訓練從腳套到頭。幫助給予:提醒孩子不要用蠻勁兒,要學習技巧。65、拍氣球(4-6)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動作的計畫能力。訓練要求:把氣球往上拋,然後雙手輪流向上拍打氣球,盡量不要讓氣球落到地上。難度設置:A雙手輪流拍打;B在地上設置簡單的「路障」(如玩具或凳子),讓孩子繞過路障拍氣球。幫助給予:(1)開始時教孩子把氣球拍高一點,延遲下落的時間,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計劃自己的動作和步子;(2)必要時給予身體協助;(3)提醒孩子看腳下的「路障」。64、跳躍(3-5)訓練目的:促進兩側協調及前庭刺激。訓練要求:在地面上擺放數個小號的呼啦圈,要孩子以雙腳跳或單腳跳的方式跳過所有的圈圈。難度設置:A雙腳跳,並把呼啦圈之間的距離放近一點;B把呼啦圈之間的距離放遠一點;C單腳跳;D單腳跳並連續跳完所有圈圈。幫助給予:開始時可站在孩子前方,等孩子雙腳落地時稍微扶他一下,幫助孩子保持身體平衡。63、鞋子走路(4-6)訓練目的:促進身體兩側協調及計畫動作的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將兩手穿在鞋子里,沿著一定的路線或腳印前進或向側邊行走。62、滑雪(4-6)訓練目的:促進身體兩側協調與計畫動作的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兩腳分別踩著一張紙,當做是雪橇,可前進或後退地踩著紙行走。難度設置:A只用一隻腳踩紙前進;B雙腳踩紙前進;C赤腳踩紙前進;D赤腳踩紙前進或後退。幫助給予:給予適當的攙扶;提醒孩子如何保持身體的平衡和適當的運動。61、運小球(4-5)訓練目的:訓練手眼協調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用塑料球拍運送乒乓球,一次放一個乒乓球在球拍上,運到距離2米的大容器中。不可以用另外一隻手扶乒乓球。難度設置:A開始時可選用其他非圓形的小物品讓孩子訓練並且把距離設短一點;B孩子的技巧純熟以後可嘗試用大的塑料或布球;C使用乒乓球,5次運球中有3次球沒有掉地通過。幫助給予:無論孩子處於哪一階段的開始階段,都要給予手把手的幫助,要確保孩子掌握了基本的游戲規則以後才增加難度。60、打保齡球(3-5)訓練目的:發展手眼協調能力訓練要求:把兒童保齡球放在1米左右的距離,讓兒童用黑色的大球擊球。難度設置:A開始時距離可以很近,以便讓兒童容易擊中,有成就感;B要求兒童按訓練要求的距離擊球;C逐個地把球擺在地上讓兒童擊,開始時距離要近一些,5次擊球中有3次通過。幫助給予:(1)開始時給予孩子大量的身體協助,直至孩子掌握要領;(2)每一次增加難度時都需要隨時提醒、糾正並示範給孩子看如何做。59、跳數字訓練目的:增強身體平衡能力及重力感。訓練要求:用不粘膠剪出大的數目字1-10或1-20貼到圓形的不粘膠上再地板上,讓孩子從一個數字跨到另外一個數字上,以跨到圓形內為勝。難度設置:A如果孩子還不懂得數字,可貼不同顏色的數字,然後讓孩子按顏色跳;B讓孩子按指定的數字跳或者按單、雙數跳;C可玩雙人游戲,創造出各種玩法,以最終達到終點為勝。幫助給予:1如果孩子跳躍技巧不成熟,可在開始時握他(她)的雙手或夾著孩子的腋下幫助他(她)跳躍;2如果孩子不懂得或不遵守游戲規則,要隨時給予身體或口頭的提示。58、袋鼠跳;(5-6)訓練目的:強化前庭刺激,控制過敏信息。訓練要求:孩子站在袋中,雙手提起袋邊,雙腳同時向前跳。難度設置:A只要求分段跳,每次跳2-3步的距離;B撤銷身體指導,要求一次性跳1-2米的距離;幫助給予:在A階段要求給予全程身體指導,直至孩子技巧純熟。57、手抱大型物擋住視線還能走至少3米遠;(5-6)訓練目的:改善孩子的身體控制及平衡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拿著或雙手抱著大型的物件向前走。難度設置:選擇重量適中的物品做訓練。幫助給予:注意隨時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勢和前面的方向,站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隨時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況發生。56、拿著不同的物件走過20厘米寬的平衡木;(5-6)訓練目的:改善孩子的身體控制及平衡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拿著不同的物件走過平衡木。難度設置:A開始時拿小件的物品;B逐漸地拿大件的物品;幫助給予:注意隨時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勢和前面的方向,站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隨時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況發生。55、能在雙腳離地時,雙手同時拍一下;(5-6)訓練目的:加強手臂和腿的協調能力。訓練要求:孩子能在雙腳跳離地面的同時雙手舉過頭頂拍一下。難度設置:A先熟練雙腳跳;B再在跳的同時鼓勵孩子拍手。幫助給予:1手把手地跟孩子一起做;2給孩子做示範,邊做邊講解;3鼓勵孩子獨立完成,只在需要時給予適當的提示。54、跳腳印訓練目的:訓練兩側性、空間距離、平衡、協調、柔軟、眼─手協調、注意力、抑制異常肌張力、矯正姿勢(內外旋、內外反)、步態訓練。訓練要求:按照圖形所示,雙腳立定跳向下一目標腳印。難度設置:A可先用雙腳交替走幾回,讓孩子熟悉大致的距離。B雙腳立定跳,按圖形要求跳;C聽著家長的口令(指令)跳;幫助給予:開始時家可站在孩子身後,雙手扶著孩子的腋下幫助其完成凌空雙腳跳起和落下的姿勢,指導孩子跳向下一目標,等孩子的判斷和目測水平提高後讓其自行練習,家長只給予口頭提示即可。53、雙腳跳過一條慢慢地擺動著的繩子5次;(5-6)訓練目的:提供前庭刺激,訓練計畫動作能力。訓練要求:將一條約兩米長的粗繩子固定在離地面10厘米處,上下或左右搖動繩索,使其象蛇一樣扭動,讓孩子雙腳離地地從上面跳過。難度設置:A開始時可慢慢地擺動,動作幅度要小允許孩子偶爾碰到繩子;B快速地擺動,動作幅度大,讓孩子盡量不要碰到繩子。52、照鏡子游戲;(4-5)訓練目的:訓練空間方位知覺。訓練要求:家長和孩子並排站在大鏡子前面,家長做一個動作,讓孩子模仿。動作以點頭,雙手在身體的上下、左右、前後拍手,左右前後移動身體以及轉身等動作為主。難度設置:A開始時家長的動作要做得慢些並多次重復動作;B如果孩子的表達能力強,可讓孩子邊模仿邊說出動作的方位。幫助給予:家長邊做邊說出動作的方位,孩子無法跟上便用身體指導。逐漸地撤銷提示,並且加快動作的速度。51、單腳向前跳5步;(4-5)訓練目的:訓練身體的平衡能力及雙腿的肌肉控制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抬起一隻腳,向前方位置跳躍5步路的距離。難度設置:A開始時先讓孩子習慣保持抬起一隻腳在空中數秒的姿勢;B鼓勵孩子單腳向前跳躍一步,可以在前方放置獎勵物;C鼓勵孩子增加跳躍的次數。幫助給予:1跟孩子一起跳,營造寬松的氣氛讓孩子消除緊張情緒,願意參加游戲;2隨時在孩子需要時給予恰到好處的幫助,無論是身體或是口頭的幫助;3及時引入獎勵的方法來表揚和鼓勵孩子的嘗試。50、用腳尖向前行3米;(4-5)訓練目的:身體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掂起腳尖向前走約3米的路程。難度設置:A只走2-3步路的距離;B逐漸地增加走的距離直到達標。幫助給予:1站在孩子前面扶著他/她的雙手;2隻在有需要時才給予及時的幫助;3在終點處放置獎勵物鼓勵孩子堅持走到終點。49、雙手各持一球走直線2米;(4-5)訓練要求:讓兒童兩手側平舉,掌心向上,兩手各托一小皮球沿直線路線行走。難度設置:A開始時可先不讓孩子拿球,徒手走;B孩子的技能掌握後讓其嘗試持球並且腳尖跟著腳跟行走;幫助給予:不能單獨完成的孩子家長可跟在其身後,給予身體指導;48、雙手接住從1米遠彈來的中型球;(4-5)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和運動企畫能力。訓練要求:孩子能接住訓練者從約1米遠的地方扔到地上彈起來的中型球(籃球大小的球)。難度設置:1距離設短一點,並且讓另外一位成人在孩子身後手把手地教,邊教邊把要點告訴孩子;2幫助者站在孩子身後,只在有需要時才給予身體協助;3距離逐漸增大,盡量讓孩子自己嘗試接球;4如果孩子接中型球有困難,可換成大型球,等孩子的技能熟練後再換成中型球。47、跑向滾動著的球,把球向前踢;(4-5)訓練目的:動作企畫能力、方向感。訓練要求:讓孩子邊跑邊踢滾到他/她腳下的中型或小型球。難度設置:A先用中型球練習,孩子的技巧熟練後再用小型球練習;B開始時訓練人員以極慢的速度把球滾到孩子腳下並示意孩子踢球。C必要時可給予適當的身體幫助及提示,如另一成人站在孩子身後一手扶著他/她的身體,一手(或腳)推動他/她的右腳。46、雙腳被提起時,可用雙手向前走路;(4-5)訓練目的:增強手臂力量和協調能力。訓練要求:讓兒童趴在地上,雙手和雙膝接觸地面,成人則在兒童身後握其雙足足踝,示意兒童用雙手交替運動往前爬。難度設置:A先讓兒童習慣被提起雙腳的姿勢;B鼓勵兒童向前走1-2步;C訓練至兒童能自如地向前走。幫助給予:1以游戲的形式幫助孩子習慣被短暫提起雙腳的姿勢和感覺;2延長提起孩子雙腳的時間;3鼓勵孩子嘗試向前走,用食物或其他孩子喜歡的方法來強化。45、能連續拍球3次而球不彈走;(4-5)訓練目的:加強手臂的控制能力,發展手眼協調能力。訓練要求:孩子能連續拍3次中型球(籃球大小的球)。難度設置:A只拍1次;B拍2-3次;幫助給予:1訓練者拍一下,等球彈起後把著孩子的手拍一下;2把著孩子的手教孩子拍2-3下,球要盡量彈高,便於孩子的手有足夠的時間調節44、能在20厘米寬,10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而保持平衡;(3-4)訓練目的:增進孩子的平衡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在不扶持,保持身體平衡的情況下走,走過規定尺寸的平衡木。難度設置:A只走一半的距離;B走完全程;C單手持物走;D雙手持物走。幫助給予:1開始時成人需要反復做示範,並跟在孩子後邊走,給予身體協助,如拉著孩子雙手或扶其雙肩;2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時拉著他/她的一隻手給予扶持;3隻在需要時給予扶持。43、能用腳尖站立10次,每次站立3秒鍾;(4-5)訓練目的:腿部運動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雙腳腳跟著地,腳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鍾時間。難度設置:A開始時讓孩子扶著牆壁或椅背站立;B讓孩子嘗試徒手站立。幫助給予:1可以在牆壁上孩子掂腳可觸及的地方掛一獎勵物,鼓勵孩子掂起腳去拿取;2給孩子數數,讓他/她知道要站多長時間。42、能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約2米外的目的地而乒乓球不掉下來;(4-5)訓練目的:增進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強動作企畫能力。訓練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難度設置:A開始時嘗試先給孩子一個立方體的積木在距離極短的兩張桌子間傳送,讓孩子便於操作;B用不粘膠在地上貼兩條平衡線;C改用乒乓球嘗試;D按照預設距離訓練。幫助給予:1為提高孩子的興趣,建議開始時成人和孩子一起參與游戲;2孩子的技巧熟練後,鼓勵孩子和其他孩子進行競賽。41、做5次前滾翻;(4-5)訓練目的:增進協調、平衡能力,刺激本體感覺。訓練要求:讓孩子模仿成人連續做5次前滾翻的動作。難度設置:A開始時只要求做2-3次;B要求孩子連續做5次,並要求孩子在動作過程中身體盡量保持直線。幫助給予:1開始時要全程給予身體協助,並用語言鼓勵孩子嘗試;2盡量讓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時給予口頭提示,要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40、轉椅游戲;(3-4)訓練目的:調節中心與平衡力。訓練要求:讓孩子坐在轉椅內,家長在一旁旋轉椅子,速度逐漸加快。難度設置:A開始時為避免孩子緊張,可讓其雙手抓住椅子的扶手;B孩子習慣後要求其兩手自然放在腿上*身體控制重心,並閉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帶將其雙眼蒙住。39、能來回滾動身體;(4-5)訓練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體的控制能力及協調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在墊子上或在床墊上從一端翻滾到另外一端。難度設置:A在訓練者的身體協助下進行翻滾;B自己控制身體進行翻滾。幫助給予:1給予大量的身體協助和口頭提示,讓孩子從訓練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體及翻動的速度和力量;2隻在有需要時給予身體協助;3確保孩子的安全,避免碰傷。38、做一連串手部和腿部動作時能保持平衡;(3-4)訓練目的:身體的控制和協調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模仿一系列的手部和腿部動作,如:跳舞、打功夫等。難度設置:A選擇簡單一點的動作;B選擇較為復雜的動作,包括彈跳、跳躍等動作。幫助給予:1另外一成人站在孩子旁邊,如果孩子失去平衡,只在他/她可能要跌倒時才給予扶持;2在孩子前後方均鋪上墊子,孩子跌倒後鼓勵他/她自己起來繼續練習。37、能學青蛙跳20厘米的距離10次;(3-4)訓練目的:腿部運動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訓練要求:用不粘膠在地板貼兩條平衡線,成人給孩子示範如何做青蛙跳幾次,然後指導孩子模仿。難度設置:A開始時,線段間的距離應該短一點,讓孩子容易達標;B如果孩子不願意合作,可引入食物獎勵的法,把獎勵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線條上,孩子跳到線上就獎勵;C逐漸地把線段間的距離增大。幫助給予:1身體協助;2每一難度中如果孩子遇到問題,都要及時給予身體或口頭上的指導,重復示範並注意提起孩子參與的興趣。36、單腳原地跳;(3-4)35、在10厘米寬2米長的地面線條上走保持身體平衡;(3-4)訓練目的:平衡能力的控制。訓練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膠粘一條2米長10厘米寬的線條讓孩子在線條上走。難度設置:A開始時只走一半的距離,允許偶爾走出界外;B要求孩子走完全程,盡量不要走出界外。幫助給予:1訓練者可站在孩子前方,拉著孩子的手向前走;2要提醒孩子既注意腳下的線條,又要注意前方的路;3訓練者在孩子的前方引導孩子走,但不給予身體協助;3讓孩子自己嘗試獨自走。34、能跳過5厘米高的繩;(3-4)33、踏小三輪車轉彎避開障礙物;(3-4)32、扶物能單腳站立5秒;(3-4)訓練目的:平衡能力。訓練要求:孩子能扶著椅子或家長手握的棒子單腳站立約5秒。難度設置及幫助給予:A手把手地教孩子用雙手扶著椅子的*背,提起孩子的一條腿懸空約5秒,然後放下。過程中用簡單的語言告訴孩子怎麼做,如:「抬腿!」、「放下!」B讓孩子自己嘗試5秒內(可用數數提醒他/她)不要把腳放下;C孩子掌握了技能後,改用棒子。家長雙手握住棒的兩端,孩子則抓住中間重復以上步驟。31、雙腳一齊從最後一級樓梯跳下;(3-4)30、雙腳原地跳;(3-4)29、自己上、下小三輪車;(3-4)28、雙腳輪流跨過15厘米高的繩;(3-4)訓練目的:身體平衡能力。訓練要求:繩子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離地15CM高,讓孩子雙腳輪流抬高跨過繩子。幫助給予:1用姿勢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過繩子,必要時給予身體協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抬高跨繩;2要時時口頭提醒孩子注意腳下的繩子,避免絆倒;3建議用有彈性的圓形橡皮繩。27、一步1級上、下樓梯;(3-4)訓練目的:增進孩子的平衡能力。訓練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個階梯,連續上或下樓梯。難度設置:A成人站在孩子前面或後面,伸出雙臂或雙手的拇指,讓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樓梯;B成人將左手手臂或拇指抬高,右手手臂或拇指則在孩子右側腰間的位置,讓孩子在攙扶下自己平衡用力上下樓梯;C成人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攙扶孩子上、下樓梯;D讓孩子獨自上、下樓梯。幫助給予:A雙手(或拇指)抬高給予協助;B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給予協助;C單手(拇指)給予協助;D撤消所有協助。26、互動式投籃:(3-4)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增進與人互動的能力。訓練要求:家長及孩子輪流投籃;家長投完後把球撿起來給孩子投。25、把豆袋或類似的玩具扔進1米距離左右遠的大盒子中;(2-3)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學習向著目標拋擲物件。訓練要求:能連續5此把豆袋或類似的玩具扔進1米距離外的大盒子中。難度設置:A開始時把距離設短一點,如只要求兒童站在距離大盒子一步或兩步的距離;B逐漸地把距離拉大;C逐漸地把大盒子換成小一點的盒子。幫助給予:A手把手地幫助孩子投擲;B只是在孩子姿勢錯誤時才給予幫助。24、扔球3米遠;(3-4)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訓練要求:把一個小型球或豆球扔到3米遠的地方。幫助給予:1開始時如果孩子不領會扔球的動作,可手把手地教;2給孩子在前方畫一條線來提示他/她要扔的距離;3為鼓勵孩子嘗試,可在線的旁邊放一玩具或小食品來作為獎勵物。23、跳起並接觸懸掛著的物件10次;(2-3)訓練目的:腿部、膝蓋運動能力及身體協調能力。訓練要求:在空中孩子跳躍時可及的地方懸掛一個玩具(氣球或會彈跳的玩具),鼓勵孩子跳躍並伸手觸摸該玩具。難度設置:A懸掛物開始時掛得稍低一點,讓孩子容易觸到;B孩子掌握了這一技能後,把懸掛物稍微掛高,鼓勵孩子利用自身的力量彈跳起來。幫助給予:1如果孩子不懂得掌握身體的力量,可先用雙手扶著他/她的腋下,幫助他/她練習彈跳;2通過跳彈床和在床墊上跳躍來掌握彈跳;3給予鼓勵和獎勵來促進孩子練習的興趣。22、坐上大龍球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不良,增強重力感的控制能力,建立和刺激前庭機能對多動和身體協調不佳的孩子有較大的幫助。訓練要求:協助孩子坐在大龍球上,指導者可以放手,只要協助保持大龍球的穩定即可,鼓勵孩子用屁股力量作上下躍動。孩子要作前後、左右搖晃時,指導者可以用手握住孩子雙手,以協助孩子保持身體的平衡。21、會走S型的線段;(2-3)訓練目的:空間概念,肢體的平衡能力。訓練要求:在地上用不粘膠粘出一條S型線段,讓孩子從一端走到另外一端。幫助給予:1開始時可站在孩子的前面拉著他/她的雙手引導他/她往前走;2也可以站在孩子的後邊,讓他/她推著一個手推玩具沿著線段向前走;3鼓勵孩子自己往前走,並在另外一端放一個玩具或小食品來獎勵孩子的成功嘗試。如果孩子因為見到獎勵物而不配合訓練,則可以等孩子完成了路線後拿出神秘獎勵物獎勵給他/她。20、坐在童車上被推,能保持雙腳在腳塔上(2-3);訓練目的:發展大運動——腿的控制能力、雙腿運動時的協調能力、雙腿肌肉的控制能力。訓練要求:把孩子放置在童車上(童車的選擇要以孩子坐下後,臀部、膝蓋及腳踏三點的角度約為45度的車子為宜),家長在後面推動車子。輔助用品:改良的魔術帶。幫助給予:1身體指導並控制好車頭轉彎的位置;2盡量讓孩子自己嘗試。19、能彎腰左右腿交替鑽過呼啦圈;(2-3)訓練目的:肢體運動及平衡能力的控制。訓練要求:給孩子一個大號的呼啦圈,示範給他/她看如何雙手分別握著呼啦圈兩邊並把它放在正前方的位置。彎下腰,然後把一隻腳跨入呼啦圈,接著跨入另外一隻腳。難度設置:A開始時把呼啦圈放低一點,並且幫助孩子握著呼啦圈;B高度稍微調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必要時給予幫助;C要求孩子雙腳跨入後轉動雙手把呼啦圈由後往前翻轉到跨入前的位置(在身體的正前方)。幫助給予:1如果孩子拒絕游戲,可以多做幾次練習,並且邀請孩子一同參與游戲;2注意確保孩子的安全,在每一需要的環節給予適當的身體和口頭幫助。3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18、單手扶欄上、下樓梯,兩步一級;(2-3)17、能把靜止的球踢向前方1米遠的距離;(2-3)訓練目的:發展大運動——腿的伸展能力,發展眼、腿的協調能力;訓練要求:把一直徑10公分左右的軟球放置在孩子跟前,讓孩子踢球。難度設置:A踢向前方1米遠的距離;B踢向前方1米遠距離的物體。幫助給予:A口頭提示+身體指導+語言提示;B身體指導;C偶爾的身體指導+語言提示。16、單手投中型球;(2-3)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訓練要求:讓孩子站在一定的距離外把球單手投進球籃中。難度設置:A只在半步的距離外嘗試;B在1米左右的距離外把球投進球籃;C投5次有3次中為通過。幫助給予:1開始時給予足夠的身體協助並鼓勵孩子獨立嘗試;2隻在孩子犯規時給予口頭提示。15、拉物走2-3米;(2-3)項目要求:在一會發聲玩具車上系一條約50公分長的繩子,在繩子上纏一個圈套在孩子的手腕上,讓孩子拉著往前走。難度設置:A繞大圓桌子;B繞2張距離1米左右的凳子;C繞3-5張不同距離的凳子(注意凳子擺放的距離要足夠孩子和車子通過)。幫助的給予:手把手,並不斷用語言提示看身後的車子的運動軌跡及前方要走的方向。14、能推著物體向前走2-3米;(2-3)訓練目的:發展大運動——手臂推的能力;因果關系的概念;手、眼和腿的動作協調能力。訓練要求:把會發聲的「鴨子桿」或類似的玩具放在孩子的手裡,讓他向前推行。難度設置:A繞大圓桌子;B繞2張距離1米左右的凳子;C繞3-5張不同距離的凳子(注意凳子擺放的距離要足夠孩子和「鴨子桿」通過)。幫助給予:身體指導(即手把手地教)並不斷地用口頭提示和身體接觸來提示孩子看前面的玩具的運動軌跡,給孩子模仿玩具發出的聲音;轉彎時告訴孩子正在轉彎並用手糾正、幫助他轉彎的方向。13、能在協助下對牆推球和接球;(2-3)訓練目的:手臂的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訓練要求:讓孩子雙手抱著中型球,頓在地上用雙手把球往牆角推。難度設置:A開始時離牆的距離要在一步以內;B逐漸拉大離牆的距離,並要求孩子藉助牆壁的反彈力接住彈回來的球。幫助給予:手把手的身體協助;逐步撤銷。

『伍』 腦癱兒的撫養問題

小兒腦性癱瘓又稱小兒大腦性癱瘓,俗稱腦癱。是指從出生後一個月內腦發育尚未成熟階段,由於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以姿勢各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綜合征。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障礙綜合征,病變部位在腦,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癲癇、行為異常、精神障礙及視、聽覺、語言障礙等症狀。

腦癱的治療:

(1)心理治療。對於腦癱兒童的心理問題,在治療中,要認真傾聽、安慰、鼓勵患兒,要激發患兒的積極參與性,積極和患兒交流,逐漸克服患兒的依賴心理,鍛煉患者的自理能力。

(2)理療:腦癱患兒進行理療,如電針、肌興奮治療等。這樣可以刺激低下的肌張力,維持和擴大關節的活動度。

(3)使用矯形工具:在兒童輕微腦癱的恢復訓練中,矯形工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像踝關節不穩定、扁平足等症狀,可使用足踝矯形工具進行治療。

『陸』 小孩得了小兒腦癱,應該怎麼治療比較好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現在很多醫療設備也變得越來越先進,對於一些普通的疾病完全治癒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有一些疾病是需要慢慢調理的過程,所以讓很多醫生都束手無策,如果患者想要一蹴而就,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小兒腦癱就是一個非常不好治療的疾病,並且這種疾病需要慢慢的進行中葯調理。那麼小孩得了小兒腦癱,應該怎麼治療比較好呢?

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眾所周知,熬夜對於人的身體傷害是非常大的。不僅僅是對於患者來說,就算是對於普通人來說,長期熬夜也會造成脫發等症狀。所以大家平時盡量做到早睡早起不熬夜,並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去一些網吧或者充滿煙霧的地方,平時也要注意不要喝酒,並且不要吸煙。

『柒』 如何處理和安排腦癱兒今後的生活

當然是上學啊,因為接受教育是他的唯一出路,如果沒有接受教育,你孩子今後生活會非常困難的。如果有條件的話,建議你最好再生一個,因為對你們的未來生活來說比較保險一點。但即使是再生一個,他也必須接受教育,沒有教育也就不可能獨立生活,接受教育最起碼還有一點希望。
給各位家長一個建議(主要針對智力正常和高肌張力、比較嚴重的腦癱孩子):
0-6或者8歲應該以康復治療、培養孩子基本的自理生活能力為主。
6或8歲-18歲應該以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提高孩子的社會生活能力為主(例如獨自乘坐公交車、購物、銀行取款等),這些都是獨立生活最基本的要求。

盡量尊重孩子的選擇,比如一個學習成績很好的腦癱孩子,如果他不想提前學習專業類的課程,只是想上完普通高中後參加高考,作為家長的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選擇,畢竟每個孩子都不一樣的。比如有些孩子的語文非常差,但是數學非常優秀,有些孩子的數學不行,但是語文很好,這能一樣嗎?。
但對於特別嚴重的腦癱孩子,例如肢體、智力『、語言能力都完全沒有的孩子,我沒什麼比較好的建議,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盡量讓他們過得好點,有尊嚴一點。另外這些孩子的家長可以選擇再生一個孩子將來照顧他們或者留給孩子一點價值較高的東西,比如房子,然後把孩子交給福利機構等照顧。對於一些完全沒有可能獨立的腦癱孩子,我能想到的辦法也只有這些。其實我也是個腦癱患者。

『捌』 重慶腦癱女孩用3年學會走路,她的父母是如何幫助她的

父母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她,而且一直帶著她做康復訓練,還為她專門建立了一個短視頻賬號,用來記錄她的康復之路。腳踏實地是一個人非常優秀的品質,但是這四個字從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口中說出來就令人有些好奇了。說出這句話的小女孩名字叫做豆豆,她是一個腦癱患者。對於普通人來說,三歲的時候大部分人都已經學會說話走路了,但是作為一沒有腦癱患者,豆豆學習了三年,才學會了走路。

豆豆的父母不僅要到處找醫生給豆豆治療,而且還要引導豆豆去像正常的孩子一樣生活,並且要教給豆豆很多知識,所以她的父母也非常的辛苦。豆豆能成長的這么健康,這么聰明,這對於她的父母來說也是最好的報答了。

『玖』 腦癱怎麼護理

1、生活護理:腦癱的護理很重要的,人們首先應該重視下疾病的日常護理,日常生活活動是人們維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動,如進食、更衣、洗漱、入廁等。患者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對其進行日常生活護理及訓練。更衣時應注意患者的體位,通常坐著脫衣較為方便。

2、營養護理:提倡母乳喂養,尤其是早產兒及小於胎齡兒。母乳不足,採用合理的混合喂養或人工喂養。幼兒補充各種輔食,包括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蛋白質。食物應易消化,高營養。例:牛乳、豆漿、蛋花湯、沖藕粉、果汁、牛肉湯等。

3、飲食護理:在護理中應為患者供給高熱量、高蛋白及富有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對獨立進食困難兒應進行飲食訓練,在餵食時,切勿在患者牙齒緊咬情況下將匙硬行抽出,以防損傷牙齒。餵食時應保持患者頭處於中線位,患者頭後仰進食可致異物吸入。

4、皮膚護理:不能讓患者長時間卧床,側卧位適合各種腦癱,護理人員常幫助患者翻身,白天盡量減少卧床時間。及時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膚清潔,防止褥瘡發生或繼發其他感染。

『拾』 腦癱寶寶怎麼辦

家長應該怎樣及時處理孩子的情況呢?
1. 首先家長應該對腦癱有一個基本上的認識,這樣就能夠做好基本的判斷,在孩子出生後及時的監視,防止孩子腦癱問題的繼續惡化,這樣就能夠達到前期預防的效果;
2. 另外清楚嬰幼兒成長發育情況,孩子在不同階段,不同時候都會出現不同的行為,常常有一句俗語「三翻六坐,七滾八爬」這就是說在孩子出身3個月的時候會出現自主翻身情況,6個月的時候能夠獨立保持坐位,8個月就能夠爬,還有孩子9個月左右就能夠扶著東西獨自站立。所以這些也是判斷孩子是否腦癱的一個辦法;
3. 孩子行走姿勢上,一般情況下正常孩子走路腳後跟都會著地,而且孩子肌肉正常,不管是下蹲或者會洗澡穿衣都能夠正常彎曲軀體,但是對於腦癱孩子來說。正常的身體彎曲是完成不了的,痙攣性腦癱的患者一般肢體表現非常僵硬,所以導致的這一類患者往往都是可以從肢體上看出來;
4. 及時的對照腦癱兒的症狀對孩子的身體進行一個自檢,基本上自己確定之後然後帶孩子去專業的醫院進行一個詳細的檢查,最終確定孩子身體情況,並且對孩子進行及時的治療;
5. 在治療上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治療辦法,因為這樣才能夠達到對患者的針對性治療,根據孩子自身身體所表現情況來確定最終的治療方式,一般康復加手術加康復的方式能夠對腦癱治療起到很好的效果。一定不要輕易的相信那些宣傳能夠徹底治療孩子腦癱的方法或者葯物,這樣可能會導致孩子的身體耽誤;
通過上邊的這些介紹讓大家更好的認識腦癱,並且及時的對孩子的腦癱兒的症狀進行治療,也是對孩子的身體成長做一個保障。

與腦癱兒父母應該怎麼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2017養老金核定表 瀏覽:258
長春老年大學課程 瀏覽:990
吉林省老年大學和長春市老年大學有哪些 瀏覽:677
18和60歲 瀏覽:606
個體戶退休金的計算方法 瀏覽:129
老年大學芭蕾舞蹈我的祖國 瀏覽:126
安徽省阜陽市三區養老院有哪些 瀏覽:333
大嶺山體檢是去哪個醫院 瀏覽:282
父母的房產怎麼加兒媳婦 瀏覽:206
歡慶重陽節新聞稿 瀏覽:150
湖北2017退休金上漲 瀏覽:524
台州職工養老保險2015發放 瀏覽:503
退休工資6000多什麼級別 瀏覽:618
公務員會計退休年齡 瀏覽:432
長壽區川維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瀏覽:265
農村輪流撫養老人 瀏覽:178
廣州養老院排名 瀏覽:930
70歲得了肺癌怎麼治療 瀏覽:668
企業職工在管理崗位上如何延長退休年齡 瀏覽:19
蘇州退休社保哪多少錢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