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應該怎樣看待父母對你的愛
如果你給出你的年齡,可能我會更好地回答你的問題.
父母對子女,是出於血緣、骨肉親情的關愛。出於對孩子能健康、快樂成長、成材,有幸福的將來,從而在子女由小到大的學習、活動、愛好、擇業、交友等方面表現出來的「關注和監管」。
在這里,對成材、幸福等觀念的理解可能會有偏差。比如,有些父母認為子女將來能自食其力就可以,而有些認為要名成利就才是成材,有的認為高官厚祿才是幸福,有的認為恬淡快樂就是幸福。這與社會的主流看法和父母輩個體的認識和理解有關。
父母對子女的愛有多種表現形式,有嚴厲的、有中庸的、有相對放任的。這與父母認同的教育方式有關,也與子女個體的性格有關。
表現形式上,嚴厲的連孩子寫字抓筆姿勢、穿衣著襪都從嚴緊抓;中庸的只在父母認為一些重要的方面才插手監管;放任形的父母基本上就隨子女自己的喜愛了,只在程度上面加以治理。
子女的性格也各有不同。俗話說「百家飯養百樣人」-------其實人的性格不是飯養成的,個體性格的形成條件很復雜,遺傳、家庭環境、遭遇經歷、年齡與之相關但也不是決定因素。
說了那麼多,做子女的怎樣看待父母的「愛」呢?在你不同的年齡段,你的體會絕對是不一樣的。(這就是我想知道你的年紀的原因,談論這個話題,我希望你有較好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認知基礎)
首先,我們要從好的方面看。父母說這樣好這樣行,自然有其認同的理念在內,當然,個中考慮的因素未必是做子女的能夠理解,再怎麼說,父母是約不會害子女的;從不好的方面看,他們也有考慮得不周全的時候或者眼光、遠見能力不夠的時候,關懷過頭了或者不夠,比如有報道說有父母給孩子從小喝參湯吃補品,結果導致孩子早熟------可是他們的初衷是想孩子有健康的體魄,有的父母為了孩子養成高端生活品位習慣,強迫孩子學鋼琴、學芭蕾------孩子很痛苦也很無奈。
溝通,能夠讓父母的關愛恰當。子女從一無所知的嬰兒到成家立業,父母親在這其間,可能很多時候只從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因為他們務必要履行養育、監管、引導的責任,充分的溝通可以讓父母的關愛更加和諧。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告訴我們要珍惜親情的關愛。
到了我們真正「長大」後,或我們也成為父母以後,對這種「愛」才能體會得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