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成為合格的父母
一、作為合格的父母,應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楷模。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給孩子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父母要特別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工作作風。生活有要規律,即正常的飲食起居,決不因自己的嗜好來影響孩子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為孩子營造良好、和睦、尊老愛幼的家庭氛圍。自己對工作要有高度的責任感,盡職盡責,遵守單位各項規章制度,尊重領導,團結同事等等。這些均會在孩子腦海里深深烙印,並影響其終生。
二、作為合格的父母,應培養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學習習慣。
作為孩子,不是天生下來就有良好的習慣的,不培養是無法形成的。我孩子一上小學,就給其制訂好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作息時間,讓其生活有規律,讓其知道什麼時候完成作業,什麼時候看電視、玩耍。在學習習慣方面要求更嚴格,要求孩子一定要按質按量完成,包括書面、口頭作業,如檢查不合格,就應重做,不論有多晚。完成好課內作業後,還要其看一些課外書籍。假日,除做適量作業後,我每個假日均會陪孩子去參加一些體育鍛煉,比如:爬山、打球、溜冰等。有時還會陪他去書店、圖書館看書,通過不足三年的努力,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已基本形成。
三、作為合格的父母,應培養孩子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康心理素質。
作為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在五彩斑瀾的世界裡,大千世界裡良好的、不良的東西均會對其產生影響。作為父母應十分注意孩子的舉動,經常與學校老師有密切聯系、溝通,一旦發現有不良現象,應因勢利導,耐心教育。只憑打罵的方式強迫孩子接受父母的意見,常會弄巧成拙,也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導致性格的偏差。記得有一次,老師打電話來,說我孩子跟同學去自選商場偷熱狗。我得知後,確實火冒三丈,但自己還是馬上冷靜下來,去學校老師那裡了解事情的經過。一放學,馬上接他回家,給其講這件事的嚴重性,給其講附近認識的事例,報紙、雜志上不認識的事例給他聽,讓其自己認識到錯誤,這樣才能改正錯誤。最後,他哭著說:「爸爸,我以後一定改正,如再犯類似的錯誤,任你怎樣處罰。」從此,孩子顯得更懂事了。另外,現在孩子的心理比較脆弱,特別是現在的獨生子女,經不住失敗挫折,哪怕是一次單元考得不理想,與同學鬧小矛盾,老師、家長的批評都會受不了。為此,我認為孩子不應生活在「表揚」之中,但適當的鼓勵還是要有的。表揚要恰如其分。疼孩子要疼在心裡,要引導孩子勇敢地面對現實,總結原因,吸取教訓,這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為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質。
四、作為合格的父母,應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作為父母,不能過分溺愛現在的獨生子女,「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是絕對不可取的。應培養獨立能力,包括學習和生活,不要有依賴心理。學習上,如遇到難題,要讓孩子獨立思考;生活上,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讓其能體驗勞動,享受到勞動樂趣,體會到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體惜父母。我的孩子一上一年級,自己的鞋襪、書包、紅領巾自己洗,書桌、房間自己收拾,打掃干凈。開始,做得不好,便幫他,為其加工。到現在,已經能自己煮簡單的早餐,會幫我拖地。看到這些,作為父母感到無限的快慰。
總之,作為合格的父母,最好採取理智、自然的態度和孩子溝通,讓其有喜有處報,有苦有處訴。只要多下功夫,頑石也有點頭的一天。小孩子最理想的狀態是健康成長,成為有素質的合格公民,至此,你便堪稱合格的父母。
2.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家長》講座
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們時常會遇到此自認為 或大或小的問題:孩子經常逃課,喜歡沉浸於網吧與游藝 廳之中;做事不認真,寫作業磨磨蹭蹭,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對父母極端逆反,從不聽人勸誡;孩子學習成績時好時壞,但自我感覺過分良好,且喜歡誇耀自己;孩子頑皮之極,瘋起來無所顧忌,旁若無人;孩子自卑感,不願說話,更不願與人溝通;孩子不願學習,經常考試不及格 每個孩子千差萬別,我們必須因材施教。但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單純依賴學校是不行的。盡管學校教育在孩子的成長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但這種主導作用的發揮,離不開家長的配合、支持與強化。許多事實已經證明,學校教育的成果必須得到家庭教育的有力支持才能得以鞏固。 一、做一個合格家長應具備的素質 每個人從做了父母的那一天起,就自然而然地責無旁貸地承擔起撫養、保護、管理、教育子女的責任,父母不僅是子女的首任教師也是終生的教師。父母對子女所負的責任是多方面的。不僅要關注子女身體的健康,還要傳授知識、發展智力,培養他們適應社會生活的各種能力,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進行多方面的教育和訓練。家長高尚的人格對於孩子來說是任何東西也不能代替的陽光、雨露,用人品來塑造孩子比用說教來教育孩子力量大得多。所以,教育孩子必須首先教育自己。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以德育德: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人格才能影響到人格的發展和規定,只有性格才能養成性格。」家長無時無處不在充當孩子的生活導師、道德的教員,因此,家長必須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以德育德。家長應該具有誠實、正直、勤勞、節約,遵紀守法、助人為樂、孝敬老人等最基本的道德品質,應該公而忘私,對他人充滿愛心,把國家、人民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2、以才培才: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孩子的發展能力取決於父母的發展。」家長的學習不但是為了工作,也是為了影響孩子。家長強烈的求知慾、勤奮好學的精神、尊重知識、崇尚真理的好作風,對孩子來說,是成才的榜樣、學習的明燈。家長的學習興趣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只有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家長只有不斷充實、補充、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適應孩子對知識的需要。3、以趣激趣:家長的興趣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興趣。研究表明,家長喜歡學習,孩子的成績就好,所以家長要注意用自己正當的興趣去培養孩子的興趣,切不可用賭博、吸煙、喝酒等不良嗜好去影響學生。要提高興趣水平 ,要有正當的興趣、廣泛的興趣,並要特別提高對學習的興趣。4、以情動情:家長的情感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孩子眼睛是最敏銳的,他們會從家長的眉宇之間、微笑和嘆息之中,體會家長的思想感情,會通過家長的舉手揚眉看出真偽,並通過家長心靈的窗口看穿世情。情感是教育孩子的紐帶,父母必須把真摯的情感傾注在教育過程中,珍視感情品質在教育中的作用。要以情動情,要用全部的身心愛孩子,要使整個家庭充滿和諧親密、依戀的情感,讓家庭充滿溫暖與友愛。5、以意煉意:家長的意志對家庭教育的影響也很大。家長的意志表現為:意志力、毅力、自製力,家長的意志力強,對孩子要求就嚴格,嚴格訓練才能培養出孩子的好品質、好習慣和頑強的精神。6、以性養性:人們常說這孩子與他父親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就是指的性格相同,因此家長必須注意休身養性,培養良好性格,改變不良性格,注意自己的態度對孩子性格的影響,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7、以行導行: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他們年齡小模仿力強,但分辨能力不強。大人對他的影響是不可抗拒的、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孩子的道德品質、性格、言行舉止,都會深深打上家長品行的烙印。家長一定要規范自己的行為,以自己的文明行為去影響孩子,去塑造孩子的人格。 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趣激趣,以情動情,以意煉意,以性養性,以行導行,歸結為一句話:以身立教。只有這樣,家長才能成為孩子合格的教師。 能否與學校配合好,關鍵是家長有沒有主動配合的意識 ,有了這個意識 ,在家說話、辦事就會注意與學校同步,沒有這個意識就有可能背離學校的教育宗旨,甚至起相反的作用,因此,家長在日常的言談舉止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和學校保持一致。家長腦子里應有一根弦,那就是隨時想著,我這樣做和學校的要求一致嗎?有了這個意識自然就會保持一致。2、正確對待老師的家訪 家訪是學校老師與家長保持聯系、溝通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 ,老師家訪是對孩子關心和負責的表現,是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的。通過家訪,老師可以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況,家長也可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但有的家長不能正確對待老師的家訪,聽到老師對孩子表揚,就笑眯眯,而一聽到孩子有缺點就不耐煩,火冒三丈或為孩子辯解----「這不可能」,這些都不利於家訪的進行,其實,老師指出孩子的缺點錯誤時,並不是責備家長,更不是讓家長難堪,只不過是想讓家長了解孩子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共同找原因,更好地教育孩子。因此,聽到孩子有不足時,應心平氣和、耐心地聽完老師的話,然後和教師共同探討,尋找原因,懇請老師多加關心,並與老師積極配合,共同幫助孩子進步。老師走後,不要馬上找孩子「算帳」,這樣,只會使孩子對老師家訪產生恐懼或對立情緒,破壞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家訪產生負面效應。比較好的做法,就是給孩子一個反思的時間 ,讓孩子理智地、冷靜的思考,然後再找一個適當的時機,有準備地和孩子談心。3、主動到學校去拜訪老師 現在教師的負擔都很重,每天要面對四、五十個學生,不可能對每一個 家庭都經常訪問,而我們當家長 的只有一個孩子,完全有時間去拜訪老師。到學校除了了解自己孩子情況,最好也了解一下學校的整體教育情況,這樣,家長在家裡才能主動配合學校教育,如果你對學校的教育情況不了解,想配合也不知從哪兒下手,甚至還會有意無意地拆學校的台,妨礙孩子良好道德的形成。 目前電話已成為普及的通訊工具,完全可以作為與教師溝通的重要手段,既方便,又不耽誤太多的時間 ,兩樣可以獲得好的溝通效果。4、和班主任老師一起共同查找孩子落後的原因,教孩子學會學習 查找孩子落後的原因後,要對症下葯,進行幫助教育,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習慣,並指導學習方法,為孩子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幫助孩子去有計劃地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如果堅持下去,對孩子的成長一定大有裨益。 做一個合格的家長必須以身立教,家長必須明確自身的職責,學會科學有效地教育子女,願我們在座的家長都成為合格的家長,幫助您的兒女獲得成功!
3. 如何成為優秀家長
現在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多,所以也就有它的特殊性。老祖宗沒有給我們這代人留下教育獨生子女的經驗。以前,都是多子多福的概念。過去有些人家老大沒教育好,接受了教訓,老二就可以教育好,如今沒有這種機會了。家庭教育是一次性的,一旦出錯,很難改正。所以說如今的家長也許是最難當的了。如何做家長,如何做名優秀的家長就變成一門學問,是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學習的。一個優秀的家長首先要增強教育子女的責任感,也就是在思想上重視家庭教育。
一、增強教育子女的責任感
讓我們來做一個假設,假設剛才舉例中菜克家族中的某一個人,當他還是嬰兒時,就被愛德華家族抱養,這個人將來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呢?反之將愛德華家族中的嬰兒放到菜克家族抱養,又會怎麼樣呢?所以說,孩子好的行為和壞的行為和父母親的教育關系極大,而一切良好行為的養成,靠的是父母親的教育和父母親榜樣的力量。並非生在菜克家族的嬰兒,生來就是酒鬼和賭徒,而是後天的教育和影響。
馬克思很重視家庭教育,他說:「法官的行業是法律,傳教士的行業是宗教,家長的行業是教養子女。」這段話告訴人們:不論我們是從事何種職業的,只要有了孩子,當上父母,教養子女就成為一樁神聖的行業,也是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它關繫到孩子的前途,家庭的幸福。所以家庭教育不僅是基礎教育,而且是主導教育,給孩子產生深入骨髓的影響,是任何教育也代替不了的。
二、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中小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意識,希望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活動場所,因此可以為他們准備一張書桌、一個書架、設置一個固定的學習角,是非常必要的。這既可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也便於學習。為增強學習氣氛,家長和孩子還可以在牆上布置些激勵學習的字畫條幅、學習計劃、課程表等。我們小時候都是趴在炕上寫作業,不僅對視力不好,而且也會影響書寫質量,對健康更不好。現在條件好了,家長們一定要花點心思。2、不要隨意干擾孩子的學習。
只要孩子是在進行正當的學習,家長就不要輕易去打斷孩子的思路。我們常看到這種情況:孩子在學習時,家長在一旁嘮嘮叨叨,教導不止,還自以為在督促孩子。殊不知,這種教育方式不僅破壞了安靜的學習環境,更不利於的是孩子會因此產生厭煩情緒,影響到以後家長的說服教育效果。
還有的好心家長在孩子做功課時,喜歡給孩子去送吃、送喝,以為這樣可以補充營養,提高學習效率。其實,這不光打斷了孩子的學習思路,而且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也會在嬌慣中給「吃」沒了。3、避免「過度教育」。
很多家長為了孩子考高分,升大學爭取特長加分,每天晚上請家教輔導,周六、周日補課,寒暑假上各種培訓班、強化班、奧賽班、特長班等等,城裡的孩子比較嚴重些,農村的孩子還比較好些,不過近些年農村的孩子也不少每周都坐車到城裡去參加補課班、特長班的。我們這的學前班有兩名小朋友就每周坐車到縣里舞蹈班學習舞蹈;我們學校有個老師家孩子也每周三、周五晚上坐車去縣里學習語言班;我家孩子也曾學習過美術書法班,學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因為後來她實在不喜歡而終止了。書法還多少有點成效,美術學習效果不大。我個人認為這種特長班如果符合孩子的興趣和愛好還行,也挺好的,讓孩子增加一門特長。但如果不是孩子所喜歡的,就失去了意義。也忽視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記得有這樣一個報道,說一個父親為了開拓孩子的視野和提高寫作能力,一遇到節假日就要帶孩子去不同的地方遊玩,但每次出去都要求孩子寫心得和游記,最後逼得孩子一聽說爸爸要帶自己出去玩,嚇得都不敢去了。
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必須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要知道每個孩子都存在個體差異。為孩子制定的目標要切合實際,要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因材施教,既不可放任,也不能苛求,尤其不與別人的孩子盲目攀比。並要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4、要創造一個民主、和諧、向上的家庭氣氛。
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會激勵孩子的向上心理。這對一個人的潛能和創造力的發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若孩子整天生活在枯燥泛味、責罵不休,爭吵不止的家庭里,只會滋長壓抑、悲觀等消極情緒,又怎麼會專心致志地學習呢?記得姜老師有個孩子,早上來的比較晚,進了班級就哭了,問她怎麼了,她說爸爸媽媽吵架了,媽媽走了,再也不回來了,邊說邊哭,姜老師安慰了她一會,讓她回到座位上課,可是姜老師發現這一節課,她都沒有專心的聽講,別看我們的孩子小,其實她什麼都懂,父母間的不和諧,對他們影響很大的。所以說家長們,為了給孩子一個民主、和諧、溫馨的家庭氣氛,都別為一點小事吵來吵去的。
三、優秀的家長要以身作則,言行上做好孩子榜樣。
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這樣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有一戶人家,家裡有五口人,三代同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一個兒子。爺爺、奶奶七、八十歲了,老了,走不動了,爸爸媽媽很討厭他們,覺得是一個包袱。兩人一商量,決定把爺爺奶奶丟進大山裡去。一天晚上,他們把爺爺奶奶裝進一個大竹籃里,兩人把他們抬進大山。當他們正准備把爺爺奶奶扔下不管時,他們的兒子在旁邊說話了:「爸爸媽媽,你們把爺爺奶奶丟在大山裡,這個大籃子就不要丟了。」爸爸媽媽感到很奇怪,問兒子,為什麼要把籃子帶回家。兒子回答:「等你們老的時候,我也要用這個大籃子抬你們進山,把你們丟進大山裡。」爸爸媽媽聽了,心裡慌了,趕緊把爺爺奶奶抬回家,好心侍候,再也不敢不孝敬父母了。可見孩子的模仿能力有多強。我們知道:在學校,學生是老師的鏡子;在家庭,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大家一定還記得這則公益廣告吧【洗腳】這則廣告我們雖然多次看到,但每一次都讓人感動。我愛人的一位朋友看了這段錄像後,就對自己的孩子說「兒子,你怎麼就沒給我洗一次腳呢?」他兒子反問道「難道你給我奶奶洗過腳嗎?」當時這位爸爸啞口無言。是呀就像錄像中說的一樣,其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也是子女最早接近之人。所以試想:如果家長是每天一大早起床,忙著上班工作,你的孩子會有睡懶覺的習慣嗎?不會。而如果家長自己天天喜歡睡懶覺,孩子會有早起的習慣嗎?不會。我也常常聽到學生說自己上學遲到的理由是因為爸媽起來晚了,所以來不及了。又比如說,家長習慣於把家裡打掃的乾乾凈凈的,東西整理的整整齊齊的,孩子會隨便亂扔自己的東西嗎?不會。如果家長自己就是亂扔東西,家裡一團糟的樣子,那孩子會自己去整理東西嗎?不會。所以,我們在要求孩子要做到之前,先想一想、看一看自己做到了沒有。如果家長每天有看新聞、看書、寫文章的習慣,那麼他的孩子。最後,肯定也會有這樣的習慣的。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中國著名教育專家董進宇博士說過「孩子有問題,百分之百是家長有問題。」托爾斯泰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說得十分透徹:「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應處處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為或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響的結果。」所以,人們常說:要想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父母首先應是那樣的人。誠實的家長定能培養出誠實的孩子;出口就說臟話的家長,不可能培養出文明的孩子;自私自利的家長培養不出大公無私的孩子。
四、優秀的家長要鼓勵、愛護、賞識你的孩子,對孩子有耐心。
國外流傳著這樣一首《育兒歌》:「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責;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斗;譏笑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這首育兒歌,含有豐富的哲理,說明家長的教育思想、教育態度和教育方法等,對孩子的身心發育都有密切的關系。最後一句「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我們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小的時候,並不是一個天資聰穎的孩子,相反,當別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已經三歲的愛因斯坦才「牙牙」學語。當比他小兩歲的妹妹瑪伽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說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被一些鄰居認為是白痴。
但是,擔任電機工程師的父親,卻沒有對兒子失去信心,他想方設法地讓愛因斯坦發展智力。父親為兒子買來積木,教他搭房子。小愛因斯坦每搭了一層,父親便表揚和鼓勵一次。在這種激勵下,愛因斯坦一直搭到了十四層。
愛因斯坦長到六歲的時候,語言能力仍然很差。一天到晚也說不了幾句話,七歲的時候,父母把他送到學校,學校死板的教學讓他提不起精神,常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老師們都認為這個學生是一個傻瓜。但是,父親卻鼓勵愛因斯坦:「我覺得你並不笨,別人會做的,你雖然做得一般,卻並不比他們差多少,但是,你會做的事情,他們卻一點都不會做。你表現得沒有他們好,是因為你的思維和他們不一樣,我相信你一定會在某一方面比任何人都做得好。」父親的鼓勵,使愛因斯坦振作起來。
就這樣,在父母的鼓勵和愛護下,愛因斯坦的智力迅速發展,對科學產生了強烈的愛好,並開始走向科學研究的巔峰之路。
愛因斯坦最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如果你的孩子長相不夠可愛、性格較內向、嘴巴不甜,或者有其他諸如此類的小毛病,做父母的都不應該忽視他們,反而要以敏銳的目光去發現孩子的超人之處,並加以鼓勵、引導和發揮,最終幫助他們取得成功。我們最近都在看范偉演的電視劇【老大的幸福】,就因為大哥傅吉祥對樂樂的關心、愛護、鼓勵,才使這個孤獨症的孩子有了很大的轉變,對這個乾爸爸有了比對親生母親都深厚的感情,這不能不值得我們借鑒。
第五點:優秀的家長,要善於和孩子交流和溝通思想感情,做孩子的朋友。
家長們常常認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賺錢養家。其實對孩子來說,最需要的是父母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一個可以讓孩子傾吐心事的朋友。要達到這種地步,非得平日有足夠的時間溝通不可。建議大家平時多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電視、散步、遊玩等。在這種輕松的氣氛中,談話才能漸入佳境。美國關總統布希夫人在美國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學校的一次畢業典禮曾深情地說:「年輕的女士們,有一天當你們到了我這樣年紀的時候(布希夫人當時已70歲)你們回顧你們一生,決不會因為曾經錯過一次賺錢的機會、一筆生意的交易而感到後悔,你們卻會因為沒有好好花時間和你們的孩子、和你們的丈夫、和你們所心愛的人建立美好的系而感到後悔不已。」布希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迪。由於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家長們對自己的孩子在物質上的投入越來越大,情感上的關懷越來越多。但同時對孩子的期望過高,任務過重,要求過嚴,很多情況下超出了孩子的承受限度,使孩子感受不到這種關愛的溫暖和快樂,品嘗到的只是苛求和壓力的苦澀。所以說優秀的家長們要多跟孩子溝通交流,知道他們想要什麼,我們該給他們什麼。
六、積極配合老師、學校和社會對子女進行教育。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三大組成部分,缺一不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一個人不能夠一部分一部分的來教育,而是由人所經受的種種影響的全部總和綜合的教育出來的,」這就要求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統一認識、統一步調、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如果各吹各的調,相互矛盾,教育力量就會抵消,甚至造成學生思想混亂,無所適從。因此家長要主動配合學校社會進行教育,以保證教育的一致性。
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全面的學習家教理論,總結經驗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
4. 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父母
我覺得母親這個角色非常重要,在孩子小的時候,母親總是高興的神情,對於孩子來說就是晴天。
所以說一個優秀的母親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沖小孩子發脾氣,要耐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