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朋友,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有的養老復院真挺好的,價錢高點制,但老人得到很好的照顧,我老娘96了,原自己在家,堅決不請保姆,不跟兒女住,每天年近七旬的兒女們輪流去做飯伺候,各種難無法述說。後老人骨折手術後考察了養老院,直接送去,原擔心她會哭鬧,結果挺好的,在那快樂著,護理員專業,設施先進,我們輪著送營養湯補充,96歲看似70多。各種好,不要用老眼光看養老院,還是有好的。以後會更好的,還是存點錢,自己去吧,不要拖累孩子,
❷ 為什麼要把老爸送去養老院
這位知復友,送父親到養老院是一個制好選擇,養老院里有很多活動,比家裡自己待著有意思多了。吃住有人照顧。就是個觀念問題,確實早晚我們都是走這條路。
當前,類似父親這種獨居的老人群體日益龐大,預計2030年,60歲以上老人為「空巢家庭/類空巢老人」將高達兩億,佔到老人總數的九成。因為獨居,他們一旦身患疾病或者發生意外,很難獲得及時救助,甚至導致悲劇。有人說,老人送進養老院之類的託管服務機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目前,城區公辦的住不進,城裡民辦的住不起,郊區民辦的不願去,而且照顧得好不好,適不適應、是否受社會譴責等問題,也讓不少老人和子女望而卻步,最終老人不得不選擇居家養老方式。
其實,僅僅藉助養老院這一方式,並不能完全解決「空巢養老」問題,或許您需要這樣一款智能硬體能讓老人仍舊在「巢」,但卻監測家中其睡眠、呼吸、心率等基本的生命體征,而子女通過查看手機便能對父母的健康狀況了如指掌,或許子女們心生寬慰更放心地在家護理老人,同時滿足父母不進養老院,在家享天倫之樂的願望。
❸ 如何看待將父母送往養老院的問題
父母老了,行為能力受到限制,不能自己照顧自己的了,有許多的家庭就選擇把父母送到養老院,也有許多的父母要求去養老院,對於這個問題,我來講講我的看法吧!
聽了他的故事,我真的有很多感觸,其實誰不想在父母身邊盡孝呢?可是生活的壓力確實是太大了,往往讓我們沒有那麼多的心力去承受這么多。如果你身邊也有這樣的朋友,請不要埋怨他把父親送去了養老院,因為他的心也可能是很痛的。只要經常的探望,對父母心存關懷,我們應該體諒的。但我還是希望,如果可以,還是把父母留在身邊吧!畢竟你才是他們最親的人,你的照顧才能是最無微不至的。
❹ 自己沒時間照顧父母,把父母送去養老院真的好嗎
把年邁的父母送敬老院,值得我深思的問題啊!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父母終有一天會慢慢老去的。
有些人覺得把父母送進敬老院是「孝」。有些覺得不孝。當然,這肯定要根據具體情況以及生活方面來看,也要尊重父母的意思,如果強制就不好了。
❺ 爸爸住在我家老鬧事我受不了,把他送到養老院我又很自責,該怎麼辦
這肯定是因為生活習慣等的原因造成的,你可以主動和爸爸多交流,多和爸爸一起互動會好很多。
❻ 年收入上億的黃渤居然把生病父親送去養老院,稱無能為力 ,對此你怎麼看
我認為明星給父親找的養老院肯定條件不會差,黃渤解釋過父母不想雇保姆。所以選擇了養老院。
有一次,有記者問黃渤:「年收入上億,被列入福布斯名人榜。你為什麼把生病的父親送到養老院?你不怕別人說你嗎?話音剛落,觀眾就批評他。黃渤淚流滿面地說:「我沒辦法。」
黃渤之所以參加這個綜藝節目,是因為他想用自己的力量感化更多的人,照顧他們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母和家人,你同意黃渤把父親送到養老院的做法嗎?
❼ 送父母去養老院就是不孝嗎
個人認為送父母去養老院不是不孝。
現在的社會,每個人都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中年人必須努力工作,才能讓父母和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可現在多數老人不願跟孩子一起住,而子女又沒有時間照顧老人,所以只能將老人送進養老院。
有些老人年事已高,已經失去了自理能力,甚至出現屎尿失禁的現象,而養老院有看護人員照顧老人,其實是不錯的選擇。
還有些年邁的老人,已經失去了老伴的陪伴,所以晚年生活只能獨自一個人過,如果留他獨自在家,老人內心會十分孤獨。針對這種情況,倒不如送老人去養老院,那裡有很多年齡相同的老人,可能父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平時跟其他老人一起下下棋、聊聊天,也能調節一下枯燥的生活。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養老機構的健全和完善,老人進養老機構養老,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把老人送進養老機構不是不孝的表現,反而是為老人考慮的一種孝道。我們不應當將其斥之為不孝,而應該正確地認識、慢慢地接受這種方式。
畢竟,孝順是要讓老人快樂,舒心,真正的孝順,不是掛在嘴邊、不是旁人眼中,而是要尊重老人的意願,選擇一種真正合適老人且老人也願意的生活方式。
(7)送父親到敬老院擴展閱讀
選擇養老院的注意事項:
1、看醫療保健服務
人到晚年,或多或少都有些疾病或存在突發疾病的可能,所以選擇養老院一定要看該養老院是否設有醫務室,配設有專職醫生,備有足夠的醫療設備和物資。養老院是否具備在院內或就近及時診療老人常見病、多發病的能力,能夠及時妥善處理各種突發性疾病和其他緊急情況。
2、護理照料服務
工作人員是否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奉獻精神,查看護理人員的護理經驗,是否具有上級主管部分頒發的從業資格。要求能夠按照合理的時間間隔,為老人提供洗澡、理發、剪指甲、換洗床單被套、衣服等起居照顧服務。
3、心理和社會交往服務
既然是頤養的場所,豐富的娛樂社交活動就必不可少,所以需要看養老院是否給老人提供這樣的空間和平台,比如:興趣小組、活動團體等,這些條件都有利於孤寡老人情感上的交流,給老人帶去心理上的慰藉。
4、膳食服務
是否設有單獨的老人食堂,能夠根據老人喜好以及醫療、保健上的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營養食譜。是否考慮到不同老年人的飲食習慣,是否尊重少數民族飲食習俗。具體考察當中,可詢問並查看該養老院以往的食譜,看其是否符合老人要求,有無整體計劃。
5、環境設施
考察該養老機構是否有供老人進行休閑、娛樂、健身活動的專用場地,有符合老人身心特徵及需要的休閑娛樂健身活動用品、設施、設備,比如:健身房、圖書與電腦、棋牌室等。
❽ 中秋節,我把老年痴呆的父親送進了養老院
各位朋友,請先不要說這孩子真不孝順,慢慢聽我把話說完。
中秋佳節,本該是團圓的日子,但在經歷一年多的居家護理後,小亮(化名)還是選擇在這個中秋假期把老年痴呆的父親, 送到專業的養老院去 。
對於老年痴呆的患者來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活著面對將要來臨的病痛。
更痛苦的是老年痴呆症的家屬們, 他們所面臨的經濟和精神負擔都是普通人難以想像的。
一紙診斷書,父親被確診老年痴呆
「我當時以為爸爸是因為媽媽走了,心情不好。沒想到那時就是得病了,如果早知道,應該當時就帶他去看醫生的。」
小亮是家裡的獨生子,3年前,他的母親去世了,走得十分突然,只留下小亮和父親相依為命。
在母親去世後,才60歲不到的父親,一夜之間頭發白了大半。
我和父親同住,我忙於事業應酬,總是不能回家吃飯。每次晚回家後,父親總忍不住因為多煮了晚飯太浪費的問題,而嘮叨不停,我們父子二人總是爭執不斷。
有一次,我早早給父親打電話告知不能回來吃飯。可那天晚上,當我回到家裡時,卻發現父親還坐在飯桌前等我吃飯。
對於之前和我通電話的事情,父親竟然毫無印象。 後面父親又有過好幾次「說完就忘」的情況,我以為他是上年紀「老糊塗」了,一直沒放在心上。
但隨著時間推移,父親的情緒開始變得不穩定,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經常失眠,還出現健忘的情況。
我也勸過父親去看看中醫,但是情況並沒有改善。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父親竟然出現大小便失禁,才終於意識到:父親的情況不對勁。
去年病情變化很大,從疫情期間偶爾可以聊天,可以正常地生活自理到現在人比較木訥,話語變少,也說不清話了,沒有辦法說出完整的話語。
在我帶父親去醫院檢查一番後,醫院的一紙診斷書告訴我,父親患上了老年痴呆(阿爾茨海默病)。
醫生和我說, 早期老年痴呆主要是記憶力衰退、健忘,還會讓老年人精神和行為異常,例如變得焦慮不安,易為一點小事發脾氣,也可能會表現為情感冷淡。
隨著病情逐漸加重,還會出現不知飢飽、無法自理衛生(大小便失禁)等生活能力下降情況。
回頭想想,之前父親記憶力下降、事情說完就忘其實就是典型的記憶障礙徵兆。
父親現在可以說智力已經不如三歲小孩了。
總是找不到廁所,每次都需要人指,如果沒人盯著會在客廳、陽台垃圾桶里小便,甚至直接在客廳地板上小便。
偶爾會拉褲子,隨地吐痰。會不停地剝眼前的東西,以至於常常水果都不敢放桌上,怕他一直剝一直剝,剝了也吃不完就放壞了。
上廁所也不會關門,當著我的面小便也不會感到不妥,當然也不會沖廁所。
真的很難過,一個年輕時能幹聰慧的人變成了現在這樣。
兩個病人,老年痴呆患者與家屬
「有時我在想,如果父親不在了,我是不是就能過得更好呢?」
起初,我以為自己一個人,也能照顧好老年痴呆的父親。
最開始,我也選擇了在家護理老年痴呆的父親。父親的身體情況還算良好,除了偶爾會大小便失禁,最麻煩的也就是記憶力十分差,記不住事情。
但有一次下班回家,一進屋就聞到一股刺鼻的煤氣味,我趕緊沖進廚房把煤氣閥關上。
這件事讓 我 深感後怕 , 父親必須24小時有人跟著,一不留神,就會有危險。
因此,我花了4000元在家政中心找了一個阿姨,負責煮午飯和晚飯,還有在家幫忙照顧父親。
在我的預想里,每天早上安頓好父親,等到家政阿姨來到家裡,自己就可以安心去上班,晚上回來正好阿姨走了,自己哄好父親睡覺,就可以結束一天。
但是在第一周里,父親就差點走丟過一次,在家裡開煤氣忘記關火兩次,家政阿姨和我抱怨「一個人根本看不住他」。
一個月過去了,第一個家政阿姨就就和我提出不做了,在她看來,照顧老年痴呆的父親太辛苦了,還不如去普通家庭打掃衛生煮煮飯要舒坦。
接下來的幾個月,第二、第三個、第四個家政阿姨也走了。
社區的家政中心負責人也表示實在找不到人了,普通的家政護工大部分都不願意照顧老年痴呆老人,而且缺乏專業的護理知識,無法在老人身體或者行為出現問題時做出相應的護理。
無奈之下我只好辭掉了工作,自己在家照顧老年痴呆的父親。
一年的時間下來,我的生活接近崩潰,人生似乎進入了一種無序狀態。
每天照顧父親,我不能隨意和朋友逛街,不能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也不敢奢望感情生活。
我開始出現失眠、焦慮的情況,常常半夜忍不住哭,人也越來越瘦,頭發大把大把地掉。
由於缺乏專業的護理知識,而且一個人的體力有限,父親在我的照料下,身體並沒有變得更好。
以家庭看護為核心的傳統方法,並不能最有效地解決老年痴呆患者這一特殊群體的看護需求,甚至有時會成為老年痴呆患者家庭正常生活的阻礙。
一方面是因為家屬缺乏專業的護理知識,無法讓老年痴呆患者在家庭護理中得到專業有效的治療;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無法自理,而且往往行為異常,這些特殊情況也讓普通家庭沒辦法進行有效地照料。
另一方面,沒有收入一年多,每個月的生活費、父親的醫療費、以及各種開銷,之前的積蓄已經漸漸變得捉襟見肘。
父親每月的葯費就需要1000多元錢,一旦不小心因為老年痴呆導致發生意外住院,開銷就更大了。
得了老年痴呆這個病,如果沒有好的葯物控制,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親人的老年痴呆越來越嚴重。
老年痴呆的父親,逐漸成為壓垮我的沉重負擔。
當一個家庭成員被診斷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後,其照護服務提供者很容易成為第二個病人。
我的家裡有兩個病人,一個是老年痴呆的父親,一個是照顧老年痴呆病人的我。
自己一個人是無法照顧好父親的
在父親確診老年痴呆後的一年,我終於明白,光靠自己一個人是無法照顧好父親的。
這一年多照料老年痴呆父親的經歷,讓我明白了,用傳統的孝道觀念衡量子女的孝心是愚昧的,不能自理的老人尤其是老年痴呆,在家養老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在決定把父親送到養老院後,我重新找了一份工作,並准備在附近重新租一個房子,每天可以方便去看望和照顧父親。
目前,把老年痴呆的父母送進養老院,或許是很多人「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相信在未來隨著多元養老發展成熟後,以及社會上對老年痴呆的養護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把老年痴呆的父母送進專業養護機構,得到更專業更有效的治療養護,或許會成為很多人「何樂而不為」的更優選擇。
中秋假期當自己把父親送進養老院,辦好各種入住的手續,將要離開父親的那一瞬間,眼淚「唰」的流了下來,心好痛!但又好無奈!
也許很多人認為我是不孝的,但我真的盡力了......
不是所有的陪伴就一定是快樂的、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