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養老院喘息服務

養老院喘息服務

發布時間:2023-06-07 14:46:38

① 奔流十年|三人行必有一老,上海破題「大城養老」

風雨兼程,我們站在又一個「十年」節點之上。
十年很短,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暫一瞬,猶如浪花一朵。
十年很長,足以讓高樓拔地而起、幼苗茁壯成長、一座城實現新的跨越。
滾滾時代洪流,立潮頭,踏浪行。
即日起,推出「奔流十年」系列報道,探尋記錄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發展之路。本篇聚焦超大型城市如何守護「夕陽紅」。
祝碧晨 設計當你老了,如何養老?「三人行,必有一老」已成為當下不能迴避的現實。上海市老齡辦、市衛健委和市統計局聯合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上海市戶籍老年人口(60歲及以上)達542.22萬人,佔全市戶籍人口的36.3%。其中,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達83.88萬人,佔全市戶籍人口的5.6%。
作為全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且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一直在探索超大型城市養老服務發展新格局。
機構養老、社區托養、老年助餐、認知障礙照護、「養老院+互聯網醫院」......經過多年努力鍵舉賣,上海持續增加養老服務供給、豐富養老服務發展模式。目前,「一床難求」正加速被破解,遍及街鎮、居村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網路也已基本形成。
不滿足於現狀,新的目標已經定下。
根據上海養老服務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22-2035),到2025年,上海計劃建成不少於17.8萬張養老床位,且包含至少1.5萬張認知障礙老年人照護床位;全市每千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築面積達到50平方米,街鎮養老服務綜合體總量力爭達到500家......
在養老領域,上海不斷回應多元需求,努力讓每一位居住在此的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
「棲心小窩」社區長者食堂的老字型大小菜品。龍鋼圖「棲心」助餐「這里的食堂菜品老靈咯,阿拉在家門口就能吃到中華老字型大小餐館的菜,開心來。」9月22日早晨8點多,上海虹口區祥德路302號「棲心小窩」社區長者食堂門口,排起了購買午餐的長隊。
一家社區食堂,為何一大早就吸引了這么多市民買午餐?因為這個社區長者食堂不僅滿足居民剛需,還在探索錦上添花,讓居民吃得安全的同時吃得滿意。
虹口區民政局鼓勵各街道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合作共建、商品入駐等方式,與老字型大小餐飲企業開展合作,並且對老字型大小餐飲企業參與運營的社區長者食堂予以支持。
答兄「棲心小窩」社區長者食堂就聘請了好幾位曾在中華老字型大小餐飲企業工作過的廚師,讓居民在家門口也能吃到老字型大小菜餚。食堂每天供應的菜品多達30餘種,包括八寶辣醬、蔥烤河鯽魚、醬爆豬肝、干煎帶魚等。
年逾六旬的李羅星曾擔任過「皇上皇酒店」廚師長,也曾經在杏花樓掌過勺,他提到在這里做菜的秘訣——普通菜用高檔做法,所有菜品來源都可追溯,沒有半成品,都由廚師烹飪而成。
「棲心小窩」社區長者食堂的試點,居民很買賬。
食堂服務周邊五個居民區,有1.7萬余居民,其中老年人8000餘人,2021年年底開張後深受歡迎。午餐供應一般在上午10點後,但居民外賣需求大,於是提前了兩個小時開張。
此外,「棲心小窩」還為周邊獨居、高齡老人和養老院提供送餐上門服務,每天送出數十份,個別生活不便的居民也可電話預訂。
今年,社區老年助餐服務場所全市總量預計將達到1600家以上,到2025年,社區老年助餐服務供應能力將達到每天25萬客左右。
不僅僅是助餐,讓老人在家門口就能安享晚年,是上海近年來努力的方向。
2016年開始,上海大力推廣建設集日托、全托、助餐、輔具推廣、醫養結合、養老顧問等功能於一體的「樞紐型」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到2021年底已建成371家,實現街鎮全覆蓋,比2016年底的32個增長了10倍,遍及街鎮、居村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網路基本形成。
記憶防線
困在時間里的老人,是沒有被遺忘的「老寶貝」。
老年認知障礙照護已經成為養老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上海著力構建分層分類的老年認知障礙照護服務體系。
一方面,2018年起,上海率先將認知障礙照護床位納入政府實事項目。在養老機構和長者照護之家內,通過新建、改擴建的方式,推進認知障礙照護專區和認知障礙照護床位建設,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建成7302張認知障礙照護床位,至「十四五」末將達到15000張。
另一方面,從2019年9月起,上海開展老年認知障礙稿逗友好社區建設,在社區內廣泛開展老年認知障礙的宣傳教育、風險測評、早期干預、家庭支持、資源鏈接,致力於推動認知障礙在社區的早發現、早干預。
家住浦東洋涇街道的塗伯伯今年80多歲,處於認知障礙中後期,情緒很難被調動、行動也比較緩慢。在洋涇街道認知症日間照料中心,他慢慢發生了一些積極變化。
工作人員跟他交流溝通、帶他運動,用道具「刺激」他的情緒,一段時間後,塗伯伯看到其他長輩會主動拍手,說「歡迎」。
讓工作人員驚訝的是,有一次,塗伯伯在唱歌活動時,忽然唱出了一段潮汕劇。原來,他太太年輕時是潮汕劇團的台柱。那時塗伯伯才18歲,追求太太的時候總是去劇團舉歌詞板,一直記得當時的唱段。
有時,塗伯伯還把發的小點心揣在兜里,要帶回去給太太。他的家人知道後很感慨,女兒說,自父親患病後,從來沒有在家裡有過這樣的表現。
「這些都是很溫暖的行為,通過我們不斷嘗試,在某個點正好喚起了塗伯伯的記憶,家屬把他托在這里也很放心。」洋涇街道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賦能中心負責人顧燕_告訴記者,日間照料中心針對中度認知障礙的老人,為家屬提供日托「喘息服務」,在干預、改善老人身心狀態的同時,也讓家屬的生活變得輕松一些。
洋涇街道認知症日間照料中心外,老人可以在小花園種植物。記者陳少穎圖與認知症日間照料中心在同一空間的,還有記憶咖啡館和記憶教室,都位於洋涇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內,針對不同人群提供服務,嘗試共建記憶防線,同時讓其他居民更加了解認知障礙疾病。浦東新區洋涇街道作為第一批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試點街鎮,已逐步構建了基於社區的「科普預防-篩查轉診-早期干預-家屬支持-家庭顧問」認知障礙全鏈條服務模式。
截至2022年9月,上海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覆蓋街鎮達到170家,佔全市街鎮總數的80%,計劃至「十四五」末將實現街鎮全覆蓋。
「智慧」因子
對老年人而言,看病是養老領域的重中之重。
為此,上海推動醫養結合,在全市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內部設立醫務室,到2021年底,有324家養老機構有內設醫療機構,占養老機構總數的44%。同時,養老服務機構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簽約合作全覆蓋。
近年來,上海全面擁抱城市數字化轉型,「智慧」因子也正在覆蓋養老院,賦予養老更多可能。
在養老機構的住養老人無需出門就能得到醫院專家的診療服務,還能直接享受預約檢查、送葯上門等。這是「養老院+互聯網醫院」模式為長者帶來的便利。
一名老人正在養老院內接受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遠程診療。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圖位於松江新城的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部院區在2021年率先嘗試與轄區內的養老機構合作,試點推行智慧醫養服務模式,將全流程醫療服務延伸至養老機構,讓住養老人享受優質醫療資源。除了線上遠程診療,慢性病、常見病的配葯「刷臉」就能搞定,老人、家屬和醫生更可以實時「三方在線」。考慮到養老機構內不同健康狀況老人的就醫需求,醫院定製了5種互聯網醫院診療設備,分別用於可自理老人、半失能老人、卧床失能老人、遠程會診查房和線上培訓等場景。
推動養老服務領域數字化轉型是上海養老服務發展「十四五」規劃的十大主要任務之一。2020年4月和2021年6月,上海市民政局先後發布2批次20個智慧養老應用場景需求。
在閔行區,通過採用政府引導、第三方組織運作的方式,智慧養老服務平台已逐步建立。
閔行區新虹街道智慧養老服務平台。記者每天早上起床後,家住新虹街道的徐奶奶都會習慣性戴上智能腕錶。晚上睡覺時,她便摘下腕錶充電,席夢思下鋪設的智能監護床墊「接力」承擔起監測老人心率、睡眠狀況、離床時間的使命。智慧養老服務平台在長者家庭居住環境中部署感測設備和智能產品,與信息管理系統連接,和家門口服務站聯動,使家庭養老床位具備「類機構」功能,旨在打造一座社區內沒有圍牆的居家「虛擬養老院」。
「虛擬養老院」可以為長者提供遠程服葯提醒、血壓心率測量、定位、監測睡眠質量及健康數據、離床未歸預警等24小時服務。當長者突發意外時,能及時提醒和救援;當長者有服務需要時,也可派員工上門服務。作為獨居老人,徐奶奶也有了更多的安全感。
「十四五」期間,上海計劃打造100個智慧養老院、1000個數字化社區養老服務場所,培育智慧養老應用示範基地、示範社區和示範品牌,大力推進「養老院+互聯網醫院」發展模式;同時形成養老政務服務「數治」新範式,打造數字化養老服務體系,推動尋找養老服務資源「像網購一樣方便」。

② 現在哪個養老院更厲害

1、華康健康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華康健康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2017年09月12日成立,是一家專注健康養老領域投辯慶迅資與管理的社會型企業。集團業務涉及全齡健康頤養社區開發、養老機構運營與管理、養老策劃咨詢、養老教育培訓、康養產業研究等領域。運營理念上,集團接軌國際,引進日本先進的養老管理理念、日式精細化管理標准,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養老服務管理體系與專業團隊。集團深耕上海,輻射長三角,布局全國。在2019年初,華康健康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獲評中國十大養老品牌,目前已在上海市、安徽省內、成都市創新多種養老模式, 包括全齡健康頤養社區、城市養老綜合體、社區嵌入式養老綜合體和認知症專護機構等,是中國近幾年養老產業高速發展的參與者、推動者與見證者。代表項目"上海市靜安區華康恆裕曹家渡老年福利院"與*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已成為城差改市養老綜合體與社區嵌入式綜合體的標桿,並在不斷實踐中逐步形成了社區融合、醫養結合、養教結合、專業康護、認知症專護等運營特色,將服務延伸到老齡群體的各個階段,推行"溫暖、快樂、有尊嚴"的養老生活方式。



2、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

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以下簡稱養護中心)是燕達國際健康城的養老闆塊,坐落於北京東燕郊開發區思菩蘭路,距天安門30公里,距首都國際機場25公里,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僅一河之隔,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

養護中心總投資近60億元,設置養老床位10000張,於2010年底開始正式運營。養護中心分兩期建設,一期2300張床位於2016年全部住滿,二期近8000張床位於2018年10月陸續開放入住,截至2020年底已入住4500餘人,其中98%為京籍長者,為疏解京津冀地區的養老壓力做出了突出貢獻。

3、綠城養老服務集團有限公司

綠城養老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於2014年04月03日成立。綠城養老服務集團致力於打造中國高端養老服務品牌, 全面呵護長者精神與身體,提供以住戶為中心的個性化護理服務。目前攜此,綠城養老服務集團旗下擁有「大愛天下」「綠城雙慈」 「綠城暖君」三大品牌,在營項目9個,養老機構+醫院總床位2907張,居家照護60,000餘人,業務涉及城市80餘個。

綠城養老以老年失能失智照護、日間照料(含日托)、喘息服務、臨終關懷等為服務特色,構建了以江浙滬為核心,輻射長三角的養老產業生態布局。作為全國最早深耕養老,布局養老的服務機構之一,綠城養老將用想像力、創造力和實踐力為長者開啟美好時光。

③ 福建龍岩市有正規的養老院嗎居住環境怎樣

龍岩市養老院到是有的,可能還不少吧 民營的和公立加起來,下面是兩者的區別:

  1. 公辦養老院多位於市區內,交通十分便捷;民辦養老機構選址靈活,有的在周邊區域,較為偏遠。

  2. .公辦養老院管理規范,護理人員都受過專門培訓;民辦養老機構的工作人員流動性相對較大,在服務質量上可能出現參差不齊的狀況。

  3. 公辦養老院有政府資金補貼,屬於社會福利機構,收費一般比較便宜;民辦養老機構自負盈虧,為了維持運作,價格通常要高一些。

  4. 相比之下,平民化、大眾價的公辦養老院顯然更受生活節儉的老人們歡迎。

所以呢 給你推薦一家公立的吧!

地處武夷山脈南麓的長汀縣在1994年被正式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紅色歷史和天然的地質風貌讓小城散發著獨特的韻味,還被譽為客家首府。普親養老集團落地福建的首家養老機構——長汀普親老年養護院便建設於此。

長汀普親老年養護院位於長汀縣大同鎮師福村大塘崗26號(原長汀縣社會福利中心),佔地面積20860㎡,開設

護理型床位230餘張,並規劃出單/雙人間、三/多人間供不同需求老人選擇。是普親養老進軍東南地區的第一家以失能、失智及高齡弱自理老人為服務對象的大型長期照護機構,也是普親養老探索省外公建民營模式的一次有力實踐。

長汀普親老年養護院整體環境依山靠水,由兩棟四層大樓組成,現代歐式獨立院落,擁有設施設備完善的護理區、生活區、休閑區等,辟有可供休息、娛樂、鍛煉的長青花園;由經驗豐富的醫生、護士、營養師、護理員、廚師、康復師等組成的專業團隊,嚴格按照1:3的照護比例,為入住老人提供完善的起居照顧、護理服務、膳食服務、康復照顧、醫療保健、精神慰藉、喘息服務等方面的長期照護服務。

這是室內的一部分環境。

④ 父母老了沒能力送養老院,又不能辭掉工作回家照顧,該怎麼辦

有很多像你這樣的家庭,也在苦苦奮斗。需要你們夫妻二人付出更多的精力,早起晚睡,分攤出時間給老人。老人可能也要受點委屈,不過比起被送到養老院,相對來說,還算好的。

熬過孩子小的幾年,熬到老人去世了,你們也會驚訝發現,自己還是挺能乾的。對父母,莫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對孩子,你們現在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們的榜樣,你們如何對待老人的,孩子們將來也會如何對待你們。

生活原本不易,一代代人都是這樣從苦難中磨練出來的。別放棄!

你父母沒有做好自己的養老准備,你們可能收入也不高,還要養孩子,養老人,又不能不工作斷了收入來源,老人又癱瘓了,日子是很難啊,能怎麼辦呢?親戚,朋友都不要指望,只能依靠自己,將就著活過這一段時間吧,因為停了工作可能就停了口,工作著照顧老人就不周到,只能先顧嘴,不能餓著老人,孩子就行了,照顧老人的事下班再做,還能怎樣呢?這樣的人很多啊,大家都是在努力活著啊,更要努力奮斗啊,不然下一輩也是這樣啊,成年人的生活誰不艱辛?共勉

上天貓或京東買張護理床,按鍵就能幫病人翻身、運動腿腳的,再加使用成人紙尿褲,可幫助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也減輕你們的負擔。

加油,1.問看看在地政府有無相關的 社會 福利機構可以提供家屬一些協助「喘息服務」。2.自己的心智體力要挺住,一定要適時的向外界求助,尤其是心理上的開導。3.吃好睡好,不要太糾結,生老病死這是人生必經過程,不要太在意他人無謂的指指點點,無愧於心即可。

等母親病情穩定下來,可轉去老人康復院,那裡有專業的醫生、護士照顧,比在家沒人照顧好,癱瘓病人每小時要轉身、拍背,這些護理他們懂;如果接回家請個保姆,照顧白天,晚上自己人照顧,這樣節省到老人康復院看望你母親的時間,你丈夫和兩個孩子也可分擔一下,你二者權衡,取其有利的。

你最好和兄弟姐妹商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大家共同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你是獨生子女,只好靠自己了。

你和丈夫要工作,收入不高,還房貸、養育兩個孩子也要花錢,你也年齡不少了,不要辭去現在的工作,找高薪的工作,因為很多企業有招35歲以內年輕人的門檻,辭去工作,可能難找工作了。你白天上班,晚上拿點手工回家做,增加點收入,又可照顧媽媽。

買菜最好傍晚去買,農貿市場快收市,價錢比較便宜,不要到商場購物,更不要到飯店吃飯,這樣可省下不少錢。

對母親要笑面相迎,好言相慰,不要告訴她你的困難,讓她增強對疾病作斗爭的信心。

最好的辦法就是一走了知,離開這個亂糟糟的家,自己過好就行了,管這么多爛事幹嘛?

估計每個面對上有老下有小這種困境的人,都會在被生活折磨得精疲力竭的時候,腦海中會有無數次這樣的想法吧!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啊!管不了了,真不想管了,可又都有親情相連,誰又能背著不忠不孝,無情無義的罵名遠走他鄉呢?

每個成年人或早或晚都要面對這樣的局面,只不過子女多的,或是條件好的家庭,應對起來會從容一些,像題主這種,家庭條件不太好,夫妻收入又不高,有癱瘓在床的老母親,還生了兩個孩子需要養育的,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思來想去,比較靠譜的辦法只有兩個:

1.一個是需要一個人做出犧牲,辭掉工作和事業,回到家做全職,安心照顧老人和孩子,另一個人在外工作賺錢養家,這樣就有時間和精力了,當然,兩個人的壓力也會換給一個人,在家專職照顧老人孩子的需要應對瑣碎的生活,在外面工作的人需要更加努力,獨自賺出一家人的生活費,你們可以協商一下,看看誰留在家裡,誰在外打拚,這是最好的能夠兩頭兼顧的一個辦法了。

2.另外一個半法,就是你可以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把現在的工作辭掉,自己到養老院去做護工,這樣既可以幫老人減免一定的費用,同時又可以在養老院里照顧老人,還有一份工資收入,可謂一舉三得;當然,你老公那邊就要多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了,如果你的工作時間能協調好,也可以把孩子帶到養老院照顧

最難的時候就這么幾年,等老人過世了,孩子上學了,就輕鬆起來了,目前只能是一天天熬著,您也要多多注意身體,別把自己累垮了,畢竟家裡上上下下都指望你們夫妻倆人了,人生實苦,願好人一生平安!

關注梨酥 情感 為您答疑解惑

老年化的問題對於每個老年人來說,都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每個作為父母的都不想給兒女增加負擔,可是父母老了這是不可抗拒的事實。我想作為父母要有為自己提前做好養老的准備,一是勤儉節約,努力賺錢,為自己多積攢一些養老 ,二是不要把所有的積蓄全部都給兒女,兒女即使經濟條件不好,畢竟他們還很年輕,辛苦也有力氣,自己管好自己。如果兩個問題都能做到,我想老人的晚年生活就有保障。即使去養老院自己有錢,又不耽誤兒女們的工作,也不影響兒女的生活。

有你吃的就有老人吃的,有你住的地方就有老人住的地方。每天擠出1~2小時護理老人。

老公和孩子都參與到照顧老人的各項工作中來,做好家庭分工和協調。

人生不是遇到這個坎,就是遇到那個坎,覺得自己就要挺不住了,硬撐著就過來了。

接到自己身邊,白天上班掙錢養家,下班回家照顧老人、孩子,工薪階層大部分人都是這樣過來的。

父母養育了我們,給了我們生命,我們一定要把孝盡到他們活著的時候,不要等到父母「走了」,才想起後悔。

「子欲養而親不在」的痛苦不知在多少人的身上重演。

人生很短,轉眼就是一輩子,不管我們有能力還是沒能力,都要善待我們的親人,善待我們身邊的人,不要某一天,條件好了,而我們的親人已離開了我們,到那時候,你就是掏心掏肺,親人已經看不見了……

且行且珍惜,三思後行吧!

⑤ 2017年北京養老人才優待政策

2017年關於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已經出台,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年北京養老人才優待政策,歡迎大家閱讀!

北京市民政局昨天印發《關於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一系列養老人才優待政策,其中幹得好的非京籍護理員年老後可留在自己工作的養老院里養老。

「意見」提出,要提升養老服務人才的社會地位,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都應該與護理員簽訂勞動合同,參加社會保險,落實帶薪休假,享受免費體檢,從事「臨終關懷」等特殊崗位的護理員還可以享受心理疏導和喘息服務。

「意見」明確提出,護理員的平均薪酬待遇原則上不低於上年度本市服務行業的平均工資水平。大學生進入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可享受入職補貼制度,由行業主管部門給予一次性入職補貼並分年發放。同時,以養老服務人員「崗位補助」作為民生領域的服務業行業試點,對養老護理員實行補助。

「意見」還提出,為鼓勵護理員愛崗敬業、盡職盡責,「實施非京籍養老服務人才積分落實優待政策,年老後優先入住養老機構」。也就是說,外地戶籍的護理員如果幹得好、幹得長,根據「積分」多少,年老後可以在自己供職的養老院里養老,由提供服務者變成享受服務者。獲得技師及以上職業資格證書的護理員,可申請建立「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或「北京市首席技師工作室」。

今後,北京市將建立養老護理員登記制度。對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實行全市統一登記管理,包括從業經歷、從業年限、服務對象評價、參加培訓經歷、投訴處罰等情況,建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信用評價體系,作為今後評職、晉級、提薪、轉崗的重要依據。

據悉,養老從業人員一般指三類人員:養老護理、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但出人意料的是,失能老人的子女也首次被納入護理人才隊伍中的一員。該「意見」就明確提出,「支持養老護理知識技能進家庭、進社區活動,為失能老人家庭護理人員開展照護知識和技能培訓,逐步將失能老人子女親屬吸納到養老護理人才隊伍。」

北京市民政局表示,本市老齡人口發展迅猛,失能失智老人、空巢老人、高齡老人不斷增多,專業化、個性化養老服務需求日趨增加,養老服務面臨勞動力「斷層」和需求「壕溝」之間的巨大差異。與此同時,養老從業人員呈現社會地位低、流動性高,收入待遇低、勞動強度高,學歷水平低、平均年齡高等「三低三高」特徵。

附:關於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

為及時、科學、綜合應對人口老齡化,全面提升養老服務人才專業化、職業化水平,推動本市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 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6〕91號)、教育部、民政部等九部門《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的意見》(教職成〔2014〕5號)以及《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京政發〔2013〕32號)精神,現就加強本市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本市老齡人口發展迅猛,失能失智老人、空巢老人、高齡老人不斷增多,專業化、個性化養老服務需求日趨增加,養老服務面臨勞動力「斷層」和需求「壕溝」之間的巨大差異。與此同時,養老從業人員呈現社會地位低、流動性高,收入待遇低、勞動強度高,學歷水平低、平均年齡高等「三低三高」特徵,與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發展要求不相適應,與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不相適應。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對於緩解我市養老服務人才短缺、提高養老管理服務水平、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有必要按照「政府引導、分類培養、互通互認、規范管理」的思路,以推進養老服務人才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為目標,進一步建立健全養老服務人才吸引培養、職級晉升、登記注冊、教育培訓、薪酬待遇、激勵評價等機制制度,努力打造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尊老敬業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為養老服務業快速發展奠定堅實人才基礎。

二、打造梯次分明、結構合理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

(一)大力培養養老護理人才隊伍。採取吸引與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機構養老護理員、失智老人照護員、居家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提升養老護理人才職業技能和照護能力,為老年人提供日常健康監測、基礎護理、心理疏導、康復訓練、精神慰藉等養老服務。加強養老護理人員在職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引導養老護理人員參加繼續教育;鼓勵在行業內開展形式多樣的養老護理技能大賽,不斷提升從業人員技能素質。支持養老護理知識技能進家庭、進社區活動,為失能老人家庭護理人員開展照護知識和技能培訓,逐步將失能老人子女親屬吸納到養老護理人才隊伍。

(二)大力培養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整合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等教育培訓資源,加快培養老年服務管理、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營養調配、心理咨詢、技術培訓、能力評估、服務規劃等養老專業人才。鼓勵各類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科學設置專業技術崗位,重點培養和吸引醫師、護師、社會工作師等相關領域專業技術人才。通過專業培養、人才吸引等多種途徑,儲備一批素質優良、業務精湛的養老服務專業技術人才。

(三)大力培養養老管理人才隊伍。加強對養老機構院長、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負責人、養老企業負責人、社會組織負責人等領軍人才的養老服務理論和實操培訓,培養熟知養老行業法律法規、熟悉養老機構管理模式、了解養老運營業務流程、懂得養老服務質量控制的領軍人物,建立養老服務領軍人才儲備庫。實施養老管理人才備案制度,定期組織開展養老服務、市場營銷、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培訓會、研討會,打造一支高素質、懂養老、善運營的養老管理人才隊伍。

三、建立健全養老服務人才職業體系

(一)擴大來源渠道。在穩定現有養老服務人員隊伍的基礎上,本著「為我所用,不求所有」原則,擴大養老服務人才來源渠道,鼓勵衛生專業技術人才轉崗養老行業,鼓勵家政服務人員、醫院護工和本市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從事養老服務,鼓勵養老服務、養老護理、醫療護理等相關專業高校畢業生到養老行業就業,鼓勵退休醫務工作者、低齡老年人參與提供為老服務。提倡有條件的區和有實力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制定人才吸引計劃,積極吸引外省市、國(境)外優秀人才,充實養老服務人才隊伍。

(二)完善職業發展體系。開展養老護理職業發展體系改革試點,打通養老服務人才晉級渠道。加強崗位管理,科學設置養老護理、專業技術、管理等崗位,細化崗位責任,通過開展多崗位鍛煉培養高級復合型養老服務人才。支持行業協會、養老機構開展養老護理員技能等級評價工作,完善養老護理員職業發展體系。

(三)建立登記制度。對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實行全市統一登記管理,全面如實記錄從業經歷、從業年限、服務對象評價、參加培訓經歷、投訴處罰等情況,建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信用評價體系,作為今後評職、晉級、提薪、轉崗的重要依據。建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年度報告制度,實現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規范管理。

(四)培育職業道德。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將德和孝作為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德行追求。開設養老護理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職業教育機構,應將尊老敬老的孝道文化納入職業教育內容。養老機構選聘錄用人才時,優先聘用尊老愛老孝老、熱心為老人服務的人員。規范養老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重點從儀表著裝、體態語言、服務流程、服務標准等方面予以規范,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更加貼心的養老服務,努力打造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守護天使」社會形象。

四、提高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

(一)建立養老服務人才培養體系。按照「積極發展、多種形式、全面加強、突出重點」的原則,大力發展養老服務相關專業,不斷擴大人才培養規模,加強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建設,積極構建「以職業教育為主體、應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層次相互銜接、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並重」的養老服務人才培養體系。鼓勵通過擴大招生渠道,以及國家獎助學金、社會捐助等支持,吸引學生就讀養老服務相關專業,逐步擴大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模。

(二)加大養老服務人才教育培訓。認真組織開展養老護理人員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輪訓及養老護理知識技能進家庭進社區等工作,積極做好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推進養老服務專業「雙證書」制度,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參加職業技能鑒定,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對於已取得養老服務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且符合條件的從業人員,可由職業院校按相關規定擇優免試錄取,經考核合格後可獲取相應學歷證書。利用京學網等學習平台,拓寬繼續教育渠道,鼓勵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自學成才,逐漸成為專業型或復合型人才。支持開展與養老服務業發達國家或地區教育合作,通過互派師生、交流研討等形式,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整體素質。

(三)加強養老服務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鼓勵高等院校設置老年服務與管理、健康管理、康復治療、康復輔助器具應用與服務、護理學、應用心理學和社會工作等養老服務相關本科專業,開設老年社會工作、老年護理、老年人保健與營養、老年醫學、老年心理學、生命倫理學等課程。加大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教材建設支持力度,組織開發養老服務相關專業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教材。鼓勵相關院校與行業、企事業單位聯合編寫養老服務相關專業的特色校本教材,引入行業和企業項目案例,開發多種形式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借鑒國外養老服務經驗做法,引進國外優秀課程和教材,合作開發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專業課程和教材。

(四)推進養老服務專業學校建設。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養老服務職業院校,支持社會資本、企業與職業院校進行校企合作,力爭在全市建成若干所養老服務職業教育學校。重點支持一批有條件的學校開展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改革試點,引導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教材、教學方式、師資隊伍等重點環節進行改革。發展現代遠程教育,開展針對從業人員的自學指導、集中短訓、技能實習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加快人才培養速度和解決在職人員集中學習難的問題,探索麵向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教學及服務模式,鼓勵和支持養老服務從業人員開展各類學歷和非學歷繼續教育。

(五)建立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基地。在有行業特色的高等學校、專科學校和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中建立一批養老服務專業的培訓基地,開展養老護理人員崗前培訓、在崗輪訓,承擔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中的護理人員照護知識技能培訓,以及志願服務人員短期培訓,特別是依託護士專科院校培養養老服務的專科護士,提升養老機構專業護理服務水平。支持將條件較好的社會辦養老機構掛牌成為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的實習實訓基地,經教育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認定驗收後,由行業主管部門給予一次性以獎代補支持,為各院校相關專業學生提供實習崗位。

五、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人才的社會地位

(一)依法保障勞動權益。加強勞動保護和職業保護,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應當與養老服務從業人員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建立勞動關系,參加社會保險。落實帶薪休假、輪休制度,依法保障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合法勞動權益。優化工作環境,每年為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提供免費體檢機會。建立困難職工幫扶機制,關心從業人員工作生活,幫助解決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對於臨終關懷等特殊崗位的人員,要做好心理疏導和精神慰藉,為他們提供喘息服務。在養老機構綜合責任險制度中拓展僱主責任險,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風險抵禦能力,更好保障其合法權益。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降低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勞動強度,營造養老服務行業良好從業環境。

(二)提高薪酬待遇水平。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穩步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薪酬水平,推動養老服務行業平均薪酬待遇原則上不低於上年度本市服務行業的平均工資水平。建立大學生入職補貼制度,對於普通高等學校、高級中等學校和職業院校的應屆畢業生和畢業一年以內的往屆畢業生,凡進入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的,由行業主管部門給予一次性入職補貼並分年發放。完善職業技能等級與養老服務人員薪酬待遇掛鉤機制。在調研論證基礎上,以養老服務人員崗位補助作為民生領域的服務業行業試點,對養老護理員實行補助。

(三)完善激勵評價機制。實施非京籍養老服務人才積分落實優待政策,年老後優先入住養老機構。對於優秀養老服務人才,通過優先給予深造學習機會、優先推薦獎評、聘請作為實訓基地教師。獲得技師及以上職業資格證書的,可按相關規定申請建立「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或「北京市首席技師工作室」。

完善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星級評定機制,將養老服務人員從業人員登記注冊、職業技能、參加教育培訓、規范用工、信息公開等規范管理情況與星級評定相掛鉤。建立養老服務行業社會評價機制,鼓勵養老行業協會發布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服務質量排行表,促進養老服務社會化、市場化運營。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民政部門牽頭、人力社保、教育、衛生計生、財政等部門協同配合、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民政部門要發揮牽頭作用,制定養老服務人才隊伍規劃,加強頂層設計和宏觀指導,統籌推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人力社保部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要求,加強本市養老服務人才評價的指導和監督工作,依法保障從業人員勞動權益。教育部門要做好養老服務職業學校建設、人才培養等工作。衛生計生部門要做好專業技術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等方面工作,鼓勵醫護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對養老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中的醫務人員同等對待。財政部門要將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和保障。

(二)做好宣傳引導。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積極培育宣傳養老服務行業典型,對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通過報刊、電視、廣播、電子網路等各類新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進一步提高社會關注度和認知度。組織開展「最美護理員」推薦評選活動,提升養老服務人才的政治、社會地位,讓社會廣泛了解養老服務行業,理解並支持養老服務工作,進一步弘揚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

(三)強化監督指導。建立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責任制,完善意見實施監督激勵機制,切實推動各項任務按時保質完成。民政部門要建立實施過程跟蹤、執行監督、信息反饋機制和定期評估制度,對實施情況進行監督和指導。要根據反饋信息以及監督評估情況,對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


⑥ 民政對養老的最新政策

一、國家政策動態
1.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
《意見》包括8項24條內容,從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著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積極培育銀發經濟、強化老齡工作保障6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意見》指出2022年年底前,建立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制度,評估結果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跨部門互認;2025年,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60%以上,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區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居住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等補建一批養老服務設施,「一刻鍾」居家養老服務圈逐步完善;2025年年底前,每個縣(市、區、旗)有1所以上具有醫養結合功能的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
2.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開展老年醫療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1〕560號)
《通知》明確山東省、北京市、上海市、廣東省等15個省份參加試點,試點時間從2022年1月-12月,試點任務有6項:(1)增加提供老年醫療護理服務的醫療機構和床位數量;(2)加強老年醫療護理從業人員培養培訓旅頌猛;(3)增加多層次老年醫療護理服務供給;(4)創新多元化老年醫療護理服務模式;(5)開展老年人居家醫療護理服務試點;(6)探索完善老年醫療護理服務價格和支付機制。
3.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民政部辦公廳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關於開展2021年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遴選工作的通知(工信廳聯電子函〔2021〕270號)
《通知》要求從拆橋企業類、園區類、街道(鄉鎮)類、基地類等4類遴選產業基礎雄厚、區域特色鮮明的示範基地,並提出具體申報條件。明確將面向家庭健康管理、基層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促進、康復輔助訓練、互聯網+醫療健康等智慧健康場景,創建一批社會參與廣泛、應用效果明顯的示範街道(鄉鎮)及產業基礎雄厚、區域特色鮮明的示範基地。
二、地方政策動態
1.山東省民政廳 省委組織部等12部門《關於加強農村養老工作的指導意見》(魯民〔2021〕82號)
《意見》從加強黨的領導、完善基本養老服務制度、健全農村養老服務網路、強化家庭養老基礎作用、大力發展互助養老服務、提升養老機構照護服務能力、提升醫養康養結合水平、健全發展要素保障機制等8個方面,提出推進農村養老的27條具體措施。要求2022年底前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養率達到並保持在60%以上,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有1處以提供失能特困老年人專業照護為主的縣級敬老院;2025年底前,實現城鄉失能特困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全覆蓋,16市全面建立實施城鄉居民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2.山東省民政廳 自然環境廳 住建廳關於印發《山東省城鎮居住區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建設、移交和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魯民〔2021〕83 號)
《辦法》共6章23條,包括總則、規劃、建設、移交、使用、監管等內容,明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是為社區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上門服務、緊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務的場所。統籌配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應參照《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准》(GB50180—2018)、《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准(試行)》(建科規〔2020〕7號)、《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築設計標准》(JGJ450-2018)、《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標准》(建標143-2010)、《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等標准規范,且與城鎮居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
3.北京市老齡工作櫻絕委員會關於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規劃》包括規劃背景、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主要任務3部分內容和9項任務,即:(1)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2)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3)構建老年健康服務體系;(4)鼓勵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5)加強老齡人才隊伍建設;(6)著力推進老齡產業;(7)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8)強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科技支撐;(9)推動京津冀老齡事業協同發展。要求到2025年,建成並運營街道(鄉鎮)養老照料中心280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不少於120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范化達標率不低於80%。
4.上海市民政局關於本市推行「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項目的通知(滬民養老發〔2021〕28號)
《通知》鼓勵和支持社會成員為老年人提供非專業性的養老服務,按照一定的規則記錄服務提供者的服務時間,儲入其時間銀行個人賬戶,以便將來兌換相同時長的服務。《項目》通過統一名稱、統一平台、統一網路標識、統一兌換規則等制度設計,從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場所、服務時間5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5.上海市民政局 財政局關於進一步擴大本市老年人應急呼叫項目受益面的通知(滬民養老發〔2021〕30號)
《通知》對經濟困難的高齡獨居本市戶籍老年人進行政府補貼。補貼范圍包括「一鍵通」設備費、電話機初裝費、通信月租費、通信費,以及緊急救援、主動關愛等費用。對非經濟困難的高齡獨居老年人,政府補貼范圍包括緊急救援服務費(每月10元標准),同時鼓勵各區採取發動基金會、企業資助等方式解決「一鍵通」設備及通信等費用。對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引導鼓勵老年人或子女向符合規范要求的服務商(政府指導收費)購買服務。
6.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公共服務「十四五」規劃》的通知(粵府辦〔2021〕37號)
《規劃》有發展環境、總體要求、制度框架、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5部分,設置20個專欄內容。要求到2025年,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5%,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達到100%,縣級以上城市至少建有1所老年大學,50%以上鄉鎮(街道)建有老年大學分校;30%以上行政村(社區)建有老年大學學習點。
7.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辦公室關於公布《第一批廣東省醫養結合示範機構名單》的通知(粵衛辦老齡函〔2021〕6號)
根據《廣東省衛生健康委關於開展廣東省醫養結合示範機構創建活動的通知》,廣州市老人院、廣東嶺南養老院有限公司、廣州天河珠吉護理院等10家機構為第一批廣東省醫養結合示範機構。
8.廣東省民政廳辦公室關於《參加旅居養老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的通知(粵民辦函〔2021〕137號)
《通知》指出廣東省和湖南省、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陝西省6個省市共同簽署旅居養老合作框架協議。6個省市利用在養老、文化、生態、環境、資源等方面優勢,以提高養老服務供給質量為核心,以健康旅居康養為重點,以市場化運作為手段民政部養老政策,推動養老服務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9.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川辦發〔2021〕57號)
《方案》指出加快推進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推動設立「家庭照護床位」,探索建立家庭喘息服務機制。提升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功能,構建居家社區15分鍾養老服務圈。完善老年人助餐服務體系,加強農村老年餐桌建設。鼓勵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參加普惠養老服務,支持機構專業化、品牌化、連鎖化發展。到2025年,護理型養老床位佔比達到55%以上。
10.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瓊府辦函〔2021〕413號)
《方案》指出到2022年底,每個市縣(區)至少建成並運營1所老年大學, 至少建有一個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專業照護為主的縣級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和一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全面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探訪制度。到2025年底,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佔比不低於60%,養老護理人員培訓達到1.5萬人次,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機構達到60%, 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以上。
11. 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關於印發《內蒙古自治區養老服務條例》的通知
《條例》包括城鄉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服務、醫養康養結合、養老服務人員、扶持保障、監督管理等10章內容,共有80條具體規定。其中,城鄉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有6類21項具體內容,機構養老服務有4類16項具體內容,條例將於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
12.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市政辦發〔2021〕47號)
《方案》制定7方面34條扶持政策,包括5個重點行動和20項重點任務。要求到2025年,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佔比不低於60%,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達70%。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打造5家養老服務產教融和基地和10家養老服務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將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技能培訓納入西安市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大規模培訓養老護理員、養老院院長、老年社會工作者、家庭照護者。推動實現每千名老年人、每百張養老機構床位均擁有1名社會工作者。
13.西安市民政局 發展改革委 財政局關於印發《西安市養老機構公建民營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西規〔2021〕014-民政局002)
《辦法》包括總則、組織實施、運營管理、監督管理、附章5章34條內容,以保障基本、規范管理為出發點,理順了養老機構相關體制機制。適用於政府擁有所有權(使用權)的養老設施,公建民營是指政府將其擁有所有權(使用權)的養老設施委託社會力量運營的模式,自2021年12月3日起施行。
14.合肥市民政局 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合肥市「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合民〔2021〕106號)
《規劃》共分為4章,設置2個指標專欄和8個重大事項專欄,突出設置指標專欄,圍繞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方面提出20項主要指標。要求分類發展居家型、醫養型、護養型、療養型、結伴互助型等養老服務,構建具有合肥特色的現代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形成以「家門口養老」為主、以活力頤養為輔的多元融合的養老新模式,推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
15.太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發布《安寧療護機構服務規范》等4項太原市地方標準的公告(2021年第2號)
《公告》指出《安寧療護機構服務規范》、《居家安寧療護服務規范》、《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規范》、《居家醫養結合服務規范》4項規范為地方標准,標准明確了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基本要求、服務內容、服務流程、評價與改進等內容,規范將於2022年1月1日實施。
三、行業動態
1.民政部:公開徵求《老年人能力評估規范》國家標准意見
《老年人能力評估規范》在現行《老年人能力評估》行業標準的基礎上申請國家標准立項民政部養老政策,由民政部養老服務司組織編寫形成徵求意見稿。《規范》對評估指標、等級劃分方法等進行調整,特別是在精準刻畫認知功能方面更為完整和科學,可以為認知功能障礙老年人提供功能評估。
2.吳玉韶副會長出席國際老齡聯合會第十五屆全球老齡大會並發言
11月11日上午,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吳玉韶以視頻方式出席了國際老齡聯合會第十五屆全球老齡大會,並進行題為《中國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發言。他介紹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中有關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闡述了中國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各項舉措,分享了中國在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中國方案」。
3.山東省完成2021年度養老服務與管理人員系列專題培訓任務
圍繞現代養老服務人才需求,山東省民政廳組織了高質量發展研討、養老機構院長、老年人能力評估等12類專題培訓班,通過制定《山東省省級養老服務與管理人員培訓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對培訓班的課程設置、師資配備、場地要求、考核制度等進行了全面細化的要求。培訓共分55期,目前已累計培訓5700餘人,圓滿完成2021年度培訓任務。
4.青島:發布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地圖
養老地圖涵蓋全市284家養老機構、197處鎮街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地理位置、門牌及內部設施照片、星級評定結果、收費標准等信息, 內容全面、信息權威、便捷實用。通過微信小程序查看養老服務機構的地理位置、類別性質、備案床位數、等級評定結果、詳情介紹、最新養老服務政策和資訊等信息。養老地圖公布了青島10個區(市)的養老服務熱線, 在購買和使用養老服務過程中的問題,均可撥打熱線反映給當地民政部門。
5.濟寧:舉行「辦好高水平有特色老年大學推動老年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
11月22日,濟寧市委老幹部局副局長李玉國表示,目前全市已建成基層老年大學近50所。未來要打造「一核四極、全網覆蓋」老年大學辦學格局,推進老年大學與街道社區、職業院校、部門單位、養老機構等合作辦學,兩年內建立100所基層老年學校,著力構建覆蓋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的四級老年教育網路。
6.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召開加快推進社會適老化改造對口協商座談會
11月18日,全國政協社法委圍繞加快推進社會適老化改造召開對口協商座談會,並圍繞專項民主監督議題開展交流協商。全國政協社法委副主任黃樹賢建議明確分工協作,重點抓好適老化規劃落實、技術和資金投入的統籌使用。交通運輸部原安全總監成平建議制定適老化改造的產品的質量安全標准,制定適老化服務標准,制定智能產品及服務平台(系統)適老化應用的國家標准。原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黃浩濤建議需要在適老化改造方面建立和優化准入機制,對進行適老化改造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國務院參事甄貞建議健全完善財政投入機制,完善適老化改造的政策體系,鼓勵和引導各種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適老化改造。
7.中國衛生經濟學會老年健康經濟專業委員會舉辦2021學術年會暨第六屆論壇倡導健康老齡化論壇
11月20日,老年健康專委會在線上組織召開學術年會暨第六屆「醫養結合與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學術論壇。20位政產學研界的專家學者圍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理論與實踐當下與未來」主題,聚焦醫養康養結合模式、老齡健康理論、康養理論與實踐創新新成果等內容,北京大學教授王紅漫作2020-2021年度老年健康經濟專委會工作總結,提出「康壽之鄉」理念,並發布中、英、俄文3個版本的《康壽之鄉認定準則和方法》。
8.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高德地圖聯合發布《老年人數字化出行服務指南》
《服務指南》旨在幫助老年人學習使用互聯網進行助老出行服務。相關負責人介紹高德地圖上線了長輩地圖、一鍵叫車等系列助老服務,界面字體大,功能簡潔,操作簡單,可以提示老年人設置家庭住址,可以一鍵查詢回家路線,方便老年人使用。
9.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同方全球人壽聯合發布2021年《中國居民退休准備指數調研報告》
11月10日,2021中國居民退休准備指數調研報告發布會在北京「2021卓越競爭力金融峰會」舉行,報告為政府制定和完善相應的養老保險制度與政策、企業了解員工的退休生活需求並據此制定和完善員工福利計劃、個人制定和完善科學合理的退休養老計劃提供參考。報告同時指出2021年中國居民退休准備指數是6.78,是9年來的最高水平。
10.北京: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發布養老金融藍皮書
11月6日,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簡稱「CAFF50」)在北京正式發布《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21)》(又稱「養老金融藍皮書」,簡稱「藍皮書」)。藍皮書包括總報告、分報告、產品篇、專題篇、借鑒篇等16章內容,約30萬字,探討了中國養老金融發展的現狀、挑戰和趨勢,探索我國養老金融發展的有效路徑。
11.北京:老年人刷卡亮碼成為疫情防控標配
採用「健康寶」AI應用賦能,北京市老年人只需養老助殘卡、身份證,實現1秒鍾驗碼,實現疫情防控查詢,為公共治理的高效化和公共服務的便捷化提供了範例。目前,全市412處公共場所及1922個居民小區實現健康狀態便捷查詢,平均每天約150萬人次通過刷卡等方式「亮碼」。
12.上海:發布第一本老年醫學研究生教材《老年醫學新概念》
11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編的教材《老年醫學新概念》舉行首發儀式。教材分為上、下兩篇,共25章,以「老年」、「新概念」為關鍵詞,凸顯老年疾病特點、重點,緊貼老年醫學領域發展前沿,緊扣老年病臨床診治實際,突出老年期獨有疾病的診療要點。上篇重點闡述老年醫學新知識、新技能與新進展,涵蓋老年醫學基本概念、老年病臨床特點與應對策略、健康老齡化、老年綜合評估、老年綜合征、老年人文關愛、慢病與共病管理、老年人合理用葯、護理的特殊需求與醫養結合等內容,下篇重點闡述老年各系統常見多發病的定義、臨床和實驗室診斷、疾病特點與有效應對策略等內容。
13.上海:抖音短視頻幫助老年人構建數字自信
11月10日,由中國人口學會和抖音聯合主辦的「善用短視頻,助老在行動」研討會在上海舉行,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加入「銀色閃耀專家顧問團」,共同討論如何發揮短視頻作用,構建老年友好型數字社會,服務老年人享受數字生活。
14.廣州:舉辦第八屆中國國際老齡產業博覽會啟幕
11月15日-18日,由中國老齡產業協會、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老齡工作委員會共同主辦,第八屆中國國際老齡產業博覽會(SIC老博會)在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盛大舉辦。博覽會展出面積達2.2萬平方米,有7大主題展區,包括無障礙生活、智慧養老、養老服務、特色老年服務、康復護理、保健養生、國際展區,繼續設立長壽之鄉專區、聽力語言康復展區、旅居養老等特色專區。
15.廣州:創新養老新方式,成立和諧社會監護服務中心
11月24日,在廣州市荔灣區民政局指導下,廣州市荔灣區和諧社會監護服務中心揭牌成立,該中心根據失獨老人、獨居老人等被監護人的授權,負責照管其日常生活,協助其進行醫療決定和監管財產等,通過意定監護,使養老有了新方式。意定監護是意思自

閱讀全文

與養老院喘息服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探望老人家的覺悟 瀏覽:50
山西省下崗職工退休年齡 瀏覽:972
老年人登錄王者榮耀怎麼要掃臉 瀏覽:254
2014中國養老金替代率 瀏覽:568
國家的養老金 瀏覽:934
2015科級退休年齡要求 瀏覽:17
孝敬母親作文六百字 瀏覽:596
寧夏養老保險最低交多少年 瀏覽:344
農村留守老人撿什麼葯材 瀏覽:471
孩子說過哪些讓父母暖心的話語 瀏覽:341
老年人鉀只有2幾有什麼危害 瀏覽:702
內蒙古農村養老保險交多少錢 瀏覽:44
無錫養老金是多少 瀏覽:444
如何回復父母說謝謝 瀏覽:863
長壽臉有什麼說法 瀏覽:167
上海僱傭退休社保 瀏覽:559
老人喘不過氣會怎麼樣 瀏覽:212
上海養老保險金退休金 瀏覽:64
居家式養老公寓空置率多少 瀏覽:21
爸媽只有一個人有退休金 瀏覽: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