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的優缺點
社區養老讓老人既享有家庭溫暖、又能體會同齡人認同,一種「雙贏」策略。另外,像社區老年大學這樣的機構,還提供「老有所為」的機會,讓老人比有兒女相伴更有價值感。
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院,集中供養,集中居住,由養老院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等多方面的養老服務,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子女的負擔,還可以避免因生活習慣等問題而引發老人與子女的沖突。其次,這種養老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將家庭的養老風險分散,實現集體成員養老資源的共濟和共享,在一定范圍內使得風險得到化解。但是,在當前的經濟條件下,敬老院基本上普及不了,即使普及了,老人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也很少會選擇入住。
2. 就我國的目前情況而言,社區養老有那些弊端
個人意見,社保是為了維護最基本大多數人利益的,利與弊要從宏觀上面考慮。 商業保險就是商業化,利益化的產品。
3. 社會養老保險有什麼利弊
社保是國家政策性保險,是國家強制執行的,有國家補助在內,社保有一定福利性的,特別在年老以後的保障方面,商業保險是無法比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4. 西方國家在養老問題上存在哪些弊端
世界各國主要的養老保險模式可以分為三種:
1、福利型養老保障模式源於英國,其理論依據源自以庇古為代表的福利經濟學。這種養老保險模式倡導「從搖籃到墳墓」的全民保障,凡是達到一定年齡的退休國民,都可以定期地從政府手中領取到養老金。福利型養老模式的優點在於:一是體現了社會公平性,使所有居民均能享受到較好的福利;二是實行政府統一管理養老保險事務,實現了低成本管理和高資源利用率。這種面向全民的福利型養老模式也產生了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一是政府財政負擔重;二是不利於激發和調動社會成員參與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抑制增加就業;三是企業承擔了過重的養老保險費,增加了人工成本,不利於企業的生產經營。
2、保險型養老保障模式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選擇的模式。它強調社會保障是個人的事情,採用自保為主、國家資助為輔的模式。
保險型養老保障模式的優點在於:一是養老保險層次性多,保障性高;二是由國家立法作後盾,保證了養老保險的覆蓋面;三是基金籌資方式靈活多樣,既可採用現收現付制,也可採用完全積累制,還可採用部分積累制。但籌資的責任主體還是企業和個人,國家只承擔補貼或資助責任;四是在社會保障機構實行多層次管理。
其主要缺陷是:大部分社會保障資金來自雇員和僱主一起繳納的保險稅,導致稅率問題十分敏感;保障模式的多層次性使得管理難度較大,管理成本偏高。
3、強制儲蓄型養老保險模式以強制儲蓄為核心,實際上是一種由政府強制推行的自我養老制度。該模式強調自我保障,減輕了政府負擔,增加了透明度,能很好地監督資金的使用,具有很強的社會激勵作用。
但是,強制儲蓄型養老保險模式模式也有其不足之處:它把國家應該承擔的資金責任全部或大部分轉嫁給個人,強調效率,忽視了公平,互助互濟和再分配作用較弱。此外,養老金賬戶的管理成本較高,資金貶值的風險也較大。
5. 養老社會化仍存在什麼弊端
你問的問題都很專業,建議你找專業的書籍找尋答案。你只有在專業書籍上找些資料,然後別人才能幫你的忙,估計這是一篇碩士論文吧!
6. 社會養老保險有什麼利弊
社保是國家信用福利性質沒有利潤,他可以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隨著回通脹的增長答而增長,是你老來的真正的生活保障。商業保險是企業信用,按合同規定執行你的退休金,和社保沒有可比性,社保的轉移,要求原社保機構提供你的繳費憑證,再把繳費憑證交給你現在的單位就可以了。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有不明白的可以繼續問我
7. 我國傳統養老保險制度的弊端有哪些
(1)養老保險與單位就業相互融合為一體,極大地阻礙了勞動力流動。勞動者通過政府部門分配進入國有單位或集體單位就業,並成為正式的固定工,也就同時可享有養老保障。一旦勞動者辭職或被開除離開原有單位,養老保險的待遇也就隨之喪失。這種養老保險與勞動就業高度相關的制度,極不利於勞動力流動。
(2)養老保險覆蓋的范圍極其狹窄。在養老保險隨著勞動保險建立而建立之初,覆蓋的范圍尚包括國營、公私合營、私營、合作社等單位,但後來在極左思想指導下,私營公司失去了合法地位而走向沒落。只有國有公司和部分集體公司的正規員工才能享受退休後領取養老金(退休費)的待遇。改革開放後,不少的地區出現了新辦的集體經濟、私營經濟單位和個體經濟從業人員,但這些人員均不屬於傳統養老保險制度覆蓋的范圍。顯然,這種養老保險制度不能適應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需要。
(3)保障層次單一,只有按國家規定舉辦的基本養老保險,公司內部沒有為員工建立補充養老保險(職業年金),也無個人養老儲蓄保險。由於保障層次單一,一方面造成國家負擔過重,另一方面保障水平較低,公司員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水平有較大降低,一旦通貨膨脹加劇,退休人員極易陷入貧困。
(4)養老保險的社會化程度很低,缺乏社會共濟性。原有的制度是以國家保障方式建立的,本應以全社會之力來分擔養老風險,即應具有較強的社會互濟性,但由於走向了單位自保,社會共濟性很差。在原有的經濟體制下,員工吃公司「大鍋飯」,公司吃國家「大鍋飯」,盡管是單位自保,因為在該體制下單位幾乎沒有市場風險,往往「長生不死」,仍能維持運營。經濟體制改革後,隨著公司自主性的增強,公司之間養老負擔很不均衡。許多老公司退休人員所佔比重大,加上公司經營狀況不佳,大量公司破產、倒閉,靠單位來保障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已難以為繼。
(5)資金來源渠道少,沒有資金積累。籌資渠道是現收現付制,且員工不需直接繳費,所有公司按員工工資的3%提取。從籌資形式上,表現為在職員工負責退休員工的養老金,即「下一代人養上一代人」。在制度建立之初,退休人員少,支付能力尚能保證,但無資金積累。隨著退休人員的迅速增加,支付缺口迅速擴大已不可避免。
8. 急用!!!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有什麼弊端,能分點列舉么。謝謝
家庭養老的弊端:
子女有工作都忙,有的還有下一代要照顧,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時時陪伴老人,很多時候會讓老人獨自在家.這樣會導致以下3種弊端:
1 對老人的身體來說,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為老人通常年邁易病)
2 對老人的心理來說,老人獨自在家也會讓老人產生孤獨感.
3 對子女來說,可能會導致生活壓力過大.(像是一對夫妻可能要照顧4個老人和一個孩子,這就是所謂的"421家庭")
機構養老的弊端:
1 老人通常覺得被送去養老院是遭到遺棄,會產生心理上的排斥.
2 如今養老院的制度還未十分完善,如老人的飲食,起居只能保證合格的標准,但可能不能讓老人感到舒心和滿意.
3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現在大多數人還是支持家庭養老的方式,如果老人身體不是有嚴重的疾病,子女把老人送如養老院可能被指不孝,對子女的名譽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
9. 目前,居家養老作為大多數老年的人首選,存在哪些弊端
相較於老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子女更加關注老人的身體健康,從而忽略潛伏一些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