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孩子為什麼喜歡去老人家里,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當孩子在爺爺奶奶家時,孩子有更隨意的電視機操縱時長。可是一定要留意不能讓孩子看太長期。
爺爺奶奶的家一般是歷史悠久的房屋,並沒有新房子裝修的那樣奢華精美,因此孩子也不必擔心玩樂的情況下粉碎哪些珍貴的物件。最重要的是,孩子在玩捉迷藏的情況下,有大量秘密空間可以探尋和挑選。
或許你犯錯誤的情況下父母會懲罰你,可是在爺爺奶奶家中,即使你做錯事兒,她們也捨不得懲罰你,只能輕輕地說你一兩句。
孩子如同一個十萬個為什麼,總是會問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一般父母工作中太累了會不想預防孩子。可是爺爺奶奶就會就細心的回應孩子的每一個問題。
⑵ 家裡老人總覺得自己老伴出軌夜裡出去把家裡東西偷給別人,還總覺得老伴要害死她,家裡人說話也不信
這種情況非常正常,很多老人都是這個樣子,老了之後疑神疑鬼,這實際上是大腦受傷了。大腦老化了腦血管硬化之後出現的問題。你就是逼,他說了他也忘了,接著就忘。
所以一定要注意。老人說的話做的事就當沒有做這個事兒就行了,同時要備好老年保護的措施。要物理不要有硬東西,最好有稜角的地方把它去掉,再就是有台階的地方也要去掉。接下來隨著病情的發展,老年人可能很容易跌倒,要注意。
再就是不要跟老人對著來,他說什麼就是什麼。同時不用過多的解釋,更不要跟他爭吵,越爭吵越出問題。慢慢的感化他。實在不行可以躲開他,但是就是不要對面給他干起來。
⑶ 如果你家裡的老人教育理念和你不同,你如何處理
說說我的看法。
老人跟我們教育理念不一樣的情況非常普遍,也很正常,如果跟老人不在一起生活,這個問題可以不考慮。但是如果跟老人住一起,就必須明確,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是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因此,一定是父母說了算,其他誰也不好使。
父母管教孩子的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靠邊站,這是原則性問題,沒啥好商量的。
千萬不要讓孩子有僥幸心理,父母一批評,就讓爺爺奶奶出來撐腰,久而久之,家長在孩子面前就沒有權威性了。這是大忌!
1,開一次家庭會議,各自表達自己的想法。
2,然後明確共同的初心就是更有利於孩子有原則地成長、建立是非觀念,哪些行為可取,哪些不可取。最後達成共識,確定一致的教育理念。
3,當偶爾有超出原則的情況時,及時溝通,及時調整。
不過家庭組織或多或少都有些溺愛行為無法避免,只要不超大的原則,就適當包容。
如果老人已經把他的孩子培養成人才,就不要懷疑老人的教育觀有問題。
1、你的教育方式好可以自己帶孩子,不要覺得老人的教育觀總是落後了。
2、任何一個人的成長不是靠觀念培養出來的,而是靠培養孩子的習慣。
3、如果老人之前工作或做人都受人尊重,就放心給碰信老人帶,大人的行為習慣對孩子影響才是最重要的。
歡迎加我,非常樂意可以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一些借鑒。
這個問題真的是困擾了我非常長的時間。我可以說,我們家的情況比這個嚴重100倍嗎?因為是婆婆和兒媳之間的教育理念不同。
我就來說說我是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的。希望大家能從中獲取一點啟發。
我家孩子大概是四年前出生的。出生之後就被一些養育的問題所困擾。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應不應該用紙尿褲?是不是發燒了就要去醫院?此類問題真是層出不窮。而且一方面是自己的母親,一方面是自己的老婆。說起來真的是非常難辦。
所以我經過認真的思考,決定從兩個方面入手。
首先,對於老婆這方面,主要採用的是安撫的方法,主要灌輸思想是孩子畢竟今後和我們在一起生活的時間長,所以不用擔心奶奶的教育理念對孩子的影響;另外一方面,老人年紀大了,不了解現在的教育理念是很正常的,無關痛癢的問題就不要看的太重,省的自己也累。
其次,對於奶奶那邊採用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建立媳婦的「人設」。例如,在家中的顯眼的位置,放上幾本厚厚的 育兒 指南書。聊天兒的時候,和自己的母親說。你看你家兒媳婦兒還是不錯的。對孩子的教育非常上心。你看這兩天看了這么厚的書。同時,告訴母親。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承擔更多的應該是孩子的母親和父親。老人在這個問題上,可以不用去做過多的關注,畢竟是到了享受天倫之樂的年齡。
最後,教育理念不同,是我們無法規避的問題。所以我們在解決此類問題的時候,不能就著問題去解決問題,此類問題討論的越多,笑梁輪最後的結果就是父母會認為,你覺得她們已經老了,過時了,看不上他們了。從父母的身體角度作為出發點,讓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不要過多的操心,而是享受兒孫滿堂帶來的快樂的晚年時光,才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核心關鍵。
教育理念不同確實算是一個問題,但是從孩子的成長來講,不能缺乏父愛,也不能缺乏母愛,同樣不能缺老一輩的愛,舉例子,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並不知道適合什麼樣的 社會 制度,於是照搬蘇聯模式,結果如何。後來就提出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人們一陣迷茫,後來鄧主席提出了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引出了摸著石頭過河的思想路線。所以觀念是對是錯,需要時間來證明,孩子還小,有機會來嘗試的,畢竟作為家長,每個人教育孩子都是沒有經驗,慢慢來,慢慢看,遲早會找到適合孩子鄧教育方式。
在孩子的教育中兩代人會因為各自的生長的環境不同,文化的層次不同,產生很多分歧,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為了孩子的 健康 成長。所以有一點我想說,對父母多一點寬容和渣隱理解。
但是問題總是要解決的,面對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請不要在某一方教育時制止,因為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可以在其他時候,比如吃完飯聊天時,一塊散步時等等,相對放鬆的時候一塊去探討。相信對於好的方法,大家是能夠相互理解的。
對於教育方法來說,現代有現代的長處,古人有古人的智慧,遵從孩子的成長規矩,祝您養出成才的寶寶。
隨著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大,我們年輕人由於都忙於事業,照看孩子的事務一般都是家裡的老人來承擔的。盡管看孩子這活並不輕松,老人們也心甘情願不辭辛苦為我們幫忙,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很多時候在如何帶好孩子上時常發生摩擦,尤其在孩子的教育等諸多問題上更是矛盾不斷,甚至引發婆媳不和的也時有發生,我們要認真對待這個問題,否則一定會影響到家庭和睦。
1.確定照顧孩子的第一責任人
這個責任人最好是穩定的,可以避免教養觀念的不一致。最好能夠是爸爸媽媽來擔任。因為這個世界上只有爸爸媽媽可以為孩子做出的改變比較大,她們的成長性也高於爺爺奶奶。
2.行之有效的溝通方式
3.爸爸的作用至關重要
這一點是很多 育兒 家庭容易忽略的,有的家庭中,爸爸都是置身事外,覺得生養孩子是媽媽的事情,自己發揮不了作用。這個時候,需要發動孩子爸爸積極地參與到孩子的教養中,也可以作為老人和媽媽之間的一個潤滑劑,緩解和平息相關的矛盾。
4.藉助於權威專家的支持,帶著老人去學習。
有的時候,爺爺奶奶沒有意識,不知道怎麼做才可以把孩子帶的更好,才會犯一些錯誤。所以年輕的父母需要帶著老人去取體驗和接觸現在新的知識和想法,獲取重要的支持。我們生活中經常看到,爺爺奶奶覺得爸爸媽媽說的不對,非要堅持自己的觀點,那麼,你可以藉助相關的權威專家講座或者是數據支持,幫助老人學習新的教育方式,在商量和合作中達成共識。
老人們都疼愛小孫子,他們對孩子的愛毋庸置疑,只是有時候用錯了方式,我們應該給予一些耐心,帶孩子不容易,最後也不要忘記感謝一下老人的付出。希望我的回答對您能有所幫助!
我是一個寶媽,我家寶寶快滿一周歲了。我們家在帶孩子這件事上出現了很大的分歧,主要體現在我和婆婆身上,寶爸和公公畢竟是男人,話少。
懷孕的時候我是打算生完孩子給婆婆帶的,我出去上班。但是懷孕期間跟婆婆相處下來發現她的很多觀念是不對的,如果她帶孩子,孩子以後的性格肯定會有很多方面像她,這是我不能接受的。於是我決定做一位全職媽媽。
懷孕的時候婆婆就擔心我不愛喝湯,產後會沒奶水。預產期都快到了,婆婆除了被子和用以前的舊衣服剪出來的尿布外,其他都沒准備,對了,還有別人給的舊的包被。我自己准備待產包和寶寶的用品,婆婆對我買的東西也不怎麼滿意。
孩子出生後,矛盾就來了,她有她的經驗論,我一直堅持科學 育兒 。比如婆婆要給寶寶睡扁頭、不讓用尿不濕、要把尿、給寶寶捂得一身的痱子、把寶寶睡著後的驚跳反應說成是膽小嚇到了,抱起來哄結果把寶寶吵醒等等這些都是矛盾的來源。我跟她說道理,她完全聽不進去。寶爸在外地上班,我在老家待得快產後抑鬱了,寶爸堅持說寶寶太小不讓我去他身邊自己帶孩子。到寶寶兩個月我堅持帶著她出來了,一直自己帶到現在。
一個人帶孩子是很累,是身體累,和婆婆一起帶,不僅身體累還心累。現在不在一起婆婆每天視頻還是會提很多意見,可能他們那個年代的人就這樣,總是覺得他們經驗很足,並且聽不進去勸。最近寶寶斷奶了在喝奶粉,不愛吃飯。她總是讓我們多給她喝奶粉,多放奶粉沖濃一點,次數也要加,跟她說了有比例的,她也不聽。還說喝奶粉要喝下火的。聽了頭都大
只聽,不做,婆婆一直說我:虛心接受,屢教不改。因為年齡和地域的差別,當然還有媽媽從小灌輸思維方式。只能這樣做,比如她冬天十天半月不用洗澡,我天天洗,比如她不用護膚品,我們肯定要用。再比如去超市她要拿一些袋子,秤重用的那種袋子,可是我媽從小教育我不能拿不是自己的東西,那怕是根草,也不能拿。所以我只聽不做。不過婆婆是個明理之人,二十幾年了,我們從沒紅過臉。當然我對我媽也是只聽不做。比如我媽給我家鄉的特產,她會說:不要給別人,我回家後會分給婆婆和大伯哥家。不知道我做的對,還是錯,不知道會不會被大家罵。
差異化教育,受教育者自己去感受好壞。
⑷ 你有沒有聽到過家裡的老人經常說誰誰家的兒子、媳婦、女兒不孝順呢
許多人都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許多老人經常會向自己子女訴說自己如何身體不適,而且喜歡在外人面前說自己子女的壞話,常常弄得子女受到外人的指責,不知如何是好,心裡非常郁悶。
他們不知道自己哪裡做得不好,或是做錯了事惹得自己的父母不高興了,讓父母在外人面前說自己的壞話,弄得人人都以為自己不孝順父母,簡直是大逆不道。
有時甚至警方還會接到老人偷東西的案子,出乎意料的是,那些偷東西的老人其實家財萬貫,根本不缺錢,只是通過偷東西來滿足自己空虛的心靈。
許多時候,自私的人通常也是小氣的,我們發現許多老人通常一毛不拔,誰要想拔她們一根毛,就如同切了她們的肉一般。她們會不斷地念,讓你承她的情,念她的好。
此時如果你承了她的情,會讓她們多些安全感,讓她們感到自己仍是有價值,仍是被需要的,而不是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人。
⑸ "你老人家"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就是你的意思啊
⑹ 小朋友你們家裡一定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人你平常是怎樣照顧他們的呢先說一
陪他們聊天,聊親戚,聊他們年輕時候的事,聊他們那個年代他們最關心的事,還有下棋打麻將!
⑺ 別人稱呼您老人家是什麼意思啊
如果你想開心點,你可以認為對方認為你德高望重,如果你想得偏一點,你可以認為對方認為你年紀比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