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養生專業知識 什麼是養生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養生yǎngshēng,意為保養身體。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
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保養,是指遵循生命法則,通過適度運動,加之外在護理等手段,讓身體機能及外在皮膚得以休養生息,恢復應有機能。
(1)什麼是養生擴展閱讀: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四季養生:
1、春季: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是養生的最佳時機。醫學上認為,春養於肝,夏養於心,秋養於肺,冬養於腎,所以春天進補,重在養肝。
2、夏季:酷熱天氣使人體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體液,並消耗了各種營養物質,因此很容易感覺到身體乏力和口渴。這是一種耗氣傷陰的表現,通常會影響到脾胃功能,引起食慾減退和消化功能下降,所以不少人在夏季都會感到,箋虛或氣陰兩虛。
夏天進補,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一般以清淡的滋補食品為主。另外,如瘦豬肉、鮮瓜果、芡實、綠豆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補的食療佳品。
3、秋季:初秋之時,食物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古代醫學家認為,秋季,草木零落,氣清風寒,人體容易受疾病的侵擾,所以此時宜進食滋補的食物。
4、冬季:進入冬天,又到了進補的最佳時節。現代醫學認為,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萬物處於封藏狀態,是一年中最適合飲食調理與進補的時期。
冬季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養生竅門:
1、睡覺前口含桔皮一塊,含十五分鍾後吐出,3-5次可根治打呼咬牙。
2、如果嗓子、牙齦發炎了,在晚上把西瓜切成小塊,沾著鹽吃,記得一定要是晚上,當時症狀就會減輕,第二天就好了。
3、除面部皺紋:鮮黃瓜汁半兩,加入等量雞蛋(約一隻蛋)攪勻,每晚睡前先洗臉,再塗抹面部皺紋處,次日晨用溫水洗凈,連用半至一月,以使皮膚逐漸收縮,消除皺紋有特效。
4、牙出血(經常出血或刷牙引起)花椒10粒,醋三兩,浸2天後口含,一次3分鍾,一日2次,連用5天有特效。
5、洗頭時,在水中放少許鹽,也可預防脫發。
『貳』 什麼是養生
養生就是養護生命
養生首要就是養氣血
人體健康最重要的就是「氣血」二字,我們身體的一切疾病,都是氣血出現問題而導致的。小到發燒、感冒,大到腫瘤、血栓,這些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都是氣血不暢、氣血不足。
人體就是靠氣血在供養著,氣行血行,氣滯血淤。氣血充足,運行通暢,人就會健康長壽,否則人就容易得病。
氣血通調則身體無恙,百病不生;氣血不調則怪病不斷,痛苦不堪。一切人體的健康問題都是由氣血不暢、氣血不足導致的;所有身體問題的調理都要靠通暢氣血、補足氣血來實現。
氣血是人的後天之本,人體的五臟六腑、骨骼經絡,乃至毛發皮膚都必須依賴氣血的滋養,沒有氣血就沒有生命。
養生注重經絡暢通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氣血順暢運行,不出現逆轉呢?
這個就得從經絡來說了。我們知道,氣血運行的通道是經絡,氣血如果運行不暢,就會堵在那裡,這時候最重要的是將堵塞的經絡打通。所以,中醫最強調的一個詞就是「疏通經絡」。
經絡在人體像個互聯網。經脈深藏在人體內,把持著各個臟腑的家政大權;絡脈是經脈上的細小分支,彼此通聯直達體表,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儼然像個龐大的互聯網。
穴位是網上的一個個站點,氣血是通行在各站的機車,永遠高掛「免停」牌,一旦停了,只能由醫生來兼任網管了。
養生重視臟腑平衡
五臟六腑絕對是人體的硬體。臟腑有陰陽之分,五臟屬里,故為陰六腑屬表,故為陽。
五臟是指心、肺、脾、肝、腎。五臟具有化生和貯藏精氣以及藏神主志的功效。
六腑是指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它們的共同功能是受納腐熟水谷、傳化精微、排泄糟粕。
五臟六腑之間的各種生理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以保持著人體生理活動的協調平衡。通常情況下,即使發生疾病,機體本身也能充分應付。當然,不是所有疾病都是靠機體自行治癒,有些病還是要靠葯物、手術、心理等手段來治療。
多數情況,外源性病因及葯物在疾病發生與治療的過程中只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扮演主要角色的卻是人體自身。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如果體內正氣充足,邪氣就不會破壞體內的陰陽平衡。
五臟六腑都需要氣血的滋養,經絡的暢通,才能正常的工作;而充足的氣血則有賴於健康的五臟來提供。所以說健康的根本在氣血,要想身體健康,就必須氣血充足、經絡疏通、臟腑平衡。
『叄』 養生是做什麼的
養生以中、西醫學理論為指導,用健康科學的圖文、音樂、行為、活動、葯械、飲食等等,通過調節個人生活習慣、生活環境及心理狀態,來調理身心,達到未病先防、不適消除、已病促愈、病後復原之保健目的。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
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夏季養生
夏天,酷熱天氣使人體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體液,並消耗了各種營養物質,因此很容易感覺到身體乏力和口渴。
這是一種耗氣傷陰的表現,通常會影響到脾胃功能,引起食慾減退和消化功能下降,所以不少人在夏季都會感到,箋虛或氣陰兩虛。根據葯鄉購中醫「虛則補氣」的原則,夏天飲食也應該注意進補。
夏天進補,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一般以清淡的滋補食品為主,如鴨子燉冬瓜就是夏天食補之佳品。另外,如瘦豬肉、鮮瓜果、芡實、綠豆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補的食療佳品。
『肆』 在生活中,到底什麼是真正養生
不一定要山珍海味,尋常人家,飲食上保證新鮮、多樣性、嚴格飲食安全,不吃過期、變質食物,生活規律,有好的生活習慣,譬如早睡早起,飲食葷素搭配,營養合理。這比吃任何營養保健品更重要。建議凡能自己料理這些的,依據自家口味調配,絕對是健康的飲食環境。人體需要的氨基酸基本能夠得到供給。
拒絕重咸口味,營養均衡搭配,拒絕喝各類飲料果汁,多吃水果。拒絕酗酒!酗酒嚴重危害身體各個器官。飯後半小時散步,促進消化。保持中午休息的習慣,睡眠20-40分鍾夠,不可多睡,睡多頭昏腦脹。
『伍』 什麼叫養生,養生究竟養什麼
養生
給大家談談佛法養生之道。你們要經常觀想,就是用自己心裡的眼睛來看自己的身體,對身體非常有益。
觀想頭,經常觀想自己的頭腦非常清醒。人的頭腦一定要清,常言道,頭腦要清醒。觀想心,經常觀想自己的心是紅色的。心是被血包圍著的,血是紅色的。
觀想肺,觀想自己的肺很白凈,當你觀想自己的肺時,自己感覺很白,這個肺會越來越好。抽煙、肺積水、有炎症等時肺是黑色的。
觀想腎臟,觀想自己的腎臟是溫的。腎臟一定要保持溫,不要讓它過熱。過熱或過涼泌尿系統就會出問題。
觀想精,精要元固(指男性)。女性講的是精神,男性講的是精。精元固,這個固不是真正堅固的固,是要用你的元神守住你的精。元神很重要,許多男人的眼睛沒有光亮,無神,其實是精已經不好了,精不好就影響神氣,即精不固,神不爽。男人如果不動壞腦筋,他的精力就會很旺盛,這個人就有精神。眼睛沒有神的人,實際上他的精就不固了。
觀想胃,經常觀想自己的胃很和,即很平和。平時不能吃的過多或過少。
觀想肝,觀想自己的肝很舒暢。中醫上常講肝氣不舒,就是說不舒暢,肝很重要,肝是造血的,所以肝一定要舒,膽石一定要消,經常觀想消掉膽石。醫學上講一個人經過二十年後,膽一定會有結石。
觀想腸,經常觀想自己的腸子很柔潤,如果腸子不潤,一定會有病症,所以腸子要永遠都很潤滑。
觀想脾臟,經常觀想自己的脾臟很健康。脾臟不健康就會帶來很多後遺症。
總結起來就是,頭清,肺白,心紅,腎溫,精元固,胃要和,腸要潤,肝要舒,脾要健,膽石要消。
大家要經常想「吾善養吾浩然正氣,浩浩乎塞乎天地之間」。誰都要養自己的氣,但一定要養自己的浩然正氣,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接天地之正氣。我們人腳踏在地上,頭頂在天上,接天地之正氣,做人一定要有浩然正氣。
怎樣念咒有效果?念咒語,其實就是念經。短的稱為咒,長的稱為經。念咒語要清靜語,要無量意,要密不可譯。念經要念得干凈,心要安靜,經文要聽得清楚。心靜的時候念經的效果最好。用無量意念經時,你的意念是無量無邊的。
為什麼經文不要去理解它?因經文密不可譯,密不可解。它像一個密碼一樣,不要去理解它的意思,只要照著念就可以了。菩薩的心咒不是凡人能理解的,猶如發電報的密碼,不用知道為什麼這幾個數字要放在一起,是什麼意思。如果理解錯了,反而會影響念經的效果。只能音譯,不能意譯。經咒都是菩薩的真言,怎能用人間的智慧來解釋?念經的人千萬要記住只能音譯,如字的發音。師父給你們講解的經咒,也只不過是表面上的含義,菩薩經咒的真正內涵能有幾人理解?
每個人念經的效果為什麼會不一樣?
第一,因果不同,孽力不同。因每個人的孽力不同,念經的效果就不同。造孽很多的人念經的效果就不好,即孽力越深,念經效果越差。
第二,意念不同。念經時腦子里想的東西不一樣,念經的效果就不一樣。如果念經時腦子里亂想,雜念多,念出的效果就差。
第三,音聲海不同。念經的聲音不同,傳出的聲波不同,念經的效果就不同。念經的聲音要像洪鍾,像大海的波濤一樣洶涌澎湃。譬如:身體不好,念經時就沒有力量,沒有力量念出的經就沒有效果。如果你很開心時,就會越念越開心,念出的經效果就好。開口念誦,當嘴巴開始念經時,眼睛要睜開,因為你要把你的想法,你的心,你的靈和自然界融為一體。也就是說要睜開眼睛念經,因經文是接天地的,讓你自己與自然界融合為一體,然後你的眼前會呈現出一片光明。因此開始念經時先把眼睛睜開,然後慢慢念,慢慢把眼睛閉上。念經想要有效果,就要念到身心俱忘,也就是說念到心不去想,身體也沒有了,這時不是你自己了,就會和天地融為一體。
怎樣念經才能起效果?
1)要對症下葯,你念的經不對症下葯,就沒有效果,沒有用。
2)要放鬆,要安靜,要微笑。念經要念到法喜充滿,要念到心花怒放。
3)要觀想,聽聲音。觀想就是念經時,思想集中,觀想觀世音菩薩,然後自己聽自己的聲音。聽到自己念經的聲音,腦子就不會亂想。
4)金光萬道上身,要把菩薩的光照著自己,你們這些徒弟念經能想到金光萬道?要把菩薩的金光萬道全部接到自己的身上,照到你的肺白,心紅……這就叫現實與佛法結合起來應用。智慧像一團光,人心散亂,不易成狀。你的聰明才智實際上就像光一樣是一團,如果散亂了,雜念多了,就不可能有智慧了。要想有智慧,這個心必須要靜,心靜才能把智慧之光聚集起來。
『陸』 養生的意思是什麼
根據中醫理論,運用調神、導引、四時調攝、食養、葯養等方法的我國傳統保健方法。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
『柒』 什麼是養生如何養生
現在是的人越來越注重養生,養生並不是鍛煉身體,也不是吃飽喝足。真正的養生不單單養身,還要滋養我們的心神和培養我們的心智。讓我們的身體和心靈一起達到健康的狀態。
1. 修身養性
根據中醫理論,如果你想活得健康長壽,你需要培養自己的修養,也就是說,在生活中,你需要培養自己的氣質。例如,我們應該學會在工作日消除各種錯覺,多說好話,不要總是說對和錯的人。在工作日,當與人打交道時,要生氣。不要總是盛氣凌人。只有這樣,你才能保持你的情緒穩定,減少你的憤怒,保持你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2. 適當的運動
在工作日堅持鍛煉的人往往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因為中醫理論認為,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體內氣和血液的流動,這樣身體的主要部分可以得到營養,這樣他們就可以正常發揮生理功能和抵禦疾病的入侵。因此,我們建議我們可以在工作日練習太極拳、五禽戲等運動,以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然而,我們應該注意適度鍛煉的必要性。如果強度過高,運動時間過長,會損害身體健康。
3.學會安靜
寧靜是中醫最常用的養生方法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冷靜有助於平衡思想,保持身體的活力,促進內部器官的和諧,遠離疾病的干擾,從而達到長期保持健康的目的。所以每天,我們應該留出一些時間來刷新自己。例如,當我們厭倦了看東西的時候,我們應該閉上眼睛休息來恢復精神。堅持午休,每晚早睡早起,確保你的身體有充足的睡眠,讓你的精神狀態保持最佳喲。
4. 注意飲食
飲食是人體補充營養最重要的途徑。根據中醫理論,合理的飲食可以滋養身體,保持臟腑陰陽平衡。那麼什麼是合理的飲食呢?多吃五穀雜糧,輔以蔬菜和水果,適當吃肉是很自然的,而肉類和蔬菜的結合是最完美的,以平衡體內的營養,避免五臟六腑功能失調。還可以吃一些靈芝,以改善身體的免疫功能,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
『捌』 養生的定義是什麼
養生一詞,原出《管子》。養生,古又稱攝生。河上公注《老子·五十》曰:「攝,養也。」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養生之道,既非一般意義上的保養保健身體的養身,又區別於現代醫學意義上的康復調理,而是養身養性的綜合,有著深厚的中國文化的底蘊。攝養身心,以期保健延年,便是養生的本義。
『玖』 養生逐漸成為了潮流,那你知道什麼是養生嗎養生的原則你又知道多少
什麼是養生保養,是指遵循生命法則,通過適度運動,加之外在護理等手段,讓身體機能及外在皮膚得以休養生息,恢復應有機能,這是養生的第一層面;涵養,是指開闊視野、通達心胸、廣聞博見,通過對自身的道德和素質的修煉和提升,讓身心得到一種靜養與修為,從而達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夏季天氣炎熱,最宜損傷心神,所以夏天需要平心靜氣,另外需要減少活動的強度,避高溫,減少出汗。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容易損傷心的陰陽。秋天空氣乾燥,容易損傷肺氣,所以在秋季室內應該保持一定的濕度。冬季養生要收藏,所以需要早睡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