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養生體育有哪些
中國古代沒有「體育」或「運動」的概念,對生命,健康和保健的方法等的知識,都屬於「養生」或「修養」(修身養性)的范疇。古代中國對生命、健康的本質和方法,對身體活動價值等問題的認識,反映出古人對今天有關體育問題的認識。中國古人認為人是天地的產物,保持與天地之間的和諧一致,是保持人體健康的基本前提。中國古代各種養生思想、方法和有關的知識,大體上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
夏商西周時期,養生思想的出現,與醫學的發展有密切的聯系。人們在長期的都爭實踐中積累了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知識。據《尚書-洪範》記載:「無福,一曰壽,二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其中的「壽」、「康寧」、「考終命」都是關於健康長壽的內容。商周的養生思想,在原始導引的基礎上,又促進了養生術的逐步形成法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導引是一種流行的養生方法。其內容包括呼吸運動和肢體運動。戰國時期,無論從理論和實踐上都形成了粗略的體系。導引是中國獨居特色的醫療保健操和養生術,是養生方法的集中體現,狹義的導引一般只「屈伸執法」、「俯仰之術」,系指人的肢體活動;廣義的導引出肢體活動外,還包括呼吸吐納和自我按摩。導引養生是古代人的一個新創造,可以起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作用。為世代人民所喜愛,至今流行更為廣泛。秦漢三國時期,引導養生術日趨規范。在這段時期產生了《淮南子》的養生觀和恆譚、王充的養生觀, 導引是一種專門學問,在西漢已有專著出現。華佗與五禽戲,他精於醫術,擅長外科手術。在養生方面,「曉養性之術,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華佗在前人又管導引理論的基礎上,根據人的生理和某些醫理,闡明了運動對健康長壽和導引養生方面的作用。這種具體的導引理論,是對先秦「動以養生」思想的發展。五禽戲的產生,標志著導引已由單個術式向成套動作的方向發展,它對以後的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等在某些方面產生了一定影響。兩晉南北朝是導引養生發展的重要時期,他的發展與玄學、道教和佛教的盛行有密切聯系,都不同程度地對養生領域產生了影響,使養生帶有神秘色彩。在養生方法上,偏重精神修養或服「神丹妙葯」,鄙視身體活動。去代表人物有嵇康、葛洪、陶弘景玉顏之推等。隋唐五代時期導引養生的健康發展,唐代帝王篤信道教,在他們的扶持下,道教的長生術較前普及。但是,由於醫學的發展,人們對生命疾病的認識前進了一步,並採取了一些有效的科學手段,使養生得以健康的發展。但是之得注意的是隋唐時期盡管醫學發展較快,一些著名的養生家如孫思邈、司馬承禎等人,撰寫了不少養生專著,自稱一家之言。在養生思想上講求實效,在養生方法上自成體系,但由於統治者多篤信道教、追求長生,有的帝王因父產生要先後死去。宋代的科學文化特別是醫學的發展,為養生術的繼承和創新提供了有利條件。文人和道家對導引衍生的匯集和研習,以及「八段錦」的出現,都反映了當時導引養生的進展。八段錦流傳於我們民間,它是一種八節連貫的防病健身操。這種導引術包塊身體各個部分,簡便易行,並分別提出各段對身體某部位所其的功效,較其他導引術廣為流傳。明清時期,八段錦又有很大發展,並且形成多種流派。明清時期,導引術在前代的基礎上又取得明顯成績。一是導引理論專著接連出版問世;二是諸多的養生家搜集、整理、創編了大量有價值的導引術文字資料,並有配圖說明。其中比較著名的時間上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說明了導引術日趨成熟和完善。因為導引術的使用價值較高,所以在國內外長期流傳。
華夏民族長期形成的清靜淡泊、順乎自然的性格與和諧共處、融合化一、貫通一體的理想及注重個人修身養性的務實精神,導致導引術等養生保健術的產生,並被納入古代體育中,顯示了中國古代體育的特點之一: 保健特色。作為一種人類生存所需要的基本行為, 養生保健術的理論核心就是「生命整體優化觀」, 它源於中國最早的哲學思想———陰陽學說, 與人類思想文化同步演化、發展。可以說, 養生保健術在古代傳統體育活動中與古代思想文化的結合最為密切,是東方體育文化的典型代表。數千年來, 中華傳統的養生保健理論,一直成為人們從事體育活動以達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壽之目的的指導思想。這也是中國古代傳統體育異於古代西方體育形式的一個顯著特色。
從現代科學觀點來看,道教是建立在古代樸素哲學基礎上,道家對大自然的思考與探索,奠定了中國古代哲學的基礎,中國主要有古為物主義「元氣倫思想」,古代「天人合一」整體自然觀以及「形神合一」,「精氣神合一」等人體生命理論。道家的內丹修煉的理論思想是中國養生的精髓。道家的內丹運化是修煉的核心,是經絡血氣津液暢通為目的,以運動鍛煉性內分泌腺為重點,通過練精化氣,連氣化神,以達精、氣、神三寶相聚,身心性命相平衡已達到長生的目的。相信中國養生體育作為體育和另一分支會與大眾體育一樣,在世界上產生深遠的影響。
㈡ 中國傳統運動養生學的常見功能有哪些
傳統體育養生學是中國傳統養生學的一個分支,是古代的養生學說與強身健體的鍛煉方法相結合的民族文化遺產。
傳統體育養生學是通過身體自身的姿勢調整,呼吸鍛煉,意念控制,使身心融為一體,達到增強人體各部分機能,誘導和啟發人體內在潛力,起到預防疾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㈢ 傳統體育養生的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
傳統體育養生的價值體現在個體性方面,很多運動都不只局限於外在的形式,還需要關注內在的功力,起到內外兼修的作用,能夠在精神方面對運動員起到心理鍛煉和素質道德鍛煉的目的。傳統體育養生文化對人的身體健康有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
我國的傳統體育養生文化有著非常豐富的歷史,其內容也十分豐富,而且注重內外兼修,對提升人們的身體健康有積極影響。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傳統體育養生的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
01
我國的傳統體育養生主要是從傳統養生學發展而來,其作為傳統養生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人的身體有較顯著的調節作用,能夠起到身心合一、預防疾病以及延年益壽的作用。傳統體育養生主要強調人身體的動靜結合,身心共同鍛煉,講究的是靜以養神、動以養人。人需要適當的運動,更需要關注身體和精神的協調性。而在西方的運動健身理念中則強調人的身體活動需要達到一定的負荷,要有一定的運動時間支撐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這兩者之間的差異非常顯著。
02
我國古代體育養生對現代健身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個體性方面。人在練習太極拳或武術的過程中,人的運動神經、血液、呼吸等每一個器官和系統都得到了鍛煉,因而能夠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很多運動都不只局限於外在的形式,還需要關注內在的功力,起到內外兼修的作用,這是其他運動不能代替的。古代體育中的養生方式非常簡單,容易操作,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國的古代體育養生與現代體育相結合,能夠在精神方面對運動員起到心理鍛煉和素質道德鍛煉的目的。
03
當今社會發展節奏較快,人們壓力較大,只有身體和精神同時保持健康,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抵禦多種疾病,這也是我國傳統體育養生的一個重要目標。我國的傳統體育養生講究靜養之道、食養之道和居養之道,講求動靜結合、形神統一。研究發現,養生運動對心理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價值。以太極拳為案例,鍛煉者要比未鍛煉者在舒張壓、收縮壓及平均性動脈壓方面低很多。因此,我國傳統體育養生文化對人的身體健康有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傳統體育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其中有許多可供借鑒的地方。
04
當前有一些省市已經將傳統體育養生項目列入教學內容之中,對學生進行養生知識的教育;同時完善現有的教學設備,提升師資力量,這對傳統體育項目尤其是養生項目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傳統體育養生是全民健身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關注人的身體和心理之間的健康平衡,也關注人和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傳統體育養生所倡導的內容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可以使人們的心情更加舒暢,其在關注個體的內涵的同時,也關注個人修為的提升,能夠極大地增進人們之間和睦、友好的情感。
㈣ 中國傳統體育養生功法有哪些
五 和 八 以及易筋經,可以說是導引術類,而太極拳等是武術養身類,事實上傳統武術都有其養身的法門,傳統武術的養身功能是眾所周知的,進因為其練「氣」等功法。內丹功為道家武術養身功法,武術養身太多了,比較經典的就是上面的了,哦對了還有 6字訣
㈤ 中國傳統養生體育有哪些保健功效以及太極拳練習時各部位有哪些要求
太極拳是在傳統養生法「導引術」和「吐納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獨特健身運動。主張「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又具有氣功內行功調心的鍛煉方法。從而也就形成了太極拳要意識、呼吸和動作密切結合,「練意、練氣、練身」內外統一的內功拳運動,「始而意動,繼而內動,再之外動」;並形成剛柔相濟,快慢有節、蓄發互變,以內勁為統馭的獨特拳法。
太極拳作為一項體育運動,之所以具有養生保健功能,其奧秘在於「一動無不動」的身體活動,能給各組織器官一定強度和量的刺激,激發和促進身體在生理、生化和形態結構上發生一系列適應性變化,使體質朝著增強的方向上轉化和發展。對於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來說,能推遲身體各組織器官結構和功能上的退行性變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療疾、延緩衰老的作用。
祖國醫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經絡貫通上下,溝通內外,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太極拳獨特的習練方式可有利於通經活絡。首先,我們知道,突然、強烈而持久的七情刺激,會使人體氣機紊亂和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太極拳卻強調全身心的放鬆,可削弱、轉移和克服內傷病的七情刺激,而有利於經絡的疏通。其次,太極拳全身性的輕慢鬆柔的適當運動,會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經絡傳導速度和強度,有利於脈氣在遍上全身上下、內外循環無端的經絡系統中運行,有助於經絡暢通透達,使氣血充盈灌注全身,濡養各臟腑組織器官,營陰陽,維持和保護機體功能,加大抗禦病邪和自我修復能力。第三,太極拳運動中,腰部的旋轉,四肢的屈伸所構成的纏繞運動會對全身300多個穴位產生不同的牽拉、擰擠和壓摩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按摩,能起到類似針刺的作用,活躍經絡,激發經氣,疏通經絡和調整虛實,加強維持並聯系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處於協調有序狀態。
太極拳是非常講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養生術,太極拳的動靜結合,動中求靜,以靜御動和雖動猶靜,使太極拳更符合運動適度的健身原則;同時太極拳獨特的心靜用意,使心更易入靜,可有效阻斷過分亢進和熾烈地七情對氣血的干擾和逆亂影響,護衛「元神」正常發揮其調控人體身心健康的功能。
太極拳是一門源遠流長、內容深邃的科學,包含著豐富而獨特的習練方法。太極拳不僅繼承了中國古老的傳統養生之道,而又以現代科學為依據,得到了發展,從而使其在健身、治病和抗衰老上獲得了更大的養生保健功效,具有葯物所不及的特殊功效。這種特殊功效並非伸手可取,必須要在習練中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做到動作規范,即指身體姿勢要符合一定的運動標准,這也是各個式子,不管動作怎樣千變萬化,所共同遵循的動作要求。只有身體姿勢和動作的規范,才有利於「意動身隨」;有利於肢體放長,更靈活地表現出端正、疏鬆、圓潤和輕靈等特點,有利於「以靜御動」、「動中求靜」和「精神內守」,從而使練拳出現只有意動而不覺形動的虛靈境界,使鍛煉進入更高層次,做到由內發於外,且能由外斂於內,功妙地進行內外交修,達到心身合一。要做到動作規范,首先要做到身體的自然與放鬆,同時精神也應放鬆,「神疏」方能「體靜」。
太極拳運動採用腹式呼吸方法,要求深、勻、細、緩、長,但初練者不要刻意追求這些,只要採用通順的自然呼吸就可以了。腹式順呼吸也是達到腹式逆呼吸的必由之路,腹式逆呼吸會加大軀體神經系統對呼吸的調控,從而對自主神經系統調節內臟機能產生更加良好的影響。但初練者不能因此而盲目採用這種呼吸方法,否則不僅會顧此失彼影響運動習練甚至出現憋氣等現象。實際上,只要隨著動作的熟練,腹式順呼吸越發越協調,達到腹式逆呼吸只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太極拳哲理取法自然,不可違背。所以初練者務必遵循呼吸要暢利的原則,切忌急於求成。 太極拳良好的養生保健功效,只有經過長期的鍛煉才能發揮出來,首先,太極拳同其他體育項目一樣,鍛煉效果的出現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具有身體不練則退的規律。另外,身體的康復和體質的改善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俗話說「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絲」,就是這個道理。太極拳具有健身療病作用,但不具「立竿見影」之效。
第二,太極拳養生保健功效是「練身、練氣、練意」綜合鍛煉的結果,能掌握太極拳真諦,本身就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正是體現了練拳的不可間斷性。 第三,實踐證明,太極拳養生保健功效的獲取,貴在堅持習練。每位立志習練太極拳進行養生保健者,都應從中悟出持之以恆的道理。
所謂「功到必成」,是一個戰勝自我的過程,也是一個對打太極拳養成習慣的產生興趣的過程。隨著這種轉變,一種身心健康的充實感、愉悅感、幸福感會油然而生,工作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會不期而至,人生樂趣會得到更大享受,對太極拳健身、療疾和抗衰老三大功效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反過來,又會強化練拳的信心和興趣,最終會使太極拳成為習練者走向健康途中的良師益友
㈥ 體育的養生法有哪些
主要有武功(武術氣
功)、棋類、拔河、摔跤、騎術、射術等運動。
傳統體育養生就是通過傳統體育的鍛煉來達到養生的功效。
㈦ 傳統保健體育的傳統保健體育簡介
傳統保健體育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在生產,生活與疾病作斗爭中強身健體的經驗總結,是我國優秀文化中的瑰寶.它對預防疾病,強身益智,涵養道德,延年益壽,強盛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傳統保健體育依靠人體自身的能力,通過調養精神和形體,起到改善人的整個機體功能的作用,它既能養生又能治病,具有醫療和體育的雙重屬性.
大綱適用於本科一年級學生,結合中醫專業特點選擇教材,以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符合體育教學規律,加強素質教育和體育意識的培養,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自覺積極鍛煉的習慣,使之終身受益,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 通過傳統保健體育課教學,使學生較系統地掌握傳統保健體育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較熟練掌握導引養生基礎方法,武術基本功和長拳,太極拳的基礎套路.配合選用現代體育運動的一些訓練方法,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注重能力培養,使之有機結合,相得益彰.發展速度,力量,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培養機智,勇敢,頑強等意志品質,使學生成為具有完美的情操,強健的體魄和全面素質的社會主義新型大學生.
傳統保健體育作為校院的傳統體育項目,自80年開設課程以來,在85年,90年,92年,96年四次修訂了大綱.本大綱貫徹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文件的精神,本著健康第一的原則.在第二學期增加了傳統保健體育創新能力的考試,占總分值的20%,並提供能力考核菜單,也可由學生自行創造設計,根據完成動作的質量,動作的新穎性和難易程度進行評分,旨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體育意識,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編號
學 時
內 容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學年時數
所佔比例
時數
百分比
時數
百分比
時數
百分比
1
理論
6
14.3
4
9.5
10
11.9
2
基本功
5
11.9
5
11.9
10
11.9
3
基本動作
4
9.5
4
9.5
8
9.5
4
簡化太極拳
11
26.2
11
13.1
5
三路長拳
10
23.8
10
11.9
6
八段錦
4
9.5
4
4.8
7
練功十八法
5
11.9
5
5.9
8
能力
2
4.8
2
2.4
9
專項
2
4.8
2
4.8
4
4.8
10
體鍛
7
16.7
7
16.7
14
16.7
11
機動
3
7.1
3
7.1
6
7.1
總 計
42
100
42
100
84
100
教學進度表
第一學期
編號
內 容
教材時數
上課次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理論
6
5
1
1
1
2
1
2
基本功
5
10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3
基本動作
4
8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4
簡化太極拳
11
10
1
1
1
1
1
1
1
1
1
2
5
八段錦
4
4
1
1
1
1
6
專項素質
2
4
0.5
0.5
0.5
0.5
7
體鍛素質
7
10
0.5
0.5
0.5
0.5
0.5
0.5
0.5
1.5
1.5
0.5
8
機動
3
2
1
2
第二學期
編號
內 容
教材時數
上課次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理論
4
4
1
1
1
1
2
基本功
5
10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3
基本動作
4
8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4
初級三路長拳
10
10
1
1
1
1
1
1
1
1
1
1
5
練功十八法
5
5
1
1
1
1
1
6
能力
2
2
1
1
7
專項素質
2
4
0.5
0.5
0.5
0.5
8
體鍛素質
7
10
0.5
0.5
0.5
0.5
0.5
0.5
1.5
0.5
1.5
0.5
9
機動
3
2
1
2
教學日歷
(第一學期)
周次
教學內容
一
1.理論:介紹傳統保健體育發展概況,宣布本學期教學內容及考試方法等.
2.基本功:學習壓腿(正壓腿,側壓腿)仆步下壓.
3.基本動作:太極拳基本步,站樁式,手型,步型.
4.專項素質:太極拳前進步練習.
5.素質練習:實心球,沖刺跑.
二
1.基本功:復習壓腿.
2.基本動作:學習正踢腿,側踢腿.
3.簡化太極拳:學習1—3動
4.專項:太極拳基本前進步練習.
5.素質練習:立定跳遠,放鬆跑.
三
1.基本功:復習壓腿.
2.基本動作:學習外擺,里合腿.
3.簡化太極拳:學習4—5動.
4.專項素質:太極拳基本後退步練習.
5.素質練習:俯卧撐,腹肌.
四
1.基本功:復習壓腿,踢腿,太極拳側步走練習.
2.基本動作:太極拳側行步練習.
3.簡化太極拳:學習6—8動.
4.專項:復習前進步,後退步練習.
5.素質練習:實心球練習.
五
1.理論:觀看錄像簡化太極拳.
2.基本動作:復習太極拳行進間步型.
3.簡化太極拳:學習9—11動.
4.素質練習:立定跳遠,俯卧撐.
六
1.基本功:復習壓腿,踢腿.
2.簡化太極拳:學習12—15動.
3.八段錦:學習1—4動.
4.素質練習:立卧撐,沖刺跑.
七
1.基本功:復習壓腿,踢腿.
2.簡化太極拳:學習16—18動.
3.八段錦:學習5—8動.
4.素質練習:實心球.
八
1.基本功:復習壓腿,踢腿.
2.簡化太極拳:學習19—22動.
3.素質測驗:100M.立定跳遠.
九
1.理論:體育基礎理論輔導.
2.基本功:復習壓腿.
3.基本動作:太極拳基本行進間步型練習.
4.八段錦:總復習.
十
1.基本動作:復習壓腿.
2.簡化太極拳:學習23—24動.
3.素質測驗:100M.立定跳遠.
十一
1.體理考試.
2.機動.
十二
1.基本功:復習壓腿,踢腿.
2.簡化太極拳:總復習.
3.八段錦:考試.
4.素質練習:立定跳遠.
十三
1.基本功:壓腿復習.
2.基本動作:踢腿復習.
3.簡化太極拳:考試.
十四
1.理論:總結本學期上課情況.
2.機動.
(第二學期)
周次
教學內容
一
1.理論:介紹本學期上課目的,任務,教學內容,考核,能力等.
2.基本功:復習壓腿,踢腿.
3.基本動作:學習拳法,掌法,基本步型.
4.專項素質:學習彈腿,蹬腿.
5.素質練習:沖刺跑.
二
1.基本功:復習壓腿,踢腿.
2.基本動作:學習大躍步前穿.
3.初級三路長拳:第一段 1—4動.
4.專項:復習上次課內容.
5.素質練習:立定跳遠.
三
1.基本功:復習壓腿,踢腿.
2.基本動作:學習仆步穿掌.
3.初級三路長拳:第一段5—8動.
4.專項素質:步型組合練習.
5.素質練習:俯卧撐,沖刺跑.
四
1.理論:觀看教學錄像初級三路長拳.
2.基本功:壓腿練習.
3.基本動作:學習飛腿擊響.
4.初級三路長拳:第二段1—4動
五
1.基本功:復習壓腿,踢腿.
2.初級三路長拳:第二段5—8動.
3.練功十八法:學習1—6動.
4.素質練習:實心球.
六
1.基本功:復習壓腿,踢腿.
2.初級三路長拳:第三段1—4動.
3.練功十八法:學習7—12動.
4.素質練習:間歇跑.
七
1.基本動作:復習壓腿,學習二起腿.
2.初級三路長拳:第三段5—8動.
3.十八法:學習13—18動.
4.素質練習:立定跳遠.
八
1.基本動作:復習壓腿,踢腿等.
2.初級三路長拳:第四段1—4動.
3.素質測試:100M.實心球.
九
1.理論:傳統保健體育養生理論輔導,觀看錄像練功十八法.
2.基本功:復習壓腿.
3.初級三路長拳:第四段5—8動.
4.素質練習:放鬆跑.
十
1.基本功:復習壓腿,踢腿.
2.練功十八法:總復習.
3.素質測試: 100M.實心球.
十一
1..基本功:復習壓腿.
2.基本動作:全套基本功練習.
3.初級三路長拳:總復習.
4.專項素質:二起腿組合練習.
5.素質練習:實心球.
十二
1.基本功:復習壓腿.
2.基本動作:全套基本功練習.
3.練功十八法:考試.
4.能力:考試.
十三
1.初級三路長拳:考試.
2.能力:考試.
3.機動.
十四
1.理論:總結本學期上課情況.
2.機動.
五.主要教材內容
(一) 理論
傳統保健體育發展簡史.
傳統保健體育的特點,內容,分類,作用,健身,養生與中醫的聯系.
觀看練功十八法,八段錦,武術基本功的錄像.
武術與導引養生的特點及鍛煉方法.
武術簡易裁判法.
體育基礎理論知識.
教學要求
了解傳統保健體育概況,明確導引養生與武術的運動特點和鍛煉方法,掌握武術比賽簡易裁判法.
武術基本功
腿部練習:壓腿,劈腿,踢腿.
肩部練習:壓肩,單肩繞環,雙肩繞環.
腰部練習:前俯腰,甩腰,涮腰,下腰.
手型,手法練習:拳,掌,勾,沖拳,推掌,亮掌.
步型,步法練習:弓,馬,虛,仆,歇,擊步,墊步.
教學要求
提高肩,腿,腰部柔韌性,掌握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
基本動作
跳躍動作:大躍步前穿,二起腿
肩部,腿部動作:彈腿,蹬腿,仆步掄拍,仆步穿掌,飛腿擊響
教學要求
掌握大躍步前穿,二起腿等動作技術,通過練習提高動作規格和手,眼,身法,步的緊密配合為練習套路打下良好的基礎.
功法
八段錦
動作名稱:
1)兩手托天理三焦 2)左右開弓似射鵰
3)調理脾胃須單舉 4)五勞七傷往後瞧
5)攢拳怒目增氣力 6)雙手攀足固腎腰
7)搖頭擺尾去心火 8)背後七顛百病消
練功十八法
動作名稱:
1)頸項爭力 2)左右開弓 3)雙手伸展 4)開闊胸懷
5)展翅飛翔 6)鐵臂單舉 7)雙手托天 8)轉腰推掌
9)叉腰旋轉 10)展臂彎腰 11)弓步插掌 12)雙手攀足
13)左右轉膝 14)仆步轉體 15)俯蹲伸腿 16)扶膝托掌
17)胸前抱膝 18)雄關漫步
武術
簡化太極拳(二十四式)
動作名稱:
1)起勢 2)左右野馬分鬃 3)白鶴亮翅 4)左右摟膝拗步
5)手揮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攬雀尾 8)右攬雀尾
9)單鞭 10)雲手 11)單鞭 12)高探馬
13)右瞪腿 14)雙峰貫耳 15)轉身左瞪腿 16)左下勢獨立
17)右下勢獨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針 20)閃通臂
21)轉身搬攔捶 22)如封似閉 23)十字手 24)收勢
初級長拳第三路
動作名稱:
預備動作
(1)虛步亮拳 (2)並步對拳
第一段
(1)弓步沖拳 (2)彈腿沖拳 (3)馬步沖拳 (4)弓步沖拳
(5)彈腿沖拳 (6)大躍步前穿 (7)弓步擊掌 (8)馬步架掌
第二段
(1)虛步栽拳 (2)提膝穿掌 (3)仆步穿掌 (4)虛步挑掌
(5)馬步擊掌 (6)叉步雙擺掌 (7)弓步擊掌 (8)轉身踢腿馬步盤肘
第三段
(1)歇步掄箍拳 (2)仆步亮掌 (3)弓步劈拳 (4)換跳步弓步沖拳
(5)馬步沖拳 (6)弓步下沖拳 (7)叉步亮掌側踹腿 (8)虛步挑拳
第四段
(1)弓步頂肘 (2)轉身左拍腳 (3)右拍腳 (4)騰空飛腳
(5)歇步下沖拳 (6)仆步掄劈拳 (7)提膝挑掌 (8)提膝劈掌
(9)弓步沖拳
結束動作
(1)虛步亮掌 (2)並步對拳 (3)還原
教學要求
在武術動作規格和勁力上,使學生得到嚴格的訓練,熟練掌握長拳,太極拳動作方向路線,准確的勢式步型,演練時要求體現各套路的運動特點,具有武術風格.
六.考試項目和評分標准
第一學期
內容
簡化太極拳
八段錦
理論
體質
早操,課外活動
態度,競賽,協會
合計
分值
30
10
20
20
10
10
100
第二學期
內容
初級三路長拳
練功十八法
能力
體質
早操,課外活動
態度,競賽,協會
合計
分值
30
10
20
20
10
10
100
七.評分標准
第一學期
序號
內容
分值
評分標准
1
太極拳
30
30分
姿勢正確,路線清楚,連貫圓活,套路熟練.
26分
套路熟練,姿勢尚正確,欠連貫圓活.
22分
套路熟練,姿勢尚正確,欠連貫圓活,有停頓.
18分
套路不夠熟練,有停頓,方法上有錯誤.
不評分
經提示一次仍不能完成套路.
2
八段錦
10
10分
動作準確,方法清楚,連貫圓活,松靜自然.
8分
動作尚准確,欠連貫圓活,不夠自然.
6分
動作較差,有停頓,較拘僵.
不評分
動作有2~3節遺忘,經提示一次仍不能完成.
4
理論
20
按試捲成績理論
5
體質測試
20
參照(體質標准)
6
早操,課外活動
10
根據出勤率加減分
7
態度,競賽,協會
10
根據不同形式加分
合計
100
第二學期
序號
內容
分值
評分標准
1
初級三路長拳
30
30分
動作熟練,方法正確,勁力順達,節奏分明.
26分
動作熟練,方法正確,勁稍差,節奏不清.
22分
動作欠熟練,方法有1~2小錯誤,勁力尚可.
18分
套路不夠熟練,有1~2小遺忘,方法有1~2動錯誤,勁力差.
不評分
整套動作遺忘三次以上,方法上有嚴重錯誤等.
2
練功十八法
10
10分
動作準確,方法清楚,連貫圓活,松靜自然.
8分
動作尚准確,欠連貫圓活,不夠自然.
6分
動作較差,有停頓,較拘僵.
不評分
動作有2~3節遺忘,經提示一次仍不能完成.
3
能力
20
理論
根據所寫內容及演講表達能力而定.
編操
6~8節內容豐富,示範清楚,講解精練,口令響亮.
編太極拳
二分鍾以上動作規范步型正確,方法清楚.
組織比賽
條理清楚,思路敏捷,編排組織合乎規則.
講解員
講解口齒清晰,思維敏捷,內容豐富,切合實際.
製作網頁
以傳統保健體育內容為主
運動處方
以傳統保健體育內容為主
5
體質測試
20
參照(體質標准)
6
早操,課外活動
10
根據出勤率加減分
7
態度,競賽,協會
10
根據不同形式加分
合計
100
創新能力考核評分表
內容得分等級
優秀
良好
一般
較差
完成質量
9~10
7~8
5~6
4
創新難度
5
4
3
2
傳統保健的特點和功能
一、傳統保健體育的功能特點
(一)既能養生,又能治病
(二)強調整體性,以內因為主
(三)內外合一,形神兼備
(四)具有廣泛的適應性
二、傳統保健體育的功能
(一)培補元氣
(二)平衡陰陽
(三)疏通經絡
(四)調和氣血
(五)調理臟腑
三、傳統保健體育的意義
(一)有利於繼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振奮民族精神
(二)有利於強身健體,增進身心健康
(三)有利於涵養道德,有利於育人
(四)有利於自我鍛煉,有利於終身體育
㈧ 傳統體育養生的內容有哪些
太極拳,達摩易筋經,健美操。
㈨ 什麼是傳統體育養生學
傳統體育養生學是中國傳統養生學的一個分支,是古代的養生學說與強身健體的鍛煉方法相結合的民族文化遺產,傳統體育養生學是通過身體自身的姿勢調整,呼吸鍛煉,意念控制,使身心融為一體,達到增強人體各部分機能,誘導和啟發人體內在潛力,起到預防疾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是一門涉及身心相互作用的復雜生命現象和規律的人體科學。
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在生產、生活與疾病作斗爭中強身健體的經驗總結,是我國優秀文化中的瑰寶。它對預防疾病,強身益智,涵養道德,延年益壽,強盛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傳統體育養生是依靠人體自身的能力,通過調養精神和形體,起到改善人的整個機體功能的作用,它既能養生又能治病,具有醫療和體育的雙重屬性。
(9)傳統體育養生的內容有哪些擴展閱讀:
從古至今,人們一直在不斷探尋生命的奧秘。經過不懈的探索和實踐,我們的祖先積累了豐富的養生經驗。在我國5 000多年的傳統文化和養生經驗中,有關養生之道和養生方法的論述十分豐富,卷帙浩繁,博大精深,這些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文明水平,為我們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傳統體育養生學融各種防病、治病、健身、修煉方法於一體,具有健身延年的實用價值,傳統體育養生學的各種方法和套路動作簡單易學且不受時間場地限制,深受大眾的喜愛。
本教材首先論述傳統體育養生的理論,簡述傳統體育養生的概念、發展簡史以及基礎理論,然後介紹經過歷史檢驗、操作簡便、功效顯著且無副作用的練功法,如易筋經、八段錦、五禽戲、內養功、練功十八法、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三十二式太極劍、養生太極掌、太極養生功法等,最後介紹了運動處方的分類、制訂運動處方的基本原則與程序、運動處方的格式及運動處方範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