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養生
養生就是養護生命
養生首要就是養氣血
人體健康最重要的就是「氣血」二字,我們身體的一切疾病,都是氣血出現問題而導致的。小到發燒、感冒,大到腫瘤、血栓,這些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都是氣血不暢、氣血不足。
人體就是靠氣血在供養著,氣行血行,氣滯血淤。氣血充足,運行通暢,人就會健康長壽,否則人就容易得病。
氣血通調則身體無恙,百病不生;氣血不調則怪病不斷,痛苦不堪。一切人體的健康問題都是由氣血不暢、氣血不足導致的;所有身體問題的調理都要靠通暢氣血、補足氣血來實現。
氣血是人的後天之本,人體的五臟六腑、骨骼經絡,乃至毛發皮膚都必須依賴氣血的滋養,沒有氣血就沒有生命。
養生注重經絡暢通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氣血順暢運行,不出現逆轉呢?
這個就得從經絡來說了。我們知道,氣血運行的通道是經絡,氣血如果運行不暢,就會堵在那裡,這時候最重要的是將堵塞的經絡打通。所以,中醫最強調的一個詞就是「疏通經絡」。
經絡在人體像個互聯網。經脈深藏在人體內,把持著各個臟腑的家政大權;絡脈是經脈上的細小分支,彼此通聯直達體表,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儼然像個龐大的互聯網。
穴位是網上的一個個站點,氣血是通行在各站的機車,永遠高掛「免停」牌,一旦停了,只能由醫生來兼任網管了。
養生重視臟腑平衡
五臟六腑絕對是人體的硬體。臟腑有陰陽之分,五臟屬里,故為陰六腑屬表,故為陽。
五臟是指心、肺、脾、肝、腎。五臟具有化生和貯藏精氣以及藏神主志的功效。
六腑是指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它們的共同功能是受納腐熟水谷、傳化精微、排泄糟粕。
五臟六腑之間的各種生理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以保持著人體生理活動的協調平衡。通常情況下,即使發生疾病,機體本身也能充分應付。當然,不是所有疾病都是靠機體自行治癒,有些病還是要靠葯物、手術、心理等手段來治療。
多數情況,外源性病因及葯物在疾病發生與治療的過程中只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扮演主要角色的卻是人體自身。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如果體內正氣充足,邪氣就不會破壞體內的陰陽平衡。
五臟六腑都需要氣血的滋養,經絡的暢通,才能正常的工作;而充足的氣血則有賴於健康的五臟來提供。所以說健康的根本在氣血,要想身體健康,就必須氣血充足、經絡疏通、臟腑平衡。
『貳』 中醫養生,到底是什麼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提前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中醫養生來自古代精華醫學,當代中醫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醫值得後人繼續開發和研究。
『叄』 養生是什麼
說到養生的話,一定要從飲食方面去做,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等人體所需的礦物元素。可以逐漸的使身體得到優化。更有效的生活方式越強化身體的免疫系統,減少疾病的發生,促進人的身體健康。
養生時,尤其是女性朋友,更應該注意養生。很多女性朋友經期時都系會特別疼痛,身體發酸。這跟身體有很大的關系,體質虛弱、氣血不足導致的。所以平時的養生不要當做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平時可以多補充一些蛋白質、維生素。多喝紅糖水補充氣血,增強抵抗力。氣血足了,身體機能完善了,自然經期酸痛會有所改善。女性朋友平時也不要懶,要多運動,多進行體育鍛煉。可與促進體內氣血流動,延緩衰老增強免疫系統。
說到養生,有些人是很有養生頭腦的,有些人則是越懶越懶。運動強身健體不只適用於女性,很多人都可以去堅持做,多運動對身體的各方面都是好的,可以促進消化,增強免疫力。運動強度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定。還有心態很重要,心態一定要放平和,忌焦忌躁,不生氣。心態真的非常重要,而且心是人身體最重要的器官,也是主體,不開心一直抑鬱的話會對身體其他器官造成影響產生負面能量,造成急郁的堆積,對身體危害很大。所以一定要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
『肆』 漢方和漢芳有什麼區別啊
只聽過漢方養生本草茶療系列產品,有漢方豆蔻茶,漢方養胃茶,漢方甘泰茶,漢方清新茶等
『伍』 什麼是養生
概述:
養生就是通過各種方法來對身體做保養,預防疾病,增強自己體質,從而讓身體變得更加強壯,養生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既可以從飲食上面做調理,比如說喝養生茶,也可以做養生的運動,比如說,健走,慢跑和打太極拳。
養生的目的:
養生是為了身體更加健康,讓皮膚和身體器官的狀態更好,養生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年益壽,年輕人來說,養生可以讓自己的智力,體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包括生殖能力都會提高,無論是精神狀態還是體型,都會存在顯著變化,通過養生能夠讓自己手腳勤快,避免出現發育不良等狀況。
每個季節的養生:
每年春天是萬物復甦的時候,這時也是養生的最好時機,應該來對肝臟做養護,這時候可以經常的喝清淡的湯,能夠有效的補充身體元氣。在進入夏天炎熱的季節,使人身體出汗很多,這樣各種營養物質也被大量的消耗,很容易感覺到身體疲倦和口渴,這時候可以採取虛則補氣的原則,保證正確的飲食配合每天的身體鍛煉。在進入秋季,天氣變得乾燥,在這時飲食方面要注意潤燥,同時還要選擇慢跑作為自己鍛煉的方法。在進入冬季之後,天氣會變得很冷,這時候抗病能力也會變得虛弱,可以做溫補的湯汁,經常的飲用。
『陸』 漢方中醫養生是怎麼做的
根據雨水節氣對自然界的影響,聯繫到養生篇中著重強調雨水節氣「調養脾胃」的重要性。因為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夭的重要因素。明代醫家張景岳提出:「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在五行與五臟的關系中,五行中的土對應於五臟中的脾)《圖書編·臟氣臟德》指出:「養脾者,養氣也,養氣者,養生之要也」。可見,脾胃健旺是人們健康長壽的基礎。
春天之肝木何以與脾土相關?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中,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人體五臟的生理功能。肝屬木,木性可曲可直,條順暢達,有生發的特性,故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有疏泄的功能。脾(胃)屬土,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運送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為氣血生化之源。其五臟在生理上相互聯系,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在五行相生相剋關系傳變中,木旺乘土,即肝木過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說由於肝木疏泄太過,則脾胃因之而氣虛,若肝氣郁結太甚,則脾胃因之而氣滯,兩者皆肝木克脾土也。《難經》稱為「逆傳」即肝病傳脾。所以,春季養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陽氣生發的特點,扶助陽氣,又要避免傷及脾胃。
中醫學稱脾胃為「水谷之海」,有益氣化生營血之功。人體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營衛、氣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於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臟腑功能才能強盛;脾胃又是氣機升降運動的樞紐,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協調平衡。而人身元氣是健康之本,脾胃則是元氣之本。元代著名醫家李東垣提出: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人折壽的觀點。在他的《脾胃論》中:「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非胃氣不能滋」。並指出:「內傷脾胃,百病叢生」。說明脾胃虛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本草衍義總論》說:「夫善養生者養其內,不善養生者養其外。養外者實外,以充快、悅澤、貪欲、姿情為務,殊不知外實則內虛也。善養內者,使臟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飲食常適其宜。」由此可知,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歷代醫家、養生家都很重視脾胃的護養。現代醫學實驗證明,調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調養脾胃的具體方法可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地進行飲食調節、葯物調養和起居勞逸調攝。
『柒』 漢方是什麼意思
漢方,是在日本發展起來的日本化了的中國傳統醫學。漢方葯則是在其理論指導下應用的葯物,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獨自的體系。
日本漢方葯與中葯應屬於同根同源。漢方葯在秦漢時期傳入日本。明治維新後,日本全面引進西方醫學體系,從根本上排斥漢方醫學,導致其幾乎滅絕。上世紀70年代以來,以老年疾病為主的疑難病症越來越多,西醫對此束手無策,且西葯對人體副作用大,價格昂貴,因而漢方醫葯又逐漸興起。1976年,日本厚生勞動省確定了漢方葯醫療保險適用制度,即批准可以使用中國《傷寒雜病論》中的210個古方漢方生產漢方葯,漢方葯產業隨之得到迅猛發展。
根據日本社會調查研究所的統計資料,一般用漢方制劑的生產廠家數由1996年的92家增加到1999年的111家,種類也從1996年的2154種增加到1999年的2812種。漢方葯開始被廣泛應用於老年疾病及慢性病治療,承認漢方葯療效的醫師也逐漸增多,目前使用漢方葯的醫師已佔72%,而其中又有70%的醫師用葯時間達1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