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年人的中醫養生
老年人年紀大了之後身體各臟腑氣血等都在衰退,容易生病,如何用中醫的 方法 來養生呢,我現在就告訴你老年人的中醫養生,快來看看這篇 文章 了解詳情吧。
老年人中醫養生之道
人到老年,機體會出現生理功能和形態學方面的退行性變化。其生理特點表現為臟腑氣血精神等生理機能的自然衰退,機體調控陰陽協和的穩定性降低。再加社會角色、社會地位的改變,退休和體弱多病勢必限制老人的社會活動。狹小的生活圈子、孤陋寡聞帶來心理上的變化。常產生孤獨垂暮、憂郁多疑、煩躁易怒等心理狀態,其適應環境及自我調控能力低下,若遇不良環境和刺激因素,易於誘發多種疾病,較難恢復。老年保健應注意這些特點,有益於祛病延年。
知足謙和,老而不怠
《壽世保元·延年良箴》說:“積善有功,常存陰德,可以延年”,又說:“謙和辭讓,敬人持己,可以延年”。《遵生八箋·延年卻病箋》強調:“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要求老年人明理智,存敬戒,生活知足無嗜欲,做到人老心不老,退休不怠惰,熱愛生活,保持自信,勤於用腦,進取不止。經常讀書看報、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和技能。根據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多做好事,充分發揮余熱,為社會做出新的貢獻。如此可減慢肺功能的衰退,領略工作學習的樂趣。寓保健於學習、貢獻之中。處世宜豁達寬宏、謙讓和善,從容冷靜地處理各種矛盾,從而保持家庭和睦、社會關系的協調,有益於身心健康。
宋代陳直《壽親養老新書·卷一》提出:“凡喪葬凶禍不可令吊,疾病危困不可令驚,悲哀憂愁不可令人預報”、“暗昧室不可令孤,凶禍遠報不可令知,輕薄婢使不可令親”,要求老年人應迴避各種不良環境、精神因素的刺激。又於《萬壽丹書·養老》中提出:“養老之法,凡人平生為性,各有好嗜之事,見即喜之”。老年人應根據自己的性格和情趣怡情悅志,如澄心靜坐、益友清談、臨池觀魚、披林聽鳥等,使生活自得其樂,有利康壽。
老年人往往體弱多病,應樹立樂觀主義精神和戰勝疾病的信心,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和鍛煉,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同時,應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可以盡快地恢復健康。還須定期進行體檢,及早發現一些不良徵兆,及時進行預防或治療。
審慎調食
《壽親養老新書·飲食調節》指出:“高年之人,真氣耗竭,五臟衰弱,全仰飲食以資氣血”。故當審慎調攝飲食,以求祛病延年。反之“若生冷無節,飢飽失宜,調停無度,動成疾患”則損體減壽。老年人的飲食調攝,應該營養豐富,適合老年生理特點。
1、食宜多樣:年高之人,精氣漸衰,應該攝食多樣飲食,使谷、果、畜、萊適當搭配,做到營養豐富全面,以補益精氣延緩衰老。老年人不要偏食,不要過分限製成過量食用某些食品,又應適當補充一些機體缺乏的營養物質,使老年人獲得均衡的營養。例如,老年人由於生理機能減退,容易發生鈣代謝的負平衡,出現骨質疏鬆症及脫鈣現象,也極易造成骨折。同時,老人胃酸分泌相對減少,也要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在飲食中選用含鈣高的食品,適當多補充鈣質,對老年人具有特殊意義。乳類及乳製品、大豆及豆製品是理好的食物鈣來源,芹菜、山楂、香菜等含鈣量也較高。針對老年人體弱多病的特點,可經常食用蓮子、山葯、藕粉、菱角、核桃、黑豆等補脾腎益康壽之食品,或輔食長壽葯膳進行食療。
2、食宜清淡:老年人之脾胃虛衰,消納運化力薄,其飲食宜清淡。多吃魚、瘦肉、豆類食品和新鮮蔬菜水果,不宜吃濃濁、肥膩或過鹹的食品。要限制動物脂肪,宜食植物油,如香油、玉米油。現代營養學提出老年人的飲食應是“三多三少”,即蛋白質多、維生素多、纖維素多;糖類少、脂肪少、鹽少,正符合“清淡”這一原則。
3、食宜溫熱熟軟:老年人陽氣日衰,而脾又喜暖惡冷,故宜食用溫熱之品護持脾腎,勿食或少食生冷,以免損傷脾胃,但亦不宜溫熱過甚,以“熱不炙唇,冷不振齒”為宜。老人脾胃虛弱,加上牙齒松動脫落,咀嚼困難,故宜食用軟食,忌食粘硬不易消化之品。明代醫家李梃於《醫學入門》中提倡老人食粥,曰“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粥不僅容易消化,且益胃生津,對老年人的臟腑尤為適宜。
4、食宜少緩:老年人宜謹記“食飲有節”,不宜過飽。《壽親養老新書》強調:“尊年之人,不可頓飽,但頻頻與食,使脾胃易化,谷氣長存”。主張老人少量多餐,既保證營養供足,又不傷腸胃。進食不可過急過快,宜細嚼慢咽,這不僅有助於飲食的消化吸收,還可避免“吞、嗆、暄、咳”的發生。
謹慎起居
老年人的氣血不足,護持肌表的衛氣常虛,易致外感,當謹慎調攝生活起居。《壽親養老新書》指出:“凡行住坐卧,宴處起居,皆須巧立制度”。老年人的生活,既不要安排得十分緊張,又不要毫無規律,要科學合理,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點,這是老年養生之大要。
老年人的居住環境以安靜清潔、空氣流通、陽光充足、濕度適宜,生活方便的地方為好。首先要保證良好的睡眠,但不可嗜卧,嗜卧則損神氣,也影響人體氣血營衛的健運。宜早卧早起,以右側屈卧為佳。注意避風防凍,但忌蒙頭而睡。
老年人應慎衣著,適寒暖。要根據季節氣候的變化而隨時增減衣衫。要注意胸、背、腿、腰及雙腳的保暖。
老年人的腎氣逐漸衰退,房室之事應隨增齡而遞減。年高體弱者要斷欲獨卧,避忌房事。體質剛強有性要求者,不要強忍,但應適可而止。
老年人機體功能逐漸減退,較易疲勞,尤當注意勞逸適度。要盡可能做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但切勿過度疲倦,以免“勞傷”致病,盡且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卧不極疲”,”量力而行,勿令氣之喘,量力談笑,才得歡通,不可過度”(《壽親養老新書》)。《保生要錄》指出:“養生者,形要小勞,無至大疲。……欲血脈常行,如水之流……頻行不已,然宜稍緩,即是小勞之術也”,這些論述都說明了勞逸適度對老年保健的重要性。
老年人應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面宜常洗,發宜常梳,早晚漱口。臨睡前,宜用熱水洗泡雙足。要定時排便,經常保持大小便通暢,及時排除導致二便障礙的因素,防止因二便失常而誘發疾病。
老年人中醫養生方法
1、搓腳暖足老人安
寒冷的冬天,腳是最容易受冷的,腳底有湧泉穴,每天堅持搓,可以使人精力旺盛,增強體質,還能促進血液循環,使足部保持溫暖。
2、開窗提高免疫力
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睡覺的房間大都不是很寬敞,所以晚上睡覺前開窗,可以使屋內空氣流通,也能降低室內的室度,能有效促進睡眠。老人每天睡前可以開窗15分鍾,有助於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患病幾率。
3、手指梳頭促血液
頭部的穴位是很多的,一般人喜歡早晨起來梳頭發,其實晚上梳頭發也是可以起到養生的功效。老人睡前可以用手指梳頭,可以疏通人體的經絡、改善血液循環,還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4、睡前刷牙防牙病
老人一定要養成睡前刷牙的習慣,晚上的牙齒如果有殘留物,會滋生細菌,導致牙周病。刷牙後還可以用自己口中的唾液漱漱嘴。因為唾液裡面的腮腺激素能增加肌肉、血管、結締組織、骨骼軟骨和牙齒的活力,尤其能強化血管的彈性,提高結締組織的生命力。
5、散步強身助眠
人在散步時體溫升高,人的大腦會得到降低體溫的信號,體溫降低一旦降低就會使人放鬆,可以讓人快速進入睡眠。但是這也是有時間限定的,不宜離睡覺時間太近,最好在睡前三小時,也不可吃完飯馬上散步,所以吃飯時間控制在七點之前最好。這個時間段散步有利於促進全身的氣血循環,還可以藉此舒緩情緒。
❷ 老人如何養生
對於老人來說,最好的養生方法,就是快樂,每天開心快樂,心情輕松,能減輕疾病的痛苦,緩解各種壓抑,從而有利於疾病的恢復,甚至康復癒合。
然而,對於大多數老人來說,想要快樂,快樂卻不可得,整天一副憂郁的表情,這樣的晚年生活,必然是質量很低的。家有老人,做子女的有必要創造條件,讓老人能過得快樂,對老人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參與群眾活動,避免孤獨寂寞
對於城市老人來說,一般都有或多或少的退休金,不必再為生活操勞,所以尋求快樂,是一個養生達人的必備課。
作為一個生活在城市裡的老人,有很多屬於沒配偶,或者有配偶有子女,但又沒時間陪伴的孤獨寂寞類老人,這些人去哪裡找尋快樂呢?
我們根據目前城市普通生活情況,分析認為以下方式可以為老人解煩悶,找到快樂開心,老人們或子女們可以考慮選擇:
1、城市,一般劃分為很多街道或者小區,附近平常都生活著很多居民,當然也就會有一些老人。老人多了,聚在一起,應當能有些共同樂趣,比如,喝茶聊天,下棋娛樂,廣場舞等,都能增添不少快樂。
2、有些老人性格比較孤僻,不合群,那麼聽歌劇(有些老人特別喜歡看京劇,相聲等),看小說,現在熱火的短視頻,搞笑古怪的什麼內容都有,也能帶來一些快樂。
欣賞京劇,是很多老年人的愛好
3、有些老人有一定才能,還可以做自媒體,與全國各地觀眾分享你的才能,能獲得非常好的愉悅感。如果沒啥才能,也可以分享你現在的想法,閱歷與見聞等,樂在其中,只要不把掙錢當目的,都能獲得很好的成就感,我在各自媒體平台經常見到老人做的視頻。
4、經常與家人,親人,朋友們打打電話,發視頻,聊聊家常,互相關心問候,也能消除許多孤獨感。
5、身上隨時帶些糖果,可以聚集附近一些小朋友玩樂,能找回一些年輕的感覺。只要自己不服老,心態不老,就能發生很多故事。
與小孩一起,通常老人非常開心
6、很多老人是有一技之長的,可以返聘參與工作,參與工作能獲得一定收入,產生成就感,主要還是可以消除孤獨寂寞感。
7、有一技之長的老人,除了返聘,還可以利用這個特長,去多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的樂趣,一般都有相近的性格特點,往往能互相合得來,比如書畫,歷史,宗教,釣魚,養生等等。
有一技之長,活得充實
8、有些老人,身體不太好,一年很多時間要待在醫院里,現在醫院管理很嚴,住院期間都不給離開醫院,那麼與同病室的病友多交流,除了能多學些健康保養知識外,還能解悶不是?
9、有些老人狀態比較差,一些常規方法,都已經沒辦法實施,那麼還有一招:自娛自樂。怎麼自娛自樂,則往往是個性化的,根據老人的平素愛好來確定。比如有些老人還喜歡追星追劇,喜歡聽偶像的聲音,那就讓他追唄,只要他喜歡。
自娛自樂
家有老人,子女要知道,老人最需要的是陪伴,多找機會與老人團聚,是老人最開心的事。平時因為工作,學習等原因,難以與老人團聚的,則多打電話關心交流。
有些老人性格不太好,不過多已成型,很難再改變,比如頑固,貪小便宜,小氣,心眼小,遇事斤斤計較等等,做子女的都要理解而不需責怪。
根據老人的特點,參照上述方法,尋找機會,創造機會,讓老人能找到更多快樂,以排解孤獨寂寞,對老人身心健康有非常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