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為老年人進行心裡護理
老了,怕被人遺棄,怕被人討厭,怕自己時日不多。
從上述角度去做工作:
1、多和老人聊天,並從中獲得知識、經驗,讓老人感覺到自己老有所為,不是廢物,不會被遺棄;
2、適當地和老人多些肢體接觸,捶捶背、揉揉肩、摟摟抱抱、撫摸撫摸等等,會讓老人感覺到自己受人歡迎,不被人討厭;
3、說法的聲音大些,但是聲調要柔和,語氣要輕柔,讓老人能聽清楚,就不會覺得別人都在竊竊私語;
4、對老人的壽命疑慮,可以多找些老壽星、百歲老人的話題去聊,改變老人時日不多的想法,讓他覺得未來還很長,還有二三十年。
通過上述做法,慢慢就會緩和老年人的多疑、沖動情緒,建立起來愉快、健康的心理。
2. 如何關愛老年人心理健康
網上流傳著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一位老教授招待客人,飯畢,教授將碗筷收到水池,走到老母親耳邊對她說:「媽,洗碗咯。」
只見老太太一改餐桌上的萎靡,精神煥發地走到水池邊,慢騰騰地洗起碗來,花了半個小時才洗完。攙母親回房後,教授自己又把碗重洗了一遍。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法考究,但是從老年人心理層面來分析,孝敬老人,除了衣食住行的照顧外,還需要給他們一個機會實現自我。教授讓母親刷碗的行為,並非為了自己偷懶,故意增加老人的家務負擔,而是幫助老人找到自我認同感,幫助他們在適當的「付出」中找到自己的存在和價值。
【老年人心理問題】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數量越來越多,在如此龐大的老齡人口基數壓力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成為一個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亟須重視和解決的問題。目前老年人面臨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方面:
1
身體衰老和疾病:
隨著年齡增大,人的身體會發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變化,體力和記憶力都會逐步下降。這種變化會使老年人有不舒服的感受,並且伴隨著身體的不適,可能會心生恐懼,甚至誘發其它疾病的發生。年老體邁以後,老年人活動能力變弱,導致活動范圍變小,交際圈變小。
2
精神心理創傷:
老年人年齡越來越大,可能會面臨各種變故,如老伴、老友去世,身體衰老、健康狀態每況愈下,從工作崗位上退居二線,心理難免會有失落感等。精神創傷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療效有重要影響,有些老年人甚至陷入痛苦和悲傷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將有損健康。
3
心理孤獨寂寞:
許多老年人退休後在家休閑養老,沒有了原來的忙碌工作,心理會感到孤獨空虛。而兒女們也因為各自的工作,無法滿足父母的陪伴需要。
4
各種環境的變化:
最多見的是周圍環境的突然變化,以及社會和家庭人際關系的影響,包括生活住宿環境的變化。老年人對此往往不易適應,從而加速了衰老過程。
【老年人心理健康】
老年人為國家、為社會、為家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他們理應擁有一個健康、快樂、幸福的晚年,這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更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身心健康應當受到每個家庭的關注,受到各個基層單位的關注,受到全社會的關注。
如何保障老年人心理健康,給您以下幾點建議:
(一)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培養多種興趣愛好
事實證明大多數長壽者心胸開闊,樂觀豁達,有廣泛的業余愛好,如垂釣、種花、養鳥、聽音樂、跳舞、繪畫、棋類等,這些都是有益於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理想項目。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發現,長壽老人往往都性格開朗,處事熱情,善解人意,他們與世無爭,感到自己生活很充實,對現狀很滿足。老年人應端正心態,接受現實,不論遇到什麼困難,一定要對生活抱有積極態度,自己關心自己,寬慰自己,設法保持心理平衡。培養多種興趣愛好。
(二)發揮機構的作用,提供心理咨詢支持服務。
養老機構中應當開設心理健康咨詢服務項目,及時幫助解決問題,老人們來到這里有說有笑,訴苦解愁,互相安慰,互相勸解,排解了苦悶和煩惱,心理咨詢室可以作為了解決老年人心理問題的「醫院」。要配備相關專業的人員,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為老年人做好心理支持服務。
(三)創造良好條件,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會參與機會。
社會、家庭應積極創造條件讓老年人更多地參與社會活動,多與外界交往,合理安排時間,培養興趣愛好,豐富自己的生活。參與社會活動主要在於自我調適,要善於調適情緒,使自己保持良好心態。老年人仍要有追求的目標,老有所為,體現人生價值。
(四)調動積極因素,發揮老同志互助精神。
老同志們之間有共同語言,比較容易溝通,用現身經歷互相勸說,效果更為顯著,特別對幫助空巢老人更有效。養老機構要充分調動賓客的積極性,發揚互幫互助的精神,促進友誼和團結。一方面,使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增強其克服困難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使幫助他人的人,實現自身價值,得到精神上的快樂和滿足。
(五)家庭作用,處理好老人與子女的關系。
子女和晚輩應重視精神贍養,讓老人感受到天倫之樂。老年人不必過多干涉子女的生活習慣,免得傷了和氣,要大事清楚,小事糊塗,使得家庭人際關系協調、和睦。在生活當中,子女應該給予老年人更多的關心,尤其是退休的老年人,自己也應該注意及時調整不良的心理情緒。對於老年人的黃昏戀,做好情緒疏導工作。
【日本「上錯菜餐廳」】
日本東京有一家「上錯菜餐廳」。他們請來6位患有認知症的老奶奶來當服務員。認知障礙會帶來記憶喪失,思考能力下降的症狀,所以客人點完菜要確認好幾次才行,而且老奶奶服務員們還是會經常上錯菜。但是客人都非常有耐心,就算上錯了菜也不會抱怨,反而在點餐時還有點小期待自己的菜被弄錯。
這是社會對於老年人的包容和努力,為了幫助她們能夠正常回歸社會、找到自我價值和認同感所做出來的努力與改變。
關愛老年人心理健康,出發點首先應該是關愛老年人,一切以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為前提。隨著年齡的增大,健康狀況的下降,老年人的自尊心變強、自信心減退,更需要通過有價值的「工作」來平衡自己的心理狀態,如何幫助老人實現自我價值,找到精神寄託,保持精神和身體的雙重健康。
3. 如何維護和促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維護和促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以下幾個方式:一、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體育鍛煉有助於改善老年人的消極心理狀態,而使他精神飽滿,充滿生氣,適合老年人的一些體育活動包括:體操、散步、羽毛球、太極拳、氣功等等鍛煉應當是因人而異,老年人應當選擇適合自身的一些運動方式,並且有持之以恆,每天保持適當的運動量。
二、正確對待生理、生化現象。就說老年人的抵抗力、免疫通常是比較弱的容易感染流行疾病,也容易的受到慢性疾病的侵襲,而因此老年人應該適當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識,關注身體健康狀況,有病及時就醫,並學會以坦然的心態面對疾病的時候,患病時候保持樂觀的態度,這將有助於疾病的康復,延緩病情惡化。
三、避免生活失去目標。讓人可以選擇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多和朋友相處,加強同外界的接觸,找到精神和感情上的寄託,這樣就會不讓生活覺得空虛,並消除寂寞、孤單和焦慮,有利於推遲衰老延年益壽。
4. 關愛老人的技巧 如何關愛老年人
1.要多陪老人聊天,讓他們感到自己被需要。2.要多陪老人散步、做運動。3.要多陪老人說話,多傾聽他們的聲音。」4.要多陪老年人做些他們喜歡的事情。」5.要多給老人買些禮物,讓他們感受到你的關懷。」6.要多給老人做些好吃的,多陪老人吃飯。」7.要多給老人拍照,多和老人合影。」8.要經常帶老人去醫院做體檢。」9.要經常和他們聊天,讓老人知道你的心裡有他們。」
5. 如何關愛老年人心理健康
老年人隨著身體生理上的變化,社會大環境的變化,會在思想上、情緒上還有生活習慣等方面不能很快適應,往往會產生許多的心理精神障礙,進而影響身體健康。那麼關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就成了很重要很必要的大事了。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注意:
3、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只要老人身體允許,帶老人多參加各種有益的文體活動,與社會與他人交往多了,產生良好的互動,老人就不會有孤獨感和寂寞,就會對生活產生極大的熱情和信心,實現老有所樂。
6. 怎麼走進老人的內心世界
其實老人要的很簡單,就是能陪她聊聊天說說話,他們就會很開心很知足的,人越活越老,但是心靈越活越小,對待老人們你就當個孩子一樣哄著他,說點好聽的,撒撒嬌,其實就是陪伴,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有時間就要多陪陪家人,個人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