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傳統文化三年級200字作文
小學三年級作文,中國的傳統文化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在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新年」。
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
奶奶准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許多「砰、砰、砰」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舍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歷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上山,暢游歡愉。這一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准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元宵,猜了燈謎,還到公園里觀了燈。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我了解的傳統節日還有:端午節、清明、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
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為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
② 怎麼畫明信片(陪老人過重陽節)
首先,准備一張你喜歡的材料來作為明信片
明確你要寫的東西,用你自己喜歡的來裝飾,依個人喜好而定
明信片是一種不用信封就可以直接投寄的載有資訊的卡片。明信片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逢年過節給親朋好友寄上一枚,把一切美好的祝願都融在了這方寸之間。然而明信片的誕生還真費了一番周折。
可以帶他去爬山 撒加一起聚在一起 吃吃飯 聊聊天 老人家愛熱鬧
Dear Tony,Chongyang,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for the elderly,is ing around .We are planning to visit the Nursing Home to celebrate the speacial day,and we would like to invite students from your school to join us.We have planned several activities,When we get there,we will visit the elderly in their rooms in groups,prensenting them with flowers and self-made cards to show our respect and love.Then we will do some cleaning and washing for them with the help of the nurses.As some old people feel lonely,We may chat with them about their old days.changes of our city,or anything they are interested in.We may also give them some performanees,singing ,dancing and so on.I am sure we will both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of the olderly inChina.If you have any suggestions, please let us know.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現在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重陽節成為了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而在重陽節到來之際,有調查顯示,這個傳統節日已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漸漸淡忘。
街頭調查:年輕人冷對
「重陽節?好象是九月初九。怎麼過?不就和平常一樣過。」日前,某機構在南昌市中心隨機調查了年齡層在18~30歲的近百位年輕人。結果顯示,71%的年輕人對重陽節沒多少概念了,有部分甚至不知道還有重陽節,更不用說重陽節是哪一天了。
「重陽節?不準備過,專給父母慶祝的重要日子除了他們的生日、父親節、母親節,沒有別的了。」公司職員張女士說。一對小姐妹說,自己家中老人很多,每當重陽節老人們會做一些糕點吃,但不知道那樣做有什麼意義。一位家在外地的中年男子表示,每當過重陽節都會給老人打個電話,但也不會刻意去慶祝這個節日。許多高中生甚至表示,壓根兒沒聽說過有什麼重陽節,可當被問及「知道情人節是哪天嗎?」他們馬上異口同聲地說出了日子。
專家:紀念重陽是進步的表現
重陽節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節日,可在現代很多人心裡,它並排不上號。情人節、聖誕節、萬聖節……許多舶來的西方節,已成了「佳節」的代名詞。
而事實上,在老年人心中,傳統節日才算節日。舶來的洋節,老年人不會過,甚至不理解年輕人為何那般熱衷。社會學者王開玉認為,年輕人要尊重老年人的習慣,更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父親節、母親節的問候,老人們不會不高興;重陽的問候,更會讓他們打心眼裡覺得甜蜜,因為他們的習慣得到了尊重。
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介紹說,九九重陽節已有2200多年歷史。我國一直提倡尊老愛幼,很多單位在兒童節都有不成文的規定,職工們可以帶著孩子出去玩,重陽節也可以進行效仿,讓兒女們帶著老人出去轉轉。杜鵬認為,以具體的行動紀念重陽節,不僅能夠弘揚我國傳統文化,也可以加強中青年與老年人之間的理解和溝通,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我們年輕人該怎樣為老人過重陽節,如何為老年人減輕負擔呢?
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初九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額頭,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初九,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戴於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戴,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戴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戴的。
父母以身作則孝敬長輩,我們要向他們學習
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一代代繼承下去!子孫萬代永不變!
九九重陽節是中國祭祖的日子(還有除夕、清明節及盂蘭盆會),後來被我國定製「老人節」,以此呼籲社會人民關注老人,很多社群或個人也會組織愛老助老活動,為老人帶去溫暖。 如今物質和精神文明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這也使得人們過於浮躁,生活節...
重陽節在廣州,登高轉運就是過節的一項最為熱鬧的活動,人們攜家帶口蜂擁而至各大名山,登上山頂,還會買上一支用塑料紙紮成的小風車,希望「登高轉運」。廣州附近的山有很多,人氣最旺的白雲山、藏身於鬧市中越秀山、古代粗獷與現代秀美並存的蓮花山、山勢陡峭溝谷幽深的帽峰山等等,或許你可以找到自己心中登高祈福的好去處。
重陽節在廣州的習俗很多,除了登高祈福外,吃重陽糕,喝菊花酒,放風箏和玩風車等習俗。重陽秋高氣爽,北風輕吹,正是紙鷂放飛的最佳時節,放風箏便成了廣州民間興盛的活動。手拿風車「登高轉運」亦是廣州人過重陽節的一項熱鬧的活動。
香港重陽節習俗
重陽節在香港是法定的假日。香港開埠以來,節日一般依據華人風俗而放假,其中清明是春祭,重陽放假,順理成章作為秋祭,故重陽拜山是香港人特久的風俗。
重陽到,香港市民或舉家登高,或掃墓祭祖。由於香港的主要墓園都在山上,掃墓的同時也實現了登高,頗切合時節。
在重陽節前幾日,香港市民就陸續開始掃墓,特區 *** 也提前公布了墓地附近的交通安排,並提醒市民注意防火。
這些掃墓人士大多以一個或數個家庭為單位,帶上豐富的祭品和香燭來拜祭先人。
據筆者的香港朋友介紹,許多香港人掃完墓、看望過先人之後,再舉家帶上吃喝,去野外郊遊。所以清晨去墓地的各公路特別擁擠。
重陽祭祖習俗源於原居民
據史料記載,香港重九祭祖的習俗,源自在新界最早定居的大族之一的上水鄉廖族。廖族時至今日仍然保留此習俗,其秋祭的場面甚為浩大。不過,在參與人數和祭祀形式及規模方面,均有別於新界原居民以族為單位的祭祖活動。
資料記載,新界原鄉民重九祭祖,通常分為三次:第一次是私人掃墓,即小家庭式祭祖;第二次是房份掃墓,由數家至十餘家人不等;第三次是大眾掃墓,即全村同姓,無論已遷出或分居各地都共同祭祖,結隊前往掃墓。
族人一般都帶備燒豬、三牲酒禮,及碗筷、杯盤、鐮刀等用具。抵達祖墳時,部分人取石堆砌爐灶,煮備傳統的盤菜,另一部分人則清理墳旁雜草,掃除垃圾。
除了遵循重陽節的一些普遍習俗外,香港行家指出,秋季是吃大閘蟹的季節,但重陽節過後大閘蟹的品質會更佳,重陽節為吃大閘蟹的最佳時機。
③ 關愛留守老人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那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關愛留守老人活動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九重陽,是 中國的傳統節日,又稱「敬老節」,民間有登高、敬老、吃重陽糕的習俗。湖北商會的.組成人員大多是七八十年代出生,正處青壯年時期,對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有著承前啟後的責任。根據會長辦公會上的建議,決定在九九重陽節開展一次「關愛老人進重陽」的活動,具體 方案如下:
一、時間地點
10月2日上午10時,在南昌市東湖區敬老院(東萬宜巷86號,八一大橋旁,出版大廈後面)進行。
二、組織方法
東湖敬老院是長期在省紅十字護理服務中心的服務養老機構,老人集中,環境優雅,管理有序。請護理服務中心與敬老院直接聯系,組織安排。屆時,商會 領導和10多位同志出席活動。噴繪背景:「關愛老人進重陽」活動。主辦單位:江西省湖北商會。承辦單位:江西省紅十字護理服務中心。邀請新聞單位報道。
三、活動內容
(1)慰問老人:到老人房間去慰問看望,將慰問品發到老人手中;
(2)聯歡會:請商會 領導 講話,紅十字會 領導 講話,與老人互動,有獎問答;
(3)文藝節目表演:准備4個群舞,4個獨唱或器樂表演節目,盡量能激發老人憶舊情懷的老歌老舞為主要內容進行表演。
四、經費開支(共6000元)
(1)購買蛋黃派:100盒x25元=2500元(老人78人,護工及管理者22人);
(2)文藝表演:僅付服裝租金和化妝費
4個舞蹈x300元=1200元
4個獨唱獨奏x100元=400元;
(3)噴繪背景:3米x5米=400元;
(4)有獎問答紀念品:200元;
(5)音響及礦泉水:400元;
(6)新聞媒體勞務費:3個單位x300元=900元。
此項開支花費不多,但社會影響大,6000元可以通過會員自願捐款形式解決。將捐款數記入年終商會「功德簿」中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