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年人體溫降低的原因有哪些
人體所以能基本保持三十七攝氏度體溫,主要依靠腦子里的體溫調節中樞控制和憑借輻射、傳導、對流、蒸發等調節方式來完成。
當人體受寒後,通過皮膚血管收縮來保持體溫,人會發抖,這樣肌肉因運動而產熱,當然,輻射、傳導、對流、蒸發等散熱過程也會緩慢或暫時停止。
但是,老年人由於衰老,體溫調節功能會降低,受寒時機體一系列的禦寒機能減弱,加上老年人新陳代謝本身不太旺盛,身體產熱量也不多,所以在受寒情況下很容易發生低體溫意外,體溫會下降到三十五攝氏度或更低些。偶爾,有些老年人因某些疾病而服用氯丙嗪、巴比妥、安定、利血平等葯物,它們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血壓的作用,也可促發低體溫。
由此可見,老年人應格外加強禦寒,一旦發生低體溫也得急診,進行復溫治療,以免發生危險。
『貳』 老人體溫低怎麼回事有的時候不到35度
問題分析:
根據你的描述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內臟產熱也下降,所以體溫較低。
意見建議:
建議多做手,腳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堅持適當運動,適當多吃些羊肉,鵪鶉,海帶,紫菜,動物肝等熱性食物,
『叄』 體溫偏低是什麼原因
疫情期間,大家每天出入都會多次使用紅外線測溫器來測量體溫。有些人發現自己的體溫比正常標准低一些,可能在36℃或以下,“這是不是身體有什麼問題”“是否意味著免疫力低下?”
對於有基礎病的患者,要請專科醫生治療。比如甲減患者,要補充甲狀腺素;在臨床上,90%的貧血是缺鐵性貧血,要補充蛋白質、維生素C和鐵,造血功能不好者要遵醫囑治療;營養不良可能由於偏食、腸胃疾病和寄生蟲引起,患者在增加膳食營養的同時還要及時就醫。
『肆』 老人家體溫35.2°C怎麼辦
老人體溫低。我看35°二還是可以的。自己如果覺得不對,就應該到醫院看一看,好好休息一下,是不是營養不良,這個應該注意休息,
『伍』 不可忽視的老人低溫症
上了年紀的人比較怕冷。但是有的老人在體溫降低時自己卻一無所知,就比較危險。因為時間一長,有可能造成對生命的威脅。
嚴格來說,低體溫指體溫低於35 。
日本一個研究報告顯示,對1 025名60 94歲的老人進行腋溫測定,平均值比一般成人要低。
各種嚴重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垂體功能減退、腦血管意外、肺炎、肺栓塞、心肌梗死、精神紊亂等,以及作用於神經系統的葯物如酚噻嗪類鎮靜劑、抗抑鬱葯物等,均可引起低體溫。
室內溫度過低,老人卧床不動或少動,飲酒後熱量迅速散發,也會使體溫下降。
低體溫老人面容往往蒼白,但也有反而出現紅色的,這尺明時中醫稱之為「戴陽」,認為屬陽氣將脫、人瀕死亡的先兆。皮膚很冷,即使在有衣服保溫的腋窩、腹壁,也摸不到絲毫熱氣;面容浮腫,說話遲緩,思考能力減退。當體溫低於32 則出現意識模糊與嗜陵逗告睡。體溫再低時多數喪失知覺,同時中樞神經系統反射遲鈍,肌肉強直,有時由於肌肉過度緊張造成的頸強直,類似腦膜炎;心血管系統心率變慢,心電圖中常出現一定程度的傳導阻滯,P-R間期延長(如動脈壓下降則為不祥預兆);呼吸系統呼吸慢而表淺,可患有支氣管肺炎而無常見臨床症狀;消化系統血清澱粉酶常升高,屍檢時常見有急性胰腺炎。
由於老人往往感覺遲鈍,低體溫常靠別人發現。故須對老人經常進行看護,定時測量體溫。室內應維持一定溫度,老人應有充足的衣被以防體溫丟失,特別是頭與四肢更應注意保暖。保證攝入足夠的營養,不要喝酒,避免用鎮靜劑。鼓勵老人多活動。因為活動才能維持正常體溫。指仔
體溫低於35 時最好住院治療,積極復溫。復溫速度必須緩慢,避免虛脫。
當體溫屬於中等低溫(32 35 )時,將室溫維持於27 ,可使老人的深部體溫每小時升高0.5 ;但若體溫上升太慢,可將室溫升高至28 32 。
每小時測體溫一次,同時注意心臟狀況與血壓變化。立即靜脈注入氫化考的松100毫克,然後每6小時注射100毫克,直至脫離危險。如組織缺氧時則給氧,用廣譜抗菌素預防肺炎。
在嚴重低體溫(深部體溫低於32 )或長期體溫過低時應積極復溫,以免產生不可逆的組織損傷。具體措施為加壓給氧、靜脈輸入溫液體(中心靜脈插管以監測心臟功能)、糾正脫水與酸中毒、每半小時測肛溫一次。
中醫葯如四逆湯(附子乾薑、炙甘草)、參附湯(人參附子)、附子湯(人參附子白術、白芍、茯苓)等在治療老人低體溫時有很好的效果,可根據病情選擇使用。
文/司長河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