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父母都不在了,給父母上墳怎麼上應該買幾樣供品每樣幾個
首先要准備祭品,一般是單數,三樣或是五樣,准備水果也是單數的,一般三個,五個,切忌。其次准備鮮花(現在都是這樣)代替燒紙,上墳就是對故人的一種祭拜,讓我們不要忘記已故的人。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中國有許多地方上墳都有講究,通常是在忌日、清明節、農歷七月十五、農歷十月一日以及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晚輩要准備祭死者用的日常用品(包括煙酒、饃、香、紙錢、鞭炮、小花圈等),到死者墳前進行祭祀,以表後人對上輩人的思念及尊敬之情。
一是較為普遍的方式,即在祖宗葬地(一般在本村的墳地)舉行,俗稱「上墳」,時間主要是忌日和傳統重大節日(中秋除外),如除夕、清明、中元節(七月十五)、十月一日、六月初一等。由家裡的男人攜祭品香紙到墳前,擺放祭品、水酒,然後燒紙、焚香、奠酒、行禮,其間還壓墳頭紙。
⑵ 祭祖要買哪些東西
1、香燭是清明掃墓必備的、最重要的物品。 不僅要在先人目前點燃香燭,還要奉香給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祈求山神土地守護好墓地,保佑先人亡靈。
⑶ 過年祭祖的貢品有哪些
其一、准備供品:供品的種類通常是單數,三種或者五種,諸如水果、甜點、菜品三種;供品的數量也要是單數,三個或者五個;之所以這樣選,是因為單數在陰間被稱為吉利的數字。
其二、除了准備傳統的供品外,還可以准備些鮮花(為了環保現代人多數用鮮花代替黃燒紙),放在先祖的墳/墓前,然後親人們排成一列,向先人鞠躬行大禮,以示對先祖的緬懷和尊重。
其三、供品的擺放:如果是在家祭祖,供桌上通常會擺放香燭和供品,具體擺放位置是:香燭在外,供品在內,這樣更方便親人為先祖上香。點香或蠟燭時要讓其連續燃燒,同時家中的孩子要遠離供案,這樣可以避免把蠟燭碰滅或把香柱折斷,以示對先祖的敬重。
最後、供品的選擇:如果是到墳地進行祭拜,子孫們可以拿些先祖生前喜歡吃的東西作為供品。如果實在不知道如何選供品,則可以按照多數人的選擇,諸如肉類(老家稱刀頭)、白酒、果品、點心之類。如果先祖生前喜歡某品牌的食品,也可以特意帶些作為供品。
祭祖貢品擺什麼水果好呢?祭祖需要准備哪些水果?
一般香蕉、蘋果、甘蔗、柑橘、芒果、龍眼、香瓜、哈密瓜、柚子等,一般來說柑、橘、蘋果是春節不可或缺的祭品之一,柑和甘字同音,橘和吉字同音,都是取吉利之意,蘋果則是平安之意,因為這三種水果的寓意好,所以可以作為首選水果推薦。
祭祖水果禁忌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祭祖不能用梨,因其不吉利,梨和離同音,還有太古怪的水果也要忌用。
⑷ 上墳擺幾樣供品每樣擺幾個
上墳祭祀先祖准備的祭品一般是單數,三樣或是五樣,每樣的數量也是單數的,三個或五個,貢品應該尊重宗教、民族、地域習俗。
第一,供桌上擺放的包括兩類,一類是香燭,一類是供品位置是,供品在內,香燭在外。這主要為了方便親友上香。
第二,供品數量要求:擺放供品是有要求的,對數的要求有規定,即應該是三或三的倍數。但不能是雙數。有的習俗是神三鬼四的說法,按照當地的習俗就可以了。
比如,如果擺放的供品可以是一盤,但如果比一盤多時,必須是三盤,六盤,九盤。擺放的供品盤子的數量不能是雙數,老輩子相信,如果是雙數的話,還得死一個。
(4)給老人上墳帶什麼貢品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不用任何肉食等葷腥之物。
2、以素食、水果、點心、乾果、素酒等類食物祭祀為好。
3、可以用先人在世時比較喜歡的食物來上供。
4、祭祀的貢品先人是吃不到的,但依然要精心挑選,這是表達對先人的恭敬追思之意,只要有一顆真誠的孝心,即使用比較簡單的貢品,也依然是非常圓滿的,其次准備鮮花。
5、傳統習俗對逝者祭奠的核心是,通過耳目濡染無言之教,教育後代,建立「尊老、愛老、敬老」的良好社會風氣,只要我們能夠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就達到了傳統習俗的核心要求。
⑸ 祭祀親人准備那些貢品求解答
一般如果有牌位而或者是有她的照片兒呢,你可以直接把一些水果直接燒香就可以了,如果那想燒元寶和金條,那你要到外面去上,晚上日落之後你到路口燒元寶金條,這是大錢,其他錢都是小錢,到路口了,畫一個大圈兒,西南方開口中間人花叉❌,堆放好要燒的物品,送燒錢表文,其他的就一塊兒帶著燃燒了。如果是房子之類的,不要燒這個是沒有任何作用的,這都是後人自己想出來的,這是不成立的,其實就是這些東西,她自己需要什麼就買什麼了,不需要太多的東西。祭祀的時間是清明節和春節前頭一兩個星期都可以,數量要多。
⑹ 給去世的人上供用幾樣水果
一般來說,去世的人都是長輩,貢品水果有以下幾種:
1.柑橘橙類水果。橘子和橙子的顏色金黃,像是黃金的顏色,非常好看,且「桔」的諧音為「吉」寓意非常好。而且柑橘橙類的水果價格也相對便宜,幾乎四季都能買到不同品種的柑橘橙類的水果,能夠保證穩定的上供。這類水果的外皮上有有一層蠟質,能夠存放較長的時間,非常適合用來上供。
2、蘋果。蘋果外形圓潤、顏色好看,而且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水果,非常容易買到,用來上供,不僅能夠祈禱財神保佑招財進寶,還有祈求家庭平安順遂、無病無災的寓意。
3.西瓜。西瓜外形圓潤,顏色鮮艷,寓意圓圓滿滿,用來上供,可以祈求平安,甜美。且保存較長時間。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⑺ 父母都不在了,給父母上墳怎麼上應該買幾樣供品每樣幾個
上墳 或路口祭祀都行
上墳不用畫圈 但地址必須寫 否則收不到!!每年祭祀兩三次 清明 農歷十月初一 春節前幾天
其他都是小錢 燒元寶就行 這個是大錢 用現成的-----送錢表文
元寶 晚上日落後可以燒了 在十字路口 畫圈 -----不要封閉---- 西南方向開口 中間畫「X」 先堆放好元寶·····先燒送錢表文後燒元寶----送錢表文 復印就行 可以加些冥幣 幾十億,幾百億 那種 地址不要寫活人名字 寫親屬寄 就行 已故先人(過世人名字和農歷生日) 最後的日期 年月日---寫當天燒元寶的農歷日期
⑻ 母親去世上墳貢品用幾種貢品,具體幾種水果幾種點心,請幫忙
上墳的貢品,一般都是單數,比如水果就是放三種或五種,水果的數量也是單數的,三個或五個。不過也可以根據每個地方的不同習俗來擺放。雖然祭祀的貢品先人是吃不到的,但依然要精心挑選,這是表達對先人的恭敬追思之意。
只要有一顆真誠的孝心,即使用比較簡單的貢品,也依然是非常圓滿的。其次准備鮮花(現在都講究環保)代替燒紙。古代對逝者的祭奠有許多規定,至今仍然在延續的是:戴孝期間不能穿紅色衣服,三年之內,過年不能貼紅對聯。
(8)給老人上墳帶什麼貢品擴展閱讀:
上墳祭拜的注意事項
1、必備供品
香燭、紙錢、水果、點心、素酒。
2、最好在上午9點至下午15點之間進行
去墳地的時間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十月初一的時候,天亮的比較晚,太陽落山卻比較早,上午9點-下午15點這段時間內,是一天中陽氣比較旺盛的時段,會加強自身陽氣。
3、最好身上帶一些紅色
去墳地之前,最好在衣著方面有所准備,身上穿一件紅內衣、紅襪子,或者是紅帽子等。墳地的陰氣重,特別是在十月一這樣的日子,陰氣更重。遵照紅色辟邪的講究,身上帶紅有助於自身平安。
4、身弱者佩戴護身符
命理比較弱的人,最好不要單獨一人去墳地,最好請身旺的人士陪同。特別是需要合葬、遷墳的話,最好預先有一些防護措施。有條件的,可以請其他人代為在墓穴中撿拾先人骨殖等,減少自己在墓穴中的時間。
5、虔誠行禮,昭告先人
下跪,上香,焚化紙錢,行大禮祭拜,告訴先人並非子孫不孝,翻屍倒骨,而是出於某某原因,不得已需要驚動先人,懇請先人諒解,福蔭後代。也就是說,告訴先人准備在墳地做什麼事,為什麼這么做,希望先人保佑,順順利利,平平安安。
⑼ 祭奠親人需要哪些供品
點心,水果,白酒等。
祭奠,是對逝者的一種悼念儀式,中華傳統注重「慎終追遠」體現中國人民的一種孝文化。
人死後或安葬 100天後,就是「百日」,也是一個隆重的祭供日,又稱「百日祭」。到這天,容重孝服的要改穿常孝服,一般人多除去孝服。祁縣等地,紙扎要糊「斗」,俗話稱為「五七升,百日斗」
一個人死後 ,其子女要服孝三年,俗稱「 服三」,滿一周年燒紙祭奠,叫「周年」或「 燒周年」,古代稱為「 小祥」。
第二個周年叫「大祥」,也要去墳地致祭 。滿三周年燒紙祭奠 ,死者的親友畢至,各帶供品、紙扎。
三周年過後,死者的子女即可脫去孝服,改換平常衣著。所以三周年又叫「脫服」或「除孝」,古代稱為「衤覃」服。按照傳統的說法,喪葬禮儀至此才算正式結束。
⑽ 祭奠老人供品的講究
一般常規,需要三葷-豬肉、家禽肉、全魚,三素-青菜底蓋面用豆腐、百葉、豆芽,專還要六屬盞酒六盅飯屬六雙筷分列三面,正面點上香燭,在香燭兩邊可以安置一些水果和糕點,至少供一支或者二支香的時間,同時酒過三巡後,香點快完時,拜告先人,祭奠完畢,然後化錫箔或者紙錢。
供桌上擺放的包括兩類:一香燭和供品。位置是,供品在內,香燭在外。這主要為了方便親友上香。供品數量要求:擺放供品是有要求的,對數的要求有規定,即應該是三或三的倍數。但不能是雙數。
(10)給老人上墳帶什麼貢品擴展閱讀:
1、祭祀時間再上午9點到下午15點之間
不要太早或太晚去墓地。10月的第一天,黎明相對較晚,但太陽落山較早,上午9點到下午15點這段時間,是陽氣比較強的一天,會加強自己的陽氣。
2、最好穿帶有紅色的服裝
在去墓地之前,最好准備好衣服,比如紅色內衣,紅色襪子,或者一頂紅色的帽子。墳上的陰影很重,尤其是在10月1日這樣的日子。遵循紅色的規則來避邪。身上穿紅色有助於安全。
3、身體虛弱佩戴護身符
命理薄弱的人,最好不要獨自去墓地,最好請繁華人士陪伴。特別是需要埋、移墳的時候,最好提前有一些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