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三大長壽之鄉都有哪些秘密
長壽之鄉就是這樣的樂土,世代生活著很多長壽老人。於是人們將目光投向了那裡,並希望從中找到長壽的奧秘。在我國,鍾祥、巴馬和如皋便是三大長壽之鄉,下面來看看中國三大長壽之鄉都有哪些秘密吧?
鍾祥長壽的秘密——美食
鍾祥這個地名歷史悠久,南北朝時,南朝劉宋明帝始稱「鍾祥」為「萇壽」;公元551年,北朝西魏大統十七年去草字頭為「長壽」,此後1000多年,都被稱做長壽縣。這個縣名名不虛傳,《宋書·州郡志》記載,明帝泰始年間,在全國的一次人口普查中,這里的長壽老人竟占縣內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而現在,鍾祥的百歲老人從1998年的46名增長到了2008年的77名。
鍾祥這片土地不但歷史悠久,而且神奇、肥沃,它位於湖北省中部,漢江中游,江漢平原北邊;地質地貌環境優越,有山地,平原,丘陵等多種地形;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5.9℃,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
多樣的地理形態和宜人的氣候,為很多植物提供了生長的條件。如果有機會到鍾祥,可以去鄉村看一看,不論產自南方的水稻還是產自北方的小麥,幾乎都能在這里找到適合它們安家落戶的土壤,數百種之多的蔬菜也喜歡在鍾祥落土。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研究所編著的《食物成分表》中所列出的蔬菜種類,90%以上在這里都有,並且還有很多菜是在目錄之外的。因此,鍾祥人對於飲食的選擇性就非常廣泛。
「食者萬物之始,人之所本也。」鍾祥人好吃、會吃是出了名的,當地人都說,鍾祥壽星多與這里的吃有很大的關系。那麼在鍾祥,「吃」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我們從鍾祥人日常三餐就可以窺見一斑。
清晨,來到鍾祥的街頭轉一轉,會發現這里很多人都愛吃當地的一種綠豆餅——將綠豆磨成漿,加些麵粉,攤成薄薄的餅,可以煎了吃,淡綠的色澤,香甜的味道成為當地人最愛吃的食品;如果願意,還可以加入自己喜歡的配料。
還有一種叫粑粑的麵食,原料是小麥面,摻進一些油酥做成酥粑粑,一口咬下去,香酥可口。而粑粑中最特別的一種叫高庄饅,是鍾祥特產,當地人非常愛吃,樣子就像普通的饅頭,拿起來聞一聞,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氣味,但掰開一看,裡面是一層一層的,人們常常也會稱其為千層饅頭。
來到鍾祥,人們最期待的是這里的午餐,因為鍾祥的菜品花樣繁多、風味獨特,既有川湘的麻辣勁道,又有南方菜系的鮮香。之所以南北菜系能夠在鍾祥得到充分的融合,這跟鍾祥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系,因為它地處在漢江邊上,水陸暢通,交通發達。若干年來,南來北往的人將各地的烹飪技巧帶到了鍾祥,所以鍾祥的烹飪習慣盡管源自荊楚菜系,同時還受到川,湘、徽、魯、豫、粵、漢等飲食文化的影響,使得鍾祥的菜品多達上千種。
人們從這些菜品里選出最具特色的萊,組成了幾十種筵席,每種筵席都有不同的淵源,構思巧妙,組合獨居匠心,如三點水席、蟠龍全席、水中四寶席、野味席、四六全席、六蒸六扣席、十大碗席,一籠八碗席、九九祝壽席等。
這些品種里,蟠龍菜最為出名,始於明代嘉靖年間,由鍾祥傳到宮廷,它既是宮廷菜又是湖北地方風味菜。相傳嘉靖進京前,皇宮早有明爭暗鬥。明武宗死後無子繼承皇位,太後密詔三位親王:「先到為君,後到為臣。」當時興王府離京城最遠,為了早點趕到,朱厚璁假扮欽犯上囚車,日夜兼程趕赴京城。朱厚璁平日奢華,對他來說,乘囚車已經很不容易,又何況吃食都不合口味。於是他命令府中廚師做出一種吃肉卻不見肉的萊,若做得不讓他滿意,則性命難保。當時有一位廚師,手藝精湛,但是一直沒有做出一道合乎要求的菜。有一天廚師的妻子見丈夫沒有回家,就帶了蒸熟的紅薯給丈夫吃。廚師不小心弄破了紅薯皮,看見紅薯的內瓤,靈機一動,召集大家打造配方,就做出了吃肉不見肉的食物——原來是精肥、瘦肉加雞蛋做出的「紅薯」,這「紅薯」美味可口而不肥膩。朱厚璁吃著「紅薯」第一個進京,登基做了皇帝,即嘉靖帝。發明「紅薯」的廚師奉命進京為嘉靖帝做菜,並對原菜加以改進,做出的造型猶如蟠龍升天,以慶賀天子登基。嘉靖皇帝吃後,嘖嘖稱贊,將此菜命名為蟠龍菜。從此「蟠龍菜」便成了明代宮廷佳餚。500年來,蟠龍菜味道鮮美、魚肉兼香、色澤艷麗、造型美觀,質地鮮嫩,深受人們喜愛。鍾祥人民逢年過節、婚嫁宴請都離不開這道傳統名菜,並有「無龍不成席」之說。
若是炎炎夏日,不想做太復雜的宴席,也不想吃太多油膩,當地的特產米茶便是最好的選擇。米茶雖然有一個「茶」字,但是原料並不是茶葉,而是我們常見的大米。先將大米放進鍋里干炒,炒到大米發黃帶焦,直到冒出米香味,淘一淘,然後用水煮,等到米煮到都浮上水面而且開了花的時候,再加入少許的大麥米放到鍋里一塊兒煮,味道會更好。
米茶現在是大眾化的食品,但是它也有一段與帝王相關的傳說。據說嘉靖皇帝的母親在懷他的時候,鬧口吃不下飯,宮中的廚師想了很多辦法,都無濟於事。有一天,廚師給自己煮鍋巴粥,正巧從廚房飄出的一股焦煳中帶有濃香的味道,竟讓她胃口大開。可鍋巴粥上不了正席,是僕人的食物,怎麼辦呢7廚師們琢磨了很久,最後將米炒成發黃帶焦後,再加水煮沸,終於做成了像鍋巴粥,但又不是鍋巴粥的食物——米茶。後來,皇子封王,米茶就成為興王宮夏季餐桌上的重要食譜,並在以後傳到民間。「芳香十里遠,米茶味清醇」是鍾祥人對米茶的評價。
鍾祥人的晚飯很簡單,大部分人會選擇一些時令野菜和新鮮水果。鍾祥的壽星絕大對數出身貧寒,過去生活十分艱難清苦,平時經常吃野菜。遇到天災,基本上靠野菜度日。現在雖然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吃野菜的習慣不改。這里的野菜有蒲公英、馬齒莧、魚腥草、薺菜、地耳菜等幾十種,樣樣做得美味可口。現代醫學證明,多吃野菜可以健康長壽是有科學道理的。許多野菜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有些野菜對人體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也有人習慣喝一杯葛粉(葛根粉)當晚餐,葛粉的形態如同澱粉,加入水調和,色澤晶瑩,可以直接飲用。《本草綱目》上有對葛粉的記載,葛粉具有清涼解熱、生津止渴、活絡止瀉、降低血壓等功能。這種食品只有在鍾祥才能找到,其他地方難得一見。
因為鍾祥人信奉的養生信條是「知飢而食」。晚飯以後,很少吃夜宵,也不加餐,人們吃飯只吃八成飽,尤其這里的長壽老人大部分都自覺控制食量。這些長壽老人時常會念叨「吃半飽,活一百」。鍾祥人從小對於養生習慣耳濡目染,連孩童兒歌中都有「不憨吃傻脹,不挑食」這樣的歌詞。
雖說鍾祥物產豐富,供人們選擇的飲品非常多,但是鍾祥人對茶葉的情誼從來沒有改變過,從古至
今茶都與鍾祥人形影相隨。古代時,鍾祥就有許多茶館,閑暇之餘,會到茶館會友、敘舊、談事或專門喝茶。大部分人每天飲茶兩到三杯,多的則每天喝五六杯,甚至更多。有的人習慣於清晨起來先喝杯茶,茶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也成為鍾祥人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這里的農村,幾乎每家都種著「三匹罐」茶樹,主要作為涼茶喝,當地人習慣稱其為「土茶」。而用來泡土茶的壺也被人們稱為土壺,土壺里會泡滿茶葉,想喝時就隨手來一大碗,有客人來訪的時候,主人也會先遞一碗「三匹罐」茶。
有人用簡短的小詩總結了鍾祥人的飲食文化:
低熱量高纖維素,大麥米茶菜飯粥。
少肉食多維生素,時令菜葷很充足。
微量元素天然庫,豆類製品鐵鋅富。
蒜類食品四季吃,抗菌降脂更宜壽。
了解了鍾祥人的三餐,讓我們對「好吃、會吃」有了新的理解——所謂吃,並非大魚大肉、飛禽走獸,而是合理的飲食以及健康的營養搭配。這也許就是鍾祥的長壽老人最重要的養生之道。
巴馬長壽的秘密——水潤
位於廣西西北部的巴馬,也是有名的長壽之鄉。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一個人口僅22萬多的巴馬瑤族自治縣,有百歲以上的老人74人,區域長壽人口比例居世界前列。
巴馬壽星早在古時就聞名遐邇了。據永定土司在慶遠府城東關外三里建立的「御詩碑」記載:清朝嘉慶十五年,也就是1810年,皇帝聽說宜山永定土司境內有一瑤族老人名叫藍洋,有142歲高壽,便欣然寫詩給藍洋老人祝壽:「四朝雨露一身覃,煙霞養性同彭祖。道德傳心問老聃,花甲再周衍無極。」
巴馬老人的長壽也可以從「煙霞養性同彭祖」這句詩中得到最好的證明。那麼,是什麼造就了巴馬的長壽現象呢?很多人帶著這個問題來到巴馬,尋找他們想要的答案。
巴馬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平均氣溫20.5℃,平均降雨1500毫米左右,年平均的降雨日有180天左右。有時候在巴馬能看見這樣的奇觀:天空被整齊地「割」成兩大塊,一邊烏雲滾滾,一邊藍天無垠,界限分明。當地人說這是因為巴馬剛好處在一個地理氣候分界線上,即亞熱帶和熱帶的交界線上,使得這里時常產生雷雨;雷雨能產生很多的負氧離子,負氧離子能起到凈化空氣作用,使人精神振奮,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新陳代謝,消除呼吸道炎症,緩解支氣管哮喘,穩定血壓。專家說雷雨是使得巴馬人長壽的一個原因。而去過巴馬的遊人都說巴馬是一個被水和雲霧包圍的人間仙境。
進入巴馬,首先能看見的是公路邊舒展著一條翠玉般碧綠的河流,兩岸群山如黛,翠竹搖曳,無論是誰,漫步在這樣的河畔,都會無比愜意。這條美麗的河就是巴馬的「母親河」盤陽河,它貫穿巴馬中部,而這些地方基本都是喀斯特地貌。盤陽河從鳳山縣袍里鄉的坡心水源洞激盪而出,全長145公里,經過4進4出溶洞,有33公里的河段從地下經過。大山將巴馬圍住,使得這里地質結構比較復雜,因此巴馬的礦產資源豐富,土壤中富含的各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都溶入了河水中。
這水使得盤陽河兩岸人都變得十分長壽,而盤陽河也成為聞名遐邇的「長壽河」。水源洞旁邊的坡心屯,住著五六十戶壯族人家,一共只有300多人,但是這其中就有好幾位是百歲老人。在河畔兩邊,由長壽老人組成的「長壽屯」星羅棋布,形成了一個特殊的長壽區域。
巴馬縣甲篆鄉平安村巴盤屯是盤陽河畔的第二個長壽村,560多位居民中有好幾位百歲老人,80~99歲的老人也有25人左右。
有一個長壽屯被稱為「百歲鴛鴦屯」,這就是距巴盤屯不遠的甲篆鄉松吉村松屯,因為這里曾住過一對百歲夫妻,兩人都活到了101歲。他們一生恩恩愛愛,以種地打魚為生,勤勞朴實,是真正的百年好合。
甲篆鄉甘水村是第四個「長壽屯」,人稱「小桂林」。20世紀,這里出了3個百歲老壽星,這3位百歲壽星,一位活了109歲、一個達到了111歲高壽、還有一位老人長壽達116歲。如今甘水屯的長壽老人也比比皆是。
四個長壽屯的環境基本都是小橋流水、木屋古樹,一派清新的自然風光。盤陽河給兩岸人家帶來了長壽與健康。
巴馬除了長壽河之外,還有「神仙水」。這種水源自傳說中的「不老泉」,位於巴馬東南部的東龍蟠山。「神仙水」分兩道,一處從半山腰石洞中流出,捧一口喝,清甜可口。這種神仙水其實就是目前廣西發現的流量最大的常溫低礦化度、低鈉含偏硅酸的重碳酸鈣型飲用天然礦泉水。另一處位於巴馬鎮賜福湖半山腰上,除了含鍶、偏硅酸外,還含有溴、碘、鋅、鋰、硒等1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而這種「神仙水」被媒體廣為報道,每年農歷七月七都會引來眾多的崇拜者和取水者,並引發了一則笑談:《紐約時報》在1992年8月14日刊登了一篇配有圖片的文章,內容大致說的是中國的廣西西北部山區發生了數十萬人參與的械鬥,中國大使館看到這則新聞,立刻調查,最後證實這是巴馬一年一度的取水盛況。一周後即8月21日《紐約時報》又刊文更正:中國廣西巴馬發現神仙水。
除了不老泉,巴馬還有甘水仙泉、百馬泉、百林奇泉、觀音福泉……數不勝數。泉水汩汩流了千百萬年,從大地深處帶出各種「精華」,帶給巴馬人長壽健康。
巴馬的水,吸引了南來北往的客人。每到春天,巴馬的水岸邊出現來自各地的遊客,他們希望和巴馬人一起分享這里的青山綠水。很多人來了走,走了又來。他們當中有一些人,因眷戀著巴馬的河流和泉水,渴望和巴馬的老人一樣長壽,所以在這里長住了下來。
如皋長壽的秘密——人文
江蘇省如皋市是我國沿海地區唯一的長壽之鄉,也是處於工業相對發達地區的長壽之鄉。如皋位於長江、黃海的「T」型交匯處,靠近國際大都市上海,與張家港市隔江遙望。它是長江三角洲最早見諸史冊的古邑、民國時期的中華第一大縣,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到2008年為止,全市145萬人口中80歲以上的老人有5萬多名,90歲以上的老人有6300多名,百歲老人高達251位。如皋是被人們所熟知的健康長壽之鄉,同時也有歷史文化名城、花木盆景之都的美譽。
在如皋市中心如城鎮東有一個叫集賢里的地方,是一條很出名的「人文巷」。這條不足300米長的小巷「金龜壓鈕,代產偉人」,在這里出了1名狀元、17名進士和7位大官宦。僅僅一條小巷,向人們展示了如皋歷史文化底蘊之深厚。歷朝歷代,如皋就是一個名人輩出的地方,宋代有主張「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的大教育家胡瑗,龍圖閣學士王覿,大詞人王觀,欽點狀元王俊義;明代開國功臣朱顯忠,抗倭名將郭師古、邱陛;清代有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的大戲劇家李漁等等。
位於如皋縣城東北隅有一座饒有書卷氣的「文人園」,名叫水繪園,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水繪園以水為貴、倒影為美,秀美且典雅。融詩、文、琴、棋、書、畫,曲藝於一園。水繪園被建築者賦予了思想,憑借水流於地面,自然地形成了一幅幅幽美的畫圖。
在古城四周,還有兩條「人文河」,就是環繞在千年古城四周的內外兩道城河。登高俯視,外圍的河為圓形,裡面的河為方形,在兩條護城河的環繞下,城美化如皋的兩條翡翠玉帶。
人文景觀訴說著如皋的深厚歷史,而美麗的盆景則表達著如皋人古往今來對生活的熱情。如皋花木盆景的栽培始於宋代。現在還存有北宋教育家胡瑗遺存珍品古檜柏盆景「蛟龍穿雲」,其「鹿角」畢露,蒼老挺拔:水繪園內存有落地盆景「古檜」爆齡突紋已愈八道,依然樹勢矯健。數百年來如皋花木盆景世代相傳,形成獨具風格的「如派」盆景。如皋盆景選用柏,松、榆等材料,姿態清、古、奇、朴,其代表作「重瓣六月雪」、「五寶綠珠杜鵑」、「雀舌羅漢松」、「白皮黃楊」等都是原產珍品。如皋的老人們閑暇時也經常自己栽培盆景,豐富著自己的晚年生活。
大德必壽,美意延年。如皋人對陽春白雪的嚮往是對於人生境界的尋覓,使人騰身於擾攘的世俗紛擾之外,找到了最原始簡單的自我。所謂修身養性,大概就是如皋的老人之所以長壽的原因。
通過小編的介紹,中國三大長壽之鄉都有哪些秘密大家都清楚了吧,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關於老人安全知識,敬請繼續瀏覽本網的其他欄目內容,可以保證老人有一個健康的晚年。
㈡ 鍾祥長壽文化旅遊節的第二屆 中國·鍾祥長壽文化旅遊節
2011年9月23日,備受矚目的第二屆中國鍾祥長壽文化旅遊節盛裝開幕,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特別專節目「電影愛鍾屬祥」在鍾祥市體育館廣場隆重上演。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周濤和央視電影頻道主持人王瀚濤、蔣小涵主持開幕式。張柏芝、孫楠、毛阿敏等明星紛紛登台獻藝。
開幕現場,30名世界旅遊小姐登台一展魅力風姿。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為鍾祥市「以真名實姓百歲壽星而創作的詩、畫、印最多的長卷」——《中國長壽之鄉鍾祥百壽圖》現場頒發認證證書。張柏芝現場演唱《星語心願》和《曾經》兩首歌曲,將節目推向高潮。
此屆中國·鍾祥長壽文化旅遊節期間,先後舉辦了經貿洽談會、首屆鍾祥國際長壽文化學術交流會、精品盆景展、攝影作品展等活動。在學術交流會上,鍾祥市與台灣屏東締結為友好城市,並簽訂友好城市合作框架協議。市長林長洲向珍愛生命、關注健康、追求長壽的人們發出倡議:汲取中外優秀文化的精華和科學養生的成果,弘揚長壽文化,追求身心和諧,享受健康生活,感受生命精彩;發展低碳經濟,保護生態資源,改善生存環境,改良生活習慣,營造養生氛圍,為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㈢ 中國有哪四大長壽村
中國四大長壽村包括江蘇如皋、廣西巴馬、湖北鍾祥市和四川成都都江堰。
1. 江蘇如皋:如皋位於長江以北的沿海地帶,是中國唯一的長壽之鄉。這里環境宜人,有水繪園、亭台樓閣等景觀,居民生活悠閑。盡管生活並不富裕,但如皋人享受著悠然自得的文化氛圍,喜歡放絕塌風箏、打紙牌等活動,這可能是他們長壽的秘訣之一。
2. 廣西巴馬:巴馬位於廣西瑤族自治縣,是世界長壽之鄉。這里有許多百歲老人,其中最長壽者達到145歲。巴馬的生態環境良好,村民們很少患有嚴重疾病。巴馬的景觀如畫,河水清澈、山色倒映,彷彿人間仙境。巴馬飲食特色,如火麻湯、烤香豬和炸油魚,也備受遊客喜愛。
3. 湖北鍾祥市:鍾祥市位於湖北省中部,有2700多年歷史。這里有許多長壽老人,遊客可以參觀鍾祥的眾多旅遊景區,如明顯陵、黃仙洞、彭墩鄉村世界、莫愁湖和大口國家森林公園。莫愁湖是其中的亮點,湖上百島俊秀、水天一色,是放鬆身心的好去處。
4. 四川成都都江堰:都江堰是四川成都的一個縣級市,以其優越的自然環境和宜人的氣候而著稱。這里四季分明、年均氣溫適中,是負氧離子豐富的天然氧吧。都江堰的農產品,如獼猴桃、青城茶葉和川芎,對健康有益。當地有首歌謠形容這里的長壽現象:八十老人滿街跑,百歲老人精神抖擻。
㈣ 鍾祥長壽文化旅遊節的首屆 中國·鍾祥長壽文化旅遊節
2008年11月8日,首屆中國·鍾祥長壽文化旅遊節在世界文化遺產明顯陵所在地——湖北鍾祥市隆重舉行。
開幕式上,著名歌手韓紅、韓磊、楊光等和武漢歌舞劇院、玫瑰女子樂隊為觀眾奉上了主題為「相聚鍾祥」的精彩文藝演出。演出中,演員們不斷走下舞台,向坐在第一排的長壽老人們問好,祝他們身體健康,生活幸福。中央電視台對演出進行了全程錄像,並將在《同樂五洲》欄目播出。
首屆中國·鍾祥長壽文化旅遊節以弘揚鍾祥長壽文化,打造鍾祥長壽旅遊品牌為主題,彰顯鍾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個性和魅力,使之成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國內知名節慶活動,進一步提高鍾祥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鍾祥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與此次長壽文化旅遊節同期舉行的還有長壽與發展高峰論壇和旅遊產品推介會。鍾祥明顯陵、黃仙洞旅遊兩個景區被上級有關部門授予「國家級4A旅遊景區」牌匾和榮譽證書。
體現鍾祥歷史文化底蘊的大型原創樂舞音畫《鍾聚祥瑞》獻給觀眾一場視聽盛宴。
附:首屆長壽文化旅遊節開幕式節目單
主持人:趙保樂、冰嫻 、愛華(美國)
1.開場歌舞《繁花似錦》
表演:武漢歌舞劇院
2.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等待》《實心漢子》
演唱:韓磊
3.歌舞《莫愁謠》演唱:黃政
表演:武漢歌舞劇院
4.情景劇《長壽之鄉尋「莫愁」》
演唱:李偉健 武賓 申坤 大牛(英國) 捷蓋(喀麥隆)
5.歌曲《嫁給中國人》
演唱:瑪麗婭(獅子山)
6.歌曲串燒
演唱:楊光
7.歌曲《人間》
演唱:徐千惠 表演:武漢歌舞劇院
8.琵琶獨奏《陽春白雪》
表演:章紅艷
9.歌曲聯唱《感恩》《最親的人》《我們是朋友》
演唱:梁秋冬 黃爍 申坤 金波
10.歌曲《為生命喝彩》《美麗的神話》《天路》
演唱:韓紅
11.舞蹈《鶴翔九天》
表演:武漢歌舞劇院
12.歌曲《好漢歌》《干一杯》《走進新時代》
演唱:萬梓良(中國香港)
13.器樂演奏《激情的旋律》
表演:玫瑰女子樂隊
14.歌曲《共和國之戀》《中國大舞台》
表演:殷秀梅 舞蹈:武漢歌舞劇院
15.歌舞《和諧家園》演唱:邱志光余麗娟
表演:武漢歌舞劇院
㈤ 中國有哪四大長壽村
中國四大長壽村是江蘇如皋、廣西巴馬、湖北鍾祥市、四川成都都江堰。
1、江蘇如皋
在江蘇南通旁邊,有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叫做如皋,這里百歲老人的數量是全國縣(市)之首,也是國內唯一地處沿海地帶的長壽之鄉。
士之渡江而北,渡河而南者,無不以如皋為歸。如皋的居住環境清幽,水繪園中、亭台樓閣、小橋流水、碧波柳蔭,生活在這樣的江南畫卷中自然愜意無比。
如皋並不十分富裕,雖是粗茶淡飯,人們浸沐在悠然自得的文化之中。平時閑來無事,如皋人愛好放風箏、打紙牌,強筋健骨也健腦。或許這就是他們如皋人長壽的一大秘訣!
4、四川成都都江堰
眾所周知,四川人非常懂得享受,生活巴適。在這種環境中,成都都江堰這個只有幾十萬人口的縣級市被封為中國長壽之鄉,千百年來,都江堰人的基因中似乎藏著長壽的生命密碼。
都江堰自然環境優越,城在山水間,人在畫中游。這里水清、天藍、樹碧、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均氣溫15.2℃、是負氧離子充沛的天然氧吧,難怪許多人都把都江堰列為夢寐以求的居所。
坊間有個傳唱的小歌謠:八十老人滿街跑,百歲老人精神好得不得了。都江堰產的獼猴桃、青城茶葉、川芎這些農產品都對健康有益,去旅遊的話一定記得買些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