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畲族的特產有哪些
畲寨金薯米
原料:番薯,即紅薯。又名甘薯、山芋、地瓜、紅苕等。明萬曆年間,閩人從「番地」呂宋(今菲律賓)引入薯種,福建巡撫金學智勸民廣種,號為「金薯」。明代畲民大量遷移閩東;畲山遍種金薯,並製成「番薯米」,以為主糧,強身健體,確保民族繁衍。畲家諺語雲:「番薯米吃到老」
畲族線面
線面(面線)始於南宋,至今有八百多年歷史。畲民對線面的製作流傳著一段神話故事:相傳王母娘娘的女兒九天玄女,為了給母親賀壽,煞費苦心,准備禮物,最後她用自己的智慧和靈巧的雙手,精製了細如絲、長如發的線面,祝福王母娘娘長命不老以及祝福天下太平。此後,畲民對線面便有著一段執著的畲俗涵意:過生日煮碗線面稱為長壽面;婦女分娩坐月子以其為主食,佐以蛋酒、雞湯而稱「誕面」;男婚女嫁送線面為喜面,象徵著好姻緣;逢年過節出遠門吃碗線面叫太平面,表示平安順利;待客及送禮表示為最尚禮,敬神拜佛當供品為迎財納福好運旺旺來。
畲族烏米飯
畲族烏米飯唐朝(公元669年)以來是畲族同胞「三月三」過節的傳統食品,它來自大自然烏稔樹(也叫烏飯樹)的綠色樹葉泡製而成的色香味和開脾健胃驅濕膳療作用,是男女老幼四季皆宜的綠色食品,二十世紀末經寧德市畲族烏米飯加工坊開發,現已成福建九地市和浙南等地設宴的佳餚,分別有紅鱘烏米飯、竹桶烏米飯、太極烏米飯、荷葉烏米飯、菠蘿烏米飯、草包烏米飯、烏米卷、八寶烏米飯(甜、咸)等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