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農村戶口交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還是交靈活就業合適
在自己經濟能力范圍之內,農村戶口繳納靈活就業相比醫療保險更合適,因為繳費越高,退休金越多。
【基礎分析】
靈活就業人員必須按時繳納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兩項社保費後,每季度末(25日前)持本人身份證、戶口薄、《再就業優惠證》或《失業證》、就業登記證明及社保繳費憑證,殘疾人員還需持《殘疾人證》,到所在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提出申請,具實申報繳費月數和補貼月數。
【個人建議】
如果自己有一定條件的話可以選擇靈活就業,因為到退休年齡的話養老金給得會更多,經濟比較吃力的話可以選擇居民養老保險。養老是在自己喪失勞動力的時候能夠得到基礎保障,解決自己的後顧之憂,我們不如趁著自己年輕的時候多長大一點。如果自己是農村戶口想繳納靈活就業的話,可以通過代繳社保機構幫忙辦理。
【拓展資料】
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不同、繳費檔次不同,領取標准也不同。
1.繳費滿15年的: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基礎養老金=本人退休時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20%,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120。
2.當地實行統賬結合養老制度改革前參加工作的原國有、集體企業或事業單位職工,解除勞動關系後按城鎮靈活就業人員辦法參保的,退休後其月基本養老金按城鎮企業職工養老金計發辦法計發。
3.繳費不滿15年的:靈活就業人員若不願繼續繳費的,不能按月享受基本養老金待遇,其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和從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費中劃入統籌基金的部分一次性支付給本人,同時終止養老保險關系。
我國《社會保險法》對社會保險的征繳費率並未作出具體明確的規定。按照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險相關政策的規定,對不同的社會保險險種,我們實行不同的征繳比例。
『貳』 自費交養老保險交靈活就業劃算還是居民養老保險劃算
自費交養老保險時,選擇靈活就業養老保險還是居民養老保險,主要取決於個人的經濟狀況、就業情況以及未來的養老需求。
靈活就業養老保險與居民養老保險在繳費標准、待遇享受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劃算與否需要根據個人情況具體分析。
一、靈活就業養老保險的特點
靈活就業養老保險是為那些沒有固定用人單位,以靈活方式就業的人群設計的。它的繳費標准相對較高,但相應的,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也更為優厚。此外,靈活就業養老保險還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可以根據個人的經濟狀況選擇繳費檔次。
二、居民養老保險的特點
居民養老保險則是針對城鄉居民設計的,繳費標准相對較低,適合那些收入不穩定或經濟條件較差的人群。雖然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可能不如靈活就業養老保險高,但也能為居民提供一定的養老保障。
三、如何選擇
在選擇自費交養老保險時,首先要考慮個人的經濟狀況。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選擇靈活就業養老保險可能更為劃算,因為退休後能享受到更高的養老金待遇。然而,如果經濟條件有限,居民養老保險則是一個更為實際的選擇。
其次,要考慮個人的就業情況。如果以靈活方式就業,沒有固定用人單位,那麼選擇靈活就業養老保險可能更為合適。而如果有穩定的就業單位,單位已經為你繳納了養老保險,那麼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選擇是否額外購買居民養老保險。
最後,要考慮未來的養老需求。如果期望在退休後能享受到較高的養老金待遇,那麼選擇靈活就業養老保險可能更符合你的需求。而如果只是希望有一個基本的養老保障,居民養老保險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綜上所述:
自費交養老保險時,選擇靈活就業養老保險還是居民養老保險,需要根據個人的經濟狀況、就業情況以及未來的養老需求進行綜合考慮。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應該盡早規劃自己的養老問題,確保在老年時能夠享受到穩定可靠的養老保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規定: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第十六條規定: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