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服務 > 養老金新人計算什麼時候開始

養老金新人計算什麼時候開始

發布時間:2023-03-08 12:29:04

『壹』 養老金的計算方法是什麼

1998年7月1日起(「新人」):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

其中: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

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存儲額(含利息)÷120

1998年7月1日前(不含本日)(「中人」):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調節金

其中: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計算同上。

過渡性養老金=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8年7月1日前的繳費年限×1%(當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以上的乘以1.2%)。

調節金=1997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10%

申領程序

新計發辦法規定,基礎養老金是指職工退休時上年度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之和的平均值(即兩個數之和的一半)作為計發基數,繳費每滿1年(含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到月)發給1%。

用人單位在人事、勞動部門批准被保險人退休當月,攜帶經人事、勞動部門審批後的檔案資料(包括退休證、養老保險手冊、領退休費銀行存摺帳號等)到所屬業務科,填報《養老保險待遇申報表》、《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增減表》辦理在職減員、退休減員、退休增員及核發退休待遇的手續,社保局次月通過銀行把養老金直接撥付給離退休人員,離退休人員在每月15日前可到開戶銀行領取養老金。

以上內容參考:基礎養老金-網路

『貳』 機關新人退休金咋算

機關新人的退休金咋算?總有那麼一些人會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金比較關心,其實機關新人的養老金計算,今後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計算完全是一致,沒有什麼特殊的計算方式。

所謂機關新人,是指在2014年10月1日之後參加工作,在2014年10月1日之後辦理退休的人員,由於他們沒有視同繳費年限,全部是按照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制度改革的決定發布以後,開始通過繳納職工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達到15年,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以後辦理退休的人員,他們在辦理退休時,仍然是按照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來辦理退休,其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和企業職工退休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完全一致。

機關退休新人的概念是相對老人、中人而言的,由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是從2014年10月1日才開始繳納養老保險,針對不同的群體分別採取不同的退休政策,即老人老辦法,中人中辦法,新人新辦法。老人還是按照原來的退休辦法計算養老金,即按照本人退休前的實際工資,按照相應工齡計算養老金的比例,計算方法比較簡單;最復雜要屬於退休中人,由於退休中人處於新老制度的過渡期,既有視同繳費年限,也有實際繳費年限,所以他們的養老金除了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以外,還要計算過渡性養老金;相對於老人和中人相比,退休新人是比較簡單的,今後再也沒有視同繳費年限計算的問題,都是單一的實際繳費年限。

機關新人的養老金還是按照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資金余額、退休前上一年度職工 社會 平均工資來作為計算依據。繳費基數主要是指在崗時繳納養老保險的基數,機關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繳費比例和企業職工是一樣的,即單位承擔16%,個人承擔8%,其中單位繳費部分是按照單位職工工資總額來作為繳費基數,單位繳費部分計入統籌賬戶;個人繳費部分是按照本人實際工資來作為繳費基數,當本人實際工資低於職工 社會 平均工資的60%時,按照職工 社會 平均工資的60%來作為繳費基數,個人繳費部分計入個人賬戶。

繳費年限主要是指從參加工作開始實際繳費的年限,沒有繳費的年限則無法計算為退休工齡,退休新人一般都只有實際繳費年限。繳費年限越長,對於養老金提高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不但影響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同時也會影響個人賬戶養老金;除了繳費年限以外,個人賬戶資金也是影響養老金計算的關鍵因素,個人賬戶資金余額越高,個人賬戶養老金也會越高;退休前上一年度職工 社會 平均工資,也是一個比較關鍵的指標,職工 社會 平均工資越高,對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基數也就越大。在養老金計算時和企業職工一樣,都是按照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來計算。其中基礎養老金是按照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歷年平均繳費指數工資之和的平均值來作為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基數,按照每繳費一年發給1%的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是按照個人賬戶的資金總額,包括繳納的本金、相應的記賬利率產生的資金利息等來除以相對應的計發月數,60周歲辦理退休為139個月,55歲退休為170個月,50歲退休為195個月。

機關退休新人除了計發養老金以外,由於機關工作人員從2014年10月開始,同時繳納了職業年金,職業年金是作為機關工作人員的一項補充養老金制度,繳費比例為12%,其中單位繳費8%,個人繳費4%,全部按照個人賬戶的方式進行管理。在機關工作人員辦理退休,按照個人賬戶總額來除以相對應的計發月數,計發月數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方式一樣,領完相對應的計發月數之後即停止發放,不像個人賬戶養老金那樣是終身領取。

綜上所述,由於機關工作人員中的新人,都是從參加工作開始即繳納養老保險,所以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和企業職工沒有差別,但是由於機關工作人員工作穩定,收入穩定,長期在機關工作,繳費基數相對比較高,繳費年限也比較長,個人賬戶資金余額比較高,所以養老金相對也會比較高,加之機關工作人員還有職業年金,退休後的待遇總體上還是要高於企業職工。

機關單位的新人,是指2014年10月以後、進入機關單位工作的人員;機關新人「五險一金」的交費比例、檔次,到法定退休年齡、養老金的計算方法、養老金的上調上漲的比例,都是同樣的,這就是養老金的「並軌」;

機關單位的「新人」、與企業人員的養老金,還有哪些不同與差別?:

一:機關單位新人與企業人員,五險一金交費的比例、檔次,退休時養老金的計算方法是同樣的:單位交納16%、進入社保統籌資金賬戶,個人交納8%、進入個人社保資金的賬戶;

不同的是:企業人員的交費單位、是企業(公司),交費的檔次與比例、是企業說了算;機關單位的人員交費單位、是國家財政,交費的檔次與比例、是個人交多少,財政就劃撥多少、可按最高檔次與比例交費;

二:企業人員的「企業年金」,企業職工想交費,但大多數的企業、沒有能力交納這筆錢;而機關人員的單位是財政、就不存在交不起的問題;這就是說,機關人員退休之後、多了一份「職業年金」,等於拿雙份的養老退休金;

三:企業人員死亡後,喪葬費、撫恤金是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12個月的工資補貼;機關人員死之後,喪葬費、撫恤金是本人工資的40個月的補貼;

四:企業人員退休後、交由 社會 管理,不享受任何福利、補貼等待遇;機關人員退休後、仍然是原單位管理,繼續享受相關福利、物價補貼;

首先,我們要理解清楚機關「新人」的概念。

2014年10月,我國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國家對於2014年10月及以後參加工作並辦理退休的人員稱之為「新人」。

「新人」由於參加工作較晚,就不存在2014年10月之前的視同繳費工作年限。

現在不管是機關事業單位還是企業職工參加的,都叫做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相應的退休待遇早在2005年國家就做了統一規定, 繳納養老保險領取的待遇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

盡管我們現在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保險基金還是獨立的,但是相應的養老金計算公式完全一致。

基礎養老金 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 社會 平均工資 (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2 繳費年限 1%。

一般來說按照100%基數繳費12個月,可以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

機關事業單位的社保繳費基數,一般都按照國家規定申報並繳納養老保險,因此大家的養老金待遇會更高一些。

很多企業為了省錢都是為職工按照最低基數繳納,當然這是違法行為,勞動者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進行投訴維權。

個人賬戶養老金 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 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里的錢數,我們每月繳費以後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劃入的,企業職工也是這樣。繳納養老保險,職工承擔的部分也恰好是繳費基數的8%。扣了職工工資繳到個人賬戶中,相當於職工本人給自己積攢的養老金。

這一部分錢萬一職工去世,可以由繼承人繼承。如果不去世,退休後可以生成個人賬戶養老金,所以對於職工來說不會虧本。

近年來,國家統一公布養老金個人賬戶記賬利率。2016年是8.31%,這幾年一直維持在7%~8%以上。所以,比個人投資理財要劃算得多,只是限制了用途而已。

這兩部分只是基礎待遇,實際上退休待遇還包括這兩部分:

第一,補充養老金——職業年金 。實際上企業也有企業年金。不過,企業年金是自願建立,目前只有2400多萬職工,參加了相應的企業年金計劃,主要是一些大型央企、國企建立。

職業年金要求是全面必須建立的,職工本人繳納4%,用人單位承擔8%。為了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對於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各地可以通過記賬方式暫緩繳納職業年金單位部分,等待職工退休時再一次性通過財政撥款做實。上海、深圳等地由於財政力量較強,都已經是據實繳納了。

職業年金 退休後可以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也可以按月支取,但是不能一次性提取。職業年金跟養老保險最大的不同是,養老金個人賬戶領取完了以後,國家會補貼等額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確保退休待遇不變,但是職業年金領完以後就沒有這部分待遇了。除非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一直供養到去世。

職工去世以後,職業年金的余額仍然可以由繼承人繼承。

第二部分待遇,是一些福利的補貼補助 。這些實際上也是退休待遇。比如說大家熟知的機關事業單位可以領取的補貼有,物業補貼、住房租金補貼、住房增量補貼、冬季取暖補貼等等。不過,這些待遇是暫時性,對於現在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未來是否會改革變為養老保險繳費基數,轉化為養老金也不可知。

所以,機關事業單位新人的養老金計算也是很復雜的,不過由於養老保險必須交費滿15年才能退休,至少2029年以前不會出現新人退休的。

題主這里所說的機關「新人",就是2014年機關事業單位推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參加工作的同志。

根據國家政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的「中人″,不但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丶個人賬戶養老金丶過渡性養老金組成,而且在2014年10月1日到2024年9月30日這10年過渡期內,退休時的養老金釆取老辦法和新辦法對比計算,限高保低。如果用老辦法計算出來的退休金比用新辦法計算的養老金更多,就按老辦法計算的金額發放;如果用新辦法計算出來的養老金比用老辦法計算出來的退休金更高,除了發放老辦法計算的金額外,對高出部分的養老金要用10年過渡期的調節比例來調節,即過渡期第一年退休的發放高出部分的10%丶過渡期第二年退休的發放高出部分的20%,依次類推,直到過渡期第十年,即2023年10月1日到2024年9月30日退休的,發放高出部分的100%。

到2024年9月30日止,計算退休「中人"養老金的10年過渡期結束,計算養老金的方法就和「新人"的一樣了,即既不用新丶老辦法對比,也沒有了10年過渡期的調節金。

新人因為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參加工作,且一參加工作就建立了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並實打實繳納社保費用,沒有什麼視同繳費年限,也就沒有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另外還有一筆職業年金。

具體計算公式為: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社平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2ⅹ繳費年限ⅹ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內儲存額 計發月數(60歲退休為139丶55歲退休為170丶50歲退休為195。

職業年金計算公式為:

個人職業年金總額 計發月數。職業年金與個人賬戶養老金不同,發完以後就沒有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人養老金的計算不但從計算公式和方法上與企業退休職工一樣,而且這才算是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的真正並軌。

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新人」, 退休後領取的不再是退休費,而是養老金 ,它的計算方式並不復雜。

「新人」, 是指2014年10月,也就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開始之後,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在編在崗人員。

所以他們從工作一開始,就和企業人員一樣,單位會為他們繳納一部分養老保險,同時個人也會承擔一部分。

那麼退休後,他們的養老金計算方式也是和企業一樣, 養老金是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

其中,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如下:

基礎養老金是以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加上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取平均值後每繳費1年發給1%。

可以看出,主要的參數就是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的繳費工資以及繳費年限。

其中,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如下: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將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其中個人賬戶儲存額,來自於每個月個人繳費工資的8%存入。

所以,可以看出機關「新人」的養老金計算方式並不難,其中 最復雜的一點 就是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需要知道工作這些年每個月的繳費工資以及社平工資。

不過,對於機關「新人」, 退休後除了養老金以外,還會有一筆收入,就是職業年金

職業年金也是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以後才出現的,對於新人來說,職業年金會佔到他們退休後收入的1/3左右,所以每個月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現在,機關事業單位政策性「新人」的養老金核算問題,目前還派不上用場,但圍繞其基本養老金核算事宜,有一系列專業性問題需要弄明白與釐清楚。

一.關於政策性退休「新人」概念問題。機關事業單位的政策性退休「新人」,是指養老並軌改革後參加工作,即以2014年10月1日為政策臨界點,在這個關健時間節點以後參加工作,隨著時間的逐漸推移,而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員,這與企業單位當年的退休「新人」的概念內涵,是一脈相承的。

二.關於政策性退休「新人」的出現時間問題。從2014年10月1日參加工作算起,必須經過漫長繳費過程的等待,要到2029年10月1日以後,才會有真正符合繳費年限達到滿15年的少數人,達到辦理法定退休手續的繳費年限條件,這是現行國家辦理法定退休手續的兩大政策性硬性規定之一。

三.關於中人十年過渡期結束與政策性退休「新人」的關系問題。有人說,十年過渡期結束後,就無退休「中人」了,全成為了政策性退休「新人」,這種認知與解讀是錯誤的,政策性退休「新人」的出現,有其特定的時間軌跡,必須在2029年10月1日以後,這與退休「中人」十年過渡期結束與否,真正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四.關於政策性退休「新人」的基本養老金水平問題。政策性退休「新人」的基本養老金所得,一定會隨著 社會 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以及我國 社會 平均工資水平的逐年大幅度增長,他們退休後的基本養老金享受水平只會越來越高,而不是相反。那種認為沒有過渡性養老金補償的政策性退休「新人」,其養老待遇水平不會太高的認知與預期,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五.關於政策性退休「新人」基本養老金的具體核算方法問題。機關事業政策性退休「新人」的基本養老金所得,將由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和職業年金三大部分所組成。基礎養老金的計算難點在於全職業生涯平均繳費指數的核定方法上。而個人帳戶養老金的月領取水平,與本人專屬的法定退休年齡所對應的計發月數,是反相關關系。

機關事業單位「新人」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計算公式一樣,由於沒有視同繳費年限所以只是無過渡性養老金一項。

一、機關事業單位「中人」養老金計算公式:

1.)礎養老金=退休上年月 社會 平均工資*(1+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0.01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50歲195,55歲170,60歲139)

3.)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月 社會 平均工資*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0.012

4.)年金=個人年金賬戶總額/計發月數(50歲195,55歲170,60歲139)

二、機關事業單位「新人」比「中人」養老金公式少一項,繳費年限和平均指數相同是否將來養老金比「中人」少?

分析:

1.基礎養老金:由於公式中「新人」和「中人」繳費年限和繳費指數數相同,只是「新人」退休上年社平工資高於「中人」所以計算此部分養老金「新人」要高。另外由於「中人」逐年在調整養老金,這就看調整速度能否趕上社平增速,一般是趕不上的,應該「新人」高些。

2.個人賬戶養老金,因為個人賬戶儲存額是以公式計算:個人賬戶額=逐年社平*指數*繳費比例+利息累計得出。①「新人」比「中人」實繳年限多,多多少呢?多出的部分就是「中人」的視同年限(中人視同年限是沒有個人賬戶額的)。②而且新人參加工作遲退休遲,公式中上年社平工資值高,所以新人個人賬戶養老金高很多。

3.「新人」企業年金每年的存儲比例、儲存方法、標准及計發方法和「中人」是一樣的,由於改革後工齡長存儲年限長,年金儲存額比「中人」要多很多倍,因此年金也會多很多。

4.「新人」雖然少一項過渡性養老金,但其它三項都比「中人」多,且後兩項比「中人」多很多。

結論:機關事業「新人」養老金比「中人」養老金只會多不會少。(以後有機會給大家演算)

樓主你好,機關新人退休金怎麼計算?機關單位的新人,他的退休金計算方式實際上跟我們企業在職職工,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完全一致,因為作為機關事業單位的新人,那麼從2024年10月份以後開始執行,在現階段下還沒有所謂的機關單位的新人。到那個時候那麼也就意味著。企業單位跟事業單位實現了完全意義上養老金的並軌。

這裡面我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即便作為機關事業單位的新人,按照現行企業單位的計算方式,也就是累積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和 社會 平均工資來計算自己的養老金,但是並不會改變,和影響自己養老金待遇,因為養老金的待遇,對於事業單位人員來說都是有保證的。

作為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嚴格的會按照自己本人的實際收入來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而且作為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除了擁有正常的社保待遇之外,還會建立相應的職業年金,那麼擁有職業年金之後,就會擁有一部分補充要繞行的待遇,這種情況下自己所獲得養老金的實際收入其實並不會降低,而且跟企業單位之間的差距實際上還是依然存在的。

按照現有的養老金計算方式計算,機關單位的新人並沒有特殊的優待。




機關單位新人

在2014年10月1日,機關單位實施養老金並軌之後,到2024年10月1日這10年的時間為過渡期,那所謂的機關單位新人就是說:在2014年10月1日之後從事工作的,這些人在從事工作之後,就按照養老保險的繳費標准繳費,繳費年限達到15年之後才可以享受養老金的待遇,養老金的計算也遵循著「長繳多得、多繳多得」的原則,與企業職工的養老金計算方式相同,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優待。



養老金待遇

作為機關單位新人,在退休之後,除了享受養老金待遇之外,還可以享有補充養老金的職業年金,職業年金是機關單位人員的一項補充養老金制度,繳費比例為工資的12%,其中機關單位繳費8%,而個人只需繳納4%就可以了,那這些資金全部都會劃入到個人賬戶中,在機關單位人員退休之後,就可以按月領取或者一次性領取企業年金。




很高興回答您所提的問題。

您所問的是2024年10月1日以後退休的人員退休金咋算吧!如果養老金政策沒有發生變化,仍按照目前的公式計算,其實退休金計算方法很簡單。

2024年10月1日後退休的新人的退休金由三部分組成,即退休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職業年金。那麼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職業年金到底怎麼計算呢?請繼續看下面:

一,基礎養老金=當地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 (1+個人平均繳費指數) 2 繳費年限 1%,從公式中可以看出基礎養老金與當地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個人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成正比例關系,也就是說不同省份、不同繳費年限和不同個人平均繳費指數計算出來的基礎養老金是不一樣的。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是個人在繳納養老保險時,按照一定比例蓄存在個人賬戶上的余額總數除以領取養老金的月數(60歲退休139個月,55歲退休174個月,50退休195個月)。

三,職業年金,也就是存在個人賬戶上的職業年金余額總數除以領取的月數(60歲退休139個月,55歲退休174個月,50退休195個月)。

舉個例子吧,老王到2024年10月1日後退休,退休年齡60周歲,他的平均繳費指數為1,當地上年度社平工資5000元,他的繳費年限30年,個人賬戶余額15萬元,個人賬戶職業年金10萬元,那麼老王退休後能領到多少退休金呢?根據已知條件,他的基礎養老金=5000 (1+1) 2 30x1%=1500(元);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150000 139=1079.14(元);他的職業年金=100000 139=719.42(元)。

所以,老王每月能領取的退休金=1500+1079.14+719.42=3298.56(元)。

以上是個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您,如有不足,敬請賜教!

『叄』 事業單位,男工人2026年退休,算「中人」還是「新人」

2026年退休的有可能屬於中人,因為只要是2014年10月之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後退休的就是中人。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從2014年10月開始的,改革之前,公務員事業編養老金計發辦法和企業職工養老金計發辦法是不一樣的,在職時的職務職稱越高退休金就越高,並且公務員個人在職時是不用繳納養老保險的,完全由單位承擔。而企業職工在職時工資再高,退休後都得以 社會 平均工資為基數核算養老金,這樣的話,公務員事業編的養老金就普遍比企業職工高很多。

於是為了公平起見,2014年10月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進行了改革,養老金計發辦法與企業並軌。但是,由於養老保險政策改革涉及的人員眾多、覆蓋面太廣,為了平穩過渡,又設置了10年的過渡期,從2014年10月到2024年9月,10年之內退休的人員養老金有新舊兩種計發辦法,兩種辦法保低限高,而2024年10月以後退休的即全部採用新辦法。

也就是說,中人是養老保險政策改革特有的稱呼,不僅僅指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之間退休的人,而是包括所有2014年10月前參加工作、2014年10以後退休的工作人員。並且,中人有10年的過渡期,過渡期結束後就和企業職工完全一樣了。
所以,2026年退休的絕大多數是2014年10月之前參加工作的,那麼也就很有可能屬於中人,只不過辦理退休時和新人的計算辦法是完全一樣的。

題主提出這個問題,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是比較有意義的。
2026年,這個年份其實對於「中人」並沒什麼特殊。對於「中人」來說, 2024年才是一個比較關鍵的時間節點 ,因為「中人」的過渡期是從2014年10月到2024年的9月,這十年內退休的「中人」的養老金計算方式是比較特殊的。

過渡期內退休的「中人」, 養老金的計發實行新老辦法對比,保低限高 。新辦法待遇低於老辦法標準的,按老辦法發放;高於老辦法標準的,根據退休時間的不同發放超出部分的一定比例,比如第一年(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退休的人員發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退休的人員發放超出部分的20%。

2024年以後過渡期就結束了,結束後退休的人員養老金發放就完全按照新辦法發放:

所以說,2024年決定的是「中人」的過渡期,而和是不是「中人」一點關系都沒有!

那麼一個人是不是「中人」主要取決於他的工作時間和退休時間!
工作時間和退休時間都在2014年9月以前的機關事業單位在編人員,那麼就是「老人」,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改革和他們一點關系都沒!

工作時間在2014年9月及以前,退休時間在2014年9月以後的機關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就是「中人」,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改革對他們的影響最大。

工作時間在2014年9月以後的機關事業單位在編人員,退休時間肯定在這之後,那麼這些人就是「新人」。
所以,事業單位男工人2026年退休,那麼可以知道參加工作時間肯定是早於2014年的,所以肯定是「中人」!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將退休人員分為「老人、中人、新人」。

2014.09.30.之前已經退休的叫「老人」,2014.10.01.之後參加工作以後退休的人員叫「新人」,2014.09.30.之前參加工作2014.10.01.之後退休的叫「中人」,將2014.10.01.一一2024.09.30.這十年設為「中人」的過渡期。

十年過渡期內退休的叫「中人」,還有很多十年過渡期結束後退休的人員仍然是「中人」,當然也有「新人」即將退休了。

注意:不要把十年過渡期內退休的人員才叫「中人」。

很多人對事業單位退休的「中人」和「新人」搞不清,尤其是國家還規定了10年的過渡期。很多人誤解,以為過渡期結束之後退休就是「新人」了,是這樣嗎?
「中人」的概念究竟是如何定的呢?
國家從2014年10月推動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從2014年10月開始繳納社養老保險。

關於退休待遇,國家規定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人過渡辦法。

中人,國家的定義是指2014年10月之前參加工作,在2014年10月及以後退休的人員。

2014年10月之前在機關事業單位參加工作,並辦理了退休的人員,叫做老人。2014年10月以後在機關事業單位參加工作,並在未來退休的人員,叫做新人。

中人最大的特點,實際上就是過渡性養老金。由於2014年10月以前,中人並沒有繳納養老保險形成個人賬戶、繳納職業年金,缺少這兩部分待遇。因此,國家規定發放過渡性養老金作為補償。

過渡性養老金,就是針對2014年10月之前視同繳費年限的時間計算。

至於10年的過渡期,實際上是國家為了保障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的老辦法和新辦法退休待遇的平穩過渡,而設立的。

因為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跟繳費年限掛鉤密切,而過去的退休金計算辦法跟退休時的職務級別掛鉤密切。所以國家出台了以老辦法退休待遇為兜底,當年退休人員額外發放一定比例的新辦法,比老辦法高出部分的退休待遇計算過渡模式。

2026年退休,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僅僅實行了12年左右,不可能達到養老保險繳費15年退休的情況,所以,幾乎肯定有2014年10月之前的視同繳費年限。這樣的退休人員也有過渡性養老金,屬於「中人」。
「中人」的五個特殊性決定了「中人」永遠不可能成為「新人」!
爭論了好多年,還有很多人弄不清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之中什麼樣的人是「中人」和「新人」,很可能就是因為沒有搞清楚「新人」的這五個方面的特殊性。

一、凡是臨界點(2014年10月1日企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並軌)之前參加工作,之後退休的人員,都是「中人」。而「新人」是臨界點之後參加工作,之後退休的人員。

二、凡是「中人」,一定有「視同繳費」和「視同繳費年限」。而「新人」沒有。

三、所有的「中人」退休之後一定都有「過渡性養老金」。而「新人」沒有這一塊養老金。

四、只要你是「中人」,必定有一個十年過渡期。而「新人」沒有這個過渡期。

五、「中人」的養老金有四種養老金,包括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職業年金養老金。而「新人」只有除過渡性養老金之外的三種養老金。

那麼,當你弄清楚了「中人」以上五種特殊性之後,你就知道自己是不是「中人」了。

也就是說,不論你是男性,還是女性工作人員,如果你是臨界點之前參加工作之後退休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你的「中人」身份是永遠不會變化的!

(我說清楚了嗎?)

本題目中所說的男工人,肯定算「中人」一個無疑了!這是毋庸置疑的。

「中人」的概念與定義,應該是十分清楚的。這就是,2014年9月30日以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以後,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員。凡符合這一時間條件的,均屬於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中人」無疑了!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假若一個人,他在2014年9月份的某一天參加工作,盡管距離養老並軌時間節點很短,但他也是機關事業單位的「中人」一個,因為他有視同繳費年限呀!

很顯然,但凡認定有視同繳費年限存在,那怕僅僅就一個月時間不到,或者2024年過渡期結束後退休的人員,包括這位2026年退休的男工人,他也是名正言順、貨真價實、地地道道的「中人」一個呀!

退休「中人」必然涉及過渡性養老金的補償問題。過渡性養老金與「中人」視同繳費年限,是相輔相成、相伴相生的。退休「中人」視同繳費年限期間,由於還未實行個人繳費,沒有建立個人帳戶養老金制度,那視同繳費年限怎樣進行價值補償與合理轉換呢?在此情況下,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與核定問題,就應運而生了!

總之,2024年十年過渡期結束以後退休的,仍然是「中人」而非「新人」。他們的養老金所得,只能按照「中人」過渡辦法進行計算與核定。而到達法定退休年齡,且繳費年限滿15年的機關事業「新人」,要到2029年10月1日之後,才會有人逐漸進入退休大軍的行列之中,到那時「新人」養老金計發辦法,才會真正粉墨登場的!

感謝閱讀、關注並點贊!歡迎廣大讀者和網友朋友們批評指正。

事業單位男工人2026年退休,算「中人」還是「新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按照時間來計算,當然應該是屬於「中人」,同樣需要享受過渡性養老金,但是和十年過渡期的過渡性養老金有所差別。

由於機關事業單位是從2014年10月1日開始納入養老保險繳費體系,所以在退休辦法中,按照老人老辦法、中人中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原則進行。2014年9月30月之前辦理退休的人員,由於是按照以前的老辦法辦理退休,所以稱為退休「老人」。2014年9月30日之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之後退休的人員,由於既有視同繳費年限,又實際繳費繳費年限,由於是新老退休辦法的結合,採取了過渡性的辦法,所以叫退休「中人」,2014年10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並辦理退休的人員,由於沒有視同繳費年限,全部按照實際繳費年限辦理退休,所以稱為退休「新人」。

你作為事業單位中的工人身份,將於2026年辦理退休,按照我國退休條件的規定,辦理退休必須要同時達到兩個條件,即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養老保險繳費(含視同繳費年限)累計達到15年。由於事業單位是從2014年10月1日才開始繳納的養老保險,到2026年繳費年限只有12年,按照時間來推算,你在2014年10月之前的工作年限,應該計算為視同繳費年限,雖然2026年已經超過十年的過渡期,但是你既有視同繳費年限,又有實際繳費年限,所以還是應該屬於退休「中人」。在養老金的計算中,目前分為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個部分。但是是在2014年10月1日之前參加工作的並有視同繳費年限,到2026年年辦理退休時仍是屬於退休「中人」,除了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以外,還應當享受過渡性養老金。

綜上所述,作為事業單位中的男性工人,在2026年辦理退休,按照目前我國的退休條件來分析,你應該是在2014年10月1日之前參加工作的,既有視同繳費年限,又有實際繳費年限,應該是按照「中人」的規定來辦理退休。

這位男職工是屬於中人,而不是新人。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事業單位男工人,2026年退休,算是中人還是新人呢?
屬於中人
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都是有中人的,在機關事業單位,什麼樣的人屬於中人呢?

所謂機關事業單位中人,指的是2014年9月30號之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1號之後退休的人。

因為2014年10月1號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正式改革,也就是養老金正式並軌,也是從這個時間點區分成了老人、中人和新人。

老人指的是2014年10月1號之前退休的人,新人指的是2014年10月1號之後參加工作退休的人。

可見,這位事業單位的男職工,是在2026年退休,他是在2014年9月30號之前參加工作,那就是屬於中人。

當然,他是新人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如果他是新人的話,就必須是在2014年10月1號之後才在事業單位參加工作,而到2026年,時間只有12年的時間,意味著48歲才參加工作,因為男性退休年齡是60歲,這種概率是比較小的。
還要看參加工作時間
區分中人和新人,不只是看退休的時間,很多人會誤以為,只要是在2014年10月1號之後退休,就屬於新人,這其實是一個天大的誤解。

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參加工作的時間,如果參加工作的時間和退休的時間橫跨了2014年10月1號,那麼就屬於中人。

如果這個人是在2014年10月1號參加工作,而且是在之後退休的人,也就是完全適用於新制度的人,就是新人。
中人養老金2026年正常發放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的養老金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另外還有一份養老待遇叫職業年金。

目前中人的養老金實行的是十年過渡期政策,也就是從2014年到2024年,第一年補發新辦法高出養老金的10%,第二年補發20%,2024年就補發100%。

所以這位男職工2026年退休,到時十年過渡期的政策已經結束,所以他可以完全按照新辦法來領取養老金了。
小結:
2014年9月30號之前參加工作的事業單位男職工,2026年退休的話是屬於中人,到時候他可以領到真正的養老金,因為10年過渡期政策已經結束。

肯定是屬於"中人"啰。

2014年10月1日,我國推行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在這之前巳經退休的人員稱為「老人″、在這之前巳經參加了工作,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齡才辦理退休手續的稱為「中人」、在這之後才參加工作的人員則稱為「新人"。

為了使中人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不吃虧,國家不但把中人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的工作年限作為視同繳費年限,用一筆過渡性養老金作為補充,還把2014年10月1日~2024年9月30日作為計算中人養老金的10年過渡期。在10年過渡期內,退休中人的養老金按照老辦法和新辦法兩種方法對比計算,限高保低,進行兜底。

根據《 社會 保險法》的規定,參保人員要辦理退休手續,必須同時符合兩個條件:一是要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 二是養老保險繳費要繳足15年。如果2026年要辦理退休的話,從2014年10月1日參加工作並繳納社保費算起,滿打滿算也只有12年的繳費年限,根本就不具備辦理退休的條件。由此可見,事業單位,男工人2026年退休,肯定是屬於「中人"。如果是「新人"的話,至少要等到2029年底才能達到15年的繳費年限。

雖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巳經好幾年了,可至今卻仍然還有些人搞不清「中人"與「新人″的區別,認為只要到2024年9月計算中人養老金的10年過渡期結束後,所有退休人員都變成「新人"了,其實這是他們的誤解,只要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巳經參加工作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即使在10年過渡期即2024年9月以後退休,他們也仍然屬於中人,還有一筆過渡性養老金作為補充待遇。

事業單位,男工人2026年退休,算「中人」還是「新人」?

老人、中人、新人的說法源自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保改革的國發〔2015〕2號文件。該文件的精神是從2014年10月開始逐步改革,最終使全國的社保體系不管是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等繳費方法和待遇計算統一方式標准。

其中對各時間段參加工作的各類人員的參保、退休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對中人的表述、待遇計算的規定是,改革實施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15年的人員,按照合理銜接、平穩過渡的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發給過渡性養老金。改革實施後達到退休年齡但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人員,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處理和基本養老金計發比照《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 社會 保險法〉若干規定》(人力資源 社會 保障部令第13號)執行。

2026年退休,從2014年算起,中間只有12年,那麼2014年10月之前肯定有視同繳費年限,因此算」中人「。

『肆』 新人退休金計算方法

1、2014年10月1日起後參加工作的人員將成為「新人」,按照新辦法來計算。
2、舉例:小李今年25歲,2014年10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距離60歲退休還有35年,假設其月繳費工資為5000元,社會平均工資也為5000元,也保持20年不變。小李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按照規定,小李的基礎養老金為(5000+5000)/2×35%=1750元;35年後小李的個人賬戶積累16.8萬元,除以139個計發月數,每月領1209元個人賬戶養老金。上述兩項合計2959元。
更多關於新人退休金計算方法,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7def451615831907.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伍』 企業職工退休養老金新演算法從什麼時間開始

青人社廳發〔2022〕89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有關部門和單位,駐青中央單位: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於2022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人社部發〔2022〕27號)等相關文件精神,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就我省2022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調整時間和范圍
從2022年1月1日起,對參加我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在2021年12月31日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職)手續且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職)人員,以及按照青政辦〔2003〕133號、青人社廳發〔2010〕191號文件規定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范圍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人員(以下統稱為退休人員),統一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
二、調整辦法和標准
此次調整按國家規定,結合我省實際,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
(一)定額調整。
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4元
(二)掛鉤調整。
1.與繳費年限掛鉤。退休人員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不含折算工齡,下同)15年及以下的,每人每月增加30元。繳費年限15年以上的,在增加30元標準的基礎上,每增加1年繳費年限,每月再增加2元(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
2.與養老金水平掛鉤。退休人員按國家和我省統一規定正常計發的本人2021年12月基本養老金總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不含職業年金待遇)的調整增加(四捨五入到元),低於21元的按21元增加。
(三)傾斜調整。
1.考慮我省自然條件艱苦因素,按照退休人員退休所在地的艱苦邊遠地區二、三、四、五、六類的類別,每人每月再分別增加10元、15元、20元、25元、30元
2.退休人員中,2021年12月31日前年滿70周歲不滿75周歲的,每人每月再增加20元;年滿75周歲不滿80周歲的,每人每月再增加40元;年滿80周歲及以上的,每人每月再增加60元
(四)對企業退休軍轉幹部的調整。
對企業退休軍轉幹部,繼續按原省人事廳、原省勞動保障廳、省財政廳《關於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企業軍轉幹部解困穩定工作的意見〉的通知》(青人軍轉字〔2005〕288號)的相關規定執行。
三、資金來源
企業退休人員調整基本養老金所需資金除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補助外,剩餘部分從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列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調整基本養老金所需資金除中央財政補助外,剩餘部分由各級財政安排。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參照本通知執行,所需資金由原渠道解決。
四、組織實施
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廣大退休人員的親切關懷,關系退休人員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各地區要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實施。要切實加強領導,明確工作責任,確保7月底前將1—7月新增的基本養老金補發到位。要適度開展宣傳,准確解讀政策,正確引導輿論。具體實施工作,由各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負責。調整工作完成後,各市(州)人社局、財政局要及時進行總結,9月底前向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書面報告調整落實情況。

『陸』 養老金計算公式是什麼

養老金計算公式是什麼?
根據時間計算,公式如下:
1998年7月1日起(「新人」):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
其中: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
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存儲額(含利息)÷120
1998年7月1日前(不含本日)(「中人」):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調節金
其中: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計算同上。
過渡性養老金=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8年7月1日前的繳費年限×1%(當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以上的乘以1.2%)。
調節金=1997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10%

『柒』 養老金什麼時間開始領

社會養老金必須達到法定退休年齡,辦理正式退休手續,方可領取

與養老金新人計算什麼時候開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4年廣東省養老金調整方法 瀏覽:269
臨終老人如何三消三腫 瀏覽:733
入職體檢報告單一般有效期多少 瀏覽:751
九九重陽節記錄過程 瀏覽:104
父母主要的付出有哪些 瀏覽:952
廣州友好老年公寓有限公司 瀏覽:944
讀大學要體檢哪些項目 瀏覽:759
建行職工養老金怎麼查 瀏覽:49
老人醫保卡怎麼辦理 瀏覽:432
普通體檢女生為什麼有肛檢 瀏覽:301
養生壺什麼價位的質量有保障 瀏覽:243
父母房屋變更稅收多少 瀏覽:829
眼睛體檢結果散光是什麼意思 瀏覽:467
北京老年活動中心招聘 瀏覽:556
養老金供房 瀏覽:633
為什麼老是讓父母大吼 瀏覽:745
養老院老人做小游戲 瀏覽:350
退休老人在外地能領工資么 瀏覽:294
宋美齡自述怎麼養生 瀏覽:166
老年人筋絡疼怎麼辦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