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農村社保買最高檔次的15年,退休後每月能領多少錢
假如買最高檔的鄉村社保,15年之後每月養老金估計在310元~1645元之間。
綜上所述,城鄉居民依照養老保險最高層次交納,15年之後每月養老金估計在310元~1645元之間,緣由在於:每個地域的繳費層次、財政補助、根底養老金,並不是完整相同的,因而金額略有不同。
❷ 城鎮居民養老保險交15年後每月拿多少錢
養老保險需要累積繳費滿15年,退休後才可領取。當然,交滿15年後,您可自行決定是否要繼續繳納養老保險。養老保險交滿15年,退休後每月能領多少錢呢?下文將為您介紹。
養老保險領取條件
1.連續繳費滿15年;
2.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
滿足上述兩點的退休人員,可領取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交滿15年每月領多少?
養老保險的領取主要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如果繳費年限是15年,那麼我們就可以按照這一年限來計算。
1.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全區上年度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假設王先生交了15年的養老保險,繳費時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是3000元,退休時當地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是6000元,那麼基礎養老金=6000×20%=1200元,個人賬戶養老金=(3000+6000)÷2×8%(你繳納的養老保險的個人比例)×15年×12個月=64800元,這是王先生個人賬戶里的所有養老金。退休後,王先生個人賬戶的養老金每月可領取64800÷120=540元。所以王先生一個月能拿到的總的養老金=1200+540元=1740元。
❸ 在城鄉鎮交了十五年的社會保險了今年到期能領多少錢
目前無法估算未來能拿多少養老金。養老金的計算是根據你退休時所在省(直轄市)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累計繳費年限、歷年的繳費基數、個人賬戶的累計額幾個指標綜合計算的。鑒於這些指標都是未知數,沒有辦法測算。因此只能到退休的時候才能知道你拿多少錢。每個人參保的情況不一樣,退休工資也是不一樣的。看看下面復雜的公式就知道目前算不出來。
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❹ 按最低標准交社保15年,退休可以領到多少養老金夠生活嗎
按最低標准交社保15年,退休後夠生活嗎?
這個問題其實早就應該有人問。所以回答問題的老師們,幾乎每個人都強調過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只有多得一點養老金,才能夠保障退休後的基本生活。
所以綜上所述,按最低標准交社保,15年退休後到底夠不夠花?要看所在地的物價,也要看自己的家庭結構,還要看個人的消費習慣。最重要的還要看自己的身體狀況。只要不用經常住院,自己那點錢,就看自己怎麼樣計劃了。想夠也能夠,不過就緊緊巴巴。說不夠,肯定也不夠,物價指數日益升高,怎麼會夠呢?
所以奉勸三十歲左右的人,如果還沒有交社保,要趁早打算。只交15年,到時候領的養老金只是一個最基本的保障。說生活點,就只是一個餓不著的保障。
❺ 15年自費買養老保險劃算嗎
不是合不合算的問題,而是一定要交,除非你的資產足以保證你未來的生活,而且現在交社保還有補貼(重大困難家庭)。
不論是那種情況,社保中間有間斷的,自己能夠補這段時間的社保,國家政策又許可,建議大家先給自己補上再說,用現在的錢去消費以前的東西非常劃算的。
單位職工的社保是單位和個人一起交,單位繳大頭——社保基金統籌部分,個人交8%——個人賬戶部分。可如果是個人,即靈活就業者、自由職業人,全部社保都得自己交。
基本定義:
養老保險(Endowment Insurance)是國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勞動崗位後而建立的一種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會保險制度。目的是以社會保險為手段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❻ 農村養老保險繳滿15年,60歲後每月能領多少錢
因為我們繳納的檔次不同,所以最終領到的錢也是不一樣的,不過我們可以通過這個計算公式來進行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公式=個人繳費總額+財政補貼+銀行利息總和÷139,通過計算,就能夠知道自己到了60歲能夠領到多少錢了。
新農合實行的是“多繳多得”的政策,所以有些地區的人們,就會選擇比較高的檔次,這樣等到他們到了60歲後,就可以獲得比較多的補貼了,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們在外面上班,公司給我們繳納了社保,那麼我們的新農合就要申請暫停繳納了,因為新農合和社保是不能同時繳納的,也就是說你繳納了社保,就不能繳納新農合,如果你選擇保留新農合,那麼就不能繳納社保,所以這一點需要大家知道的。
❼ 居民養老保險交15年後每月拿多少錢
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是覆蓋城鎮戶籍非從業人員的養老保險制度,這項制度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共同構成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城居保有兩個突出特點: 一是城居保的資金來源除個人繳費外,還有政府對參保人繳費給予的補貼,個人繳費越多,政府補貼也越多,而且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全部計入參保人的個人賬戶。 二是城居保的養老金由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兩部分構成,個人賬戶養老金水平由賬戶儲存額,也就是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總額來決定;基礎養老金則由政府全額支付。2020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國家最低標准為88元/月,省級最低標准,如江蘇160元/月、山東118元/月、浙江215元/月、廣東170元/月,市級標准,如蘇州550元/月、無錫500元/月、臨沂118元/月。很多地方的標准低於或略微高於省級最低標准。
法條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二十一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按月領取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二十二條:國家建立和完善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將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合並實施。
《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第九條:參保人員辦理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手續時,按下列程序辦理:
(一)由參保人員本人向待遇領取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出養老保險制度銜接的書面申請。
(二)待遇領取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受理並審核參保人員書面申請,對符合本辦法規定條件的,在15個工作日內,向參保人員原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發出聯系函,並提供相關信息;對不符合本辦法規定條件的,向申請人作出說明。
(三)參保人員原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在接到聯系函的15個工作日內,完成制度銜接的參保繳費信息傳遞和基金劃轉手續。
(四)待遇領取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收到參保人員原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轉移的資金後,應在15個工作日內辦結有關手續,並將情況及時通知申請人。
❽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交滿15年後,就不用交了嗎等到60歲就可以領養老金了嗎
政策上是可以,但能繳盡量還要繳。另外對於繳費年限超過十五年的,領取待遇時還有加發。
❾ 15年自費買養老保險劃算嗎
15年自費買養老保險劃不劃算,主要看一個人的壽命長不長。
畢竟活到老,養老金可以領到老。
所以活得長,領得養老金多。
不過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肯定是劃算的,畢竟隨著生活水平、醫療水平不斷提高,許多疾病在早期階段都能得到很多的治療效果,人們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活到七八十歲是普遍,活到八九十歲也不少見。
2、自己交養老保險,要交多少錢?
以廣州的居民養老保險為例,個人繳費共有7個檔次可選,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村(居)集體按規定確定集體補貼檔次。
保險費可以按年、按季度或按月繳納。
個人繳費和集體補助後,還可以享受政府補貼,補貼全部計入個人賬戶。
自己交得越多,政府補貼也就越高,補貼最高可達到2.16萬元/人。
總的來說,交的檔次高,費用多,以後能領到的養老金也更多。
3、交夠15年,退休後可以領到多少養老金?
可以看看廣州城鄉居民繳費標准和養老金水平預測表,假設個人以第七檔次繳費,一年繳費4800,那麼交夠15年後,個人賬戶的金額就有16.56萬元,而自己交的總費用=4800*15=7.2萬。
假設60歲退休,那麼每個月可以領到的養老金有1428元。
假設按這個標准,領到70歲,總共領到的養老金=1428*12*10=17.136萬,就已經遠超過自己交的費用了。
假設領到80歲,總共領到的養老金=1428*12*20=34.272萬。
假設領到90歲,總共領到的養老金=1428*12*30=51.408萬。
所以說,很多人一輩子領到的養老金,會超過自己繳納的總保費,還是非常值得堅持交的。
(截圖來自:廣州政府網)
如果還沒到退休或退休沒多久,人就不在了,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金額可以由家屬一次性拿出來。
❿ 農村現在交的每月620元的養老保險,交15年開支靠譜嗎
農村現在交的每月620元的養老保險,交15年開支靠譜嗎?
個人社會養老保險計算公內式為:養老金容=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其中,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公式為: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
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