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有影響,調整養老金,當然會對企業退休人員產生極大的影響,國家調整養老金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斷提高企業退休人員的工資水平
『貳』 養老金並軌對事業單位有什麼影響
養老保險抄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襲度同步推進,也就意味著在要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個人繳費的同時,應該會對這一群體的工資進行相應調整。「因此,養老金並軌後,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待遇應該沒有太大影響,『鐵飯碗』的吸引力也不會減弱。」,「老人老辦法」,退休的還會按照原來的計費辦法,在職的養老金應該會減少,但由於「職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步建立」,職業年金會補充一部分減少的養老金。在結合各地物價和社會平均工資的基礎上,為各級公務員進一步制定更明確的工資標准,嚴禁地方隨意為公務員增發補貼。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的喪葬補助等福利標准不同,進一步拉大了待遇差距。「雙軌制」也影響了人員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的流動。
『叄』 退休養老金雙軌制,對我們退休金有什麼影響
養老金雙軌制是什麼?
所謂「退休養老金雙軌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質的人員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從總體上說,退休養老金雙軌制是計劃經濟時代向市場經濟轉型期的特殊產物。這是因為我國城鎮養老保險的改革是從企業開始的,企業先實行了社會化,而機關和事業單位仍然是單位管理,在這個過程中,就形成了一個差距。具體說來,我國城鎮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及「退休養老金雙軌制」的形成主要有三個階段。一是傳統型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階段(1951-1978年);二是對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社會統籌的探索階段(1978-1991年);三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的實踐階段(1991年至2017年)。
養老金並軌存在弊端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雙軌制」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它的不合理性、不合法性問題突出。退休金雙軌制是對做出同等貢獻的企業職工的嚴重不公。
1、調查顯示,89%的網友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上調幅度和速度表示不滿,尤其對養老金「雙軌制」頗有微詞。
網友認為,企業退休人員工資過低,如今工資的漲幅也遠低於機關、事業單位,導致收入差距越來越大。為此,應該公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員工資金錶,加大企業退休人員工資漲幅,甚至徹底取消養老金「雙軌制」。
2、「養老金雙軌制」造成除了保障體系的「雙軌制」問題外,其實與收入分配改革相關聯。改變不公平的「養老金雙軌制」,必須把它嵌入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里,才能理順分配關系,縮小不合理差異。
3、退休雙軌制使得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職工退休待遇差距較大,引發公平性質疑;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在養老制度上的雙軌制,而制度之間又缺乏合理的轉移接續安排,如果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中途離職只能『凈身出戶』,阻礙了人才合理流動。
養老金並軌,對你我有什麼影響?
如果你是普通企業員工,那這個並軌和你真的沒啥關系。因為並軌呼聲之所以這么高,只不過是為了促進公平,讓廣大勞苦工作者的心裡平衡點。
但如果你是機關事業單位員工。那麼影響可就挺大了。那麼怎麼來處理這種影響呢?那就是區分人群,這就是之前一直所說的「老人」「中人」「新人」的問題。
2014年10月1日前退休的人成為「老人」,養老金將按照老辦法計發;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工作、之後退休的人就為「中人」,對這類人實行過渡性措施;2014年10月1日起後參加工作的人員將成為「新人」。
由以上內容可知,老人按照老方法發放養老金,中人是老方法+新方法計算養老金,而新人就是按照企業的標准來算養老金了,一直在企業工作的你,或許經過很多年後會發現,原來你和機關單位的養老金標准終於持平了。
『肆』 養老金並軌後,工齡的長短,是否影響養老金的多少,有什麼依據
養老金並軌後,工齡的長短,是否影響養老金的多少,有什麼依據?
一、養老金並軌,對工齡在計發養老金時所起的重要作用,並不產生任何影響。
養老金並軌,就是機關、事業單位實行全員參加社會養老保險,機關、事業、企業單位計發養老金方式方法統一。
養老金的額度高低,主要取決於當地社平工資、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和繳費額度,工資額度不同,繳費基數不同,養老金自然不同,差距就仍然會存在。
工齡的長短,與養老金的高低有密切關系;一般情況下,工齡越長,養老保險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自然高;
有的情況下,工齡可以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在計發養老金時,與實際繳費年限,同樣起作用,養老金就會高一些。
三、為你提供養老金計發計算公式,就可以理解工齡(視同繳費年限)在計發養老金時,所起的重要作用。
計算公式:
基礎養老金=(上一年四川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上一年四川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個人平均繳費指數)÷2×累計繳費年限(含視為繳費年限)×1%
祝老有所養,安度晚年!
『伍』 養老保險並軌後對企業職工有什麼變化
一、並軌:建職業年金保待遇不降低
「決定」的適用范圍包括按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體制內人員」。
長期以來,這部分人及其單位不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後養老吃的是財政飯。而「決定」明確,這些單位及其工作人員都要繳費。而且,其繳費標准和計發辦法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一致,並將發放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從單位養老轉向社會化養老。
改革後,「體制內人員」退休待遇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決定」明確:「對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人員,通過實行過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總的原則就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
此外,「決定」明確了職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步建立,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工作人員退休後,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這也有利於保持待遇水平總體不降低。
二、待遇:與繳費而非職級掛鉤
一直以來,一些機關和事業單位往往存在退休前突擊提升職級、職稱的情況。這是因為,改革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按照職工退休最後一個月工資一起
發,並隨著機關事業單位工資調整進行調整,這是造成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待遇差距較大的一個重要原因。隨著改革推進,這種情況可能有所改變。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調整不再與同職級在職職工增長工資直接掛鉤,而是與企業退休人員以及城鄉老年居民基本養老待遇調整統籌考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特別指出。
另外,「決定」明確,同樣年齡退休的,計發月數相同,所以繳費越多,待遇水平越高;而同樣個人賬戶積累的,退休越晚,計發月數越少,即除數越小,因而待遇水平越高。
這意味著,即便你退休前沒有被提拔,但由於繳費年限長,也可能比上司領的退休金要多。這也是一個重大變革,有利於避免相互攀比,逐步建立起兼顧各類人員的養老保障待遇調整機制。
改革前,機關事業單位實行全國統一工資制度,由於工資結構不同,機關事業單位按照基本工資配發的退休金與企業人員的基本養老金水平相當,但是加上按照機關津補貼和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發的退休生活補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就高於企業基本養老金。如今,這一因素不復存在。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陸』 企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並軌後,二者退休金就不會有較大的差距嗎
企事業單位養老金實行並軌制度,也就是說無論是企業還是事業單位,他們的養老金計算方法都將逐漸趨同。但也並不意味著兩者的養老金領取數額就完全一樣了,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影響最終養老金的金額。
還有就是他們社保的繳納基數可能也略有差異,因為正常的五險一金繳納很多,私企它是按照最低工資標准去繳納的。就是說其實交了五險但都是不能再低的標準的,而很多事業單位它是按照員工實際的去年的平均工資標准去繳納的,雖然五險一金扣的更多了一些,但是人家交的錢更多,退休的時候領到的錢自然就更多。
『柒』 養老金並軌對教師影響
法律分析:首先是養老金並軌。養老金並軌前,雖然教師在職時工資不是很高,但是教師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相對企業等單位還是有一定的優勢的。養老金並軌後,對在養老金並軌後入職的教師來說,這個優勢已沒有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十三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