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不一定,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而定。有些老人家是自願去養老院的,那就不會抑鬱,他反而會在裡面過得很開心很滋潤。
但是有些老人家是被家人強迫送過去的,他自己心理始終認為是兒女都不要他了,嫌棄他麻煩,時間久了如果沒有得到開導,就會變得抑鬱。
我的外婆走了之後,外公就主動要求去養老院里住。在辦喪禮的時候,他就已經像親戚朋友透露出了這個想法。當時村裡的老人家都勸他不要,去兒女家住好過去養老院。
在我的印象里,每次我陪同媽媽去養老院看望外公,他都是笑呵呵的。院長也經常跟我們說,外公的心態很好,他還會幫忙開解其他的老人家。
有些老人家剛來一段時間,經常說想家,外公就會主動找他們聊天,幫忙開導他們。在養老院里也有很多的活動,外公都會積極參加。在最後的那段時間,他在院里過得很開心。
Ⅱ 現在的養老院養老靠譜嗎有什麼樣的缺點
家庭贍養作為中國養老的主要方式,已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其養老方式是以家庭為主體,通過家庭成員的支持,主要是子女來實現。中國的養老金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家庭養老金,另一種是社會養老金。
父母照顧好子女,子女照顧好長輩,這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法律規定的責任和義務。可以說,中華民族就是通過這種迭代繼承的形式走到今天的。父母養育子女,子女贍養父母,這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家庭養老金的優點很多,但缺點也很明顯。首先,它將增加家庭經濟負擔。家庭養老金固然加重了家庭的各項開支,基本生活還好說,但如果老人身體不好,這方面的開支就會增加。同時,也會增加撫養子女的負擔。特別是對於大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來說,負擔會更重。因為他們可能要承擔贍養夫妻雙方家庭的老人的負擔。可以說,中華民族是通過這種迭代繼承的形式走到今天的。父母養育子女,子女贍養父母,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Ⅲ 送父母去養老院就是不孝嗎
個人認為送父母去養老院不是不孝。
現在的社會,每個人都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中年人必須努力工作,才能讓父母和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可現在多數老人不願跟孩子一起住,而子女又沒有時間照顧老人,所以只能將老人送進養老院。
有些老人年事已高,已經失去了自理能力,甚至出現屎尿失禁的現象,而養老院有看護人員照顧老人,其實是不錯的選擇。
還有些年邁的老人,已經失去了老伴的陪伴,所以晚年生活只能獨自一個人過,如果留他獨自在家,老人內心會十分孤獨。針對這種情況,倒不如送老人去養老院,那裡有很多年齡相同的老人,可能父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平時跟其他老人一起下下棋、聊聊天,也能調節一下枯燥的生活。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養老機構的健全和完善,老人進養老機構養老,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把老人送進養老機構不是不孝的表現,反而是為老人考慮的一種孝道。我們不應當將其斥之為不孝,而應該正確地認識、慢慢地接受這種方式。
畢竟,孝順是要讓老人快樂,舒心,真正的孝順,不是掛在嘴邊、不是旁人眼中,而是要尊重老人的意願,選擇一種真正合適老人且老人也願意的生活方式。
(3)養老院負面印象有哪些擴展閱讀
選擇養老院的注意事項:
1、看醫療保健服務
人到晚年,或多或少都有些疾病或存在突發疾病的可能,所以選擇養老院一定要看該養老院是否設有醫務室,配設有專職醫生,備有足夠的醫療設備和物資。養老院是否具備在院內或就近及時診療老人常見病、多發病的能力,能夠及時妥善處理各種突發性疾病和其他緊急情況。
2、護理照料服務
工作人員是否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奉獻精神,查看護理人員的護理經驗,是否具有上級主管部分頒發的從業資格。要求能夠按照合理的時間間隔,為老人提供洗澡、理發、剪指甲、換洗床單被套、衣服等起居照顧服務。
3、心理和社會交往服務
既然是頤養的場所,豐富的娛樂社交活動就必不可少,所以需要看養老院是否給老人提供這樣的空間和平台,比如:興趣小組、活動團體等,這些條件都有利於孤寡老人情感上的交流,給老人帶去心理上的慰藉。
4、膳食服務
是否設有單獨的老人食堂,能夠根據老人喜好以及醫療、保健上的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營養食譜。是否考慮到不同老年人的飲食習慣,是否尊重少數民族飲食習俗。具體考察當中,可詢問並查看該養老院以往的食譜,看其是否符合老人要求,有無整體計劃。
5、環境設施
考察該養老機構是否有供老人進行休閑、娛樂、健身活動的專用場地,有符合老人身心特徵及需要的休閑娛樂健身活動用品、設施、設備,比如:健身房、圖書與電腦、棋牌室等。
Ⅳ 養老院社會實踐報告內容有哪些
我們一大早就來到樂頤敬老院,該敬老院的地理位置不是很好,位於幾棟高大建築之間,很難接受到充足的陽關,這對老人的身體是很不利的,特別是現在冬天,一些身體不好的老人很容易生病。
敬老院的規模不是很大,一座簡單構造的兩層小樓房,房前一個狹窄的小院子,院內是些簡單的花花草草和健身器材。
裡面的老人並不是特別多,我們去的時候他們可能剛剛起來,都在院子里活動。整個敬老院給我的感覺並不是很好。首先對於我們的到來老人似乎並沒有表現出很大的熱情;其次。工作人員的態度也並不是很好,對老人的照顧也不是很盡心。
雖然給我這樣一些負面的印象,但是我們仍然抱著很大的積極性去開展活動。在與老人的互動中,大部分老人還是比較配合的在表演節目和做游戲的環節,氣氛也十分融洽,但是一些老人由於身體原因,聽的不是很清楚或者說話不清楚也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不便。
我們為了這次實踐活動准備了幾個節目,包括兩首合唱的歌曲和兩段舞蹈,還排了一個小型的話劇,老人們在觀看的過程中都很認真。在做游戲環節,一些會手工的同學還提前准備了一些作品作為游戲的獎品,這也提高了老人們的參與熱情。
在與老人的交談中,我們盡量做到不觸及老人的隱私和一些傷心事,因為大部分來到這里的老人都是由於兒女不願意照顧他們或是不想照顧他們,他們渴望家的溫暖,親人的陪伴。
我覺得這是無論再好的生活條件都不能替代的。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這里的工作人員都不是很盡心地在照顧老人,老人的穿著都不是很好,住宿條件都很差,生活用品都很久,而一些工作人員還在一邊很悠閑地看電視,也不經常和老人進行交流。
所以很多老人都感覺很孤獨、寂寞,都不喜歡這里,更別說把這里當成是家了。他們感覺自己被拋棄、遺忘,只有等待死亡,這些都令我們同學感到很難過,卻又無能為力。
Ⅳ 為什麼中國老人普遍不願意住養老院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多的老人需要兒女以及社會的撫養,但是中國老人普遍不願意住養老院尤其是養老院開展社區服務受到了很大阻力。
這裡面主要有重要的三點原因:
第一:社會觀念。
有很多老人的社會觀念非常傳統,認為進入養老院就意味著被家庭拋棄,所以寧願在家中養老,也不願意進養老院,主要是因為這些老人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也不了解養老院,具體的服務項目,以及能解決自己生活中的哪些困難,因此老年人在社區養老方面有著很大的排斥性,也讓很多養老院難以在業務上有所開展,如果老年人能夠摒棄舊觀念,重新認識養老院的定義和服務,那麼自己的養老問題可能也會輕松解決。
第二:養老院技術服務跟不上。
在一線大城市,一些養老院的基礎服務設施非常完善,不僅有24小時陪護,而且還有私人醫生以及醫院可以幫助自己救治,但是一些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養老基礎設施就沒有這么完善,甚至有一些養老院,在建設上也存在嚴重不足的問題,這就導致沒有辦法給老人提供相對完善的養老服務,導致很多老人的養老慢慢出現問題。
第三:社會負面影響太過嚴重。
中國人口老齡化將會變得越來越嚴重,這是一個固定的事實,但有一些養老院出現了虐待老人,不照顧老人的負面新聞,這些新聞在輿論加持的助推下,讓很多人形成了一個固有的印象,那就是養老院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機構,而不是以服務為目的的機構,因此很多人對養老院沒有莫名的好感,只有莫名的排斥性。
所以中國老人普遍不願意進養老院,主要還是因為傳統觀念影響著每個人的思維認知,認為自己的孩子能夠解決自己的養老問題,而且自己進入養老院也會非常孤單,所以很多老人在思想認知上就已經把養老院排除在外了。
要想真正解決養老院與老人之間的矛盾關系,以及讓老人真正接觸養老院這種養老機構,就必須要真正地把服務放在所謂解決老人們的養老困難問題,只有長久堅持才能慢慢改變這種態度和想法,否則人們的思想觀念會很難被改變過來,甚至每出現一起惡性事件就會讓人們否定一個新事物。
Ⅵ 不少人說養老院的情況並不是很好,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養老院只是養老產業的其中一種,我國養老產業目前還在處於有一個前期的摸索階段。隨著我國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升,醫療條件越來越發達,人口老齡化現象也是一件必須要重視的事情。隨之而來的就是養老行業出現在人們的面前,那麼都是都是什麼樣的家庭才會選擇送老人去養老院呢?
養老院的情況究竟如何,也是不能一概而論的,因為有的養老院是在服務和設備設施上來說還是比較不錯的。養老院是有待發展的,是需要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更是需要一些專業的人員才進行服務才行,不是隨隨便便的找幾個人,洗衣做飯就是完成工作。
我是不會讓自己的父母去養老院的,不管那裡的環境好不好,我都要陪伴在自己的父母身邊。
Ⅶ 為什麼大家都說「送到敬老院老人死得快」
為什麼大家都說“送到敬老院老人死得快”?
很多比較孝順的子女都不願意給自己的父母送到敬老院,因為在大家的印象里敬老院是不衛生的,是服務態度不好的。大家都對敬老院充滿了不信任,甚至是出現了比較強烈的排斥心理,認為敬老院里生活是說明自己沒有很好的履行贍養老人的義務和責任,也是一種不孝順的表現,而且有一種說法就是送去敬老院的老人老的會更快,為什麼這樣說呢?又有什麼理由呢?這樣的說法可信嗎?
而老人們平時也都會有各種活動安排,平時可以和自己敬老院的朋友一起打打牌跳跳舞或者看看電視,沒事的時候也可以互相聊天,而且年齡合適的人交流起來也更不費勁,能夠有很多共同經歷的事情,有很多能夠討論的事情,可以說在課外生活來看,敬老院還是很讓人滿意的。老人們湊在一起,能夠一起打打麻將,嘮嘮嗑,比自己待在家裡沒人交流要開心愉快的多,還有很多節假日敬老院也會組織各種活動表演,比如包餃子包粽子的活動,或者各種廣場舞比賽等等。在敬老院裡面,老人們不存在無聊這種問題,往往他們在一起都能相處的融洽,並且都能夠很好的娛樂和休閑。
很多人都對敬老院的印象並不好,但是我們也都應該辯證的看待養老院,那些真的沒有時間照顧老人的子女確實可以考慮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和自己同齡人一起休閑娛樂,而不是自己在家,生活照顧不好,心理也要出現問題。
Ⅷ 對養老院印象很差,怎麼辦
花開花落,多少個春夏秋冬,在不知不覺中,這一輩子就那麼輕易的走過了,就像小沈陽說的那樣:眼睛一閉一睜,一天就過去了,再一閉不睜,這一輩子就過去了。人生真的很短暫,也許我們現在沒有感受到世態炎涼,但是,我想我們應該學會怎麼面對自己的人生,特別是在這個花的年紀。
今天去了敬老院,在去之前我只是把他當做一個任務去把他完成,並且是萬分的不願意去,由於我是所謂的班干,只好執行「任務」。但現在我想這一行是幸運的,在我們還不怎麼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敬老院里和藹的老人給我們上了一節生動而富有意義的課。在這之前,我從未有個類似的經歷去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在我認為,老人們在敬老院里會過得很好,有人照顧,不用擔心任何事情。但是,直到今天我才發現我錯了。當我們帶上之前只是為了表達一下心意的牛奶和水果去到那些老人的房間里,當我們把那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拿出手的僅僅一位老人一袋的牛奶送到他們手裡的時候,老人們是多麼的高興,他們會因為這小小的心意而倍感高興,即便是他們的人身活動已經不是很方便,他們還是會盡力的站或坐起來跟我們打招呼,我感受到了那一份熱情,是多麼的溫暖。特別是一位老人見到我們激動得說不出話來的時候,我才知道一份小小的關心,有時候也會顯得那麼重要,盡管這些在我們眼中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我被老人們的熱情深深地打動,特別是當他們緊緊的握住我的手的時候,我想他們是需要有人陪伴的,當我們出現,他們就會非常熱情的和我們聊天,唱歌,而當我們要走的時候,他們也會依依不捨的送我們。我對幾個老人印象比較深刻,其中一個在我們開始去看他的時候,和我們說了好多,雖然我沒能太聽懂他說了些什麼,但是,從我聽到的「我們的祖國是那麼的好,沒有國家我就不會有今天,你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以後報效我們的祖國。」中我能深深的體會到老人的愛國主義熱情,盡管他已經那麼大的年紀,但是,愛國熱情依舊不減,多麼誠摯的感情啊。我想我們不得不好好反思,我們生活在這個美好的國家,我們除了物質的生活,何時想過愛國?又有把愛國放在心裡嗎?我想我最大的獲得,就是從他們身上看到,人要學會感恩,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個人。另外一位老人是一個音樂愛好者,唱歌可好聽了,有時候我就覺得我們是不是應該靜下心來去聽聽他們那個時代的革命歌曲,去體會老一輩的生活,他們的艱難,他們的愛國熱情。當年跟他們唱起那些歌曲,依舊那麼有氣勢,從中可以看到他們心中那份不變的愛國主義熱情!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人,也許其他人都沒注意到,當其他人在一旁和另一位老人聊天時,我把一袋牛奶遞到他的手裡,他沒有抬頭,我看到了他脖子里腫得很大,我不知道那是什麼病,但我知道那一定讓他很痛苦,看著他如柴般枯瘦的身軀,心裡真的很不是滋味,特別是當我把牛奶拿給他之後,他並沒有像其他老人那樣對我們說謝謝,反而,他一句話也沒說,我只是看看了他好像在抽泣,我那時真的不知道該做什麼,心裡酸酸的。也許他缺乏這份關心吧。但我知道,他心裡一定為我們看望他而高興。
Ⅸ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孝順的表現嗎
那麼,怎樣可以讓自己年邁的雙親能夠擁有一個比較幸福的晚年生活呢,如何的規劃自己今後的晚年生活的呢,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會關系著每個家庭、每一個人的幸福問題,所以,我們必須要切實的去面對。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老齡化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以往的居家養老模式已經出現了許多弊端,然而,在是不是可以送老人去養老院養老這一十分敏感的問題上,許多子女都會咬緊牙關自己硬扛。希望通過這篇文章的讓更多的人了解,讓老人去養老院養老,子女存在的障礙是什麼,如何可以為子女減負,為這個家庭分憂呢。
伴隨著我國老齡化步伐的逐步加快,那些獨生子女的父母已經歲數大了,而「421」模式的家庭也會越來越多,這些獨生子女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會越來越大,自己還要照顧孩子,可是,許多子女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一些養老機構的出現就成了許多人的選擇。但是,據目前的調查,老人自己本身也比較願意去養老機構養老,然而,好多的子女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自己心裡是很不情願。那麼,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就是觀念難以更新。過去,人們認為,如果自己有子女,子女的經濟也負擔得起的話,誰也不願意讓父母去養老院,只有那些沒有子女的老人,或者子女不孝順的人才會讓自己的父母去養老院。子女一般是不願意違背這樣的輿論壓力。
舉例:有的父母有病了,自己不去養老院,就得讓孩子去伺候,孩子不能正常的工作,壓力也比較大,並且在長時間的伺候父母的過程中,體力不支,透支了身體,給子女的身心健康帶來一定的危害,也會影響到子女家庭的幸福,甚至,為此子女還有的會鬧離婚。老人的一意孤行會影響孩子們的家庭生活。
其次,一些養老機構的服務水平往往會受質疑。
Ⅹ 中國人為什麼無法接受將父母送養老院
在中國人幾千年的歷史中,幾乎每個朝代都是以孝為治,講究的是“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的觀念,所以一般來不輕易把父母送進養老院,除了父母本身不願意,自己也會給別人認為不孝的行為,留下不好的名聲。
社會發展,年輕一代要跟上社會腳步,必將是腳步匆匆,可能在照顧父母這一點上做得就不夠好,所以不能說完全沒有人把父母送進去,有的父母兒女長期不在身旁,會感到寂寞,在養老院里也能找到聊天的夥伴和專業的照顧,遠方的兒女也會比較放心,不知以後中國的養老業是否會因此而改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