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袁世凱給溥儀400萬大洋,現今值多少錢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袁世凱每年給他400萬大洋,現今值多少錢呢?民國以前的大洋,擱到現在每塊可以換成800元,民國之後的大洋,沒有民國以前的大洋之值錢,折成人民幣每塊只值400元,如果用這種方法來算的話,袁世凱每年要給溥儀1.6億,這筆錢對於21世紀的我們來說,相當於一筆巨款。但是要算出400萬大洋的真正價值,要結合當時民國的貨幣價值和通脹膨貨等因素。
大家都知道溥儀是大清的末代皇帝,因為他登基的時候年紀非常小,權力一直在攝政王的載灃手中,但是當時的清朝政府已經腐敗不堪,全國各地紛紛起義,載灃想要派兵鎮壓,但是當時清朝的軍權一直掌握在袁世凱手中,為了維護大清江山,載灃想要調動袁世凱的軍隊,但是袁世凱這個人非常狡猾,不願意出兵鎮壓。所以載灃只好將權力交給了袁世凱,逐漸袁世凱掌握了朝中的權力。袁世凱一直有個做皇帝的夢,而當時溥儀的母親隆裕太後又是一個沒有能力的女人,她能當上皇後,只是因為她是慈禧的侄女。當時的大清的朝中大臣,有一部分人已經全部倒向袁世凱,再加上慈禧太後死後,沒有慈禧的幫忙,隆裕根本沒有能力去管理大清這個國家,於是只能跟袁世凱簽訂《清室優待條件》,承諾只要袁世凱給予清朝皇室各種優待,溥儀就就將皇帝這個位置退位給袁世凱。袁世凱為了自己能有一個信守承諾好皇帝的名聲,也為了獲得擁護清朝大臣們的支持,他每年都會付給溥儀400萬大洋。
2. 清朝在滅亡的時候,國庫裡面還有多少銀子
在很多人 的認知能力中,古時候的國庫是全天地最富有的地區,聚集天地金錢和寶貝,以向天地老百姓繳稅的方法添充國庫,它是皇上獨有的權利,國庫是一個國家必不可少的組織 ,專業管理方法各種各樣會計,例如官府賑濟流民,修建國家工程項目,塑造部隊,進行軍事演習,這種全是國庫的巨額開支,可從老百姓那邊征繳來的稅通常不能滿足國家規定,從而,歷代王朝總是會有比較嚴重的苛捐雜稅,這徵兆著國家離亡國沒多久了。
宣統皇帝溥儀繼位後,這時的清代就剩一個空架子了,宮廷內的宦官婢女肆無忌憚地從國庫中盜竊寶貝和銀子,直到國家結算珍貴文物之時,全部宮廷只剩餘486件,以前創出鼎盛的清代居然這般凄涼,但針對後人,早已是一筆極大的財富了。可想起國庫中僅存的十塊銀圓,或是令人免不了傷感清代的結果,也許歷代王朝亡國之時,沒有一個國家這般凄涼,明代當時亡國之時,清代執政者但是搶掠了巨額的錢財,到清帝退位之時,卻只剩十塊銀圓,一個國家窮到這一程度,也是令人感慨。
3. 辛丑條約39年要賠9.8億,大清僅還10年就亡了,剩下的錢咋處理的
中國近代是一部屈辱的歷史,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軟弱的清政府和列強們在1901年在北京簽訂了《辛丑條約》,其中規定,清政府要向各國支付4.5億兩白銀,但是清朝自然不可能拿的這么多錢來,那隻能夠分年賠償了,因此雙方協定,年息4厘,共計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億兩。只不過清朝只還了10年,1912年溥儀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清朝走向了滅亡,那麼剩下的錢怎麼處理的呢?
而奧匈帝國瓦解後,奧地利和匈牙利也先後在1919年和1920年放棄奧匈帝國賠款,荷蘭在1926年將庚子賠款還給中國,但是指定65%必須用於水利事業,而1937年全面侵華戰爭過後,中國停止了對日本的賠款。
根據總的統計,至1939年1月15日國民政府財政部發出通告宣稱停止支付庚子賠款為止,37年當中,中國支付的庚子賠款總計為6.64億海關銀兩,扣除各個國家退款,我國實際支付給帝國主義的賠款數額為5.7億兩,占規定數額的58%。
4. 溥儀退位後,清朝國庫還剩多少銀子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到溥儀退位,總計存在了296年,期間至少159年處於盛世,疆域面積初期時最大大到有1316萬平方公里,文化和科技空前繁榮,小農經濟發展到頂峰,人口4億,物產豐盈,綜合實力強勁。這樣一個地大物博的朝代,你覺得國庫會有多少錢?
你問她哪裡來的這么多錢可以花?一是挪用的軍費,修頤和園的錢本是用來向德國人買鐵甲船的,結果被慈禧挪用所以沒有買,德國人就將這船賣給了小日本,小日本轉頭就用在了甲午戰爭;二是借的,找當時的銀行借,或者找外國人借,逃難的時候還不忘找富商借;三當然是壓榨老百姓來的,那時候清政府就通過苛捐雜稅來充盈國庫,慈禧自己逃難途中也會壓榨地方百姓。
而1912年當袁世凱逼迫溥儀退位,並且許諾還會養著他們的時候,其實是抱著能夠將清政府國庫納入自己懷中的想法的,所以覺得讓溥儀他們住在紫禁城,自己發錢給他們也沒關系,但是他沒有想到慈禧的奢侈其實是「打腫臉充胖子」,當他打開國庫的時候,架子上竟然也就剩幾個銀元寶了,都不夠他塞牙縫的。
所以說,清朝貧窮的內在罪魁禍首其實是乾隆和慈禧,不過乾隆帝自己賺了再自己花了,好像沒有太多的問題,而且他哪裡想得到那麼遠的事情,於是這時候有些人心中又忍不住要罵幾句慈禧了,對此你是怎麼看待?
5. 溥儀退位後,清國庫的錢是怎麼處置的溥儀退位後住哪
當時清政府和袁世凱簽訂了皇室優待條約,溥儀仍然保持皇帝稱號;民國政府以對待國外君主之規格任其享受;清帝現暫居宮廷,稍後移居頤和園;民國政府每年提供清帝費用四百萬兩;原有「御林軍(所謂禁衛軍)」餉銀照撥;王公爵位依然;皇族所有私人財產保留。但是後來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也沒有帶走多少東西。純手打,望採納
6. 宣統帝退位後,宮里人的經濟來源是什麼
國民政府每年給幾百萬兩白銀給他,作為他退位的條件,是袁世凱談判的,孫中山說誰能使清帝退位,這民國總統就給誰做,結果袁世凱談判成了
7. 溥儀退位後,為何袁世凱承諾每年支付清皇室400萬元
清室優待條件是當時南方革命黨在自身實力不足的情況下同清朝皇室進行妥協的產物,經過南北議和代表的磋商,南京臨時政府方面於1912年2月9日向清政府致送有關清帝退位優待條件的修正案。12日隆裕太後代表清廷認可了這一條件,並於次日公布,宣布清帝退位。
8. 溥儀退位後,清朝國庫還剩多少錢
當時清朝國庫裡面只有10個大洋。可謂是非常的清貧啊,即使出現這樣的原因也非常的容易理解,第一就是清朝皇宮裡面的官員以及太監非常的貪婪,他們找到機會就會來把這些錢財據為己有,損耗了國庫裡面大量的錢財,長久下去國庫裡面的錢財也就所剩無多了。因此當袁世凱這些軍閥進入到國庫裡面的時候,發現國庫裡面居然只有10個銀元,讓人大跌眼鏡,沒有想到堂堂的大清王朝居然只有這么一點錢,原來他們外在的形象都只是撐撐面子呀。
因此在這樣的狀況之下,本來已經岌岌可危的國庫已經變得名存實亡了,已經沒有什麼多餘的錢財了,連溥儀他自己的生活都不能得到一個很好的保障,因此後來的溥儀他也被趕出了皇宮,而他的生活也從此由日本人來負責,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
9. 溥儀退位後,歲用四百萬元,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多少人民幣
不是400萬元 是400萬兩銀子
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是不穩定,一般認為是80—200元
我們按150元計算, 也就是溥儀皇室能拿到6億,別驚訝,要大清遜位 6億 不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