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事业单位退休工资和职称有关系吗
事业单位退休工资和职称没有关系。
养老金与职称的关系: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而其中: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x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x缴费年限x1%;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养老金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不再与同职级在职职工增长工资直接挂钩,而是与企业退休人员以及城乡老年居民基本养老待遇调整统筹考虑。养老金不再按级别,而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关于2019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从2019年1月1日起,为2018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18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左右。
(1)事业单位养老金高扩展阅读: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就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就是说,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要领取养老金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二是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
按照相关规定,我国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以下称特殊工种)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② 为什么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 那么高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比企业养老金高,这是事实。究竟高多少,有说相差2-3倍,这还需要准确数据的验证,特别要分别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而言。
1997年国家开始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时,同级别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二者的退休养老金是差不多的。以后差距逐渐拉大,这是什么原因?
我们知道,机关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和退休职工退休金是由国家财政负担的。国家财政在调整在岗职工工资的同时,也调整退休职工退休金。具体来说,国家财政分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2部分。其中中央财政会比较定期(大概每隔2年)进行调资,有如下特点:(1)每次调资都是全国性的,但调整量不大;(2)就同级别人员来说各个省市的调整量是差不多的;(3)都惠及在岗职工工资和退休职工退休金,是同步进行的,但退休金相对于在岗职工工资会打个折扣。从这个意义上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退休金和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的差距不会随着时间迁移相差太大。因为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也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定期提高,提高时也考虑了在岗职工工资增长的因素。
问题就出在地方财政
在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企业在岗职工收入的不断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在岗职工也有强烈的增加收入的愿望,毕竟由中央财政负担的每隔2年的调资的调整量是不大的。这样,大概在2000年以后,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财政就会根据财力的增长不定期地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在岗职工的“生活补贴”,这种增加量有时还是较大的。同时,按照中央财政对机关事业单位调资时同时惠及在岗职工和退休职工的原则(或惯例),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也享有“生活补贴”,虽然打了折扣量还是不小的(这种“生活补贴”不列入退休金,姑且列入“退休收入”)。但这仅限于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没有这种现象。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极少主动给予机关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和退休职工增加“生活补贴”,甚至出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退休收入的增加低于企业退休职工的现象。
有学者曾经试图搜集最近10年来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退休收入的增加情况,但无功而返,原因就在于地方财政的资料找不到。
③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怎么计算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工资与退休年龄有关。因为影响养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版:退休上年权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基数的高低、缴费年限的长短等等,并和上述因素成正比。
基本公式:基本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个人账户本息和÷120+调整系数,各地实际计发公式会有差别,以当地政策为准。
1、公务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3、机关技术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后的退休费分别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工资之和、岗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④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数怎么算
(一)单位缴费基数,为本单位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
(二)个人缴费基数,按规定的统筹工资项目核定,是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
(三)机关单位(含参公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年度月工资收入中的以下项目:
①基本工资;
②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
③规范后的津贴补贴;
④年终一次性奖金。
(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年度月工资收入中的以下项目:
①基本工资;
②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
③绩效工资。
(4)事业单位养老金高扩展阅读
社保缴纳基数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
(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3)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
每年社保都会在固定的时间(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数,根据职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申报新的基数,需要准备工资表这些证明。
⑤ 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到底哪个退休金高
行政单位是政府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权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又叫公专务员,他们无须缴纳一属分钱养老保险费,有人统计过,公务员的退休金一般是社保系统退休人员的2倍左右;
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一般分为:
1、 全额拨款单位;
2、差额拨款单位;
3、自收自支单位;
就目前事业单位缴纳养老保险情况看,1类的大部分单位没有开始交保险;2类的有少数单位自行办理了社会保险;而3类的,已经基本上参加了社会保险。事业单位退休的待遇比行政机关公务员稍差,但也比社保系统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丰厚得多,也有人统计过,他们的退休金大约是从社保退休人员的1.5倍左右。
这就是中国目前的几种不同的退休制度,即臭名昭著的“双轨制”。
⑥ 是养老保险,事业单位为什么会比企业职工高
老生常谈了,不必在这在讨论这一问题了。自己愿意了解,网上搜索吧,这样的文章、评论,你一辈子也看不完。
⑦ 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保险有什么区别,交的钱哪个多退休金怎么算
城镇职工中人的养老保险分为三个部分来领取,分别是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这一部分来自大家所在的企业(单位)的缴费,你要是自由职业者,没有企业给你缴费,那这一部分就得你自己缴费,总之都要交进当地的统筹账户,从里面去领取。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方式: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加上你自己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两者相加之和除于2,求一个平均数,然后用所得的平均数乘以你自己的缴费年限的百分比,得到的结果就是你的基础养老金。
公式=(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x缴费年限ⅹ1%。
比如你退休时上年度2017年平均工资是5000元,而你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也是5000元,那么两者相加除以2还是5000,而你缴费了30年,5000元乘于30等于150000元,150000x1%等于1500元,这就是你第一部分的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这是我们自己缴费,不断累积起来在自己个人账户里的钱。
领取方式是等到退休时,整个缴费的本金和利息的累积额就确定了,用这个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即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内养老金储存额÷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和你的退休年龄相关,比如60岁退休就是139个月。假设你在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是20万元,每个月领多少,就是20万除以139等于1438.85元。
公式=200000÷139=1438.85元
过渡性养老金是针对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参巳参加工作,却要以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才退休的这一大批“中人"。这批人改革前的工作年限没有缴费,也没有建立个人账户,而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储存额又是计算养老金的主要因素,所以国家在政策上对中人进行补贴,就是过渡性养老金,另外还有一个视同缴费年限。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限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x指数化视同缴费基数ⅹ视同缴费年限x1.3%或者是1.4%。
公式=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x指数化视同缴费基数x视同缴费年限ⅹ1.3%(1.4%)。
(7)事业单位养老金高扩展阅读
退休金(Pension Plan) ,是企业或事业单位职工或工作人员退休后一次或分次支付给职工的服务酬劳的一部分。企业制订的退休办法,应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使其老有所依,对社会的安定和提高企业效益均有益处。
以上三个部分就是基本养老金的组成部分。通过养老金计算的三项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养老金的主要原因:
1、退休时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工资越高,计算的养老金越高;
2、个人的缴费年限,缴费年限越长,计算的养老金越多;
3、个人的缴费基数,缴费基数(档次)越高,计算的养老金越多;
4、个人的缴费工资,工资总额越高,缴费越多,缴费越多,个人账户储存额越高;
5、个人账户内养老金储存额,个人账户储存额越多,计算的养老金越多;
6、退休年龄,退休年龄越大,计发月数就更少,计算出的养老金就更多。
⑧ 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养老金高于企业3倍,为什么
1、缴费档次不抄同
企业为了袭减少自己的人力成本,为员工缴纳的都是最低基数,也就是仅仅以当地平均工资的60%进行缴纳,而公务员等人员则是按照当地平均工资的100%进行缴纳。
2、社会保险缴纳知识普及不够
私企有些人保险意识相对薄弱认为缴纳保险金会加大自己的平时花销,只顾眼前利益;而公务员、事业单位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直接缴纳到退休,这就导致两者的差距持续加大。
3、微小企业众多
很多的微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发展受限,考虑到成本问题,短期内无法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这就导致某些曾经缴纳过保险的员工无法续缴,养老金断缴,从而导致后期他们的养老金额减少,和机关单位员工差距加大。
⑨ 2016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是多少
2016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是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依据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第三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集规定:
1、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申报、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
2、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上年度工资总额的20%,计入社会统筹基金。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上年度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本单位工资总额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
(9)事业单位养老金高扩展阅读
1、养老保险参统单位(指各类企业)单位缴费费率确定为10%,个人缴费费率确定为8%,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及以个人形式参保的其他各类人员,根据缴费年限实行的是差别费率。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劳动者,缴费基数在规定范围内可高可低,多交多受益。职工按月领取养老金必须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且已经办理退休手续;所在单位和个人依法参加了养老保险并履行了养老保险的缴费义务;个人缴费至少满15年。
2、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缴纳比例如下:
养老保险:用人单位20%,员工个人8%;
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6%,员工个人2%;
失业保险:用人单位2%,员工个人1%;
工伤保险:用人单位0.4%-2.4%(共六档),员工个人不缴费;
生育保险:用人单位0.8%,员工个人不缴费。
参考资料来源:劳动保障部—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费的缴纳比例、网络—养老保险
⑩ 企业退休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差别为什么这么大
用企业退休工人与事业单位退休工程师、高工比收入显然是荒谬的,应该是用企业退休工专人与事属业单位退休工人比较收入,企业的退休厂长与事业单位退休科技、处级干部比收入。
不是一个级别退休的,用工人与处级干部比没有意思。只有工厂的正厂长,跟事业单位的科级或处级干部比较收入才是正确的。
企业退休工人为什么不跟自己原来的厂长比收入?他们厂长的退休金也比他们高多了。他们也知道那不是同级别的比较。那企业退休工人跟事业单位的工程师、高工比较,就不觉得荒谬了?
其实事业单位的退休工人不见得比企业退休工人的收入高,比如北京的邮局转运处退休工人,月收入六千多呢!绝对高于事业单位退休工人(五千多),北京路灯管理处的退休工人,退休费七千多呢!高于事业单位的正科级干部了!
有的北京企业退休工人只有三千多,那是因为这个企业不景气,在职时候收入就低,交的养老保险金少;或者是自谋职业,交的是最低一档养老保险,退休后领的养老金自然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