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保险 > 2015中国养老金投入缺口

2015中国养老金投入缺口

发布时间:2025-07-20 13:02:51

养老金缺口是什么意思

养老金缺口是指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状况,分三种情况:
1、当期(年)出现的收支缺口;
2、历史留下的收支缺口,即所谓历史欠账;
3、未来收支缺口,即预测在若干年后可能出现的收不抵支现象。
个人养老金缴费方式如下:
1、缴费一般都采取银行卡划帐的方式,可以在当地建一张银行卡,在自身工作地按月往卡里存钱就行,银行同一地区不算异地存款;如果参加的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则企业单位将在每月工资中扣除相应费用。
2、单位缴纳,养老金缴纳的金额与缴费工资有关,个人需要缴纳8%,单位需要缴纳20%,个人的8%公司会从每月工资中自动扣除,然后再统一由单位的财务缴纳当月的养老保险。
个人养老金的领取条件:
1、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
2、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3、出国(境)定居;
4、国家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⑵ 为什么养老金亏空

养老金亏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收支失衡


养老金的亏空最直接的原因是收支失衡。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数不断增多,而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数相对减少,导致养老金的支出压力不断增加。同时,一些地方的养老金投资运营收益不理想,无法覆盖支出缺口。这种收支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了养老金的亏空。


二、制度转轨成本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转型,制度转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成本。这些成本包括对新旧制度的衔接、对老职工的补偿以及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等方面产生的费用。这些成本如果无法得到有效弥补,就会进一步加剧养老金的亏空问题。


三、人口老龄化加剧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退休人数不断增多,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也随之增大。与此同时,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逐渐下降,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数相对减少,导致养老金的来源减少。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养老金的收支平衡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四、管理和投资问题


养老金的管理和投资运营也是影响养老金亏空的重要因素。一些地方在养老金管理上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导致养老金的流失和浪费。同时,养老金的投资运营也存在风险和挑战,如果投资收益无法覆盖支出缺口,就会导致养老金的亏空。


综上所述,养老金亏空的原因主要包括收支失衡、制度转轨成本、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管理和投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加强养老金的管理和投资运营,提高养老金的投资收益,同时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缴纳率,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⑶ 我国养老金三大支柱发展失衡

我国养老金三大支柱发展失衡

养老金三大支柱发展失衡 亟需供给侧改革提速养老金融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世界银行于12月9日发布的《福寿延年: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人口老龄化》报告指出,到2040年,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中国的劳动年龄成人减少10%以上,即9000万劳动人口的净损失。

随之而来的养老压力也是越来越大。

15年后,养老金缺口将达4.1万亿元;35年后,这一缺口将约为6.1万亿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在承担“超老龄社会”课题时,计算出了这样的数据。

姚余栋认为,伴随着老龄化而来的潜在增长速度不断下降、银发贫困广泛存在、养老金存在巨大缺口、医保缺口巨大等诸多问题,对养老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月9日,在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成立大会上,如何更好的发展养老金融来应对老龄化压力,成为数十位专家热议的焦点。

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理事长、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认为,所谓养老金融,是指满足社会成员养老需求而建立的金融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其中,又以养老金金融最受关注。

改革进入到深水区的养老金三大支柱的发展,被视为养老金融体系构建的关键。

“养老金三大支柱的发展极为不均衡,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金相对较好,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规模还很小,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税延养老金还未建立。”长江养老保险总裁苏罡认为,我国养老金融业的发展仍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

“养老金融是金融业与养老产业的融合,不仅是养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关系到未来整个金融业的发展方向,意义十分重大。”洪崎指出。

老龄化增加养老压力

现有的数据表明,中国已经迈进了老龄化的门槛。

国家统计局于8月7日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称,2014年中国13.67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

比对国际上的通常看法,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标准看,中国正处于老龄化逐步加深的阶段。

姚余栋更是进一步的指出,20年之后还有超老龄化的压力需要应对。

据姚余栋介绍,超老龄社会的基本特征是8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5%,中国大约在2035年左右达到这个标准。届时,中国达到80岁以上的老人将会由现在的2000万跃升至8000万。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老龄化也的确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洪崎表示。

政府也已意识到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压力,并已着手推进和深化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在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都明确提出要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尤其在养老金融业具有突破意义的2015年,职业年金的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职业年金市场化运作的确定,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政策的即将出台,以及国家连续发布支持鼓励发展养老产业的文件法规,一系列的动作将整个养老金融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宽。”在苏罡看来,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我国养老金融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速。

养老金三大支柱发展失衡

养老金融主要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方面内容。

所谓养老金金融,是指为储备养老资产进行的一系列金融活动,包括养老金制度安排和养老金资产管理,目标是通过制度安排积累养老资产,同时实现保值增值。

养老服务金融是社会机构为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进行的金融服务活动。

养老产业金融,则是指支撑养老业发展的实体经济,目标是满足养老产业的.各种投融资需求。

从体系的构成来看,养老金融并不仅限于养老金金融。但正成为金融界“跨界”最多的“新金融”产品的养老金,在金融资产、不动产以及衍生工具等领域的投资获得了最多的关注。

“2015年是养老金改革的大年,中国养老金三支柱改革都进入了深水区,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

第一支柱的改革方面,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8月24日已经面世,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在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的改革上,今年初2月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管理办法,亦在逐步落地;发展较弱的第三支柱也已开始改革,力图通过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来改善职工的养老难题。

但进入到改革深水区的养老金三大支柱仍然失衡,养老金融化的步伐也因此被拖慢。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展示的《2014年中美两国养老金体系的规模与结构比较》图显示,我国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金部分拥有3.1万亿元,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部分只有0.77万亿元,第三支柱的个人税延养老金至今为零,三者相加共计3.87万亿元,三大支柱占养老金资产的比重分别为80.1%、19.9%和0%。

苏罡指出,即便是占据大额比例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由于市场化运作的程度低和投资产品稀缺,导致在投资收益上一直很低。与此同时,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由于市场化运营时间短和基金投资中的投资产品稀缺,同样无法满足养老基金长期投资和稳定收益目标。

“如何通过资本运作创新金融经济、发展养老金融业,不仅关系到全体公民老年期的生活生命质量问题,而且关系到虚拟经济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姚余栋表示。

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除了结构失衡,养老金在储存和管理方面的弊端也受到质疑。

“从2014年开始,我们相关的基金收入同比增长是11.7%,而基金支出同比增长17.7%,支出增长率超过收入增长率6个百分点。”瑞晖丽泽资本董事长王金晖认为,养老金的投资管理亟待改革。

与养老金金融遇到的困境一样,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也有难题需要解决。

“我国养老金融服务的发展十分滞后,针对老年人的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金融服务才刚刚起步,持续可行的业务模式仍未形成。”苏罡对记者表示。

养老产业金融的发展形势也不容乐观。由于处于发展早期,养老产业成长期的高竞争性使得投资具有较高风险,企业进入量无法满足需求日益强烈的市场,导致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与相对滞后的产业发展之间形成巨大反差。

在参会的专家看来,养老金融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供给侧改革得到解决。

“应该把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打通,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命题下,以有效的制度供给来对应实际生活的挑战,回应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表示。

“一方面是具有的社会养老需求,一方面是极度缺乏的养老产业供给。因此,大力发展养老金融,从而推动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创造巨大的养老供给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当代金融家》主编李哲平在致辞中说。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增长速度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可能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口的老龄化构成了我们经济增长和转型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所以,大力发展养老产业也是进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王金晖认为,养老和金融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谈到供给侧改革中的具体操作方法时,苏罡建议充分发挥养老资产管理机构的专业价值,使之参与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职业年金在内的广义的养老金的资产管理中。

“这有助于从金融服务的供给端发挥养老金作为资本市场稳定器的作用,推动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提高养老资产投资运作体系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养老金的保值增值。”苏罡说。

;

⑷ 如何解决养老保险缺口问题

近年来,中国养老金缺口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对于中国养老之困的讨论由来已久,如今形势更加严峻,改革更加迫切。本文通过对中国养老金缺口的分析,指出当前中国养老金缺口主要来自人口老龄化和转轨成本两方面因素,并结合中国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分析进行了国际比较,提出了如何在缴存比例、单一支柱、国资划拨、退休年龄这四个方面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中国养老:已非远虑,而是近忧

“老龄化”是现在进行时。根据中国统计洞庆局数据,中国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已经在2013年见顶。2015年中国老年人(65岁以上)抚养比为13%,之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老年人抚养比将陡峭化上升,2035年中国老年人抚养比将达到33%,超过当前西欧的水平,2040年中国老年人抚养比将超过同期的美国。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就业和退休年龄,2050年时中国退休年龄人口占就业年龄人口比例将达到103%,而目前这一比例为35%,也就是说目前三个就业年龄人口抚养一个退休年龄老人将转变为一个就业年龄人口抚养一个退休年龄老人,形势十分严峻。

仅从人口年龄中值比较来看,中国目前人口37岁的年龄中值已经超过了发展中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向发达国家和高收入国家靠近,但从人均收入来看,却远远达不到这一水平。目前中国人口年龄中值已经大幅高于同处发展中国家和金砖四国行列的巴西和印度。根据联合国数据,2015年中国人口年龄的中值已经37岁。2035年时中国人口年龄中值将升至46岁,相当于现在年龄最大的日本、德国和意大利。2050年时这一数值将达到50岁

中国养老之困已是摆在眼前的“近忧”。中国社保制度历经多年改革,确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存逐年增加,1989年以来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8.5%,参保人数也快速提升,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从1989年的5%提升至2014年的62%。今年《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先后颁布,标志着我国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和投资运营改革的重大突破。但是,截至2014年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18万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0.38万亿元,合计约3.56万亿元,仅占2014年GDP的5.6%。不考虑财政补贴,2014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经收不抵支,收支缺口为1300亿元段谨,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显示,2015年的收支缺口将扩大至3000亿元。这样的结存和收支现状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过去改革没有补缴的历史成握颤基本呢?

⑸ 什么是养老金缺口

养老金缺口是指养老金体系的支出大于收入,导致资金短缺的现象。下面为您详细解释这一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养老金缺口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导致:


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退休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也随之增大。与此同时,参与缴纳养老保险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较低,导致养老金的缴费收入无法完全满足支出需求。


其次,历史形成的转制成本也是造成养老金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过去一些养老金体系由现收现支的模式转变为基金积累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转制成本需要通过财政补贴或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也增加了养老金体系的支出压力。


此外,投资收益状况也是影响养老金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养老金的投资运营需要取得良好的收益以支持养老金的支出,但在实际操作中,投资收益可能并不稳定,当投资收益不佳时,养老金的总收入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形成缺口。


综上所述,养老金缺口是指养老金体系的支出超过收入的情况。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转制成本以及投资收益状况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弥补养老金缺口,政府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提高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增加养老金投资渠道等,以确保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⑹ 养老金为什么有缺口

养老金存在缺口的主要原因包括:收支失衡、人口老龄化加剧、投资收益不稳定等因素。


一、收支失衡


养老金的支出持续增长,远大于收入的增长,这是导致养老金缺口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养老金的支出也随之增加。然而,由于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的限制,养老金的收入增长有限,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二、人口老龄化加剧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这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而缴纳养老金的人数相对减少,养老金的支付压力自然增大。


三、投资收益不稳定


养老金的投资运营对于弥补养老金缺口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投资市场存在风险,投资收益并不稳定。当投资收益不佳时,养老金的增值保值压力增大,进一步加剧了养老金的收支压力。


详细解释


养老金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其形成原因多元且相互影响。收支失衡是最直接的原因,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养老保障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养老金的支出压力持续增大。同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增加,而缴纳养老金的年轻劳动力减少,加剧了收支矛盾。


此外,养老金的投资运营对于缓解缺口压力至关重要。然而,投资市场存在不确定性,投资收益并不总能达到预期水平。当投资收益不佳时,养老金的增值保值压力增大,进一步加剧了缺口问题。


为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养老金的保障水平;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制度覆盖率和缴费率;加强监管,确保养老金的安全和有效运营。同时,个人也应提高养老保险意识,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通过多方共同努力,逐步缩小养老金缺口,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⑺ 养老保险金缺口原因

养老保险金缺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人口老龄化

    • 关键影响因素: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金的支出需求急剧增长,导致资金压力加大。
  2. 参保缴费标准与退休待遇的平衡问题

    • 缴费标准提高难度:提高缴费标准面临诸多困难。
    • 退休待遇调整挑战:降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则面临社会公平的挑战,这使得收支平衡变得复杂且难以调节。
  3. 养老金的增值问题

    • 市场法制和法规建设不完善:当前市场环境下,养老金投资的风险管理和增值保值面临较大挑战。
    • 制约养老金储备:增值问题成为制约养老金储备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养老保险金缺口的原因主要包括人口老龄化、参保缴费标准与退休待遇的平衡问题,以及养老金的增值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共同影响了养老保险金的收支平衡。

阅读全文

与2015中国养老金投入缺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50岁以上肥胖指数 浏览:469
徐州下岗女工退休年龄 浏览:620
温州社区养老驿站有哪些 浏览:374
河南开封养老保险领每月多少 浏览:173
补交五年养老保险是多少 浏览:863
老年人被骗事件 浏览:91
南京夕阳红老年大学中华路教学点 浏览:202
外地户口在天津交多少年养老金可领当地 浏览:830
老年人女真丝上衣 浏览:270
孝敬爹和妈原声伴奏 浏览:910
我国现有多少70岁以上的老人 浏览:761
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填写要求 浏览:488
哪个地方可以补缴养老保险 浏览:911
民航招飞体检报名一般要持续多久 浏览:107
养生锅怎么炖小鸡 浏览:829
孩子是o型父母是什么什么型 浏览:6
姓龙重阳节出生宝宝的名字 浏览:253
孝敬父母好少年图片大全 浏览:189
养老费和救济费哪个划算 浏览:551
大连退休社保认证app 浏览: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