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城乡居民养老金计算方法举例
城镇居民养老金计算方法: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总额÷139。基础养老金=标准为55元(以后的随国家政策调整)+交费年限满15年后每多缴1年基础养老金增加1元。个人账户总额=个人缴费+政府补贴+集体补助+社会和个人资助+上述金额产生的利息。计算系数=139(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系数相同)。申领养老保险待遇程序用人单位在人事、劳动部门批准被保险人退休当月,携带经人事、劳动部门审批后的档案资料(包括退休证、养老保险手册、领退休费银行存折帐号等)到所属业务科,填报《养老保险待遇申报表》、《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增减表》办理在职减员、退休减员、退休增员及核发退休待遇的手续,社保局次月通过银行把养老金直接拨付给离退休人员,离退休人员在每月15日前可到开户银行领取养老金。
一、申请退休工资的年龄条件是什么:
1、正常退休:男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
2、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从事有毒有害工种满8年,井下、高低温工种满9年,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种满10年的,男年满55周岁,女干部年满50周岁,女工人年满45周岁。
3、因病或非因工致残提前退休:经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
4、政策性提前退休:国家和省有特别规定可以提前退休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二、申请退休工资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条件。
1、缴费年限满15年的,可申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2、缴费年限满10年的,可申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3、缴费年限不满足上述1、2点条件的,可申领一次性养老保险待遇,终结养老保险关系;如属于本省户籍的,可以不申领一次性养老保险待遇,参照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费基、费率继续缴费,至达到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为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❷ 如何计算自己养老金能领多少
一、养老金怎么计算退休领取金额
退休后养老金领取公式:每月领取总额=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案例:父亲目前已缴纳9年900元=8100元,在年满60周岁核算待遇时,是根据参保人(个人缴费总额+历年利息+补贴)/139+基础养老金(95元)=参保人每月领取待遇金额。经县人力社保局工作人员在业务系统中查询,来信人的父亲目前已缴纳9年×900元=8100元,但2018年应缴纳的900元及一次性补足15年的4500元尚未到账(预计于本月15日扣款),若全部到账后,来信人父亲的缴费总额将为13500元。
根据计算公式:(13500元+目前累计利息882.55元+目前补贴510元)/139+基础养老金(95元)=202.14元。因来信人的父亲目前尚有未缴纳金额,故此金额系根据目前的缴费情况进行的初步计算,实际办理领取待遇手续时,其领取额应略有上浮。
❸ 在深圳,退休后每个月能领多少养老金一分钟帮你算出来
想知道在深圳退休后能领取多少养老金吗?退休金的计算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工龄、缴纳年限、个人账户余额和社保平均工资等。下面通过三个案例来详细解释。
案例一:一位在1994年5月开始工作,2022年10月退休的女性,其社保缴纳了296个月,累计24年多的工龄,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为94984.93元。她按照0.633倍的社会平均工资缴纳社保,最终核定的退休金为3367.52元。
案例二:同样是女性,但她在1993年10月开始工作,2023年5月退休,社保缴纳了356个月,合计接近30年的工龄。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为171477.88元,按照0.7896倍的社会平均工资缴纳社保,核定的退休金为4351.4元。
案例三:一位男性,1983年7月开始工作,2023年5月退休,社保缴纳了416个月,累计34年多的工龄。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为136755.3元,按照1.043倍的社会平均工资缴纳社保,核定的退休金为7366.11元。
深圳的养老金由7个部分组成:统筹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调整额、调节金、地方补助和过渡性补助。以案例三为例,我们具体分析如下:
1. **统筹养老金**:退休时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为10795.0元,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11262.42元。总缴费年限为416个月(约34.67年),计算公式为:(退休时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 +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2 × 总缴费年限 × 1% = 3823.29元。
2.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积累额为136755.3元,计算公式为:退休时个人账户积累额 ÷ 计发月数(139个月)= 983.85元。
3. **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8306.75元,享受比例为0.109,总缴费年限为34年。计算公式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享受比例 + 总缴费年限 × 4 + 100 = 1141元。
4. **过渡性养老金调整额**:新办法过渡性养老金为退休时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 × 本人 1998年6月前的平均缴费指数 × (视同缴费年限 + 1998年6月前实际缴费年限) × 1.2%,减去原办法过渡性养老金后,乘以过渡性养老金加发比例0.7,结果为1096.34元。
5. **调节金**:为固定值150元。
6. **地方补助**: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为9.4年,月平均缴费指数为1.0433,计算公式为: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 月平均缴费指数 × 18.5 + 20 = 171.19元。
7. **过渡性补助**:为0元。
对于如何计算自己退休后能领取多少养老金,您可以通过本地宝或支付宝的养老金测算器进行估算。输入个人信息,即可得到大致的养老金预估。记得,未来工资涨幅、社会平均工资和退休年龄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实际领取金额与估算有所不同,具体以当地社保机构的最终核定为准。
❹ 退休中人养老金计算实例
退休中人养老金计算实例如下:
1、在十年过渡期内退休的中人,先按新老计发办法分别计算养老金所得;若老办法待遇高,则按老办法执行;若新办法待遇高,则将高出部分按比例加发到老办法结果上;
2、十年过渡期结束后退休的中人,新老计发办法比较政策不再执行,养老金计算将完全按照新的计发办法进行;
3、2024年10月1日后,中人过渡计发办法将独立使用,一步到位计算并核定退休中人的基本养老金。
养老金的计算因素:
1、个人缴费年限:根据个人参加工作的时间和退休的时间来确定缴费年限;
2、缴费基数:通常以个人工资收入为基础,结合地区平均工资水平确定;
3、缴费比例: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规定,个人和单位需按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
4、养老金计算公式:结合上述因素,按照国家规定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养老金数额;
5、个人账户累计额:个人账户中累计的养老保险金总额也会影响最终的养老金数额;
6、替代率:指养老金与退休前工资的比例,反映养老金的替代水平。
综上所述,退休中人的养老金计算方式随时间变化而调整:在十年过渡期内,新老计发办法并行比较,优选高待遇方案并可能加发差额;过渡期后,仅采用新办法计算;而自2024年10月1日起,将完全过渡到独立的中人过渡计发办法,直接核定基本养老金,体现了养老金计算制度的逐步完善和标准化。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第二条
工人退休以后,每月按下列标准发给退休费,直至去世为止。
(一)符合第一条第(一)、(二)、(三)项条件,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九十发给。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革命工作,连续工龄满二十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七十五发给;连续工龄满十五年不满二十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七十发给;连续工龄满十年不满十五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六十发给。退休费低于二十五元的,按二十五元发给。
(二)符合第一条第(四)项条件,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九十发给,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给一定数额的护理费,护理费标准,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饮食起居不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发给。同时具备两项以上的退休条件,应当按最高的标准发给。退休费低于三十五元的,按三十五元发给。
❺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计算举例
以下三位年龄、收入不同,假设工资不变,且缴纳比例系数都为1,且个人账户无利息的情况,都在60岁退休的人为例,他们每个人退休后每个月可以从社保中领取的养老金金额如下:
1,25岁,月收入2000元
基础养老金:2362(2004年北京社平工资)×35×1%=827元,个人账户养老金:2000×8%=160(一个月个人上缴社保养老费用),160×12=1920(一年上缴社保养老费用)
1920×35=67200(从现在至退休,35年个人所缴纳的全部社保养老费用,也就是个人账户累计余额),67200÷120=560(退休后,每月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数额),827(基础养老金)+560(个人账户养老金)=1387(退休后每月领取养老金数额),也就是说,在目前情况下,李退休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为1387元。
用李退休后的养老金除以其现在每月的工资,得到的数字称作“替代率”,也就是退休时和在职时的收入比。
1387÷2000=69.4%
也就是说,按照目前情况,李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相对于在职时工资的替代率为69.4%。
在上面的计算中,其实有很多是变量,如个人月收入、社平工资,以及20%、8%等,都有可能根据个人自身变化和国家政策的调整而改变,所以最后计算出的李退休后每月领取1387元养老金,可能在35年后,会有很大变化。但是替代率变化不会很大,不同人计算出的不同替代率,基本可以反映其在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能替代多少现在的收入。
2,30岁,月收入4000元
基础养老金:2362×30×1%=709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4000×8%=320元(一个月个人上缴社保养老费用),320×12=3840元(一年上缴社保养老费用),3840×30=115200元(从现在至退休,30年个人所缴纳的全部社保养老费用。也就是个人账户累计余额),115200÷120=960元(退休后,每月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数额),709+960=1669元(退休后每月领取养老金数额),1669÷4000=41.7%(替代率)
3,35岁,月收入10000元
基础养老金:2362×25×1%=591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10000×8%=800元(一个月个人上缴社保养老费用),800×12=9600元(一年上缴社保养老费用),9600×25=240000元(从现在至退休,25年个人所缴纳的全部社保养老费用。也就是个人账户累计余额),240000÷120=2000元(退休后,每月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数额),591+2000=2591元(退休后每月领取养老金数额),2591÷10000=25.91%(替代率)
■缴费三十年养老金可达在职收入六成
从上面的计算,不难看出,收入越高,替代率越低;也就是说,在职时收入越高的人,退休后“钱不够花”的感觉会越强烈。有意思的是,与很多30来岁就开始担心“老了会活成什么样,生活品质会下降多少”的人相比,有些“月光族”、“啃老族”对未来却挺坦然:“等我老了,退休了,花销自然就没有了,拿着养老金够活的了。”
专家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对外经贸大学韩老师认为,很多“月光族”已经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而这个习惯是很难因为收入突然降低而改变。而且目前的“月光族”一般收入还不算少,一旦支出大幅度减少,他们的生活会有很大变化。不仅是对于“月光族”,对于绝大多数靠工资生活的人,特别是收入较高的,社会保险只能起到基本的保障作用,很难继续保证在职时的生活水准。
从2006年1月1日起,养老金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以职工缴费年限35年退休为例,改革前基本养老金的目标替代率是58.5%,改革后目标替代率将达到59.2%。也就是说,我们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可以达到在职时收入的六成。那么,对于那些追求生活品质的人来说,缺口的四成,就需要或是丰厚的存款,或是能够保本生钱的投资。
❻ 养老保险新人中人计算案例
对于“新人”,主要依据个人的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进行计算;对于“中人”,则需要综合考虑改革前后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和缴费情况等因素。
一、养老保险“新人”的计算案例
“新人”是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对于这类人群,其养老金计算主要依据个人的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
假设某“新人”A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开始工作,并按时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在计算其养老金时,主要参考其实际缴费年限、缴费金额以及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
具体计算公式可能因地区和政策而异,但通常会考虑个人缴费总额、缴费年限和平均工资等因素,通过一定的算法得出养老金数额。
二、养老保险“中人”的计算案例
“中人”是指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已经参加工作,并在改革后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的人员。对于这类人群,其养老金计算既考虑改革前的实际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也考虑改革后的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
假设某“中人”B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已工作多年,改革后继续工作并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在计算其养老金时,会综合考虑其改革前后的缴费年限、缴费金额以及改革前的实际工资水平等因素。
对于“中人”的养老金计算,通常会有一个过渡期的处理办法,即采用新旧制度相结合的方式,既保障其改革前的权益,又体现改革后的新制度特点。
三、总结与注意事项
在养老保险新人中人计算案例中,需要注意不同人群的计算方式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养老金计算涉及多个因素,包括缴费年限、缴费金额、平均工资等,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最终的养老金数额。
此外,养老保险政策可能会随着时间和社会经济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因此在进行养老金计算时,需要关注最新的政策规定和计算标准。
综上所述:
养老保险新人中人计算案例涉及“新人”和“中人”两类人群,其养老金计算方式有所不同。对于“新人”,主要依据个人的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进行计算;对于“中人”,则需要综合考虑改革前后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和缴费情况等因素。在进行养老金计算时,需要关注最新的政策规定和计算标准,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六条规定: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第六条规定:
本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支付给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