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个人缴纳社保选择高档还是低档划算退休后工资高低档工资相差比例大吗
1、个人缴纳社保要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如果收入高,可以选择高档的;如回果收入低,就选择最答低档。交的基数高,退休时的工资就会比别人高;相反,交的最低基数,就只能拿到最低的退休工资。
2、退休工资,不只是和社保交费基数有关,还跟你的缴费年限、工龄都有关系。选择高档和低档,并不存在哪个档次更划算、亏不亏的说法。当我们有经济条件的时候,可以选择高档次来缴纳,反之,则选择低档次缴纳。
(1)养老金低档扩展阅读
1、社保缴费基数。社保的缴费基数,是指企业或者职工个人用于计算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基数,用此基数乘以规定的费率,就是企业或者个人应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金额。各地的社保缴费基数与当地的平均工资数据相挂钩。它是按照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额来确定的。每年确定一次,一般是在7月。
2、缴费比例。缴费比例,即社会保险费的征缴费率。我国《社会保险法》对社会保险的征缴费率并未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按照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相关政策的规定,对不同的社会保险险种,我们实行不同的征缴比例。
3、社保缴费计算公式:缴费金额=缴费基数*缴费比例。
B. 个人交的养老保险交高档和低档的差别到底多大,
交的时候高档是低档的3倍,领的时候高档也是低档的3倍,交多得多,按正比例的。
高档20年和低档40年,由于交的钱高档是抵挡的3倍,而年数低档只是高挡的2倍,高档交的钱比抵挡多得多,当然是高档领的钱多。如果是高档15年和低档45年,就是低档45年领得多,因为利息多。
养老保险要至少交满15年,以后到退休的时候才能终生享受养老金,如果你是男性,按60岁退休计算,从现在交到退休正好15年,可以保证你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如果你是女性(50或55退休),到退休的时候未交满15年,可以申请延迟办理退休手续,补缴未足年限,到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后,并不影响你享受按月领取退休金待遇,如果不想延迟退休,也可以选择一次性补交。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企业按本企业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北京是19%,其他城市可能不同),职工个人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一般为8%)。
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按20%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全部由自己负担。
C. 个人养老保险是交高档的好还是低档的好
养老保险费缴纳的高低直接影响退休时养老金的多少,缴得高将来领取的养老金就高。
在用人单位服务的劳动者,对养老保险缴费高低标准没有选择权,以本人应得工资为基数,按规定的比例缴纳。其中,本人工资低于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上年社会平均工资60%的按60%缴纳,高于300%的按300%缴纳。
灵活就业人员对高低档次有选择权,但应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兼顾当前收入与将来预期生活水平选择。
(3)养老金低档扩展阅读:
受理范围
社保局: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企业(含已破产、解体、关闭企业)的失业职工;具有本市户口(含农村户口)的个体工商户及雇工;具有本市户口(含农村户口)和《运营证》的个体运输业主及其雇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解除劳动(聘用)关系的职工;
非全日制工作人员;具有本市城镇户口的各类灵活就业人员;已破产、解体、关闭的参保单位的漏投保人员;复员退伍未安置的军人。
地方政策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规定,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个人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占地农转工人员除外),退休后不享受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支付给本人,同时给予一次性养老补偿金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本人账户储存额的1/120)组成。
促进经济发展
各国设计养老保险制度多将公平与效率挂钩,尤其是部分积累和完全积累的养老金筹集模式。劳动者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数额,与其在职劳动期间的工资收入、缴费多少有直接的联系,这无疑能够产生一种缴励劳动者的职期间积极劳动,提高效率。
此外,由于养老保险涉及面广,参与人数众多,其运作中能够筹集到大量的养老保险金,能为资本市场提供巨大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实行基金制的养老保险模式,
个人账户中的资金积累以数十年计算,使得养老保险基金规模更大,为市场提供更多的资金,通过对规模资金的运营和利用,有利于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D. 社保有很多档,如果前十几年交费是低档的,后几年交高档和一直十五年都是交高档,退休后拿养老金是否有区别
有区别。
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以上两项A+B之和为每月领取额;
(4)养老金低档扩展阅读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企业按本企业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北京是19%,其他城市可能不同),职工个人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一般为8%)。
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按20%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全部由自己负担。
所谓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是指企业或者职工个人用于计算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基数,用此基数乘以规定的费率,就是企业或者个人应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金额。企业一般以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职工个人一般则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基数。在我国,缴费基数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申报,依法对其进行核定。
一般来说,职工缴费工资如果高于所在省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300%的,以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职工缴费工资低于工资所在省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40%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40%作为缴费基数。(最高和最低缴费基数的计算比例,各城市可能不同,以各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计算比例和基数为准。)
E. 个人缴纳养老保险交高档和低档在领取退休费时有多大区别
唯一的区别便是多交多拿。
养老保险费缴纳的高低直接影响退休时养老金的多少,缴得高将来领取的养老金就高,所以选组高档划算。个人缴纳的话那要看收入情况了,如果收入高,可以选择高一点的,如果收入低,就选择最低档。交的基数高,退休时的工资就会比别人高;相反,交的最低基数,就只能拿到最低的退休工资。
自己交的话,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交一个相对差不多的基数,没有必要交那么高,但是单位交就不一样了,当然是高一点比较好了。再有就是那个退休工资,不只是和交费基数有关,还有你的缴费年限,还有你的工龄都是有关系的。
(5)养老金低档扩展阅读
作为灵活就业方式可以个人购买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其中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是年月缴纳的,缴费基数是按照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100%,有五个档次自由选择,缴费比例是20%,个人账户的划入标准为8%。目前最低一个月要缴纳733元,最高是1222元,由于各个省份的缴费政策有一定差异,还是要以当地规定的缴费金额为准。
这五个档次可以自由选择的,并没有缴纳哪个档次更划算的说法。当我们有经济条件的时候,可以选择高档次来缴纳,反之,则选择低档次缴纳。养老待遇的公平原则是多缴纳多得,所以我们选择高档次缴纳,今后领取的养老待遇就越多,也就是说现在付出多一些以后待遇就更高。
当我们个人名义购买职工医保的时候,只有两个缴费档次可以选择,1档缴费标准是2520元/年,2档缴费标准是5544元/年。这两个档次也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也并没有缴纳哪个档次高更划算的说法。
F. 社保高档跟低档什么区别
高档可以领取全额的退休工资,低档是按比例来领取的。具体见社保局细则。
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低档和高档的区别在于,退休后养老金领取的多和少的区别,交得多,将来领取得多,反之领取得少。最高和最低相差很大。最高是最低的5倍不过这种东西量力而行,你赚个一两千一个月交最低就行了,因为最高挡,一个月就要缴纳两三千。
高档次缴费是社保缴费基数的100%、最低档次是60%,差距就是40%,一直这样差下去,缴费年限相同,同年退休,退休养老金也至少相差40%。
养老保险交得多以后退休了就领得多,养老保险缴纳的多少与退休领取的多少是成正比的。
举个例子:
假设社会平均工资3000元/月恒定不变。参保人甲,按最高档300%缴费,每月缴3000*300%*20%=1800元,其中计入个人账户720元,计入社会统筹1080元,缴费年限累计20年;参保人乙,按最低档60%缴费,每月缴3000*60%*20%=360元,其中计入个人账户144元,计入社会统筹216元,缴费年限累计20年。
养老金计算如下:甲,基础养老金=(3000+3000*300%)/2*20*1%=120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720*12*20/139=1243元(还要加上利息部分
养老金合计2443元。
乙,基础养老金=(3000+3000*60%)/2*20*1%=48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144*12*20/139=249元(还要加上利息部分)
养老金合计729元。
甲乙对比:甲的缴费金额是乙的5倍,所得的基础养老金是2.5倍,个人账户养老金是5倍。
(6)养老金低档扩展阅读:
社会保险费的计算标准
社会保险必须根据各种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并按照给付标准事先估计的给付支出总额,求出被保险人所负担的一定比率,作为厘定保险费率的标准。而且,与商业保险不同,社会保险费率的计算,除风险因素外,还需要考虑更多的社会经济因素,求得公平合理的费率。
社会保险费的征集方式
1.比例保险费制
这种方式是以被保险人的工资收入为准,规定一定的百分率,从而计收保险费。采用比例制,原来社会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补偿被保险人遭遇风险事故期间所丧失的收入,以维持其最低的生活,因此必须参照其平时赖以为生的收入,一方面作为衡量给付的标准,另一方面又作为保费计算的根据。
以工作为基准的比例保险费制最大的缺陷是社会保险的负担直接与工资相联系,不管是雇主雇员双方负担社会保险费还是其中一方负担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的负担都表现为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其结果会导致资本排挤劳动,从而引起失业增加。
2. 均等保险费制
即不论被保险人或其雇主收入的多少,一律计收同额的保险费。这一制度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易于普遍实施;而且采用此种方法征收保险费的国家,在其给付时,一般也采用均等制,具有收支一律平等的意义。但其缺陷是,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缴纳相同的保费,在负担能力方面明显不公平。
G. 我的养老保险以前交的是低档,可以改高档吗
可以改缴费基数。
1、每年只能一次更正机会,就是在每年7月的年度社保基数申报的时候变更。
2、之前的社保不需要补交,因为手续比较麻烦,还设计你申报数额较低的滞纳金或罚款问题。
3、社保缴费基数对未来养老保险金额的影响目前看并不是很大。缴费时间长短很重要。
(7)养老金低档扩展阅读:
基本作用:
养老保险是以老年人的生活保障为指标的,通过再分配手段或者储蓄方式建立保险基金,支付老年人生活费用。它的实施具有以下作用:
1、有利保证劳动力再生产
通过建立养老保险的制度,有利于劳动力群体的正常代际更替,老年人年老退休,新成长劳动力顺利就业,保证就业结构的合理化。
2、有利于社会的安全稳定
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人数也越来越多,养老保险保障了老年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等于保障了社会相当部分人口的基本生活。
对于在职劳动者而言,参加养老保险,意味着对将来年老后的生活有了预期,免除了后顾之忧,从社会心态来说,人们多了些稳定、少了些浮躁,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3、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各国设计养老保险制度多将公平与效率挂钩,尤其是部分积累和完全积累的养老金筹集模式。劳动者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数额,与其在职劳动期间的工资收入、缴费多少有直接的联系,这无疑能够产生一种激励劳动者的职期间积极劳动,提高效率。
H. 个人交养老保险,高档和低档,退休后工资有什么差别
在缴费年限和其他情况都相同时,领取的养老金,按%缴费是按60%缴费的约1.4倍;按300%缴费是按100%缴费的约2.4倍,是按60%缴费的约3.4倍。
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缴费年限、职工平均工资、年龄等不同,计算出来的养老金数额可能不同,但三种情况之间的比例关系还是比较稳定的。
1、计发工资不同: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a+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 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以上两项之和为每月领取额。注意:基本养老金每年7月根据全省统一公布的方案实施年度调整。
2、缴纳不同:在用人单位服务的劳动者,对养老保险缴费高低标准没有选择权,以本人应得工资为基数,按规定的比例缴纳。其中,本人工资低于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上年社会平均工资60%的按60%缴纳,高于300%的按300%缴纳。
(8)养老金低档扩展阅读
举个例子:
假设同一人分别按这三个档缴费,缴费15年,60岁退休,按60%缴费个人账户储存额为4万,按100%缴费个人账户储存额为7万,按300%缴费个人账户储存额为21万,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000元,养老金分别为:
1、按60%缴费时,个人平均工资指数为0.6,这时,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一年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个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2*累计缴费年限*1%=(5000+5000*0.6)/2*15*1%=600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40000/139=287.77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600+287.77=887.77;
2、按100%缴费时,个人平均工资指数为1,这时,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一年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个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2*累计缴费年限*1%=(5000+5000*1)/2*15*1%=750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70000/139=503.60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750+503.60=1253.60;
3、按300%缴费时,个人平均工资指数为3,这时,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一年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个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2*累计缴费年限*1%=(5000+5000*3)/2*15*1%=1500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210000/139=1510.79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1500+1510.79=30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