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社保 农村买社保要多少钱一个月
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也会重视社保,觉得自己购买了社保的话将来养老不成问题,生活的医疗、生育或是工伤等也能够有相应的保障皮答孝。农村户口是可以去购买社保,但对社保费用不太了解,农村买社保要多少钱一个月?我为你讲解这方面知识。❷ 请问农村的医保和养老保险每年交多少钱
农村的医保和养老保险,各个地方都不一样,我们这里医保分300/500一年,社保600/1680,直接问一下村里就知道了,或者各个乡镇都有便民服务中心,去问一下。
❸ 今年养老保险和医保一共交多少钱
你好,养老保险和医保一共要交多少钱,就看交的是哪一个档位,缴费基数是多少,这样才能确定具体的数额。
❹ 农村养老保险能领多少钱一个月
农村养老保险的领取标准:
按照缴费档次,第一档的每月补贴是15元,第二档是35元,第三档是50元,第四档是60元,第五档是70元等;而按照集体经济组织的补助标准,第一档每月补贴5元,第二档补贴10元,第三档补贴20元,第四档补贴25元等。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是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养老待遇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保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
1、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
2、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三是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四是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八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❺ 农村养老金一个月领多少钱
基础养老金最低55元。个人账户养老金按账户累计余额计算。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农村养老金计算如下:1、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拍镇统一是120了)3、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4、公式中:本人指数化月答兄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养老金的领取是无限期规定的,只要领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即使个人帐户养老金已经用完,仍然会继续按照原标准计发基础养老金,况且,个人养老金还要逐年根据社会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增加而增长。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领取得越多,相对于交费来说,肯定更加划算。例如:根据上述公式,假定男职工在60岁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时,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累计缴费年限为40年时: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个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39平均缴费指数就是去年你按1000基数缴纳,而社会当年平均工资2000那你的当年指数就是0.5,把每年的算出来平均,很容易,到时候你自己都可以计算多少养老退休金的。
《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第七条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要引导中青年农民积极参保、长期缴费,长缴多得。具体办法由清贺袭省(区、市)人民政府规定。
❻ 新农合退休后可以每月领多少
新农合退休后可以每月最低拿到100元左右,最高的拿到800到1300元。
基本养老金也称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构成,即基本养老金等于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养老金加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作为一种过渡性安排,不是每个人都享有的。
退休,是指劳动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2011年1月起,我国对个人提前退休取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没有连续工龄十年,但是只要是社保累计达到15年了,年龄达到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即可办理退休手续。如果因为换工作或者是其他原因,在不同地方缴纳社保,但是没有交满15年,但是满10年,其他地方的养老账户和参保年限转移到缴纳满10年的这个地方,是可以在当地申请领取退休金的,而且是按照当地的退休条件来进行领取的,也可以办理退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其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❼ 新农合320元包括养老保险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不包括养老保险。2021年新农合医保的最低保险缴费标准为每人320元。农村居民需要根据自身经济收入水平,以及家庭成员身体状况,适时合理地缴纳新农合保费,为家庭购买一份健康保障。
首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农合)属于医疗保险的范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属于养老保险的内容。二者不是一个概念,不能等同理解。
其次,新农合主要解决农户在就医时看病难、价格贵等问题,通过财政农户多方共同承担保金,为农村居民提供一份健康保障。新农保,则重点聚焦农村居民在失去应有的劳动能力之后,基本生活保障的问题。两种保险关注的领域、针对的人群也有所不同,概念需要辨析清楚。
为解决农村人口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农村地区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些群众迫切需要的医疗保障问题,新农合医疗保险于2003年创建。这是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增进农村地区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暖心举措。保险资金来源,一方面是农民每年每户根据自身家庭医疗需要而缴纳的保险费。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财政部门也针对新农合进行了财政支出。国家财政和农户共同分担保险资金,为保险资金在农户家庭医疗健康出现问题,有需要的时候,提供一份较为充足的资金保障。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第二十四条,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