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保险 > 养老金并轨人才流动

养老金并轨人才流动

发布时间:2023-03-30 22:12:18

1. 养老金并轨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养老金“并轨”:指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目的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适当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弥补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双轨制—企业养老金和事业养老金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2. 2024年养老保险并轨政策

我国对于退休老人之后的退休生活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自从推出养老金制度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社会养老保险的缴纳。大家都知道,在缴纳社保这方面,私企的职工跟事业单位的员工缴纳比例是有一些不一样的。
而在领取养老金时,事业单位的职工往往还可以额外领取一份职业年金,私企员工往往是没有的。而最近有不少人都在聊养老金并轨的事情,养老金并轨是什么意思?并轨后80后养老金怎么算?
一、2024年公务员养老金并轨是什么意思?
1、双轨
大家都知道,机关单位和企业工作单位的退休机制是有一些不同的。正常来说,公务员在缴纳养老保险的时候,缴纳比例要么很高,要么干脆不交,反正是一定会有养老金的。而企业退休人员则需要按时缴纳社保,才能在退休之后领取一定的养老金,这就是养老金双轨机制。
2、并轨
根据相关机构的消息显示,从2024年10月份开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的十年过渡期将会结束。
也就是说,从2024年的下半年开始,机关单位的退休人员在计算养老金的时候,计算方式将会更新。它采用的是累计缴费年限平均缴费指数,和社会平均工资来计算养老金的待遇。
也就是说,在并轨之后,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是否能够领取到养老金,需要按照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工龄等来挂钩,跟普通企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没有什么区别了。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其实也有一定的区别。
因为在现实中,很多企业,没有严格的按照本人的实际工资基数,来建立社保的缴费基数。从而降低了最终的平均缴费指数,那么自然企业单位的养老金还是很低。
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缴费基数往往很高,所以退休后的养老金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
二、并轨后80后养老金怎么算?
养老金并轨后,社保养老金计算就跟城镇职工一样了,按照这个公式: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总的来说,参加工作的时间越晚,越接近2014年10月这个时间点,年限就越短,过渡性养老金越少。
其实养老金制度早就开始并轨了,在2024年之后,养老金并轨的实际情况不会有明显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每年的公务员大军如此庞大的原因之一。

3. 社保并轨是什么意思

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版保险,工作权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条例》提出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社保,是对《决定》的贯彻实施,同时也再次释放出“养老金并轨”启动的信号。

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同时决定,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次提高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

《决定》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待遇水平与缴费相关联,建立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统筹考虑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促进人员合理流动;同步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形成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标志着养老金“双轨制”的破冰,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

4. 养老保险并轨时间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从2014年10月开始个人交保险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同时决定,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次提高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养老金并轨正式启动,这意味着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将告别“免缴费”时代。改变人手发放一张社保卡此次国务院明确养老金“并轨”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这意味着全国所有按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体制内人员”,总数近4000万的庞大群体都将启动改革。长期以来,这部分人及其单位不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养老吃的是“财政饭”。而改革将改变这一局面:今后这些人群将参照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缴纳养老金,并将发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从单位养老转向社会化养老。缴费职业年金个人需缴工资4%改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领取: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计算:每月工资5000,得缴600公务员小明除去津贴、补贴等,每个月缴费工资是5000元,改革前单位和个人都不用缴费,小明退休后照样有养老金。改革后,小明每月要缴纳养老保险400元。职业年金方面,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这样,小明又要缴200元,加上基本养老保险的400元,一共缴600元,这笔钱是从小明的月收入中扣除的,将进入小明的养老金个人账户。连同单位缴费部分,退休后按月发放。领取2014年10月1日是关键点改革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因此10月1日成为领取养老金的关键点。10月1日前已退休的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10月1日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10月1日前参加工作、10月1日后退休、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指导实施。10月1日后退休、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和基本养老金计发比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执行。也就是说,可以选择按规定补缴一些钱,然后享受养老金;或者直接转入一种养老保险体系,拿比较低的养老金。注意:还有过渡性养老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说,“逐步过渡”政策主要是两条:一是他们在改革前的没有实行个人缴费的工作年限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将来退休时在发给基本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二是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行养老待遇的新老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待遇退休领多少钱与职称无关一直以来,一些机关和事业单位往往存在退休前突击提升职级、职称的情况。随着改革推进,这种情况可能有所改变。这是因为,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按照职工退休最后一个月工资一起发,并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进行调整。而改革后,将按照本人历年缴费多少、缴费期长短来计算养老金标准。这意味着,小明即使退休前没有被提拔,但由于他的缴费年限长,也可能比他的上司领的退休金要多。这也是一个重大变革,有利于避免相互攀比,逐步建立起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调整机制。此外,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必须实行全国统一工资制度,由于工资结构不同,机关事业单位按照基本工资配发的退休金与企业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相当,但是加上按照机关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的退休生活补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就高于企业基本养老金。如今,这一因素不复存在。更关键的是,同样年龄退休的,计发月数相同,所以缴费越多,待遇水平越高;而同样个人账户积累的,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少,即除数越小,因而待遇水平越高—这就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意思。这些改革要点也不可忽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离休人员: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仍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离休费,并调整相关待遇。关系转移: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或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并以本人改革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基金,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基金。转移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筹资机制:各级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应切实加强基金征缴,做到应收尽收。各级政府应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解读职业年金是否强制实施不好说对于《决定》的印发,吉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蔡向东表示,改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缴费模式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是一样的。其中的区别,主要体现职业年金上。《决定》中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蔡向东认为,“应当”在这里还不能理解为“必须”性的“强制”。因此,职业年金是否能强制实施,实施的具体办法等还得看之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财政部如何制定。蔡向东说,实际上,当前企业职工除了强制实施的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外,也还有企业年金制度,只不过该制度对企业来说不是强制实施的,而是企业根据本身的经济效益和人才发展战略来决定是否实施以及实施的规模。2012年末全国有5.47万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网站消息,截至2013年3月底,我国实有企业1374.88万家,这说明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例还不到0.4%。
法律依据
《社会保险法》第十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5. 什么是社保双轨制

什么是社保双轨制?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含义是不一样的。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
第一,社保的双轨制实际是指退休制度的双轨制。
过去我们常说的双轨制,其实并不是社保的双轨制,而是退休制度的双轨制。所谓退休制度的双轨制,是指在2014年10月1日之前,当时我们国家实行的是两种退休制度。即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用缴纳社会保险,而是按照退休年龄来办理退休。只要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就变成了铁饭碗,只要没有犯大的错误,工作了一定的年限,到了退休年龄,都能按月领取退休金,而且退休金的计算是按照本人在职时实际工资的总额,根据工龄长短的比例来计发的,退休金列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全部由财政来支付;而企业工作人员,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职工在职期间,必须按照社保法的规定缴纳的职工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达到最低15年,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才能符合办理退休的条件,才能按月领取养老金。由于这两种退休制度并存,不缴纳社保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拿着高额的退休金,而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职工,需要缴纳社会保险,却拿着比较低的养老金,这就是退休制度的“双轨制”。
第二,我国退休制度的并轨制度。
2015年1月,国务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即国发(2015)2号文件,作为国务院2015年的2号文件,就是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说明国家对以前退休双轨制改革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根据改革的方案,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2014年10月1日起,全部纳入社保缴费体系,但是本着平稳过渡,有序推进的原则,将不同时期参加工作和退休的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即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改革前退休的人员,按照老办法办理退休,制度实施前后参加工作和退休的人员,按照中人的办法办理退休,在按照新办法办理退休的同时,要给予一定的过渡期;新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完全按照新制度办理退休。按照新办法办理退休的人员,其性质和企业职工办理退休的方式完全一致,都是需要按照社保法的规定缴纳职工养老保险,缴费达到15年以上,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退休金的组成和计算方法和企业职工退休完全一致,退休金变成了养老金,这就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由双轨制变成单轨制的进程。
第三,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并不能完全消除养老金的差别。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对于所有的城镇职工都是实行一样的缴费制度,一样的退休政策,一样的养老金的计算方法。这里所说的城镇职工,既包含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也包含了企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一样,都必须要按时缴纳养老保险,今后才能办理退休,领取基本养老金。但是由于缴费基数、缴费指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余额的不同,其实二者的养老金水平还是存在差别的。虽然存在差别,但是在同一种制度、同一种缴费模式中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别,这种差别永远会存在。同时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缴纳的职业年金属于强制性的,而企业单位的企业年金是属于自愿模式,所以在年金的差别更是巨大的。在职工养老保险体制机制改革的基础上,国家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将原来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合并为新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由于缴费方式、养老金的计算方式等不同,职工养老保险和新的居民养老保险成为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种类,给城乡居民增加了选择养老保险种类的余地,这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现“多层次、广覆盖”具体体现。由于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的存在,很多人将这成为新形势下“社保双轨制”,这就是不同历史时期双轨制不同含义的原因所在。
综上所述,我国社保的双轨制,实际就是退休制度的双轨制,随着2014年10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面纳入城镇职工社保体系,标志着我国退休制度双轨制模式的终结,统一的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形成;同时由于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两种养老制度的并存,新的“双轨制”也在同时运行。

6. 退休养老金双轨制,对我们退休金有什么影响

养老金双轨制是什么?
所谓“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从总体上说,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这是因为我国城镇养老保险的改革是从企业开始的,企业先实行了社会化,而机关和事业单位仍然是单位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一个差距。具体说来,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及“退休养老金双轨制”的形成主要有三个阶段。一是传统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阶段(1951-1978年);二是对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的探索阶段(1978-1991年);三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阶段(1991年至2017年)。
养老金并轨存在弊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它的不合理性、不合法性问题突出。退休金双轨制是对做出同等贡献的企业职工的严重不公。
1、调查显示,89%的网友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幅度和速度表示不满,尤其对养老金“双轨制”颇有微词。
网友认为,企业退休人员工资过低,如今工资的涨幅也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导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为此,应该公开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员工资金表,加大企业退休人员工资涨幅,甚至彻底取消养老金“双轨制”。
2、“养老金双轨制”造成除了保障体系的“双轨制”问题外,其实与收入分配改革相关联。改变不公平的“养老金双轨制”,必须把它嵌入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里,才能理顺分配关系,缩小不合理差异。
3、退休双轨制使得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差距较大,引发公平性质疑;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在养老制度上的双轨制,而制度之间又缺乏合理的转移接续安排,如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中途离职只能‘净身出户’,阻碍了人才合理流动。
养老金并轨,对你我有什么影响?
如果你是普通企业员工,那这个并轨和你真的没啥关系。因为并轨呼声之所以这么高,只不过是为了促进公平,让广大劳苦工作者的心里平衡点。
但如果你是机关事业单位员工。那么影响可就挺大了。那么怎么来处理这种影响呢?那就是区分人群,这就是之前一直所说的“老人”“中人”“新人”的问题。
2014年10月1日前退休的人成为“老人”,养老金将按照老办法计发;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人就为“中人”,对这类人实行过渡性措施;2014年10月1日起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将成为“新人”。
由以上内容可知,老人按照老方法发放养老金,中人是老方法+新方法计算养老金,而新人就是按照企业的标准来算养老金了,一直在企业工作的你,或许经过很多年后会发现,原来你和机关单位的养老金标准终于持平了。

7. 2019年湖北公务员养老保险并轨了吗,事业单位和老师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2010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编辑第十三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
七、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
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或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并以本人改革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基金,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基金。转移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
2015年5月15日,国务院颁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下称《条例》),规定从7月1日起,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将依法参加养老金缴费。
在这次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提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纳20%,个人缴纳8%,这一比例与企业职工一致。根据决定,对改革前已退休人员,保持现有待遇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对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通过建立新机制,实现待遇的合理衔接;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通过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此项规定的灵活性,避免一刀切,能够有效安抚人员。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副教授胡颖廉表示,养老并轨将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缴费义务,促进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人事互通,有利于构建更加健康的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专家认为,此次的养老保险并轨制度改革可以保证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社保金额累计计算,还利于人才流动。如果一些有想法的年轻人想去下海经商、想去企业,但是原有制度没有办法保证这些人的保险跟社保对接,限制了人才流动。所以现在实施养老保险并轨制可以多多少少对公务员岗位人员流动有些保障。
这些措施推进了公务员养老金的社会化,破解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人员流动的瓶颈,是促进政府组织从封闭走向开放的重要事件。基于一个开放的政府组织,优秀人才可以进入,在职公务员也可以退出。有志投身公共事业的优秀人才可以带着他们的社会保障权益记录进入政府机构,没有任何权益损失。具有高学历和丰富公共管理经验的公务员,可以选择一段时间进入高校任教,如果需要他们可能再返回政府机构。一旦实现公务员养老金社会化,打开了人员流动的大门,政府组织即具有了人员筛选和适应竞争的能力,那些喝茶看报纸的低效岗位和不贡献却领工资的冗员将可以安全退出。一个具有吐故纳新能力的政府组织,将大大增强其活力和竞争力。

阅读全文

与养老金并轨人才流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孝顺父母的儿童诗歌 浏览:973
受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 浏览:348
幼儿园重阳节幼儿发朋友圈活动 浏览:688
哪些明星在剧中演过老年人 浏览:56
以孝顺父母为主题班会 浏览:607
70岁生日宴席酒店菜谱大全 浏览:619
老年人得脑梗总是晕怎么办 浏览:96
三个八十岁老人在一起唱什么歌 浏览:231
上海航空机长退休年龄 浏览:838
体检肝脏在哪个位置 浏览:108
个体工商户参加社保后退休 浏览:921
苏联解体了俄罗斯退休金 浏览:187
长寿花怎么能长得大一点 浏览:361
河北高龄补助70岁 浏览:910
将来企事业单位退休金政策 浏览:741
坚持步行的人为什么会长寿 浏览:664
50岁女人被丈夫嫌老 浏览:512
退休人走了养老金怎么领 浏览:273
东莞中医养生去哪里学 浏览:5
失信人60岁 浏览: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