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养老金空账的概念介绍
20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中国着手对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经过10多年的探索,于1997年正式确立了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为特征的混合型养老保险模式,该模式中社会统筹部分为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0%,由企业缴费形成,个人账户部分为个人缴费工资的11%,其中企业负担3%,个人负担8%。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规定“为与做实个人账户相衔接,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但是,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却是“空账”。那为什么会出现“空账”,“空账”的规模有多大,怎么解决个人账户空账等问题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焦点,下面就来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Ⅱ 养老金投资股市赚了钱归谁,赔了又谁来填补
养老金投资股市,是保留了大部分的基本金在国债,定期存款等低风险理财产品之后,只有小部分流进股市,无论亏还是赚,都不会影响到普通人的养老金。只有是投资就一定有赔有赚,尤其对于老百姓的养老金来说,这笔钱是他们退休后的养老钱,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肯定会引起更多职工的不满。
有专家表示,只要投资资本市场里那些低风险的产品,就不会有太大的亏损风险。其实很多国家都将这种社会保障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这么多年也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说明这种做法是成功的。但也有人表示,低风险不代表没有风险,特别在经济下滑的时候,资本市场往往波动较大,更不用提金融危机了,金融危机时期几乎所有国家的社保基金都在亏损,并且影响到了参保人的利益。
Ⅲ 养老金空账问题
所谓空帐,主是每个缴纳保险的职工帐户中没有现金存款额,而只是有存款的数,这部钱一般用来支付上一代退休职工的工资、福利,例如山东现在个人对帐单就出现做实部分和非做实部分,所谓做实部分就是缴纳保险职工帐户中实际存在的现金金额,非做实部分就是数据帐,也就记帐是这样,其实也并不影响职工保险记帐。
Ⅳ 职工养老保险降低费用,那么这个资金缺口谁来填补
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能够适时的降低到16%,那样就意味着这一养老保险的缴费,针对企业而言将会更加的便宜。那样降低的这部分费用,谁来承担这一资金短缺呢?这种情况是值得我们大家关注并讨论的难题。
Ⅳ 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正常啊,财政会填补上的。亏空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可以说存在,也可以说不存在。
存在的说法,有以下理由:
一、国家开展社会保险个人缴费(1995年)之前的所有退休职工,全部由社会保险无偿支付待遇。以我县为例,14000名退休职工中,有4000人就是从来没有缴费,一直在领取待遇。一年就是6000万元。
二、国家开展社会保险个人缴费之后退休的职工,在1995年之前的工龄视同为缴费年限,并按规定核定了待遇。那么,这个视同缴费年限的钱,也是社保在无偿支付,今年我县退休人员,如果是1980年参加工作的,那么退休待遇约为1000-1200元左右,其中视缴缴费部分为700元左右。这部分人员一年这一块需要支付6000万元以上。
三、其它原因。比如社保的实际利息要低于记账利息等。
Ⅵ 什么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现象你是如何看待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
社保空账运行就是只是账户上有钱,实际上是没有那部分钱的,出现这样的问题,一般都是国家财政直接补贴,就是用纳税人的钱填这个窟窿。所以现在国家倡导要做实个人账户,至少保证个人账户是有钱的。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Ⅶ 我国养老保险空账问题
所谓养老金的空帐问题或者是缺口的问题,指的现在对应到每个个人账户的钱没有做实,有很多账户虽然应该有这么多钱,实际上是空的,是因为我国现在实际养老金的运行模式是一种统账结合的方式。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Ⅷ 什么是养老保险空账
就是:现在在职的工作人员,交付的社保养老金,已不能支付越来越多的退休老年人的退休费用.
Ⅸ 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所谓养老金的空帐问题或者是缺口的问题,指的现在对应到每个个人账户的钱没有做实,有很多账户虽然应该有这么多钱,实际上是空的,是因为我国现在实际养老金的运行模式是一种统账结合的方式。
(一)空账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规模
1.个人账户空账产生的原因“空账”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1993年,在全国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相关代表提出,中国要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账户制度由此确立。然而已退休的职工(即所谓的“老人”)和在实施个人账户制度以前较早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即所谓的“中人”),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并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但养老金需要支付。
因为我国自1997年开始就一直实行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混账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就是说将两个账户混合管理,所以,这就给个人账户资金向社会统筹账户转移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为了解决已退休职工(即所谓的“老人”)的养老金支付问题,社会保障机构就利用“混账管理”的便利,直接挪用在职职工个人账户中的资金,长期以来,由于不断地透支个人账户来填补社会统筹资金的不足,于是就导致了个人账户的空账。
2.现个人账户“空账”的规模
近几年来,我国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在急剧扩大,2000年8月至2001年1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和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的报告指出,在未来50年里,城镇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抚养比将由3.65:1提高到1.87:1;社会统筹基金总缺口将达到1.8万亿,平均717亿。个人账户空账的空前大的规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埋下了很多隐患。
(二)个人账户“空账”埋下的隐患
个人账户“空账”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由现收先付制向积累制的转变,并将养老金的支付风险转移到了后代,影响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也降低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公信力。
首先,个人账户的“空账”直接影响了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由现收先付制向完全积累制的转变。这种转变势必会影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完全积累制的实现,最终只能使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停留在表面,无法发挥根本性的作用。
其次,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使得养老金支付风险被留给了下一代,影响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公信力。个人账户的无积累——“空账”问题就是将养老金支付风险转移给了后代,风险的转移使得人们的缴费意识降低,由此各种显性、隐性逃费的现象就会出现,而逃费又会引起低征缴率和高缴费率的恶性循环,影响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同时造成基金收入小于基金给付需求的状况,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也增加了基金增值的压力,使得养老保险制度的公信力以及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