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保险 > 养老金贬值通胀2014

养老金贬值通胀2014

发布时间:2023-02-22 08:51:14

养老保险多省收不抵支改革18年为什么钱不够花

养老保险多省收不抵支改革18年为什么钱不够花
核心提示:人社部将多措并举增强基金的支撑能力。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提高统筹层次,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进一步拓宽基金筹资渠道,启动实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此外,还将采取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等方式增强筹资能力。
人社部将多措并举增强基金的支撑能力。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提高统筹层次,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进一步拓宽基金筹资渠道,启动实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此外,还将采取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等方式增强筹资能力。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推动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
新一轮养老保险改革大幕徐徐拉开。
按照今年全国“两会”定下的时间表,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年内出台;延迟退休方案今年制定,明年上报,2017年正式推出;加之现已发布的养老金投资运营方案、机关事业单位并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并等三项方案,这五项改革构成了未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框架。
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胡继晔将这一揽子改革视为继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新阶段。
然而,自1997年我国正式确立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至今,去年出现了当期缴费收不抵支,而且按照去年1.9万亿的支出来测算,若不注入新的资金入池,以目前3.5万亿养老金存量,十几年后就会用光。
并轨冲击
2004年,由于当地国企改制,李莉(化名)从已工作了16年的缫丝厂下岗,进入一家民营企业再就业。她只记得当年退休时领出了一张社保单,但到自己退休时究竟能换出多少钱,她也摸不着头脑。
李莉只是制度转型浪潮中的一个个体,但不清楚这笔账该怎么算的人绝非她一个。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导致大量国企倒闭,所谓“单位”不复存在,原有依靠单位保障的制度难以为继,养老保险制度便从单位保障转为社会保障,并由此建立了我国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简称统账结合)的制度。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在《中国通胀结合养老保险现状、问题与出路》一文中将现行制度建立的原因总结为,正是“国企改革催生了中国社保体系的诞生”。
当时,通过个人缴费的引入,建立了养老保险三支柱模式;并通过其后1995年、1997年的两份文件,正式确立了单位缴纳20%、个人缴纳8%的统账结合制度。
按照制度设计的预想目标,社会统筹部分是要体现公平,实行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部分是要体现激励,实行积累制。
“一个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了20年目标都没达到。”郑秉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评价说,因为看不见个人账户的影子,实际个人账户也变成了社会统筹的一部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国企改革而建立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后加入体系的私营企业等非国有部门,以及处于流动状态的农民工来说,适应性较弱。
隐形缺口有多大?
李莉在临退休之际也陷入了困惑:企业和自己已经缴纳了养老保险,大家都在说财政每年还会补贴养老保险,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不时有资金缺口这一说法?
来自人社部公报等资料显示,自1997年统账结合制度确立以来,国家财政就开始补贴养老保险,从当年的2亿,到1999年的168亿,再到2007年的1157亿,截至2014年的这18年内,各级财政共为养老保险补贴了近2.2万亿。
另一端,在账户的收支结余上,截至2014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量为31800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量为3845亿元,两者共计约3.5万亿。
总盘子似乎结余很多,但从当期收支来看,实际2014年拐点已经出现,当期养老金首现收支赤字(详见21世纪经济报道11月19日5版《养老金年度收支现赤字,不改革十几年后耗尽结余》)。这昭示着当期收支渠道已枯竭,是依靠部分存量资金运行。
然而,更令学者们担心的是,养老金明账之外的隐形债务问题。所谓隐形债务,意味着真正的支付压力只是被延后了而已,尤其是当扩面征缴的人群进入退休阶段时,支付缺口将更加显现。
中国社科院2014年发布的《现行统账结合模式下隐形债务预测与测算》报告显示,以2012年为基准,社会统筹账户的隐形债务为83.6万亿元,个人账户的隐形债务为2.6万亿元,合计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下的隐形债务为86.2万亿元,占2012年GDP的比率为166%。
“不管怎样,一个事实是现有隐形债务依然很大。”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这么大规模的缺口偿付不起的话,只会导致“大规模违约”,要么就是延迟退休,减少领取养老金年限;要么就是通胀,拿到手的退休金缩水。
在他看来,之所以会存在隐形债务问题,一方面是待遇确定型支出所带来的新成本,简单理解就是不管当期收入结余多少,但养老金支付还是要以即期社会平均工资为发放基准。这也就带来了退休金支付单位金额上的增加;此外,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领取养老金人数增加,相应领取水平和领取人数双双增长,无疑加大了总体支付压力。
而在聂日明看来,另一个更深层次问题,则是1997年制度转轨时的历史遗留成本,拖到了现在。
企业员工在制度转轨前,养老保险采用现收现付模式,单位和个人都未曾缴纳养老保险,当从企业支付养老金向统账结合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并未补偿这部分钱。
国家一度试图解决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先后在13个省市试点做实个人账户,但是效果甚微。
多措并举筹资金
原本寄望历史转轨成本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缩减,然而,随着新进入养老保险体系缴费人群增速放缓,目前来看,隐形缺口在不断膨胀。
这一点在省份结余上更为明显。财政部2009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报告显示,当年在扣除财政补贴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年收支出现赤字的省份为13个;转眼到2014年,赤字省份增至22个。这意味着,全国近七成省份已出现亏空预警。
在聂日明看来,之所以资金吃紧问题现在越来越严重,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错过了改革时机。
按照胡继晔的分析,从1997年一直到现在,养老保险都处于扩大征缴面的过程,现在基本覆盖了劳动人口。
扩面意味着当期养老保险收入的来源增加。尤其是对于尚未消化转制成本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而言,在2002年-2011年内,参保人数基本每年以5%的增速在增加;同时相应的当期结余每年也都稳定在以10%的速度增长,其中在这10年中更是有6个年头结余增速在30%以上。
“在社保黄金(1055.90,-14.10,-1.32%)期,有源源不断的缴费人进来,这为养老保险提供了稳定的收益;而且当时正处于‘入世’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国企效益也很好,恰是改革的好时机。”聂日明说。
他认为,反观现在,过去10年带动职工参保人数快速增长的农民工,现在进城速度已开始放缓。
近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回应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和部分省份养老金发放问题时表示,2014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当期养老金支出大于基金征缴收入的省份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养老金待遇水平连续上调,基金支出增加;人口老龄化效应逐步显现,参保人员中退休人数增速高于缴费人数;部分地区抚养比较高,负担较重。
在浙江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何文炯看来,要按照公平的原则和“抑峰填谷”的思路,严格控制高保障人群的基本养老金标准,稳定中保障人群的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低保障人群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并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形成理性的预期。
据悉,人社部将多措并举增强基金的支撑能力。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提高统筹层次,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进一步拓宽基金筹资渠道,启动实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
此外,还将采取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等方式增强筹资能力。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推动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
相关新闻:养老金滚存结余超3万亿仍心里没底财政补贴超2万亿
日前,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数据。总体上看,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超过5万亿元,“家底”还是很厚实。
然而,数据的公布却引发了社会热议,特别是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表示担忧,甚至有媒体惊呼“养老金收不抵支缺口很大”。那么,养老金收支情况究竟怎样?到底存在不存在资金“缺口”?百姓未来养老有没有保障?
养老金待遇连年提高和人口老龄化正在使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隐形债务”加速显性化。
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非常低,虽然成立了省级调剂金制度,但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劳动力输出地区,养老金支出的压力非常大,必须靠财政转移支付才能“保发放”。本报近日报道了这一情况之后,引发了民众对于财政增速下滑之下养老金问题的关注。
剔除财政补贴,养老保险支出高于收入,未来将存在缺口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基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险”。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大头”,资金量占到整个社保基金的六成左右。
先来看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相关数据:
2014年,本年收入23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187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本年支出197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基本养老金支出19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本年收支结余3476亿元,年末滚存结余30376亿元。
“算大账的话,去年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是2.3万亿元,支出不到2万亿元,收支相抵还有结余。”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分析,当年的结余有3476亿元,加上往年滚存的结余,总的剩余资金超过3万亿元,养老金发放应该不成问题。
既然养老金年年有结余,而且“余钱”高达3万多亿元。为啥社会上还会屡屡传出养老金“收不抵支、缺口很大”?
实际上,分歧出在“细账”上。有观点认为,虽然去年养老保险总收入是2.3万亿元,但如果剔除其中的财政补贴部分,保险费纯收入是1.8万亿元,支出却是1.9万亿元,明显“收不抵支”。再有,收入的增速是11.9%,支出的增速是18.4%,这么下去“余钱”会越来越少,终有一天养老金会出现缺口。
“同一个问题,放在不同的时间段或特定条件下考量很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白景明认为,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由单位缴费、个人缴费和财政安排的部分资金构成的。这三部分收入加起来,肯定是“收大于支”。现阶段,人们不必过度担心资金问题。
支出因素增多,现阶段不能靠提高缴费实现收支平衡,要推进全国统筹
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年均增长18.6%,收入年均增长12%,支出比收入增幅高出6.6个百分点。支出增长比例均明显高于收入增长比例,意味着钱流进来得慢、流出去得快,即使加上财政补贴,也难以实现自我循环。
造成养老金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养老金支出的因素在增多,养老金的征缴却并没有提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分析,我们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于上世纪90年代,在此之前企业和职工并没有养老保险缴费,但这些职工进入新的养老保险体系后,退休是要从里面领取养老金的。随着这部分“老人”逐步进入退休年龄,领取养老金人数增多,未缴费造成的缺口开始显现。还有,这些年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月平均水平2015年达到2200多元,是2010年的1.7倍,这块支出也在增长。
“我国养老保险的法定费率,是企业缴纳工资收入的20%、职工缴纳8%,合计达28%,在世界上也属于较高水平,通过上调费率来平衡收支不现实。而且,上一代人未缴费造成的‘窟窿’,全部由下一代人来弥补的话,会造成在职职工缴费负担过重,出现代际间不公平。”郑秉文表示。
看来,靠提高缴费来覆盖支出达到收支平衡,在现阶段还难以实现,财政补贴或其资金支持是必要的。在一些地方,出现养老金缴费不足时,为“保发放”都是由财政“兜底”,把差的钱补上。但这样的“兜底”只能救一时的急,长期来看风险更大。因为养老金每年缴费多少、领取多少、需要财政补多少,没有一个精确的测算。差多少补多少、走一步算一步,不但让财政难以“兜底”,也让公众心里“没底”。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社会保险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政策设计要综合考虑人口结构的变化,需要往后想5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养老保险必须坚持精算平衡,不能把缺口完全留给公共财政,实际上是留给其他纳税人,否则不仅不公平,也带来公共财政不可持续。
养老金收支不平衡,在地方政府的“账面”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人社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4》披露,2014年河北、黑龙江、宁夏三省区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支出大于收入,收支平衡压力加大。而在广东、山东、北京、浙江、江苏等省市,养老金累计结余则超过了1000亿元。
郑秉文表示,在没有实现全国统筹的条件下,每年的结余都沉淀在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收不抵支,这让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承受更大压力。
“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是实现收支平衡的主要途径之一,应当加快推进。”郑秉文认为,按照目前的管理体制,养老保险基金分布在省、市、县三级,其中市县两级统筹单位有1000多个。统筹层次太低,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它带来很多弊端,比如养老金区域分化严重,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困难,局部保障风险加大等。
13年财政补贴养老金超2万亿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20日在回应部分省份养老金发放问题时表示,2014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当期养老金支出大于基金征缴收入的省份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养老金待遇水平连续上调,基金支出增加;人口老龄化效应逐步显现,参保人员中退休人数增速高于缴费人数;部分地区抚养比较高,负担较重。
记者查阅历年统计公报得知,自2002年至2014年,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已经超过了2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占主要部分。
李忠表示,从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支出情况看,今年前10个月,全国基金总收入超过总支出2100多亿元,绝大多数省份基金累计结余额都超过8个月以上的基金支付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能够确保当期养老保险待遇支付。
李忠在20日表示,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渠道中,财政补助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少数历史欠账较多、基金支付能力较弱的老工业基地省份,国家将继续加大中央财政补助力度。
自1995年“统账结合”的养老金制度地方试行、1997年全国统一实行以来,政府一直试图用维持高费率和设立过渡性养老金这两种“体制内消化”的方法来偿还转制成本。从目前养老金收支不平衡的趋势来看,留给这种办法的空间已经不多了。
虽然全国有22个省份当期征缴收入不足以支付当期支出,但不会直接影响到养老金的当期发放,其原因在于财政补助是养老金的法定筹资渠道,征缴收入必须加上各级财政补助,养老金的收支才能保持平衡。
人社部从2002年开始在年度的统计公报中单列各级财政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助情况。统计公报显示,2002年中央财政补助为408.2亿,到2014年,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已经达到3548亿元。
根据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计算,从2002到2014年这13年间,各级财政的补助养老金金额达到了20748亿元。
从补助金额增长的情况来看,从400亿元到2000亿元用了9年,2011年突破2000亿(2272亿元)后,2013年就突破了3000亿元(3019亿元元)。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情况》,今年预算的财政补助为3671.2亿元。
从财政补贴的结构来看,中央财政是绝对主力。根据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今年7月公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年度发展报告》(下称《报告》),2009年以来,中央财政占整个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比重保持在12%~13%,地方财政占比为1%到3%。
从报告公布的数据来看,与中央财政补助大幅增加不同,地方财政对养老金的补助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2009年为318亿元,2014年降为282亿元。
报告显示,2014年,企业养老保险地方补助为282亿元,占总收入1.2%,地方财政投入在10亿元以上的有重庆、上海、辽宁、天津、江苏、湖北、湖南七个省份。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近日表示,下一步要丰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来源渠道,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此外,还要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从“暗补”到“明债明还”
“统账结合”制度建立之初,这种应对转型成本的方式被称为“体制内消化”。
一位参与制度设计的人士称,当初选择“统账结合”制度模式时曾经充分考虑过转制成本的问题,并提出三种偿还模式:一是完全由财政负担;二是划拨部分国有资产;三是体制消化。鉴于当时的财政状况不佳,划拨国有资产在操作上缺乏手段,最终选择了第三种方式,通过高费率来增加基金收入和过渡性养老金对个人空账进行补偿。
从目前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的情况来看,这种“体制内消化”的模式已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早在2008年,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与全国200多位专家教授和200多位各级官员共同参与完成了《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下称《战略》)。当时,他们已经提出,转制成本是制约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改革与健康发展的瓶颈。
《战略》称,在确保养老金发放的前提下,转制成本没有显性化,但却给国家财政带来了长期的隐形压力,虽然现阶段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有一定程度的补贴,客观上化解了一部分转制成本,但没有在性质和目的上给予明确,是一种“暗补”而不是“明补”。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教授李珍认为,虽然财政从2000年就开始由少到多补贴养老保险制度,但是转制成本已然是一笔糊涂账,没有人说得清这笔补贴是不是足够履行政府的义务。
李珍建议,应尽快明确政府对经济体制转型引起的养老成本的责任,计算政府责任总量并建立偿付的机制,“明债明还”。
《战略》建议,尽快明确财政资金对消化转制成本的责任,使财政补助从暗补变为明补,同时利用国有资产收益来拓宽化解渠道。(完)(国搜财经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人民日报等)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Ⅱ 养老保险到底有没有用呢


尽管每年的涨幅在下降,但仍然要高过通胀率,所以不要再说缴养老保险不如把钱存银行这种话了。养老金是一款稳健的理财产品,目前看来收益率还不错,投资理财固然好,但能有一款无风险收益产品保底,让你在老年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保障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3、养老金杠杆高,回本速度快

我们在文章上面已经提到过了,养老金不只是自己在交的,所在的公司也要交一部分,企业每个月缴纳14%, 个人缴纳8%,按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大概就是交176块,退休后每月可领3396元,只需要几年就可以领回个人缴纳的本金了,剩下的都是净赚,绝对是非常划算且稳健的投资了。

Ⅲ 通货膨胀如何影响养老保险偿付能力

我国宏观经济一直面临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进一步稳步上涨。高通胀水平给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保证和附加值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实行“部分积累制”。也就是说,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部分实行现金支付制,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实行完整的累计制度。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标准以“个人账户”的累计额为准,累计额的大小受记账利率大小的影响较大。 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标准以“个人账户”的累计额为准,累计额的大小受记账利率大小的影响较大。与4% ~6%的通货膨胀水平相比,2008年以后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始终为2 .25%到2。波动了75%。

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希望可以对退休金的税收待遇要优于储蓄方式。

Ⅳ 通货膨胀那么厉害,我们交的养老金怎么能保证足够我们退休后使用怎么保证养老金不贬值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读一下这篇文章吧!
经济观察网魏英杰/文说实话,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自己每个月缴纳多少养老金,以后退休又可以拿多少钱。毕竟离退休还早,而且变数太大,这时候操心等于白操心。
但对已经或即将开始领取养老金的人群,这却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受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养老金能否随之调整,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近日,国务院决定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方案确定后,这将是国家连续9年较大幅度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水平。
照理说,这应当算得上是一个善政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大家都知道,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养老基金亏空很厉害,据统计2011年全国养老金个人账面亏空高达2万亿元。一方面是收不抵支,另一方面还要根据社会发展状况不断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这看上去就像是打肿脸充胖子。按照这样下去,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亏空只会越来越厉害。
这样做似乎也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掌声。北京某退休职业职工称,2004年他退休时养老金大约是1200元,如今差不多翻了一倍。“但老实说,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明年要是不涨了怎么办?”虽说养老金年年在涨,可许多人依然心存担忧。这说明了什么呢?
对于已退休人员来讲,养老金年年涨当然最好。何况,按现在的物价水平,不涨就等于降低。但这部分人群更大的担忧可能不在这里,而是不知道养老金今年涨了明年又会如何。这其实就是对现行养老金制度缺乏足够信心。这里头的原因,一方面正如报道所称,养老金涨不涨、怎么涨,缺乏一个正常的调整机制;另一方面就是,养老金账户常年亏空,让人觉得有不安全感。
人们对养老金的担忧,说到底就是对政府缺乏信心。养老金亏空那么多年了,如此寅吃卯粮肯定不行。可一直以来,却没有看到政府采取什么实质有效的补救措施。这样看上去,难免让人认为这是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当这钟敲不下去了怎么办?这是人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目前,这个亏空的口子越来越大,一些地方已出现顶不住的苗头,如有的地方开始从银行贷款来支付社保了。当制度本身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给块糖吃显然起不来什么安慰作用。
有经济学家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但人保部预测,到2025年中国城市养老金的缺口只有6万亿元。无论是哪个数据,这都表明养老金制度必然要面对可持续的困境。这个缺口最终由谁来埋单是一回事,一直悬在半空却只会让所有人提心吊胆。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而且坏就坏在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在这背景下,无论养老金一年涨多少幅度,充其量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养老金制度能够维持的前提是信心。如果没有信心,谁愿意把今天的钱存进账户,等老了再来领取?所以,不管采取什么补救措施,当务之急是让人们看到信心。而要让人们看到信心,关键在于提高政府公信,让人对这个制度放心。

Ⅳ 据说商业养老保险会贬值,这是真的吗

目前,市面上的养老保险多种多样,有的人问,现在人民币贬值这么严重,那么我们花钱购买的养老保险也会随着货币的贬值而贬值吗?

据说商业养老保险会贬值,这是真的吗?

市场上的商业养老保险主要有四种:传统型养老险、分红型养老险、万能型寿险、投资连结保险。其实不同的养老险会有不同的收益方式,不一定会因为通货膨胀而贬值。那么这四种养老保险会因为通货膨胀而贬值吗?有哪些好的寿险推荐,我刚好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2020年十大保险公司热销寿险盘点!

1.传统型养老险

传统型养老保险是以固定的费率及生命表作为费率厘定基础的养老保险,具有固定领取、固定缴费、定额利息的特点。每个保险公司有一个按生命表计算的费率表,每个年龄都有自己的缴费标准,一直缴费到退休,然后开始领取。从什么时间开始领,领多少钱等问题都是投保时就明确了的。保险公司哪家强,我刚好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最新榜单!全国十大保险公司排名

优点:回报固定。在零利率或者负利率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养老金的回报利率。

缺点:难以抵抗通货膨胀,这就是大家讲的养老保险会因为人民币的贬值而贬值。

适合人群:比较保守,年龄偏大的投资人。

2.万能型寿险

当前较为典型的养老保险类型之一,以投资增值方式作为将来养老的储备。

优点:万能险的特点是下有保底利率,上不封顶,每月公布结算利率,按月结算,复利增长,可有效抵御银行利率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账户比较透明,存取相对比较灵活,追加投资方便,寿险保障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提高或降低。

缺点:其有一定风险,并不能保障增值多少,且其前5年扣除费用较高,一般需要中长期的持续缴费投资方能显效用

适合人群:较适合高收入人群购买,短期投资者、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和中老年人都不适合购买万能险。”

3.分红型养老险

分红型养老保险是具有分红功能的养老保险。这种产品会设立一个有保底的个人账户,保险公司经营有盈利的话就会拿出一部分钱分出来分红,在预定利率之外,还有不确定的分红利益可以获得。

优点:收益与保险公司经营业绩挂钩,可以抵制一定的通胀,使养老金相对保值并增值;养老金的领取确定、安全、专款专用。

缺点: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也有可能会因为您投资的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好而受到损失。客户在购买时一定要理智分析。

适合人群:适合追求比较稳定收益人群。

4.投资连结保险

投资连结险是一种长期投资的手段,设有不同风险类型的账户,与不同投资品种的收益挂钩。不设保底收益,保险公司只是收取账户管理费,盈亏由客户全部自负。

优点:以投资为主,保障为辅,由专家理财选择投资品种,不同账户之间可自行灵活转换,以适应资本市场不同的形势。只要坚持长线投资,有可能收益很高。

缺点:是所有养老保险中风险最高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而盲目购买,就有可能损失严重。

适合人群:比较年轻,能承受一定的风险,坚持长期投资理念的投资人。

不同类型的养老保险适合不同的人群,购买养老保险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状况来购买,切忌盲目投资。

 

相关推荐:

专家教你分红型商业养老保险怎么买好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消费者要想过上高品质的晚年生活,不仅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还需要购买一些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补充。那么,分红型商业养老保险应该如何购买?针对这个问题,下文会为您做详细的介绍。

2017养老保险将上涨多少

据人社部消息,2016年的养老金上调工作已经完成,补发也已经基本到位,今年的养老金上调惠及全国1亿多的退休人员,除了养老金的提高,部分地区还提高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Ⅵ 关于社保养老金及通胀

如果,按无业人员自己交,大概相当于36%的社会平均工资。3千的社平,相当于1千多一专点。属

个人交社保不会丢的?你最后在社保养老拿到的数字,计算方式很复杂我不跟你说了,但你每年交的都要和当年社平有比值的,你多交就多拿一点。

我个人的看法啊,社保养老不能没有,但里面真的不要放太多,比较不靠谱。你去下一个郎咸平最近评社保养老金那段,你自己听听看。社保养老,看上去很美...

我国目前就是一个低福利保障国家,完全依靠国家不太可能,当然除非你是热门衙门的公爷,否则还是得自己储备一部分。

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人,在退休后每月平均开销是3000块,社保解决1500,另外1500可以用保险,储蓄,投资等各种自行准备的东西覆盖。各种东西有各自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

Ⅶ 养老金并轨后,工龄的长短是否影响养老金的多少

当前养老金并轨之后,对于企业职工退休基本养老金不会有什么变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会有所变化,工龄长短能不能影响养老金?答案肯定是会影响,原因如下:

一、养老金并轨之后,工龄的长短在计算之列:

三、养老金中过渡性养老金的规定按照各个地区情况而定!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渡性养老金是根据领取人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规定计算。也就是说该地区的根据经济、人均收入等一系列的数据,规定的领取基础养老金,然后根据工龄的情况会出现上下幅度!

Ⅷ 要是社会发生通货膨胀的话,会影响到老人的退休金吗

中国6亿人的平均月收入不到1000元。据估计,这一结论会让许多人感到惊讶,尤其是那些生活在一线和二线城市的人。1000元有时不够买一件衣服或一顿饭,但这是中国目前的情况。我们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富有。尤其是大多数普通企业的基层员工,平均月收入只有三四千元。

世界各国央行最重要的工作是防止通货膨胀。中央银行有许多职能和任务,但其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它的所有功能和工具都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即控制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将导致收入分配不公。严重的通货膨胀将摧毁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严重的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将摧毁政府甚至整个国家。

Ⅸ 通货膨胀会影响退休金吗

众所周知,通货膨胀会影响我们货币的购买力。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2000元是一笔巨款,但现在2000元还不够买一部好的手机。因此,在退休后的17年里,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将变得越来越不值钱,需要存的钱也就更多了。

阅读全文

与养老金贬值通胀2014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父母脚肿也不疼怎么回事 浏览:857
老年人饭后上气为什么 浏览:961
今年沈阳养老金怎么涨怎么计算 浏览:168
父母发生争执怎么解决 浏览:481
身上有哪些养生穴位 浏览:429
养老金产品类型 浏览:625
4050岁属于哪个年龄段 浏览:699
珠海六十退休十五年社保I资 浏览:542
养老保险3068 浏览:237
父母什么血型会引起新生儿溶血 浏览:415
购父母房屋其欠条怎么写 浏览:249
60岁阿姨图 浏览:146
西安养老金认证通知 浏览:975
怎么简单的开一个养生馆 浏览:380
长寿花羽叶系列 浏览:356
老年人还会有毛吗 浏览:263
江西城管推倒老人怎么样 浏览:733
孩子多少岁父母能自愿离婚 浏览:33
老年人白带白细胞高 浏览:308
哪些类人的养老金要停发 浏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