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养老金缺口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领退休工资的人多了,每年缴纳社保的人少了。也就是说现在全国缴纳的社保金不够支付现在还在的退休老人的退休金了。
② 养老金的缺口与空账
2012年12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城镇职工养老金收不抵支省份达14个,收支缺口达767亿元,高于2010年。
报告显示,在32个统筹单位中(31个省加上新疆兵团),如果剔除财政补贴,2010年有17个收不抵支,缺口达679亿元;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虽然减少到14个,但收支缺口却高于2010年,2011年达767亿元。《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
养老金缺口在哪里呢?缺在个人账户。养老费有两部分组成:个人和企业分别按照职工本人上年工资总额的8%和20%缴纳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基金的保险费为个人缴纳的8%,企业缴纳的20%全部划入现收现付的统筹基金,但是实际运行中,个人账户基金被用于社会统筹账户的资金支出,出现了“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问题。
2015年6月30日,人社部发布的“2014年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显示,在剔除财政补贴后,全国养老金“亏空”正在逐年扩大。而2015年在全国30多个省份中,其实已有18个省的养老保险征缴收入是大于支出的,其中又以黑龙江的“亏空”最大。
2015年底,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数据。总体上看,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超过5万亿元,“家底”还是很厚实。2014年,本年收入23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187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本年支出197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基本养老金支出19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本年收支结余3476亿元,年末滚存结余30376亿元。 第一原因就是转制成本。1997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确立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制过渡到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这时就有两类人的养老金存在了问题,一类是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他们没有个人账户。另一类是改革前参加工作而改革后退休的“中人”,他们的个人账户建账时间短。而政府不能让这两类人因为制度转化而无法领足养老金,所以直接挪用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资金,导致了个人账户空账运行。
第二个原因就是人口老龄化。中国早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来自金羊网数据,到2020年60岁以上老人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18%,到2034年将达到22.8%。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老龄化冲击下中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我国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从2017年起养老金要求的财政补贴将持续上升,至2050年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20%以上。
第三个原因就是较为单一的投资渠道。养老金投资渠道非常狭窄,除了银行和国债,几乎没有其他渠道。而我国的存款利率总体上不敌通货膨胀率,实际为负利率的银行存款处于贬值状态。而大部分投资国债,也只是投资中短期的,真正能实现增值的长期国债处于空白。
除了以上三方面原因,企业中拖欠、拒缴现象严重;社保体系改革前,国企未能足额为国企员工缴纳养老金;养老金挪用等也是造成空账的原因。 第一,足额征收并扩大征收面。一方面要使得参保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加。由于中国养老保险的缴费率高,导致应该缴纳养老金的企业逃避规定的养老缴费支出,由于近几年政府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参加统筹的积极性也正在逐步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率正逐步提高。2009年下半年,国务院决定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1年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到012年9月底,城乡参保人数达到4.49亿元,参保率超过83%,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达到1.24亿人,发放率超过95%,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覆盖面最多,受益面最广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体制初步形成。
足额征收并扩大征收面:一方面要使得参保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加。另一方面,中国养老保险的覆盖率逐步提高。
第二,做实个人账户。首先要界定个人产权。这是做实个人账户的前提。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混账”管理。这就为社会统筹账户挪用个人账户资金提供了制度漏洞。个人账户“空账”不能激励人们缴费积累个人账户,有回归到现收现付制的危险。个人账户资金是来自个人缴费,用于职工个人退休后养老金支付,具有完全积累性质。社会统筹账户资金来自企业缴费,用于现有退休职工养老金支付,具有现收现付制性质。不同资金来源和性质的账户应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政府应当明确个人账户产权归个人所有,任何部门都不得挤占挪用,个人有权选择竞争性的基金管理公司为其投资。这样做可以保障个人账户基金的安全性,使“统账结合”真正落到实处。目前我国政府一方面要给个人账户适当补贴,另一方面要加大个人账户的资金投资运营,尽快缩小缺口。
第三,继续推进国有股划拨工作。2009年印发的《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中详细介绍了国有股转持的含义和具体方式。国有股转持是指含国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时,按实际发行股份数量的10%,将上市公司部分国有股转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有。将国有股及国有企业利润作为全社会的资本收入进行分配,可以统筹社会财富,补充社保基金的资本金,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多种渠道筹集社保基金精神的重要措施,是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养老金缺口的实际行动。然而,在当时统计的131家符合转持条件的公司中,截至到2010年3月履行转持义务的只有57家。因此,政府应该继续出台相关细则,解决存在的操作问题。
第四,扩大养老保险金投资范围。人社部2012年4月25日召开2012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模式、管理机制、政策措施等进行深入研究,抓紧制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促进基金保值增值,维护广大参保人的切身权益。
2011年底以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等人多次呼吁养老金入市。2012年广东省积累的养老保险基金1000亿元委托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这里需要注意的有:一是广东的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结余比较多,将1000亿元委托全国社会保险保险基金理事会运营。二是它是委托运营,委托期是两年。三是人社部正在研究制定全国的基本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管理办法,要对委托投资运营的问题进行统一的调整。四是投资运营是经过严格的程序。养老金入市应该是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
养老金要想提高资金运用的收益率,又想保值增值,必须进行多元化的投资。投资组合理论研究在不确定结果的条件,理性的投资者应该怎样作出最佳投资选择,把一定数量的资金按合适的比例,分散投放在许多种不同的资产上,以实现投资者投资者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当投资组合中既包括股票、债券、存款、基金等金融资产,又包括房屋、土地、商品等实物资产时,一般被称为资产组合。投资实践表明:即使是由两种完全正相关的金融资产构建的组合,在大多数情况下其标准差也比单项金融资产要小。
第五,延长退休年龄。这是一个具有争议的办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逐渐延长退休年龄,工作周期在人的一生中便会持续缩短,将造成日益巨大的人力资源投资浪费。劳社部发〔1999〕8号通知指出: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2012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我国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延迟退休主要是应对养老金不足的问题,有专家测算,退休年龄每推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就增加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亿元。人社部称推迟退休年龄势在必行,对不同群体差别对待,小步慢走地推行。
在我国加快走向老龄化的情况下,养老金危机难以回避。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根据我国实际,结合财政、金融和税收体制改革,制定并健全适应我国的有关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对资金来源、运用方向、增值渠道、收支程序、政策监督等都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规范操作行为,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养老金的缺口问题。
③ 谁在造谣养老金的缺口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解决养老金短缺的问题,对于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正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开始面临养老金短缺的问题了。中国社会与劳动保障部透露,目前中国养老金缺口总计达到了2.5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社会统筹金,也就是由国家和企业每年按一定比例拿出一部分钱,来支付养老金;另一部分是个人账户,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开设一个个人银行户头,每月交纳一定的保费存入个人帐户,到退休后再支取。据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数字,从1997年开始中国养老金出现缺口,到2004年,这一缺口并没有被堵上,还在继续扩大,这就意味着可能将来有些老人会面临养老金领取减少的困境。如何能让老年人足额领取到养老金安度晚年养老金因何短缺? 中国的养老金制度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政府制定了统一的养老待遇,养老金由国家承担,并由国家统一以退休金的形式发放。但其保障对象是城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职工,其他人没有纳入养老金范围。 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国家统一包办并承担的养老金体系被打破。1991年中国开始要求所有职工个人都要为养老金缴费,不管是国有单位还是私营企业。养老金由国家出一部分,企业出一部分,职工出一部分,交纳的具体数额根据各地经济状况决定。养老金的发放实行现收现付制,即用当前收取的养老保险缴纳金支付已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各地交纳的养老金标准也不一样。1997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和规范了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比例。企业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8%,但个人账户一律按个人工资的11%记录,差额的3%由国家承担。 个人领取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数额是当地平均工资的20%,从企业交纳的费用和国家承担的费用中支付,凡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都可以享受这项待遇;另一部分是个人账户养老金,每月领取的金额按退休时个人账户上资金的总额除以120计算。 复旦大学经济学系主任袁志刚认为,这一变革对中国养老保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最大的成功就是在中国全面建立了养老保险体系,所有的人都可以参加养老保险,而不再局限于城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职工。可以说,从1997年以来的近8年中,中国养老保险发展很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字显示,中国养老保险参加人数,从1997年前的不到5000万,发展到了目前的近2亿人。而且这一变革减轻了过去国家财政背负的巨额养老金支付的负担,养老保险实现了由国家包办向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转变。 目前,国家要求养老金的发放要从现收现付制向个人部分积累制过渡,也就是说,现在收缴的养老金不能全发放出去,个人交纳的钱必须在个人帐户中留存并积累下来。 复旦大学经济学系主任袁志刚介绍,由于中国政府以前并没有相应的养老保险资金的积累,在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过渡过程中,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与支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目前省级养老保险金缺口约占省级全部财政收入的2.5%-3%。而在这次养老保险的变革中,中央政府又没有把存在的养老金缺口由谁负责处理明确化,更没有设定一个解决方案,甚至没有估算出它的规模,于是在具体施行中,中国所有的省份在支付养老金的时候,都还和以前一样实行现收现付,把个人账户中的缴费,用来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以弥补目前养老保险金的资金缺口,这就造成了个人账户的普遍空账。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一位官员透露,现在每年筹集的三千多亿元的养老保险基金,只能保证现有的近4100万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发放,养老保险金部分积累很困难,因此养老金短缺的问题在短时间内是不会消除的。 老龄人口增加考验养老制度 与养老金短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老年人口在不断增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管司司长陈良介绍,目前中国平均寿命男性是69.8岁,女性是73.3岁,比1950年增长19.4岁。2005年,中国60岁(领取养老金的起点年龄)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5亿,占总人口的11%,而且每年以3.3%的速度增长。 \\“这给我们的养老制度提出了挑战。” 陈良说。 陈良介绍,到2030年,中国养老金市场资金应该在15万亿人民币左右。面对现在每年1000亿人民币的缺口,如果养老金筹资问题不解决,不仅会威胁到中央财政的可持续性,更严重的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除了养老金短缺外,养老覆盖面低下也对将来的中国社会提出考验。清华大学的杨燕绥教授介绍,虽然参加养老保险的人与8年前相比增加了很多,但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只占劳动人口总数的25%。目前,参加养老保险最多的还是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等,私营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并没有像国有企业职工那样普及。由于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企业就要交纳一定的费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有些私营企业甚至抵制加入养老金体系。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基本上还没建立起养老保险体系,覆盖面还不到7%。这与将来中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很不协调。由于社会价值的变化,以及计划生育的影响,未来一对夫妻可能要照顾4位老人,养老保险覆盖面如果不能提高,将会影响到未来中国家庭的生活质量。 劳动保障部:政府解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称,中国目前出现的养老金缺口将由政府补齐。 \\“国家已成立一个养老基金,由专门的部门来负责。国家拿出钱来作为战略储备,以备将来到老龄化人口高峰的时候,如果资金不能平衡,就拿这部分钱作为战略补充。”郑斯林说。 郑斯林介绍,通过政府拨款支持,2004年中国所有的离退休职工按时、足额地领到了养老金,并没有因为养老金短缺而拖欠。目前在保证现在养老金正常发放的同时,要努力做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有钱,这样才能保证现在的年轻人在老了以后能领到养老金。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管司司长陈良介绍,保证养老金个人账户有钱,东北三省已经进行了3年多的试点,效果很好。如辽宁,目前的养老金个人账户接近50亿元。 \\“通过制度转换,把过去当期花掉的钱积累起来,变成长期积累资金,这对应对人口老龄化有直接益处。”陈良说,\\“今后我国将在总结东北三省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做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有钱,把完全的现收现付的模式调整改造为部分积累的模式。” 陈良表示,养老金个人账户有钱后,为了确保其保值增值,中国政府将制定稳健的投资策略。
④ 中国养老金缺口真的存在吗
肯定存在,但是主要是上一代人缴纳的社保金少,经济也飞速发展,通货膨胀巨大。才造成的巨额缺口。随着经济的减速,通货膨胀也会减速,我们缴纳的社保金更加科学性,缺口应该会慢慢下降。
⑤ “养老金缺口”造成的原因
是的,我国实行全部交纳养老金的时间太晚,99年以前还是只有合同制工人参加投保,所以专社保没有积累。
原来退休职属工从来没交纳过社保,但是他们现在都从社保领取退休金,他们退休人员的工资就是现在在职职工交纳的社保,社保一直是在用这部分钱垫付退休金。
养老金缺口和老龄化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关系不是很大。
⑥ 为什么会有养老金缺口
养老金的缺口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制度设计本身,一是人口老龄化。
纠缠于养老金到底有无缺口、缺口究竟是多大,并不是公众的无理要求,实是基于养老金的现实追问。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包办劳保制,转制之前,职工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这就造成当下的一种局面:以前没交钱的人只得挪用后来者缴纳的养老金。于是正在缴纳养老保险者必然担忧:我们的钱被用来支付别人的养老金,今后我们的养老金缺口该如何解决?
尽管国家财政补贴可以填补个人账户的亏空,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财政补贴不可能无限地“填空”,于是延迟退休年龄便提上日程。像昨天有新闻说,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然而,问题在于,当公众对养老金缺口都不知情,又有什么理由强推延迟退休以填补缺口呢?
养老金制度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双轨制。公务员和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在职时不用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却能领取高于企业人员的养老金,他们的退休金多数由国家财政支付,而个人则只能依靠自己的账户,显然,这种制度设置本身也是缺口原因之一。而当双轨制依然存在,推迟退休年龄便很容易制造第二次社会不公,遇到反弹也是在所难免。
⑦ 中国有哪些地方有养老金缺口的例子
很多省都有啊。
现实中的例子的话,以我县为例,我县在职人员约20000人,估计今年缴费有15000人,今年预计能征缴约1.2亿元,但我县13000名退休人员,年约需要养老金2.4-2.6亿元左右。
⑧ 养老金缺口金额和员工期权分别是什么
最初“缺口”这个提法源于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初期,指没有缴纳养老金即开始领取的退休人员带来的养老基金池的亏欠。早期工人退休均由企业负担,一旦企业经营不善,它的退休职工就可能领不到退休费,尤其八几年改革初试期间,由于货币短缺、金融环境太恶劣,大量冒进的企业陷入困境,它们的退休职工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围堵企业、干扰生产以及组团上访的问题广泛涌现。冯巩演过一个暖瓶厂的职工,厂子陷入困境后用暖瓶抵工资,逼得这孩子每天出去推销暖瓶。这是描述在职职工的困境,没有表现厂子里退休职工的境况,一般情况都是去政府大门口了。
因此实行社会养老有三个目的,一是给企业摘包袱,让它轻装上阵创造财富;二是以国家财政为担保确保退休人员的生活费有稳定的来源;三是那时退休群体的遭遇让在职群体恐惧,拼命攒钱,实行社会养老是希望人民群众在养老问题得到保障后,能够降低居民储蓄率、敢花钱。
在社保部门接过这个包袱的时候,少数效益好的企业需要为职工补缴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以充实基金储备,一般按当时的待遇水平乘以平均领取月数,所以这部分退休人员没有造成资金缺口。而大部分企业没有能力补缴,养老经办机构也只能无条件接收,这些该补缴的钱当时就被称为“养老金缺口”,这个缺口也不是全部不管,有些经济条件好的地区会由财政弥补。
所以早期的养老金缺口概念很具体、并且有准确的金额,养老经办机构在接收退休职工时会向本级政府明确汇报由此带来的缺口多大,申请财政支持。由于时间太早当时的情况不了解,但是各地财政一般都会针对每年的养老金缺口制作弥补计划,列入预算安排,所以,这个原始的缺口目前应该早已补上了。
那么,新的养老金缺口又是怎样一种概念?社保部门一般将收不抵支部分称为资金缺口,其统计口径也有两个,一是当年的收支逆差,二是累计的收支逆差,后者是危险的。一般情况强调的都是当年的缺口,目的是为了向同级财政发出预警,格式一般为:目前养老金基金结余多少、当年利息收入多少、当年收入多少、当年支出多少,缺口多大,如不提高缴费比例、或者尽早列入财政预算逐年弥补,那么多少年后基金结余将清零,每年缺口将完全由财政负担。这类地区一般为工业老城,退休人员太多,经济欠发达,通常很快就会出现收不抵支的状况。
另一种缺口地区是劳务输出地区,打工者难以在发达地区落户,不得不回乡后他们缴纳大量的养老金中大比例的统筹部分都被发达地区截留,而最后的养老却要由家乡社保负担。这也是一种地区差异产生的缺口,可以清楚统计,也可以由国务院协调转移弥补。
还有一种统计口径据说是为了突出参保缴费人员的权益。是这样算的:截止某年年底,实际结余-全体缴费人员个人账户累计滚存-缴费人员产生的统筹滚存-退休人员个人账户滚存余额=养老金权益的存量缺口。这个口径的意思是参保人员缴纳的钱不能被弄没了,因此社保部门最少应该为参保人员储备这么多钱。但是这种统计意义不大,相当于要求社保部门变成一个僵硬的养老金储蓄保管部门,并且要求,如果某退休人员把自己的储蓄领完了,它还得无条件继续支付。
员工期权:公司以约定的价格授予给员工一定数量的股票期权,员工可以在未来以该价格购买相应数量的股票,这个权利就是员工期权
⑨ 为什么有人会说养老金缺口达18万亿之巨
十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员
面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推迟退休年龄”的推销,社会反应十强强烈,带着老百姓普遍关心的十大热点问题我们要问人社部官员和相关尽出馊主意狗头专家:
一问养老金:养老金的缺口是谁造成的?是怎么造成的?首先广大在缴人员还没有人领到一分养老金,他们中有的已经交费10多年,有的已经交费20多年,最多的可能已经30多年,因为实行职工合同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批实行合同制的人是最早参保缴费的,如今这批人有的是4050人员,大部分应该是2000年以后参保的人员。所以养老金的缺口不是在缴人员造成的,凭什么让他们推迟退休,延长缴费年限替人买单?
二问养老金:养老金的制度设置为何如此随便?长期以来养老金缴费制度一直不完善和统一,地方政府可以随便给谁优惠就优惠,愿意给谁减免就给谁减免。既然这样,养老金还有不产生缺口之理?
三问养老金:为何没有交过养老金和未交满规定年限的人员照样可以从养老金基金中领取养老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法规规定得很明确:只要累计交满15年,男年满60岁,女年满50岁,是可退休领取养老金的必要条件。上世纪90年代,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将地方国有、集体企业全部廉价改制给个人,数千万至上亿的国有集体企业固定工被分流,他们有的提前退休,有的买断工龄自谋职业,有的下岗失业,而他们的提前退休有的是没有交过给地方养老金基金一分钱的,有的仅仅是后期交过短短的几年,就算政策准许他们退休拿养老金,但也不能从养老基金中支付,国家毫无依据地把这批退休人员的包袱转嫁给养老金基金。之后,尽管国家财政很富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借“高薪养廉”之名,将改革开放创造的财力全部分配给了公务员。养老基金的缺口不但得不到财政的及时弥补,而且贱卖出去的国有企业所得的款项也被各地财政占用了。但是有哪个审计部门向全体参保人员公布过对地方养老金的账目情况和审计情况?这样的糊涂账怎能不造成造成养老金的亏空?
四问养老金:既然缺口如此巨大,国家为何还要连续十年给退休人员提高养老金?国家到底是在花谁的钱?大家都知道国家财政只管公务员的吃饭问题,企业退休人员的吃饭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是绝对不管的,所以国家每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是以增加广大在缴人员的缴费额度作为来源的;造成国家被动连续十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是由于国家错误的“高薪养廉”政策造成的,上世纪90年代,确切的讲是1998年,国家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急剧提高,而且规定每2年加一次,每次加薪的额度很大。结果是10个企业的职工不如一个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距,才导致国家被动连续十年给企业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即使如此,现在还是4各企业退休的不如一个机关事业退休的!这是造成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
五问养老金:养老金缺口这么大,为何公务员不能缴费?解决养老金缺口的唯一的最好办法就是扩大参保人数,今年国家已经将原先参加过工作的所有刑满释放人员、代课民办教师、当过兵、农村放过电影、当过赤脚医生、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等人员全部准许一次性缴纳5-6万抵作15年参保缴费,男年满60岁,女年满50岁的马上予以退休,但是还是解不了养老金的缺口,反而是加大养老金的缺口,因为这批人退休的比不退休的多。就是这样,国家还是不能让公务员缴纳养老金!
六问养老金:为何养老金要二元化?参保的人越多,养老金的缺口就越不可能发生。老百姓已经呼吁多年的养老金二元化问题,为何一直无人正面回答和重视?请问为自己搞特殊化是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做法吗?二元化养老金还有什么存在的基础?
七问养老金:人的寿命增加,是不是造成养老金缺口的直接原因?是不是就可以随便推迟退休了?浙江省的平均寿命是71岁,在交养老金的参保人员最少要交满15年,大部分要交满20-40年后才能退休,而71岁的寿命就是说50%的人只能领取11年养老金,还有50%的女性要领取21年,应该说收支是能够平衡的甚至是有积余的。
八问养老金:老百姓还能靠你养老吗?昨天说缴满15年,男年满60岁,女年满50就可以退休领取养老金,今天你说要推迟退休年龄,明天是不是你又要说停止退休停止领取养老金了?老百姓拿什么相信你?
九问养老金:造成养老金如此巨大的缺口到底是谁之过?有没有历史的政策原因?有没有人为的原因?有没有部门追查此事?为什么没有人受到问责?
十问养老金:国家、政府的承诺是不是可以不算数?“累计交满15年,男年满60岁,女年满50岁就可以退休领取养老金”这是国家、政府对全体参保缴费人员作出的承诺和保证。现在你说养老金有缺口,是不是就可以不问青红皂白随便让在缴人员替你买单?你知不知道有的在缴人员已经为社保基金缴纳了20多年,30多年了,现在他们已经疾病缠身做不动或因4050没有企业要他们需全部自费缴费?你推迟退休,是要割他们的肉还是煎他们的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