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保险 > 10月1日增发养老金

10月1日增发养老金

发布时间:2023-01-30 12:54:05

⑴ 从哪一年退休算中人中人退休金计发进展如何

楼主你好,所谓的退休中人一般指的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因为2014年10月份开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正式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那么也就是在2014年10月份以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就被称之为是退休的中人了。

当然,这部分中人的退休金发放,他和之前老人的退休金发放的计算方式,是完全不一致的,因为从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开始,那么实际上他的这个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就跟我们企业在职职工累积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几乎是一样的,但是,毕竟,退休的事业单位的老人所拿到的退休金要远远高于这个退休工人的退休金待遇,所以,国家在当时就提出了,过渡性10年的一个补偿养老金的一个待遇。

那么时至今日,实际上有很多地区并没有将这个补偿性的养老金发放到位,所以说这就形成了事业单位中人和事业单位的老人,养老金的差距是很大的。但是既然有这样一个10年的过渡性的政策,虽然说很多地区没有将这个过渡性养老金发放到位,但并不意味着他永远不会发放到位,只不过具体的一个落实方案还没有下发,而且有些省份已经确定,慢慢的要给予补发,所以说,发放到位只是一个时间性的问题。

自2014年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开始按月缴纳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为本人工资总额,如缴费基数低于社平工资60%,按60%缴纳,如果缴费工资高于社平工资300%,超出部分不缴纳。缴纳比例为单位20%,个人比例8%,缴纳从例下调后,单位16%,个人比例不变,个人缴纳部分全部进入个人账户,享受统一的记账利率,2019年记账利率为7.61。

除职工养老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还需缴纳职业年金,职业年金缴纳基数为本人工资总额,单位缴纳8%,个人缴纳4%,职业年金部分计入个人账户,享受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

由于中国在新政策执行前参加工作,因此在计算养老金待遇时会将新政策执行前的工龄计为视同缴纳年限,具体计算时包含: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个部分

单位和个人缴费的职业年金全部进入个人账户,达到退休年龄后可按月领取养老金,按照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计算职业年金月待遇标准,计算方法参照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发完为止,本人身故时按遗产继承。

自2014年10月1日起,至2024年9月30日终,为新老政策的过渡期,过渡期按新老办法同时计算养老待遇,当新办法的养老金待遇(含职业年金)低于老办法时,按老办法执行,当新办法高于老办法时,超出部分按年不同比例发放。

临界点(2014年10月1日)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就算是“中人”,这里说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自从这一天开始,每一天都有无数的“中人”在退休,可是,每一个人退休之后领取的养老金比在职时的打卡工资悬殊幅度都是相当的大,有的人少了1000多元,有的人少的更多。

这些“中人”们一问,得到相关部门的答复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没有计算好呢,等到计算清楚之后,多退少补,一分钱不能少,放心吧!好啊!等吧,既然这样,哪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结果,从临界点之日起一直到现在,五年时间过去了,除了每一年4%~6%的幅度调整养老金之外,大部分的“中人”基本上和原来的养老金变化不大啊。这些人再一次询问相关人员,得到的回复还是没有算清楚。

这就怪了!为什么会这样慢呢?五年计算不清楚“中人”的养老金,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是不会计算,还是算不出来或者是根本就没有计算?连不是“中人”的人都感觉到不是那么对劲。各种各样的猜测都有,有的向好处猜,有的向不好处想。

事实上,从2018年开始就有好几个省份的个别地区宣布,要加快推进“中人”养老金的兑现速度,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好这个问题。结果呢,到现在为止,依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地方没有弄清楚。

一些网友已经耐不住性子了。请看个别的网友说的:

还有很多的说法或者说是意见,反正就是认为,“中人”的养老金来得太慢了。

在这里,我相信相关部门的相关人员一定也是非常着急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计算清楚并且发放到位,这应该是这些工作人员的目的和出发点。

但是,我觉得,应该抓住问题的关键,拿出切实的措施,下大决心,锐意改革,突破难点,不是不能解决的。

是的,应该按时发放这些“中人”的养老金了,不然的话,退休的“中人”越来越多,不就越来越难了吗?

所以说:

有关部门赶快下定决心,拿出切实的措施来,以尽快地兑现这些人的养老金!

这个问题,我刚刚那回答过,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都有中人,你问的应该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吧!中人退休金计发工作正在提速!

大家好,我是社保专家思之想之,从哪一年退休算中人呢?中人的退休金计发进展如何?

这个问题对于广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来说是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

哪一年退休的人算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呢?这是指在2014年9月30号之前参加工作,在2014年10月1号之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因为在2014年10月1号,养老金正式并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开启改革,不用缴费就能领高额养老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要每月缴纳8%的养老保险费和4%的职业年金。

也就是说,退休中人指的是在改革前参加工作,在改革后退休的人。对于中人的养老金,目前实行的是新老办法对比,实行保底控高。

一般来说,按照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待遇会更高一些,所以国家设置了十年的过渡期,第一年补发高出养老金的10%,第二年发20%,一直到2024年补发100%,到时就完全按照新办法计发养老金了。

不过,补发政策没有出台,补发工作进展缓慢,所以现在退休中人依然领的是预发养老金,不是真正的养老金。

有一个好消息,近期中人养老金补发的工作有加速的迹象,因为很多城市正式启动了中人养老金的补发工作。

都有哪些省份和城市呢?从省份来看是江苏,福建,河南等地,具体的城市分别是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

另外,河北邯郸的退休人员也反映说接到了核算养老金的通知。

四川也召开了机保中人政策研讨会,认为中人养老金补发完善方案比较可行。

所以种种迹象表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的养老金补发工作的步伐正在加快,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正式补发中人养老金的队伍中来。

这也是广大退休中人们翘首以待的一天,希望能快点到来。

从哪一年退休算中人?中人退休金计发进展如何?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回答,下面分别进行解答与阐述。

从题目分析,题目中所指退休中人,肯定为机关事业退休中人无疑。究竟从哪一年退休算中人呢?准确的回答应是,按养老并轨时间节点,即2014年9月30日以前参加工作,在2014年10月1日以后退休的。而且,实际和视同缴费年限满15年及以上者,即为机关事业退休中人。

提出中人养老金计发问题,并讨论展望中人养老金计发进展情况,这的确是一个云山雾罩,山高路远的一个棘手问题。没有第一手资料,不掌握有关重要信息,哪如何预测进展呢?真有点“亱半临深池”的感觉在其中!

我大胆谈出自已的拙见与认知:从获得的相关有限信息可以预知,涉及养老金重新核定的各种参数、数据,都已确定并下发到位,已不存在任何的技术性障碍了。这就是说,计发办法的完善与调整,还是十分完备和科学的。现在,具体的套算、核定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中,由于核算数据千头万绪,整理与验算工作必须慎之又慎,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是,可以肯定地讲,曙光就在眼前,机关事业退休中人“预发养老金”,被“全额养老金”所替代的日子就在前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老人是指1998年6月30日前已退休人员,中人是指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工作,1998年6月30日后退休的人员。新人是指1998年6月30日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

1、“老人”:指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前参加工作(全国各地启动时间有先有后,并不统一),启动前退休的人员。“老人”无需缴纳 社会 保险费用,按照实际工作年限等情况,按照过去的老办法计发退休金。

退休时的工龄=实际工作的工龄(特殊工种折算工龄)

2、“中人”:指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前(1992~1995年, 具体时间以各地启动时间为准)参加工作,启动后退休的人员。

启动前无需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此前的工龄称为视同缴费年限。启动后,需要缴纳 社会 保险费用,并以此作为工龄,缴纳 社会 保险这一段的工 龄称为实际缴费年限。工龄达到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方可退休。

退休时的工龄=视同缴费年限(1992~ 1995年前实际工作年限,可含特殊工种折算工龄) +实际缴费年限

3、“新人”:指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后参加工作,启动后退休的人员。养老保险必须至少缴足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

(1)10月1日增发养老金扩展阅读

我国改革开放后,在20多年来的退休人员社保制度,也就是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变革之中,出现了两次重要的阶段性改革,出现了两次所谓的”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划分,也就产生了两类有所区别的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老人”  "中人”和“新人”。

相同之处:

1、称呼:划分以后,涉及到的人群都分为三类,人群叫法都有相同的称呼,都叫"老人  "中人”和“新人”。

2、依据:均是退休养老制度的改革,均以改革时间节点为分水岭。改革时间节点前参加工作,并已退休的人员,称为"老人”,改革时间节点前参加工作, 改革后退休的人员,称为"中人,改革时间节点后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称为"新人”。

3、结果:都和退休后的养老金计发有着根本性的联动关系,执行“老人”老办法,“中人”过渡法,“新人” 新办法。

不同之处:

1、两次划分的时代背是和目的不同

第一次,1992~1995年,是企业人员退休制度的改革。

第二次,2018年10月1日,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制度的改革,和企业人员退休制度并轨。

2、两次划分的政策指向性人群不同

第一次,面向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第二次,面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3、企业退休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中人的养老金的计发结果不同

机关事业单位中人有10年过渡性差额补贴,企业单位中人没有补贴。

题主这里所说的退休中人应该是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

为了彻底结束退休金待遇的“双轨制",2014年10月1日,国家推行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此,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与企业职工一样,在职时要缴纳 社会 养老保险费用,退休后在养老保险基金领取养老金。在2014年10月1日以前巳经参加正式工作,以后才能陆续退休的人员称为"中人"。

为了使“中人"养老金不减少、不吃亏,国家把他们并轨以前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并以一笔过渡性养老金作为补偿。还把2014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这10年,作为中人养老金计算的10年过渡期,釆取新、老两种办法来计算退休金,限高保底。

由于中人养老金计算在视同缴费年限、工资增长率、计算参数等方面的复杂性,致使退休中人的正式养老金方案历经几年也没有出台,也使得各地自2014年10月1日以后陆续退休的中人只能统一按照2014年9月份的工资标准来计算预发养老金,也可以称为临时生活费。

阳光总在风雨后,2017年底,浙江省象山县在全国率先对退休中人的正式养老金进行了理顺、补发。随后,江西省赣州市、陕西省凤县、甘肃省平凉市、山东省东营市和潍坊市、安徽省肥西市等地先后对退休中人的养老金进行了补发和兑现。

2018年12月,四川省在全国第一个大范围理顺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的养老金、职业年金待遇,并进行了补发和兑现。进入2019年以来,江苏、广西、云南、湖南、贵州等地社保部门都相继公布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正式养老金巳理顺并即将进行补发的消息。

从各地进展来看,各地退休中人正式养老金、职业年金的待遇应该会陆续进行补发和兑现。

别乱讲:一直以来"企退″才有"中人″!

2014年后"事业"也缴社保后,"事退″也有中人了!

1995年前(非"企业″社保缴费试点城市,如合肥市)"企退"视同缴费年限",即:1994年前参加工作的,均为"企退中人"!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退休人员均为"中人″!

企退人员1995年后参加工作的,退休就不属于"中人″!

同样的"事退人员″2014年后参加工作的,到退休也不属于"中人″!

给你画好线了吗2014年9月31日到2024年9月31日。中人!

很多人被中人的定义搞糊涂了,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中人。有的人认为“中人”待遇会吃亏,有的人认为“中人”待遇会赚便宜。究竟是怎样的呢?

2015年国家决定从2014年10月起实施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改革的基本原则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逐步过渡办法”。在人社部、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中,提出了“中人”的称呼。文件提出,对于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设立10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底限高。

该称呼很明确,2014年10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才叫“中人”。

根据定义,各省市在宣传的时候也很明确,就是在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前退休的叫做“老人”;改革后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叫做“新人”;处于中间的人员叫做“中人”。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有人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了企业社保,2014年10月1日之后才调入机关事业单位,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话,一样属于“新人”。

所以,并不是哪一年退休算“中人”,而是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之后办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才算做“中人”。

如果2014年10月之后转为企业工作、退休待遇计算,就要按照企业退休待遇计算办法计算了,也不属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中人”。

(一)新办法。

2014年10月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国家推出了养老待遇计算新办法。这一计算新办法是参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算新办法完全一致。

缴纳养老保险产生的待遇是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对于缴纳养老保险之前的视同缴费年限,会按照有关规定继发过渡性养老金。

视同缴费年限的视同缴费指数,根据退休时的岗位职务、薪级级别和退休生活补贴对应的调节标准来确定的。

另外,国家还引入了职业年金,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补充。

(二)老办法。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老办法,说起来比较简单。

退休时发放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再加上退休级别对应的退休生活补贴数额。

退休时的工龄长短确定了计发比例高低。工龄10年到20年,发放基本工资的70%;20年到30年,发放基本工资的80%;30到35年发放85%;35年以上发放90%。独生子女父母、劳动模范或受到一些表彰奖励,都可以提升一定比例的计发标准,合计最高不得超过100%。

退休生活补贴数额跟各地的经济 社会 发展水平相一致,由各地决定。

(三)10年过渡期 。

人社部、财政部对于“中人”设置10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对中人有一个特别的保护规定,就是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

如果过渡期结束,就没有新老待遇计划办法对比了,也没有保低限高。通通使用退休待遇新办法计算养老金。

由于2014年10月以后,为了配合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缴纳养老保险,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也进行了修改,大幅提高了基本工资的标准,有的提升了几千元。因此,国家明确按照2014年10月1日之前的本人基本工资标准确定老办法待遇标准,同时根据国家统一公布的工资增长率进行不断调整。

10年的过渡期,实际上防止了一些人待遇过低,也限制了一些人养老金过高。基本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尊重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养老金缴费年限越长,退休待遇高出的部分就越明显,不会再出现老办法中过去10年工龄计划比例都一样的情况了。即使多缴费一个月,养老金也能多出几元的待遇。过去岗位级别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缴费基数的高低上,一样也能体现出养老金差异,但重要性大大降低。

前期由于工资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建立、职业年金制度;视同缴费指数、国家工资增长率等很多因素需要完善,因此多数地区将中人待遇理顺工作拖到了2018年。随着条件的逐步成熟,目前,山东、陕西、浙江等很多地区的中人的养老金待遇计算办法都已经理顺完毕。问题较多的四川省也正在研究制定完善方案,相信中人们很快都能够拿上真正的养老金了。

⑵ 请教:青岛市的养老金如何计算谢谢!

答:根据规定,1998年10月1日前已经退休的人员(老人),按原来的规定(老办法)计发养老金。月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为:月基本养老金=(技能工资-6元粮贴)×计发比例+国家规定的12项补贴。其中:工龄10年-20年,计发比例为85%;工龄20年-30年,计发比例为90%;工龄30年以上的,计发比例为95%。
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15%%)+个人账户本息和÷120+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7年底前缴费年限×1.4%%。

为了
便于计算,假设王先生平均月薪4000元,养老保险缴费期限为10年,假设10年后北京市月平均工资是3000元,那么退休后,他在政策变化前后各能领到多少养老金呢?

按现行的养老金制度,王先生退休后每月可领到的养老金=3000元×15%%+4000元×11%%×12×10÷120=890元(“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7年底前缴费年限×1.4%%”部分忽略不计,下同)。

个人养老账户的规模将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后,王先生退休后每月可领到的养老金=3000元×15%%+4000元×8%%×12×10÷120=770元。据《北京现代商报》

青岛市36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新增养老金10月到账。记者29日从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获悉,青岛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办法正式出台。这次基本养老金调整为2005年、2006年两个年度连续调整,调整范围分别为2004年12月31日前和2005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职)手续的企业退休(职)人员,养老金分别从2005年、2006年的7月1日起调整发放。

根据调整办法,2004年12月31日前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企业退休人员,新增的养老金将从2005年7月1日起按两部分增加:第一部分为每人每月增加固定额40元;第二部分按2004年12月份本人月基本养老金的3.1%增加。

2005年12月31日前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企业退休人员(包括上述2004年12月31日前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企业退休人员),从2006年7月1日起,将按普遍调整和适当提高的方法增加养老金。其中普遍调整又按两部分增加:第一部分为每人每月增加固定额70元;第二部分按2005年12月份本人月基本养老金的5.8%增加。

除了普遍调整,从2006年7月1日起,以下四类退休人员还可适当增加养老金:一是具有高级职称资格的,每人每月提高60元;二是1953年底前参加工作的,每人每月提高40元,其中1949年1月1日至1949年9月30日期间参加革命工作、享受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薪金制待遇的,每人每月再提高80元;三是1993年9月底前退休的(不含1953年底前参加工作的人员),每人每月提高20元;四是2005年底前,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年满75周岁不满80周岁、年满80周岁及以上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分别提高30元、45元、60元。同时符合上述两项或两项以上条件的退休人员,可重复享受。

退职人员2005年、2006年养老金调整均按退休人员普遍调整的办法分两部分增加养老金,固定额部分按退休人员标准的80%增加,比例部分按退休人员相同比例和计算办法增加。农工商企业享受最低养老金待遇的人员按有关规定增加养老金。

据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青岛市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

退休人员可从10月1日起持银行代发养老金的存折到相应的银行查询或提取调整增加的养老金。养老金调整工作结束后,尚未进行高级职称资格确认的企业退休人员,可继续进行资格申报确认,并按规定补发相关待遇。本次调整养老金的相关情况,目前已实行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可向户口所在地街道劳动保障中心咨询,未实行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可向原所在企业咨询。

青岛市劳动保障部门提醒广大退休人员,由于新增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加之每个人的养老金基数不一样,所以不要参照他人计算自己的新增养老金,以及拿自己计算的结果与他人比较。另外,青岛市计划明年继续上调养老金,届时还将把未列入此次调整范围的今年办理退休手续的退休人员纳入

⑶ 河北省2019年退休人员门取暖费和退休金的比例是多少

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取暖费是2000,企业的退休取暖费是1200。

⑷ 14年10月1日后退休事业单位人员调整工资怎么调

国家关于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的工资调整还没有具体的规定,目前正在设点实行中。因为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不同,导致许多的群众不满,为了满足群众,国家这在实施双轨合并制度,但是改革阻力很大,苦难重重

中国养老金主要分为两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二者实行的不同制度,被舆论广泛称为养老“双轨制”,两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种歧视性的制度,在中国已经持续20年。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同:

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00%~500%。

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由于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了两者之间待遇差异较大,且这种差异已引起群众的不满,要求缩小差距、统一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

(4)10月1日增发养老金扩展阅读:

差异原因

(一)计发基础不同造成的差异

公务员退休后的退休费计发基础是退休前的职务工资加级别工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计发基础是退休前岗位工资加薪级工资;机关技术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后的退休费计发基础是退休前岗位工资加技术等级工资。

计发比例则按照工作年限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工作年限越长的人退休金替代率越高。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由此可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最低退休金替代率都有80-90%。

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基础是社会平均工资,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新人”为例,其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养老金=(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高于社会平均工资,这也加大了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差距。

(二)养老制度与薪资结构的不匹配导致人们对退休双轨制深恶痛绝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保障模式是低工资,高福利,相当于在职时已将部分资金交给国家,国家则提供养老医疗等保障。

机关事业单位则是延续这一制度,它的制度假设是基本工资不高,所以养老不要缴费。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依据的制度假设是职工的薪酬里已包含延期收入,延期收入可用于缴纳养老保险费。

因此在现行双重退休金体制下,只有企业员工的在职收入高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双轨制才是合理的。然而,由于经济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企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有的垄断企业员工收入远远高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的中小企业员工收入则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人们忽视了行业间和行业内的薪资结构差异,而集中关注部分高收入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高工资、高福利现象,并对此表达强烈不满。

(三)企业年金制度的自愿实施将造成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差异持续扩大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保证公平,企业年金体现对工作期间的激励。

(四)养老金调整机制的不同使二者的差距未能消除

公务员退休金的主体部分是基本退休金。随着物价和社会平均工资的不断增长,公务员的退休金也需调整。

公务员基本退休金是按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调整的,其调节办法是:在国家统一调整生活必要品价格时,退休公务员可按在职国家公务员并入基础工资的补贴数额增加退休金;

在职国家公务员根据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指数调整工资标准时,退休公务员可按调整工资标准的幅度相应提高基本退休金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是以调整前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基础的,按照一定比例增加。

公务员退休金按工资上涨率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低于工资上涨率的比率调整,而且他们的基数不同,公务员调整基数包括全部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基数只是基本养老金,基数和比率均低的结果造成二者的绝对数差距并未缩小,只是它们之间差距的相对比例有所下降。

阅读全文

与10月1日增发养老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年人再婚为什么不找离婚女人 浏览:75
老辈长寿 浏览:93
不照顾父母犯什么法 浏览:186
西藏养老金上调西藏养老金上调 浏览:571
50岁女人证件照 浏览:251
老年人的好处作文 浏览:436
家庭老人床什么牌子好 浏览:175
长寿宫廷花怎么养 浏览:379
四川养老保险领取计算 浏览:798
女生的长寿 浏览:716
在香港养老保险买什么养老保险好 浏览:316
北京养生堂口苦怎么治疗 浏览:839
给父母买二手房离自己家近要考虑哪些 浏览:282
102项体检都有什么费用多少 浏览:41
高淳区驾驶证换证体检表在哪里拿 浏览:754
父母之爱怎么配图 浏览:794
灵活就业交养老医疗哪个合适 浏览:278
手指游戏重阳节教案 浏览:400
生肖适合老年人戴吗 浏览:845
父母口头承诺把房子给我该怎么办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