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村老年人养老存在哪些问题
农村老年人养老,存在最大的就是养老金问题。还有就是“无人照料”的问题。
目前的农村,大量的年轻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留在农村的多是老人、儿童,这些老人不但没有人照料,而且还要照顾孙子、外孙,背负着留守家庭主要成员的重担,这也是影响农村事实上老人度过幸福晚年的一个突出问题。
就目前农村60岁老人的养老情况看,养老金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也就是说钱不够花,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还有就是“医疗费”的问题。
目前的农村60岁以上老人,经年在农村干农活儿,身体状况大多不好,多数身体都不好,有的甚至患有多种疾病,如果遇到一个大病,花掉几万、十几万那也就是一两年的事,有的家庭一下子就回到了解放前,所以说农村老人医疗费用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
2. 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是什么
存在的问题:①、虽然“尊老、敬老”的观念依然存在,但是在多数农村的年轻人接受了正规教育走出村庄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工作而是选择在城市扎根立足的大背景下,农村”空巢“现象突出,农村老年人负担加重。
②、在建立社会的养老体系包括制度、基础设施、人员配备上,农村的进度远远慢于城市,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实在有限,一些养老院在大城市的入驻率和利用率都无法达到一定程度就更别谈农村了。
③、没有专人负责老年人福利工作甚至民政工作;此外基于农村老年人小病靠熬的观念也使得小病拖成大病,最终致残或致贫,加重了养老负担。
3. 现在农村养老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随着 社会 的发展,农村养老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国家为年满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提供了一些补助政策,只要满足条件均可领取,农村年满60岁以上的补助政策如下:
基础养老金 :无论是否交纳新农保,只要年满60岁以上都可以领取基础养老金80元左右。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随着农村的统一建设归划,有些地方农民的土地会被国家征用,为了让失地农民老有所养,国家出台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年满60岁之后可以领取失地农民养老金。
农村计划生育养老补贴 :独生子女户领取了《独生子女证》之后,年满60岁以后国家将给予一定的养老补贴。
贫困农民生活补贴 :国家又农村低保家庭、五保户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民年满60岁以后给予一定的养老补贴。
农村老人高龄补贴 :国家对农村高龄老人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年龄越高补贴就越多。
我老了之后,如果身体硬朗、生活能自理,并且还能干点家务事的话,我就自己住,或找个老伴一起生活。假如子女需要我帮忙带孩子,我就跟子女们住在一起帮忙带孩子。
如果大家住在一起不愉快,三天两头闹矛盾的话,我宁愿自己一个人住清静,爱干啥就干啥,生活自由。
如果到了我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我就听从子女的安排,子女们要求我跟着子女们一起住,我就跟着一起住。但我多年以来为自己准备的养老金,我一定握在自己手里,不会轻易交出来,直到去世的那一天,才会让子女继承。如果老了生活不能自理,跟着子女们在一起假如生活不开心、矛盾重重的话,我就要求去养老院生活,反正现在就着手准备养老金,不怕到时没有钱进养老院生活。
这是我的看法,亲们对此有什么建议吗?欢迎评论!谢谢!
目前养老虽有很大进步,但由于国家实力不足,有子女的基本都是靠子女养老,国家补助,没有子女的国家全部承担。
目前国家的惠民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养老问题的负担,农合百分之八十报销,大病还有补贴,其他方面基本上都是子女承担。由于这一代人观念问题,依然是生子养老,固有的观念很难改变。即使儿女送老人去养老院,老人也不想去,或者认为有孩子去养老院丢人。有的请了保姆,也会因各种理由把保姆”请走”,这个矛盾很难解决。
无子女的老人国家全额负担医疗和养老资金,反而没有养老之忧。
六零后的一代人基本上观念已经接受了养老去养老院的观念,由于子女少,大多又在远方城市,根本不可能完全依靠子女养老。有的买了养老保险,有的给自己储蓄了一定的养老基金,养老问题矛盾已经不再那么尖锐。
国家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再过几年,农村老人进养老院或入托,变得越来越容易和正常,就像发达国家一样,老有所养,福利惠及全部农村老人。
父母没有养老金:
子女没有行孝心!
冬天仓房睡凉炕:
冷水冷饭真够呛!
随着 社会 的发展,养老问题也发生了。现在农村的老人大部分都是靠领国家的补助金来延续生活的。
我老公的叔叔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可他们没有花儿女多少钱,花销大部分来自于国家的补助,我多次回家,也问到他们的生活来源,他们的回答是:“谁也靠不住,还是靠国家稳妥。”因为儿子女儿们都是农村人,都是靠在田里耕作收入生活,没有钱给两位老人,最多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给老人买一些吃的。多亏两位老人身体还好,现在都80多岁了,身上没病没灾。他们觉得国家每个月给的钱够他们的生活费了,只要不买肉,多吃点菜也没有关系,为了给他们补充营养,女儿们隔段时间就会给他们送些鸡蛋。我们有时也会给他们一些钱,让他们买点肉吃。虽然80多岁了,身体没病没灾,就是最好不过事儿。
现在儿子儿媳都在城里打工,家里只有两位老人,他们互相依靠,互相关心,每天两顿饭,过的还算可以。
现在大部分的老人,儿女们都在城里工作或打工,他们就都成了留守老人,身体好的老人还舍不得他们的田地,还在不断地劳动,辛勤的耕作。因为儿女们的负担也不轻,儿女们成家后,还要管自己的儿女,有的甚至要管自己的孙子,负担都是很重的,所以农村有一句俗语叫“当爷不如当孙,当孙一家都亲。”这句话说明老人们有一点钱也舍不得花在自己身上,却舍得花在孙子的身上。老人们一生简朴惯了,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至于吃什么,无所谓,只要儿子女儿过得幸福就是他们的幸福。
农村的老人过惯了自己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且,不干活的时候,好几位老人坐在一起,还可以天南地北的聊天。他们自由散漫惯了,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所以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他们是不愿意和儿女们在一起生活的。再说,现在的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老人们完全不同,如果在一起生活的话,会出现很多的矛盾。老人们也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至于说进敬老院,那是想都不敢想的。我小姑子的公公得了脑血栓,而且自己还有30万,现在老两口进养老院住了一个月,就回来了,因为两人每月就得7000多块钱,如果老人再活几年的话,30万又怎么能够花呢?有退休金的老人都进不起养老院,农村人又怎么敢想呢?
现在的农村养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题主所说,随着 社会 的发展,农村 养老问题又出现了新的节点。不仅是子女都在大城市生活,还有子女在外面打工,一年很难回家 一趟。农村养老确实出现了新的节点。
那么,农村养老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知名三峡觉得发生了如下变化:
一是国家层面看,对于农民的养老十分重视,早在好多年前,就出台了养老政策,农民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购买养老保险。国家给予养老补贴。农民买得多,到了六十岁后就每月就拿得多。我一个直系亲戚今年63岁,现在每月能拿到140元左右。加上他自己还能劳动,对于他来说,零用就没有问题了。还有就是当农民达到了六十岁,没有儿女,且生活又不能处理的,由国家承担养老,直接进政府开办的养老院,安度晚年。该老人所有的养老补贴和高龄补贴仍由老人自己支配。
二是从家庭层面看,养儿防老尽管在一些地方做的并不是很好,但是,在农村,孝顺的儿女还是很多,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将自己家里的老人安顿好,有能力的直接接到城里与自己同住,有的请自己的亲戚照顾。就是不让自己的大人老有所养。我老家的一个邻居,独生儿子在广东工作,很多年前,他就将自己的母亲接到了广东与自己一起居住。他母亲是我们老家第一个坐飞机的人。
三是从 社会 层面看,尊老爱幼已成为一种风气。现在很多农村的邻居们对老人都是非常的尊重,当他们身边有不能处理的老人时,他们就会伸出援手,帮助老人料理家务,帮助他们日常生活。而且是无待遇的帮助。在我们老家,就有这样主动帮助老人的邻居们。
所以说,农村养老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不排除有少数子女不孝不养老的状况,但是,爱老敬老的好传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养老正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第一,现在农村养老形式大部分还是以传统方式养老制度,①和老人居住在一起,②子女多的家庭,分摊瞻养。③无儿无女送到当地养老院去养老,由政府直接供养。第二,现在农村养老制度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推出保险养老,独生子女家庭优惠政策,高龄老人享受更多的红利。还有在养老观念上也发生明显的进步,部份老人也选择到敬老院,老年公寓去养老。第三,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对全民养老体系,提到了新的高度,农村人不久的将来,和城里一样,尽情享受党和国家带来的红利,一样享受养老金待遇。
老父生有我等弟兄三个,由于是农村人,老了,没有任何来源,从七十岁起,就靠我弟兄三人赡养至今,老人家已经八十八了,身体依然健朗,能吃能睡,过得安逸。
后来政策好了,农村老人每月都有养老金,加上高龄补贴,父亲可以有130多的进润,他三个月也就是一个季度去领一次,领来的钱,没有哪个指望他补贴家庭一块两块,叫他自己留着用,想买嘴嘴吃,自己决定。如有三病两痛,三弟兄就凑钱送他吃药打针。好在父亲身体素质很好,也没生过什么大病,所以我弟兄也没有什么负担。
吃喝问题,老父一家在十天,轮流着来。因为老年人没有牙齿,我建议每餐做菜时必须要有一个软菜,以便他能吞咽下肚。一天一壶开水,天天必须保持供应。寒冷冬天到来,轮到哪家吃饭,父亲就在哪家烤火,并配浓茶一壶供老人家享用,任何人不得产生厌倦的情绪。由于意见协调统一,父亲的老年生活快接近尾声,他过着不好不坏的悠闲生活,这就是农村老人养老的缩影。
但假如儿子在城市工作,农村里的老人又怎样养老呢?
农村人有种习惯,就是讲究叶落归根,无论城市条件在怎么优越,老年人思乡情结不会改变,回家享天伦之乐然后入土为安是每个农村老人的心愿。儿子有出息,在城市里工作,农村的父母在家无人照顾,孝顺的儿女就会出钱请保姆,替自己尽到义务。这种情况不是很多,高龄老人过不惯城市生活,回到农村,不得不请人照料。
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村建起了养老院,费用由儿女出。这很好,养老院里有同龄人,大家一道会玩得愉快和开心,老年生活充满阳光,儿女放的心!遗憾的是,我走了上万个村庄,贵州农村竟然找不到一个村办养老院,所以靠养老院养老的事实,路途还在遥远。
至于我等老了以后如何养老,那是后话,现在还在赡养老人,考虑自己养老的问题很少。不过,自己有种初步打算,不想连累谁,一不进养老院,二不靠子女,自己靠自己,如身体 健康 ,吃喝拉撒自己能独立,那就继续活着,看看美丽的世界;如行动不便,坐立不得,一包耗子药就此解决。各位,你的看法如何呢?
尽管农民的养老目前还不十分如意,但和四十年前比己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能够提出这个问题,就是 社会 的进步,就是说明和过去比较的巨大变化。过去的农民有养老这个概念吗?只是日出而起,日落而息,活着而己。不说别的,单说正常人的生活,无非是衣食住行,那时穿的什么?破衣烂衫,衣服补丁罗补丁,鞋子露着脚后根,冬天冻的像小馒头。真是缝缝补补八九年。吃的大部分是粗粮,野莱,甚至是糠,就是这个,能吃饱也是烧高香了。住的就更不用提了,农村百分之八九十是坯房,下雨是外边大下,屋里小下。冬天北风萧萧,屋里的尿盆都结冰,一家四五口一个大通炕,铺个席子上面滚,连个褥子都没有。至于行,上哪都是两条腿,别说农民,就是工人,又有几家有自行车?十几里地天不亮就上班,全凭两条腿。再看看现在,尽管农村老人生活不是十分富余,但也是吃的大米白面,鸡鸭鱼肉也经常吃,最重要的是能吃饱。穿的衣服也不错,城里人的旧衣服,想送出去,都没人看的上。大部分人住上二层楼,即使平房也是随便住,更没有全家睡一条大通炕的事了。说起行,在农村很多家有了 汽车 ,顶不济也是摩托车,电动车。出门上公路,上县城或省城说走就走。当然,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的老年人养老还存在很多困难,主要是子女出外打工缺少有人照顾,平时的零用钱还不充裕。如果生了大病就会捉襟见肘。但是,应该看到,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农民的扶持力度,但各项措施还不尽善尽美。若想达到非常满意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相信国家对农民的政策会越来越好。当然,也不能一味全靠国家,农民朋友也要与时俱进,改变等靠要的思维,在力所能及时积极交纳养老保险,为自己更好的养老上一道保险。子农孝敬老人也是责无旁贷。多管齐下,相信老农民的养老会越来越好。
现在农村养老与以前已经大不相同。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农村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以养儿防老为主,儿女多,一家七八个孩子都是再正常不过了,甚至有的十几个孩子,父母一辈子养儿女虽然辛苦,但到老了,孩子多的优势就会非常明显,尤其是得病的时候,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要是子女多,就能够轮班照顾,共同出钱,儿女的压力相对较轻。实行计划生育以后,特别是80、90后家庭,基本上是农村二孩,城里一孩,60、70后的父母老了以后,指儿女养老就成了一种奢望,陈虹的一首《常回家看看》就是这个时代儿女与父母现实关系的写照。儿女少,并且工作又都忙,自己的小家有时都顾不过来,花在父母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就可想而知了。农村家庭,空心化严重,多数都是386199部队驻守,老年人的生活也不是太好,这也是当今农村老人面临的普遍问题。那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如何才能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我觉得根本上还是要振兴乡村,首要的还是要发展产业,只有村里有了好的项目,好的产业,能够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获得一份不错的收入,有谁还愿意外出打工呢?留住了人,乡村人气旺了,儿女孙辈都在身前,老年人才能尽享天伦之乐。另外,现在养老的方式也在向着多元化发展,养老的观念也在不断的转变,有的加入合作社,以土地转让金作为养老资本;有的搬进幸福大院,抱团取暖;有的随子女入城,住进楼房,享受城市生活;有的用自己的积蓄外出 旅游 ,让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可以说,现在农村老年人的养和乐更加具有主动性,生活也更加有滋味。
现在农村养老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过去靠积蓄和子女养老,现在又多了一项保险助力农民养老,使农民养老加大了保险系数。上世纪末,第一代农村养老保险出台,2009年国家给60岁以上的农民发放基础养老金,同时出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此后又与城市居民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每年缴费金额从100元至5000元分若干档次,当地政府根据缴费档次给予相应的补贴。缴够15年达到规定年龄就可以退休领养老金。这些好制度受到绝大多数农民欢迎,纷份响应,踊跃投保,已有相当数量的农民退休领到养老金,安享晚年。只有少数农民及他们的子女对保险制度不理解,不积极投保,幻想不投保就领养老金。我劝这些人幡然悔悟,积极投保,以便更好地养老。
4. 农村目前的养老面临着哪些困难国家为何不给农民发“养老金”
农村养老所面临的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养老费用比较高的问题,养老费用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国家的转移支付而逐渐改善的,这些年也确实有些改变。但是通过发放养老金的这种方式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经济的发展没有一蹴而就的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也没有一蹴而就的,这个需要时间你对比一下,10年前到现在,虽然物价水平也在不断上涨,但是农村的那些没有退休金的老人也确实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转移支付。有了更多的政策上的照顾,可以降低他们生活的负担,这应该随着经济发展会越来越完善。
5.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农村养老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农村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很多,一,形势所迫,年轻人必须出外打工,这样老人在家就无人照顾,老人身体好就自己照顾自己。要是身体毛病多的话,有时吃口水都很准,有时死在家里都无人知道。年轻人如果在家里照顾老人,不外出打工,那有没有收益,这样的生活也无法过下去。依我看,只有国家多办养老院,等老人不能干活了,就进养老院,由养老院统一照顾,那比在家里好一点,这样,年轻人就能安心在外打工,老人在家也能放心。当前养老问题要解决问题
6. 我国农村有哪些养老模式主要分为那几类
主要有三种模式,即
1、家庭养老。以家庭为中心,靠子女亲属养老。这是目前农村养老的主流,老人都有自己的子女、儿媳、女婿,再之后的孙子、孙女等等,作为一个家庭,家庭成员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
就算子女不在身旁,同样生活在农村的亲戚朋友都会帮忙照料老人。并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一直都有“孝”的影子,如果不赡养老人,就是不孝,是会被村里人瞧不起的。
2、社区养老。它以村庄或村落为依托,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力量,合理开发、调配、运用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支持。具体就是开办敬老院、福利院,托老所等。
农村社区养老是当前农村社会养老的发展方向。农村社区养老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灵活性高,能因地制宜。
它以村庄或村落为依托,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力量,合理开发、调配、运用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支持。
3、民间养老。一些民营企业投资开办的养老院等,有养老意愿的个人进行选择。一般这样的养老院收费较高。
(6)农村养老的形势扩展阅读:
全国老龄办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1亿人,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
其中,和城镇相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健全,保障水平比较低。
“农村人口老龄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与城镇的差距呈扩大态势,且城乡导致状态将持续到2040年。”中国人民大学老年研究所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菊华表示,中国老龄化发展不均衡。
一方面表现在人口老龄化水平城乡倒置,即农村老龄化水平目前且长期高于城镇老龄化水平;另一方面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
比如,除了西藏外,各省农村老龄化程度均已突破10%,辽宁省、重庆市等地甚至均已超过20%。
城乡差异体现出的“城乡倒置”特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导致的生育率差异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密切相关,大量年轻人口离开中西部农村地区向东部和城市地区迁移,是该阶段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主导因素。
而这种人口转移又有效地降低了城市常住老年人口的比重,毫无疑问,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增加了应对的复杂度。
“养老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时代性难题,农村养老更是如此,从目前社会的现实情况我们看到,城市养老正在成为创业的蓝海,各种现代化、人性化的养老模式层出不穷,受到社会资本、公益力量及媒体大众的广泛青睐和关注。
然而我们无法忽视的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尤其是老年人占有很大的比重,随着青少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农村空巢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农村养老的体制短版和资源短缺也更为突出,在某种程度上农村养老问题也更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关注。”
谁来为农村老人发声?谁来关注农村人的晚年生活?国家、社会、公民这三者应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有专家预计,到2030年,中国老龄人口接近3亿,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也就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2亿空巢老人,而相当比例分布在农村,农村空巢老人日益成为重点。
7. 农村的养老越来越难,这背后是什么原因
农村生活越来越好了,农村养老越来越难了的原因是:
一、虽然农村的生活好了,但是农村的生活成本增加了,如果还像以前那个年代那样活着,就会被淘汰。比如以前有个能遮风避雨的普通房子住就行了,现在大家都住楼房,你还住在那土砖瓦房的话,就会被人看不起,说你不上进,娶不到媳妇,就会断了香火。农村人的收入多了,生活变好了,但是用钱的地方也多了,比如买车买房、子女读书,开支费用多了,存不到钱,大多数农村人年老的时候还是没存到多少钱,还要到田地干农活。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助到您。
8. 中国养老未来六大趋势是什么
中国养老未来六大趋势是:
一、居家养老:多数人的归宿
无论从情感还是现实来看,居家养老都将是未来“中国式养老”的主流。从民政部获悉,“十三五”期间居家社区养老将成为政策投放的重点。
二、机构养老:让“刚需”老人“有的进”
虽然机构养老不是健康老人们的首选,但却可以为那些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近年来,养老机构的“兜底”作用正日益强化。让“刚需”老人“有的进”,也要使更多老人“有的选”,这将是未来中国养老机构担负的“双重职责”。
三、以地养老:为农村养老“破题”
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大的农村人口,也拥有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农村养老问题。数据显示,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同时,留守老人的数量正逐年增多。除了没有子女在身边照料外,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没有退休金,他们只能靠土地维持生活,一旦失去劳动能力,也就失去了生活来源。
四、老老相助:养老方式的特色补充
“小老人”照顾“老老人”,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弱的,邻里乡亲照顾留守、空巢老人……这种更强调普通百姓之间相互帮扶与慰藉的养老模式,将成为未来中国城乡居家和机构养老的特色补充。
五、专业服务:未来养老产业“必修课”
养老护理不是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员也不是保姆。目前中国养老服务业专业化水平不高的现实影响着养老服务质量的提高。从发展趋势看,专业化将是养老机构的“必修课”。
六、护理保险:老年人尊严的保障
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已达3500万。由于护理费用长期无法纳入医保,“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成为许多困难家庭的真实写照,也使许多失能老人无力保持最起码的尊严。
9. 当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六安金寨县农村养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由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普遍“四二一”或“四二二”家庭结构模式,以及子女举家外出务工带来的'“空巢”现象,特别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子女养老意识的淡薄,削弱家庭养老功能。
二是养老机构建设滞后。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老化,床位短缺,缺少专业专职人员管理和建设。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养老保险投保率低,投保周期长,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依然存在。
对于以上存在问题,该县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增强家庭养老意识。定期举办讲座,从学校到村组,大力宣传孝敬老人的伦理道德,树立身边善待老人的典型人物,对于不赡养老人,甚至虐待老人的行为给予严厉批评教育或移送司法机关。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做好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全县23个乡镇敬老院翻新重建工程基本完工,增加床位500多个,大大提高了集中供养能力。积极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现有社会化养老床位700多张,社区养老床位100张,适应了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在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有84位困难老人享受由政府购买的每人每月100元居家上门服务。
三是健全综合服务体系。五保对象住院实行全额报销救助。对85岁以上老人按月发放高龄津贴,老人免费体检服务由去年的65岁以上扩大到今年的60岁以上。同时为近万名60周岁以上“三无”老人缴纳了参合参保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