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过渡性养老金怎么算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享受比例。
计算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一)计算每月缴费指数:取员工参加工作起至退休时的每月缴费工资,除以当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计算平均缴费指数:将员工自参加工作起至退休时缴费年限的每月缴费指数相加,除以其缴费年限的月数,得出平均缴费指数。
(三)计算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将平均缴费指数乘以退休时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得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享受比例
19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不超过25年者,其享受比例为19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1.2%;
19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超过25年者,其享受比例为30%+(19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25)×1%。
(1)企业职工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过渡性养老金享有人群:
具有视同缴费权益并建立了视同缴费账户的下列参保人,享有过渡性养老金。
1、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7月1日以后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
2、1998年7月1日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前具有按国家规定的视同缴费年限,2006年7月1日后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
2.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
计算“中人”建立个人账户之前的养老金叫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是统一制度后“中人”基本养老金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新制度(或“统账结合”)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人员来说,由于其在此之前的工作年限没有实行个人账户,则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中没能体现这段年限的劳动贡献情况,因而其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不能简单用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而应再加上没有个人账户年限的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就解决了这一没有个人账户年限的养老金问题。过去过渡性养老金=月平均缴费工资×享受比例。
其中,月平均缴费工资是指平均缴费指数乘以退休时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享受比例为:
1)19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不超过25年者,其享受比例为19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1.2%;
2)19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超过25年者,其享受比例为30%+(19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25)×1%。
2.养老保险并轨后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1.2%)。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3.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并不是统一的,因为每个地区不同,所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也是不同的,有的地方比较简单,有的地方比较麻烦,需要仔细研究,所以过渡性养老金的具体计算方式,需要根据具体地区具体情况来分析。
首先来说说什么是过渡性养老金,养老金大家都知道,但过渡性养老金和养老金并不是同一个概念,过渡性养老金是国家为一些特殊人群发放的补贴,像是残疾人、失去了工作能力的人等等,因此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过渡性养老金的,只有少部分的人群才会有。
其次就是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过程,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沈阳的宋大爷,1987年参加工作,2021年退休,视同缴费年限是9年,养老金计发基数是7300元,缴费指数0.8,那么根据计算,王大爷的过渡性养老金就是7300乘以1加0.8除以2,乘以10乘以1.4%,最后得出结果等于919元。
4.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
过渡性养老金的算法: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享受比例。而1992年7月31日前缴费年限未超过25年的,其享受比例为上述日期前的缴费年限×1.2%;缴费年限超过25年的,其享受比例为30%+(上述日期前的缴费年限-25)×1%。5.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如下:
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Rד中人”临界点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其中:R为计发系数,其值在1%—1.4%之间,由各地测算后确定;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某“中人”退休时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
“中人”临界点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对统一制度之前实行“办法一”和“办法三”的地区而言,“本人缴费年限”为该地区实施“统帐结合”、建立个人帐户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对原实行“办法二”的地区而言,“本人缴费年限”为实施统一制度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
过渡性养老金,属于基本养老金的组成部分。所谓基本养老金,也就是大家口头上说的养老金、退休金、退休工资,是由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个人账户三部分组成的,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如下: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中人临界点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其中:为计发系数,其值在1%到1.4%之间,由各地测算后确定;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某中人退休时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全文》
第六十四条 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除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与生育保险基金合并建账及核算外,其他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社会保险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社会保险基金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6.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如下:
计算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1、计算每月缴费指数:取员工参加工作起至退休时的每月缴费工资,除以当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2、计算平均缴费指数:将员工自参加工作起至退休时缴费年限的每月缴费指数相加,除以其缴费年限的月数,得出平均缴费指数。
3、计算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将平均缴费指数乘以退休时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得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享受比例:
19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不超过25年者,其享受比例为19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1.2%;
19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超过25年者,其享受比例为30%+(19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25)×1%。
过渡性养老金: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享受比例。
二、最新个人养老金计算方法与公式
计算养老金其实质就是如何计算养老保险待遇计算,那么养老保险待遇的计算公式是:
1、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中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a1/Al+a2/AZ+....+an/An)/N
公式中,a1、a2.....an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n年本人缴费工资额;A1、A2……An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n年当地职工平均工资;N为企业和职工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计发月数
例如:一名男职工,2010年其60岁退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566元。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时,个人账户中有50000元,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为0.6。那么,他的基础养老金=(3566元+3566元*0.6)+2*15*1%=427.92元。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50000元/139=359.79元;上列两项合并,他的月基本养老金为427.92元+359.79元=787.71元。
(1)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3)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4)公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7.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
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享受比例。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平均缴费指数乘以退休时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缴费指数=将员工自参加工作起至退休时缴费年限的每月缴费指数相加,除以其缴费年限的月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过渡性养老金共有两层意思,但都是养老金的补贴手段。
1.国发[1995]6号文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3年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除了领取个人养老账户中的钱外,还可以领取过渡性养老金。这是过渡性养老金原有的意思,这个阶段过渡性养老金的领取人主要有两类,一是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7月1日以后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二是1998年7月1日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前具有按国家规定的视同缴费年限,2006年7月1日后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8. 过渡性养老金是如何计算的
法律分析:过去的过渡性养老金=月平均缴费工资×享受比例。2.养老保险并轨后的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1.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七条 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未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可以缴费至国家规定年限。
第二十八条 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三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9.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是什么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如下:
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R×"中人"临界点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其中:R为计发系数,其值在1%-1.4%之间,由各地测算后确定;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某"中人"退休时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
资料扩展:
过渡性养老金是统一制度后"中人"基本养老金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在基本养老金的计算中,计算"中人"临界点之前的养老金。
它是为解决"中人"无个人帐户年限的养老金问题而设立的。因为在"统帐结合"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人员,其在"统帐结合之前的工作年限没有实行个人帐户,退休时的个人帐户全部储存额中就没有体现这段年限的劳动贡献情况,因此其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除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之外,还应加上没有个人帐户年限(即参加工作至"统帐结合"之间)的养老金。
"中人"临界点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对统一制度之前实行"办法一"和"办法三"的地区而言,"本人缴费年限"为该地区实施"统帐结合"、建立个人帐户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对原实行"办法二"的地区而言,"本人缴费年限"为实施统一制度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