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央养老金调剂制度
法律分析: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
某省份上解额=(某省份职工平均工资×90%)×某省份在职应参保人数×上解比例。
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为统计部门提供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加权平均工资。
各省份在职应参保人数,暂以在职参保人数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企业就业人数二者的平均值为基数核定。将来条件成熟时,以覆盖常住人口的全民参保计划数据为基础确定在职应参保人数。
中央调剂基金实行以收定支,当年筹集的资金全部拨付地方。中央调剂基金按照人均定额拨付,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核定的各省份离退休人数确定拨付资金数额。
某省份拨付额=核定的某省份离退休人数×全国人均拨付额。
其中:全国人均拨付额=筹集的中央调剂基金/核定的全国离退休人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十三条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㈡ 全国养老金统筹什么意思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全国范围内统一制度规定、统一调度使用基金、统一经办管理、统一信息系统为主线,实现全国基本养老保险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 简单的理解就是在制度上、收支上是保持一致的,信息上是共享的,但是养老金的发放标准还是会根据各地的经济状况来进行调整。其实目前,我国各地区养老金的计算方式都是一样的,依然沿用现行的计算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十三条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㈢ 今年养老金是怎么调的
第1个趋势,养老金实现全国统筹。2022年1月份开始养老保险,实行全国统筹,主要解决养老金不足的地区,用养老金收入富裕的地区来补助差距养老金的主要结算方式,仍然采取多交费,多交多得长缴费长缴多得的基本原则。
第2个趋势,养老金迎来18连涨。养老金18连涨对于企业退休职工来说,有着利大于弊的好处,养老金18连长将使养老金继续维持在2%~3%左右的增长率,所以养老金的增长对于社会平均岗位工资基数以及在职人员工资标准调整都是联动增长的标志和信号。都是在努力的打造更加幸福的退休生活做出的共同努力和协同,协调联动。
第3个趋势,机关事业单位薪酬标准在2022年的调整把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差距缩小。2022年省级机关事业单位调薪的标准显示起始的时间是从2021年10月份开始补发,5个月大约是1650元进账,也就是说从2022年的2月份执行新的标准。但是这一次调薪涉及到的机关事业单位标准显示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差距被大大的缩小,高级职称大约340~420元之间,而中级职称只相差100元,这是调整的新特点,努力的在缩小职称之间的差距。未来在十四五时期养老金的调整,将直接取消职称的影响力,按照缴费时间缴费档次缴费的基数,是否购买年金年龄因素等综合评定养老金的待遇和调整职称,在退休之后将不起到任何作用。
第4个趋势,企业年金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世界银行的建议的养老金代替率,基本职工养老保险提供42%的比例的基础上,要让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在补充提高33%左右达到养老金替代率75%的最低保底标准,只有这样退休前拿到1万元的工资,退休以后就可以拿到7500元以上的退休金,这是保证退休生活质量不降低的红线和底线。所以我国把职业年金作为第2支柱养老体系,重点发展重点推进,2022年最重要的新趋势还包括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提高年金的缴费比例和缴费积极性,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在退休金的代替率方面做出最重要的最大的贡献率和贡献度。
第5个趋势,养老保险统一缴费比例调整为个人缴费的2倍关系。根据此前的规定,湖南省已经统一调整了个人养老金缴费基数为8%,单位缴费比例为16%,养老金缴费基数和职业年金缴费基数单位的缴费部分都是个人缴费基数的2倍关系。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提高了个人的缴费比例,相对中和缴费负担,毕竟社会平均工资基数不断的上调,工资标准的不断的上涨,给部分单位的缴费和给企业的缴费造成的压力是需要平衡和缓解的。
第6个趋势,限高保低。超过8000元的养老金一定要得到限制,重要照顾那些退休金不足于2000元的人和限制那些养老金超过8000元的人,只有限高保低才能解决养老金领域的共同富裕才能促进全领域的幸福指数的提升,才能解决老龄化社会加剧的今天养老金更多的是解决大多数人的养老刚需资金问题。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第二条 基本原则
促进公平。通过实行部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统一调剂使用,合理均衡地区间基金负担,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整体抗风险能力。
明确责任。实行省级政府扩面征缴和确保发放责任制,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以下简称中央调剂基金)进行补助,建立中央与省级政府责任明晰、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统一政策。国家统一制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逐步统一缴费比例、缴费基数核定办法、待遇计发和调整办法等,最终实现养老保险各项政策全国统一。
稳步推进。合理确定中央调剂基金筹集比例,平稳起步,逐步提高,进一步统一经办规程,建立省级集中的信息系统,不断提高管理和信息化水平。
㈣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后,退休金的发放会有什么变化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后,养老金的发放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就目前情况看,2020年实现省级统筹困难较大,实现全国统筹还需要时间。
一、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基于两个原则,一是公平性,基本养老保险权益之间的均衡。二是互助共济性,主要体现在参保者基于制度性的强制性的互助共济。缴纳养老保险费,按照统一规则缴费,退休后享受基本养老保险金。通常情况下,高收入者承担较多的缴费责任,低收入者对于基本养老保险的贡献相对较少,从而体现高收入者对低收入者帮助的基本养老制度。
养老保险的形式,往往是在一个较大的地域范围内统一组织实施并统一基金收支管理,可以是一个国家,也可以是某个特定的行政区域,当然这个范围越大越好,地区之间的互助共济就显的越明显。
二、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征收办法是保障待遇与筹集总量,在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上实行的是”以付定收“,略有结余,留有一部分积累的原则,因此基本养老保险筹集资金,成为一个很大的需要。目前我国的养老金发放有三个来源,一是基本养老保险费,有参保人和用人单位缴纳,二是财政补助。包括正常的保险费补助,养老保险基金出现亏损时,财政兜底。三是基金投资收益及其他资金。如果基金增收多,财政补贴就相应减少,如果基金少,就增加补贴,已保障支付的总量平衡和可持续性。
三、养老保险现状,根据人社部要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统筹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是”两个盘子”,两本账,不能互用。企业养老金是省级基金调动调剂机制,县级具体管理并实施。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起步较晚,市、省级基金调动调剂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按照上级的规定,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收入缺口“部分,应由县级财政兜底儿,如果县级财政有困难,就很难兜底。
要实现省级统筹乃至全国统筹,就必须增加保险征收费用或者增加财政补助,就目前我国的收入状态看,增加个人缴费或增加财政补助,来扩大统筹范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居士解答,谢谢阅读!
楼主你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以后退休金的发放会有什么变化呢?目前来看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解决,不是说马上就可以解决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很多地区很多省份连省级统筹都还没有完善,所以说怎么能够做到全国统筹呢,实际上这是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才可以最终达到一个全国统筹的状态,我们并不是说它永远达不到全国统筹,只是相对而言,它的时间和过程会比较漫长而已。
那么有的人就响了全国社保统筹以后退休金的发放有什么变化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对于你退休金的待遇是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退休金的发放也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我们国家目前是完全有能力来保障退休人员退休金按时足额的发放,并且几乎每一年养老金都是正常增长的,而且我们的养老金待遇对于任何一个退休老人来说都是可以领取终身的,所以说这一点完全是不需要有任何的担心。
其实即便出现全国社保统筹以后,那么我们已经办理退休的这部分退休老人几乎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因为你已经领取退休金了,所以说是不存在社保缴费的这一块社保统筹主要是针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这个改变,那么对于我们养老金的发放不会有任何的影响,你依然是会正常的按月领取到养老金的待遇,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每一年正常完成一次,养老金资格的生存认证就可以了,那么就可以正常领取到养老金的,待遇了。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楼主你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以后退休金的发放会有什么变化?养老保险目前来看还没有实现全国统筹,当然全国统筹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可能在未来的几年内,应该就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社保统筹了。全国社保统筹对于退休金的发放,会不会有什么变化或者影响呢?我认为这个应该是不存在的,全国统筹实际上对于已经办理完成,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不会造成丝毫的影响。
那么你该拿多少钱的养老金,依然可以领取多少钱的养老金自己领取退休金的地点,领取退休金的方式和领取退休金的金额,都不会发生任何的变化。作为退休人员来说,实际上全国统筹,对于他们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那么一旦实行全国统筹以后,实际上对于正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群,会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主要的影响群体实际上是属于在职员工,而不是属于退休人员。
你比如说现在我们如果说要更换工作单位,那么就要进行正常的社保转移,虽然说很多地区都已经开展了电子化的社保转移,但对于我们来说实际上还是比较麻烦的,尤其是这种跨地区的社保转移,那么很多地区由于这个社保基数不能够实时出来,那么会导致在转移的过程中造成滞后的问题,那么医疗保险也是相同的一个问题。因为毕竟每个地区的社保待遇包括社保基数都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说实现全国统筹以后会便利化这些方面的问题,对于我们在职员工尤其是更换工作单位,会奠定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后,退休金的发放会有什么变化?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这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今后我们凭着一张社保卡走遍全国的愿望基本就可以实现。由于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政策目标,所以也只能是一个讨论的题目,和大家分享我个人的观点。
第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时间不长。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时间不长,真正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在1997年,即国发(1997)26号文件,也就是《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下发以后。虽然在这之前,开展了很多试点,但是缴费的比例、个人账户的建立都还处于 探索 阶段,虽然大部分地方从1996年基本上完全在企业职工中实行了缴纳养老保险的制度,但全国统一的制度建立还是在26号文件下达以后。26号文件规范了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即由企业和职工个人按比例缴纳;规范了缴费的比例,即企业的缴费比例最高不超过20%,职工个人不超过8%;规范了参保对象,除了国有企业以外,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工体工商户,以其他方式灵活就业的人员都可以参保;规范了个人账户的管理,明确了个人账户永远属于个人,而且从过去虚账管理过渡到实账管理,真正做实了个人账户。
第二,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逐步提高统筹层次。自国发(1997)26号文件下达以后,虽然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但是由于统筹层次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地方的统筹层次都还是处于县级统筹,省市县三级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基金管理运行不规范,在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了国发(2005)38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根据该决定精神,对养老金的计算进行了规范,养老金的计算基本上都是按照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来统一计算,规范了计算方式。在体制上作出了重大调整,即在在完善市级统筹的基础上,尽快提高统筹层次,实现省级统筹,为构建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促进人员合理流动创造条件。经过10多年的发展和培育,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条件逐步成熟。所谓省级统筹,主要是实行全省统一的社保缴费政策,统一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和统一的养老金计算方式,基金实行全省统一调剂和运行,养老保险关系在统筹区内转移更加便捷等。
第三,实现全国统筹以后,养老金发放会有什么变化?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以后,主要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养老保险的缴费政策和退休政策更加统一;二是养老保险关系可以在全国保留,方便和促进人才的全国流动,但还需要办理转移,转移手续更加简化和方便;三是养老金基金实现全国统筹,可以以丰补歉,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更加有保障;四是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实现全国统一,养老金差异可能会减小。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差异比较大,即使是实现全国统筹,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在缴费基数,养老金计算的具体指标等方面的差异始终还是会存在的。比如养老金的计算,现在基本上都是按照设区市的人民政府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来作为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实现省级统筹以后,很多地方是按照全省统一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来作为计发基数,实现全国统筹以后,养老金的计算是以全国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还是以省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来作为计发基数,这还没有明确的政策依据,我想保持一定的地区差异还是会存在的。对于养老金的发放是没有任何变化的,还是以县级社保局为单位进行发放,这是不会变的。
综上所述,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以后,养老保险的政策更加统一,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更加方便和简单,养老金的计算更加规范。但对于养老金的发放还是以县级社保局统一发放,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不会有什么变化。我认为,本题目涉及两大政策性问题需要明晰,而且,还是有密切关联的两个实际的政策性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搞养老保险费用的全国统筹;一是实施全国统筹后的养老金发放问题。
一.先说为什么要搞养老保险费用的全国统筹?
所谓养老保险费用的全国统筹,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费用征缴比例达到完全一致,而不象现在碎片化的,仅仅部分省份所实现的,征缴方式上的大体统一。应该说,按规划在2020年度实现全国养老保险费用的省级统筹,已是一个不小的进展,这在个别省份是把过往的地市级统筹,必须加速推进并过渡到全省统筹,这已经是很大的跨越与不易。
养老保险费用实施全国统筹,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并轨,它们相辅相成,势在必行,这个终极目标任务的完成政策作用非凡,意义重大。这样,养老保险费用可在全国范畴内统一调剂使用,基金的筹集、运作、投资与管理,以及支撑能为、抗风险能力,社保制度的可持续能力,都将会上一个大的台阶,这也是个别省份养老保险基金告罄收不抵支,所助推的重大必然成果。
二.实现养老保险费用全国统筹后的养老金发放问题。
必须承认,随着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并轨改革任务的落实落地,全国范围内的养老保险费用收支态势更加稳健与有序,已连续多年实现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现了“以支定收,略有节余”的目标任务,这是难能可贵的。而且,企业养老保险基金还有5万亿元的在帐结余。
实现全国养老保险费用统筹后,养老金的发放会有什么变化?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短期内,维持各自相对独立的,主要体现在计发办法上的某些差异,即保持现行的待遇计发办法继续不变,不仅是必须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这与我国幅源辽阔,差异明显的基本国情是分不开的。
养老金全国统筹后,退休金的发放会有什么变化吗?
养老金的全国统筹和全省统筹,这是国家对养老金收入不平均,有些地方出现缺口有些地方出现剩余的一种调济方法,从宏观上平衡养老保险资金,便于使用资金避免有些北方内地出现养老保险资金储备不足发不出养老金来。现养老金的具体发放办法仍然是国家掌握大的方针政策,具体的实施细则还是各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制定,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比如说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金计算方法和规定的不同造成养老金的差距和悬殊问题这仍然不会得到解决,比如说各地对“中人”视同指数规定各有不同,仍然得不到统一,这些问题不是养老金全国统筹所能解决了的。统筹问题只能解决各地资金使用不均恒间题,只能起局部之间调整养老金发放办法是另一码事。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发放工作,全国统筹一盘棋主要是党和政府照顾到全国各地区退休人员,都能及时领到养老金,打破过去有些地区发不出养老金,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受到影响。全国统筹后每年加退休养老金工资做到人人平等,不会出现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广大退休人员十分感谢党和政府对退休人员的关心爱护,生活的美满幸福,广大退休人员享受小康 社会 生活。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后,就能保证各省区市退休金都能按时发放。因为有些省份养老金已经收不抵支,如果没有发达省份支持,没有中央政府转移支付,有的省份退休人员就不能按时拿到养老金了。
2020年6月财政部公布了2020年中央调剂基金年度预算,养老金实行中央调剂。全国只有七个省份是净贡献,22个省份(含兵团)净受益,3个省份上缴划拨持平。广东、北京、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山东是净贡献省份,广东一地就贡献了1/3,广东、北京合计贡献超6成。
在净受益省份中,东北和湖北是最大受益者,辽宁净受益555.58亿元,黑龙江485.56亿元,湖北186.87亿元,吉林145.19亿元,这四省占总受益的3/4以上,辽宁、黑龙江两省占比就近6成。
湖北今年净受益相比去年增长55%,主要是爆发的新冠疫情影响,东北三省主要是老龄化率过高,部分省份养老金早已收不抵支。早在2016年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青海这七个省份就已经出现当期(年)养基金收不抵支,据测算到2022年半数省份养老基金将出现收不抵支。
这些收不抵支的省份,将主要分布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其中东北三省全部在列。为什么又是东北三省,看一下2019年各大省份人口增量排行就清楚了,广东、浙江遥遥领先,而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则面临持续流出。
一边是自然增长人口和外来增长人口源源不断流入,另一边是年轻人口持续流出,由此导致养老金形势分化越来越严重。
显然,曾经的共和国长子,如今的东北三省已经成了全国的包袱,辽宁、吉林、黑龙江何时能结束依靠其他省份救济的日子,东北何时能真正振兴?
养老金国家想来统筹发放,你先摸摸你的头是否发烧了?哈哈,春梦未醒吧……
远的不说,众所周知的事业与企业双轨制差距,年年叫来喊去,满满这杯苦酒就够你天天喝的!
党和政府对自己的子民确实想一碗水端平!可一旦设计到个人利益,事业退休人有谁能心里平衡而风平浪静呢?!过惯“富”曰子的人谁又再想去过“苦”曰子?那不等于“割肉袌汤”世界同此凉热吗?!
大话不说了,还是人所知用事实来对比吧!
有目共睹的电力,银行,税务,工商,烟草……多少“靓”单位走出来的退休人员多么“精神焕发”!“出手大方” 旅游 全国乃全世界……
社会 犹如金字塔;最大群体的底层人就是企业垫底人!退休后总是搬指精打细算,本着节约勤检,防范未来那老,病之灾!而退休金却只有事业人退休的二分之或三分之一的养命钱谁敢去“潇洒潇洒走一回”?
哎!知青招工犹如“叶落”分命运!还是如我早说过;叶落纷飞时入“厕所与地毯”早定性天然有别!不是吗?
别说了,越写越悲观!一生白活了!“投错了胎,走错了路,站错了队”皆为命!
三十年来纺织企业工人,风里来雨里去每天工作八小时(还没算荆州与沙市往返路距几十里时间呀)。
三班倒的苦日子带走了我的青春,增加了额头的皱纹!
三十年来朝出晩归,更不识星辰日月寒暑之人,且不如背靠大树(事业单位)“专职”家属的退休金!她们居家养老金都发放有近四仟而且还有更多呀!
这,道理在哪儿?公平又何在?这难道不正是没有幸福感,而只有忧愤之欲火吗?
试问;
统筹,怎么个“统”法(发)?试目以待!
想动那些人的“奶酪”,冰冻三尺,非一曰之寒!
现在还有退休金一说吗?刻舟求剑!
㈤ 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专》(以下简称《通属知》),决定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
《通知》明确,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在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础上,建立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对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度调剂,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四是现行中央财政补助政策和补助方式不变,省级政府要切实承担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主体责任。
㈥ 2021年养老保险新政策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2、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
3、国家补缴养老保险费的新政策的出台,对未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和中断及收费企业和人员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明确规定,只为了各种各样的方补缴以前中断时间的养老保险金,接续养老保险关系提供了政策依据。二、养老金机制新政策
在2020年时,我国出现三重变化
1、我国养老金迎来16连涨,增长幅度为5%;
2、养老金由中央进行调剂,更为公平公正地分配到各省市;
3、原本县级统筹养老金的制度也发生了改变,变为省级统筹规划,改变过去同省不同市、县之间养老金发放时间差异大的问题。
三、2021年养老金领取新规定
目前,我国养老金领取方式主要是直接发放至职工银行或存折等储蓄账户中,退休职工可在需要的时候直接领取。随着养老金制度的不断完善,老年人希望能够实现领取、使用“一卡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为此国家在养老金领取方面也做了调整。
2021年,按照新规要求,退休职工社保卡上标注有“银联”字样的,需要带着个人身份证件及社保卡片先前往当地社保部门将社保卡进行识别激活之后才能够正常领取养老金。
标注有“银联”字眼,代表着卡片具备了金融流通的功能,通过认证的方式,可以方便国家养老金进行发放与管理、方便退休职工实现“一卡通”的使用目的。认证之后,退休职工不仅可以从社保卡中直接将钱取出来使用,也能够用社保卡直接买药、看病,享受医保优惠福利。
目前,我国已经有部门地区成为政策试点,开始实行将养老金发放至社保卡中的政策。例如在我国河北省,退休职工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已经开始领取养老金的职工能够直接使用社保卡消费、看病、买药,方便又快捷。河北省敦促工作人员尽快协助退休职工完成社保卡激活工作,让退休人员可以顺利领取养老金。除了河北外,安徽省的部分地区也将70周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金发放到了有“银联”字样的社保卡中。
“银联”社保卡的普及和使用,能够提升我国统一养老金发放政策的效率,同时也能够省去老年人在养老金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繁琐与不便,一卡即可实现多类型使用目的。现在国家也在鼓励大家将原有的社保卡更换成银联字样的社保卡,方便国家养老金发放、管理的同时,也方便退休职工的领取和使用。
㈦ 哪些省份实现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
湖南省、贵州省、河南省、山西省、江苏、陕西、广东、江西等多地也有相关部署。
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缴费政策、待遇政策、基金使用、基金预算和经办管理的基础上,推进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工作,并建立地方各级政府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责任分担机制。
湖南、贵州等多地密集出台方案,明确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时间表和路线图。湖南省201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统一养老保险政策、实行基金省级统收统支统管。
自2019年7月起,当期征缴收入按月全额归集至省级财政专户,结余基金限期全额归集至省级财政专户。2019年6月30日前的结余基金,除保留本级存放2个月的支付备用金外,2019年7月31日前全部上缴。
历史沿革:
在中央调剂金制度实施后,全面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经是明确的改革方向。但各地基本政策不统一,制度结构‘碎片化’,基金管理分散化,都成为统筹层次进一步提升的梗阻。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省级统筹,为深化改革进一步打开空间。
在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做好制度宏观框架改革的同时,同步完善关键机制设计,加快构建适应长缴多得、多缴多得激励要求的待遇确定机制,完善指数化待遇调整机制,合理确定最低缴费年限、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等关键变量,推动制度权责关系更加清晰,保障水平更加适度,待遇支付更可持续。
㈧ 中央调剂基金采取先什么后什么的办法年终统一清算
中央调剂基金采取先预调拨后清算的办法,与省级统筹调拨资金一并调拨,年终统一清算。在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础上,建立中央调剂基金,对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度调剂,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九十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百分之三起步,逐步提高。中央调剂基金实行以收定支,当年筹集的资金全部拨付地方。中央调剂基金按照人均定额拨付,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核定的各省份离退休人数确定拨付资金数额。中央调剂基金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组成部分,纳入中央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法律依据】:《领取国务院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第三条
中央调剂基金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组成部分,纳入中央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中央调剂基金采取先预缴预拨后清算的办法,资金按季度上解下拨,年终统一清算。
各地在实施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之前累计结余基金原则上留存地方,用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养老保险基金余缺调剂。
㈨ 为什么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中央调剂制度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均衡地区间负担。
我国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逐步实现了省级统筹。虽然全国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资金有4.14万亿元,但近2/3集中在东部地区少数几个省份,而辽宁、黑龙江等一些省份的基金运行则面临很大压力,已经出现了当期的收不抵支。
因此,提高统筹层次,在全国范围内对基金进行统筹有其必要性。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是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第一步。
应参保人数,起步初期暂按企业就业人数和参保人数平均值核定。随着全民参保登记工作的推进,对在职应参保人数可逐步过渡到以覆盖常住人口的全民参保计划数据为基础核定。
(9)养老金省级统筹和中央调剂扩展阅读:
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在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础上,建立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对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度调剂,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一是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
二是中央调剂基金实行以收定支,当年筹集的资金按照人均定额拨付的办法全部拨付地方。
三是中央调剂基金纳入中央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㈩ 实现基本什么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_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最终提出将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最终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然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11月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_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今年10月,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介绍,今年前三季度,企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总体平稳,甚至还好于预期。从基金收支看,总收入2.1万亿元,总支出2.8万亿元。虽然短期收入低于支出,但基金累计结余仍达到4.5万亿元。
但近年来,随着一些地区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各地养老保险的收支情况差异较大,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数量有所增加,加快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文件明确,在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础上,建立中央调剂基金,对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度调剂,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也被认为是全国统筹的过渡政策,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年提高至今年的4%。
对于《建议》中提出的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全国统筹的前提是先实现省级统筹,按照国家的要求是今年底要实现省级统筹。目前,全国已经有26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了基金省级统筹,而从省级统筹向全国统筹过渡,预期2022年左右能够实现全国统筹。
房连泉进一步解释,实现全国统筹之后,资金将全国统收统支,要进行统一的制度安排,统一参数、统一费率等,这个难度还是比较大,最大的难点是会涉及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协调,现在的发展方向是要理清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
法律依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决议
第一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当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