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社保缴费基数和退休金的关系
社保基数和职工退休工资是有关联的。因为社保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退休工资就会越多。
退休养老金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的。其中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而社保缴费基数越高,个人缴纳的费用就会越多,到了退休时的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自然也就会越多,所以退休工资也自然会更多。
以个人缴费比例8%为例,若是社保缴费基数是3千的话,那职工个人每月要缴的费用就是:3000×8%=240元;而若是社保缴费基数是5千的话,那职工个人每月要缴的费用就是:5000×8%=400元。
另外,社保基数也影响本人平均缴费指数,这个数值是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中的重要参数,所以也会影响到未来退休工资的多少。
⑵ 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是什么意思
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是指参保人缴纳养老保险的基数,是计算应缴纳养老保险金额的基数,也是参保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我国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一般是根据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计算,特殊情况下,有上限与下限之分。如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月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缴费,超过部分不记入缴费工资基数,也不记入计发养老金的基数。
拓展资料:
1、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才自动发生作用的。这里所说的“完全”,是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脱离为特征的。
2、所谓“基本”,指的是参加生产活动已不成为主要社会生活内容。需强调说明的是,法定的年龄界限才是切实可行的衡量标准。
3、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⑶ 养老保险领取金额的计算方法!
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与缴费基数相关,主要由这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3)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领取养老金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养老保险必须缴费满15年(含视同缴费),到退休年龄(男职工60周岁、女职工5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就可以享受养老金待遇。
如果到退休年龄交养老保险不满15年,那等到你退休的时候国家会把个人帐户上存的8%的养老金全部退给用户。
影响养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退休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基数的高低、缴费年限的长短等,缴费基数越高、年限越长,退休时领取养老金也越多。
⑷ 缴费基数退休能拿多少
计算公式为: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最后,职工在退休领取养老金时,需达到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即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⑸ 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是不是退休后领取的退休金数额
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金额有关,但不是领取养老金的数额。
目前政策,退休以后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参加工作的,还有过渡性养老金)。
计算方法如下:
一、基础养老金=(参保人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①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②养老保险缴费工资指数是指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人员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称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它是由参保人每年的缴费基数除以当地上年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得出缴费当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如此每年计算一次,到退休时,把每年的缴费工资指数相加,然后再除以实际缴费年限得出的。
⑹ 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是不是退休后领取的退休金数额
不是的。
退休领取,有这样计算养老金公式:社平工资*20%+个人帐户*1/120之和,显然跟社平和个人交纳金额有直接关系。针对交纳时间段和档次,一般为当地最低生活水平左右。养老保险最低交纳年限为180个月即15年时间,可以多交,到时就可以多领取。同时,养老保险可以累计计算交纳年限,即断断续续交纳是允许的。
⑺ 养老保险领取标准是多少
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下限为0.6,上限为3。 因此,在养老金的计算中,无论哪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
⑻ 个人养老金到时候能领多少
个人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能拿多少
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
假设按照60%最低基数缴费(这是多数灵活就业人员为了降低负担的选择)。假设社平缴费基数是6000元。
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按照60%基数缴费,实际上缴费指数就是0.6。这样缴费一年,基础养老金等于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如果是15年,自然基础养老金就是1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了。
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一般恰好等于当年的社平缴费基数。不过它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每年有国家统计部门统计并公布的。每年都有8%~10%的提高。
过去我们都采用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作为社平工资,多数地区社平工资直接降低了20%。
如果我们退休时社平工资能够达到1万元,最低基数缴费一年产生的基础养老金待遇相当于每月80元,15年可以达到120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的余额实际上是每月划入个人账户的钱数确定的,不过每年也计发个人账户记账利息。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这两年一直是7%~8%之间。
如果我们按照3600元的缴费基数(6000×60%)缴费,每月进入个人账户的钱数是3600元×8%,结果是288元每月,一年是3456元。
假设退休时,这一年缴纳的个人账户余额能够涨到8000元。我们可以用8000元除以计发月数就得出个人账户养老金了。
个人账户计发月数,50岁退休是195个月,55岁是170个月,60岁是139个月。
那样如果50岁退休,每月可以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是41元,55岁是47元,60岁是5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