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已经覆盖了什么亿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这项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
第一,框架体系已经建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两大制度平台构成了我们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
第二,覆盖人群迅速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两个制度体系覆盖了8.5亿人,覆盖率已经达到85%,是世界上最大的单项养老金计划。
第三,待遇水平稳步提高。职工养老保险连续11年调整待遇水平,由2005年的700元左右提高到去年2200元左右。
B. “十四五”新增4000万老人,养老压力大,延迟退休会不会实施
说到养老问题,大家都会关心,因为这不仅仅是老人的问题,而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毕竟人人都会老去,都会面临老去的一天。养老问题又是很敏感的问题,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无论怎么调整都会引起大家关注。
我国是老龄化 社会 ,老年人越来越多,而劳动力却慢慢地在减少,而养老的问题必将是由正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这些人群来完成,当老年人增多而劳动力人口减少的时候,说明养老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养老负担就会越来越重, 社会 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劳动力人口的幸福感自然就会降低。
2021年6月30日,人社部发布了《人力资源和 社会 保障事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一些简称《十四五规划》),按照这个规划,我国的社保普及度更高,覆盖面更广,更多的人得到有效保障。
根据《十四五规划》的文件,十三五期间,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 社会 保障体系,我国的 社会 待遇水平稳步提高, 社会 保险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社保统筹稳步提高,社保覆盖面大幅提升。
2015年我国的社保参保率为82%,按照规划,十三五社保参保率要求达到90%,到2020年,我国社保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1%,顺利完成了十三五的规划目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15年为1.73亿人,十三五规划的参保人数1.8亿人,到2020年参保人数达到2.17亿人,超额完成了规划目标。2015年我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2.14亿人,十三五规划为2.2亿人,到2020来年,参保人数达到2.68亿人,超额完成了规划。社保卡覆盖率方面,2015年,我国 社会 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为64.6%,十三五规划的覆盖率为90%,到2020年覆盖率达到了95.4%,超出十三五规划5.4%。
十三五期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群近10亿人,社保卡发行超过了13.35亿张,基本养老保险做到能保尽保,对于贫困老人的养老方面,我国社保扶贫成功显著,贫困人口外出工作数量翻番,对于贫困老人养老来说,有3014万贫困老人按照足额领取了养老金。
从以上数据,我们发现,我国社保覆盖率较高,覆盖面也广,对于现代人来说,社保已经成为了最基本的保障,而且,在一些大城市,将社保纳入生活中,成为了城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五期间,我国新退休人口超过4000万,劳动年龄人口减少3500万,延迟退休势在必行
按照《十四五规划》,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上,十四五期间新退休的老年人将达到4000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3500万人, 社会 保障可持续性将面临很多的挑战。
按照这个数据,新增退休人口达到4000万人,不知道农村的60岁老人算不上退休,如果算的话就应该有退休金,如果不算的话,总的退休人口会更多,换句话说,退休人口增加,能干活的人口减少,一增一减差距就达到7500万人,这个数字是非常恐怖的。
2021年3月12日,《国民经济 社会 发展第十四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按照这个纲要的规划,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退休人口增多,劳动力人口减少,因此,社保缺口加大,所以,社保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对于退休年龄适当进行延迟,从而达到缓解养老保险金缺口带来的压力。
根据《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推算,如果企业缴费率为目前的16%情况下 ,2019年我国的参保赡养率为37.7%,缴费赡养率为47.0%,参保赡养率和缴费赡养率从2023年后开始缓慢上升,到2043年后进入了加速上升通道,到2050年参保赡养率达到81.8%,而缴费赡养率也只达到96.3%。
从以上数据我们看可以看出,2019年我国有接近2个缴费人口来赡养1个退休人,而到了2050年则接近于1个缴费者赡养一个退休人员。社保压力非常巨大。
按照《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推算,保持现在的缴费制度和退休年龄,到2035年,我国养老金将全部耗尽。因此,养老压力巨大,延迟退休养老势在必行。
按照《十四五规划》,我国养老保险达到法定年龄的人群要做到应保尽保,从而更好地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的目标。到十四五末即2025年,全国养老保险参保率将达到9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将达到2.3亿人,比2020年增加130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将达到2.8亿人,并2020年增加120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委托投资资金金额将超过4000亿元,比2020年规模资金增加1923亿元,补充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比2020年的3.6万亿元最少增加4000亿元。养老保险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养老规模也更庞大。
按照《十四五规划》,新退休人口将增加4000万人,如果按照年算的话,也就是平均每年增加800万人,而我国2020年的退休人口为450万人,多增加350万,增长率达到77.8%,也就是说,将来平均3年的退休人口增加2倍多,养老压力很大。
根据今年养老上调幅度来看,很多地方的养老上升幅度都没有达到规定的上限4.5%,很多省份更是延迟了很久才公布养老金上调方案,说明今年的养老压力增大 社会 负担较重。从另一方看,那就是养老金开始出现问题,未来养老压力会更大。
按照现在的经济环境和经济运行情况,明年基本养老金会不会上调,目前真不好说,不过每年新增退休人员基数增加,对于养老金支付压力较大,新退休人员的增加,实际上是加剧了劳动人口的养老负担,增加了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养老基金也进一步减少。
据第一 财经 报道,今年两会期间,农工党中央的提案数据,2019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2.5亿,农村老年人就达到1.3亿,农村老龄化水平达到22.5%,预计到2028年,农村老龄人口比重将突破30%,比城市老年人高11%。
随着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人口总量连续下降,2010年我国农村人口有6.7亿人,到2020年则只有5.5亿人,但是,真正流入城市的认可大部分都是劳动力年龄人口,因此,农村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偏高。
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亿人,到2020年达到5.4亿人,其中绝大多数为农村人口。随着参保人数增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的收支规模和累计结余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基金总量也从2012年的1829.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770.2亿元,基金支持则从2012年的1149.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374亿元,累计结余也从2012年的2302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8249亿元。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也不断提升,2014年我国基础养老金为55元,2015年涨到70元,2018年涨到88元,2020年涨到93元,实现了3次上涨,相对于城市养老金的17连涨,虽然差距较大,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在上涨。
从《十四五规划》我们看到,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保压力巨大,社保峰值将在2027年出现,随后出现下行状态,到2035年社保基本耗尽,因此,提高社保缴纳金额,延迟退休年龄已经是势在必行的政策。而且,我国老龄人口逐步增加,平均寿命也在延长,加重了社保的负担。因此,如何减少社保的压力,增加社保基金总量,保证社保能够足额按时支付,成为了现实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C.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现状
2014年中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8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6月30日对外发布《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4》。这是首次以政府部门的名义就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管理运行、经办服务等方面情况向公众全面、系统、客观地进行发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工作已逐步迈入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
8.42亿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中断缴费现象有所抬头
《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合计达到8.42亿人,其中2.29亿人领取基本养老金。在我国人口总数中,剔除16岁以下少年儿童和在校学生等群体,符合参保条件的人数约为10.5亿人。据此判断,目前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总体覆盖率已到80%左右。
到2014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4124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906万人,增长5.9%;比2009年底增加10574万人,年平均增长7.7%。但是《报告》也显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际缴费人数占参保职工的比例在下降。2014年,企业缴费人员19431亿,比2013年增加470万人,占参保职工的比例81.2%,比2013年的占比下降2.8个百分点,比2009年下降6.5个百分点。
《报告》分析称,导致缴费人数占参保职工人数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困难群体中断缴费比较多,主要是部分个体、灵活就业人员收入低且不稳定。二是部分人员对养老金计发“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等政策不够了解,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就不愿再继续缴费。三是一些人在多地就业过程中未能及时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因而即使在新就业地已经参保也可能被原参保地统计为中断缴费人员。
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唐霁松表示,出现中断缴费人数增加的情形,一定程度上也是受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部分企业和行业受到了一些冲击,有的企业用工量在减少。人社部将采取措施扭转这种状况。首先是进一步积极研究如何完善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包括研究完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政策,吸引和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参加或者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完善养老保险待遇的计发办法和待遇调整的办法,激励更多人长期缴费、多缴费。其次,为了避免更多的中断缴费现象出现,人社部门将加大对缴费困难人员的扶持力度,比如落实社保补贴政策等。此外,还将加强社保的稽核与执法的检查力度,按照社会保险法对各类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强制性要求,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保证参保人员流动到私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时候,能够及时接续好自己的养老保险关系。
“对社保缴费的宣传也要加强。有些人缴费满15年,认为可以领到终身的养老金就不再缴费。这些参保者确实是可以在达到退休年龄后按月领养老金,但是交的少,肯定也领的少。今后还要不断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意识。”唐霁松说。
企业养老金过去5年保持年均10.8%的增速
《报告》首次披露了企业养老金替代率情况。替代率指劳动者退休时,养老金的领取水平与其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2014年,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2061元(离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4664元),当期发放无拖欠。2014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为67.5%,比上年增长1.5个百分点,与2010年(67.6%)基本持平。
《报告》显示,2014年,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实施了连续第十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2050元,比上年增长10.5%,比2009年增加825元,增长67.3%。尽管企业养老金过去5年保持年均10.8%的增速,但是一直有研究机构认为我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偏低或低于国际标准。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D.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反映什么
对养老险覆盖率考察及建议
社会保险覆盖面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的范围及程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从目前来看,我国城镇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远远大于农村居民,这无疑进一步扩大了城乡收入差异,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埋下了隐患,不利于整个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为此,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新农保”将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制度全覆盖。20XX 年 6 月温家宝总理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暨新农保
第 1 页
试点经验交流会上进一步指出,将“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实现新农保制度的全覆盖”。因此,无论从缩小城乡收入差异的现实出发,以及遵循风险尽可能分散的大数法则的社保运行基本规律,还是从养老基金均衡的视角,提高覆盖率,对“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新农保”覆盖率①的现状及问题
( 一) 计算公式
国际上,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一般用三个指标来衡量。第一个指标是供款人数占劳动力的比重;第二个指标是供款人
第 2 页
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第三个指标用养老金领取人数与达到退休年龄的人数之比来表示。其中,前两个指标是指人们向制度缴款并积累自己权益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在经济活动人口中的覆盖率; 而第三个指标是指当个人退休后接受货币受益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在老年人中的覆盖率。显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也可以用这三个指标来衡量。如果 Fi用( i =1,2,3) C 代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的指标体系,L 代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供款人数( 即参加“新农保”年龄在 16 ~59 岁的农村人口) ,W 指农村劳动力人口( 即年龄在 16 ~ 59 岁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 ,P 代表农村劳动年龄人口( 即
第 3 页
年龄在16 ~ 59 岁的农村人口) ,R 代表农村养老金领取人数,代表达到退休年龄的农村人口数,那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指标体系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由于没有具体的农村劳动力人口 L 数据,本文尝试用农村就业人口 E 来代替,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指标体系 Fi的计算公式变为: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农村就业人口 E 往往小于农村劳动力人口 L,因此,用替代的这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指标 F1计算出来的结果应该比实际结果大。
( 二) 现状及问题
1. 覆盖率总体水平偏低,制度扩面还有待加快
第 4 页
根据上述三种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 20XX 年 ~20XX 年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的指标体系,具体计算结果如表1 所示。从该表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水平总体偏低,20XX 年 ~20XX 年 F1、F2一直在 11. 00%上下徘徊,F3也仅仅从 2. 16% 增加到 5. 02%,增加了不到 3 个百分点,增加幅度十分有限; 虽然 20XX 年“新农保”试点推行后,覆盖率水平有所提高,然而,这三类覆盖率指标的绝对值仍处于较低水平,20XX 年不到 33%,F1、F2甚至还不到 20%。需要强调的是,从表 1 还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指标 F1、F2和 F3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 前者是先呈波浪变化然后
第 5 页
突然上升,以 F2为例,该指标在 20XX 年 ~20XX 年期间,一直在 11. 00% 水平上下波动,20XX 年则突然增加到 15. 93%。对于后者 F3而言,则是一直保持上升势头,即从 20XX 年的 2. 16%一直增加到 20XX 年、20XX 年、20XX 年、20XX 年和 20XX 年的 2. 22%、2. 95%、3. 50%、3. 88% 和 5. 02%,20XX年则快速增加到 15. 30%,而 20XX 年也进一步增加到 32. 17%。然而,这三种指标的年均增长幅度分别只有0. 98% 、0. 71% 和 4. 29% ,显然如果不加快制度推行的力度,保持现有的覆盖率增速,到 20XX 年要实现全国100% 的“新农保”覆盖率将存在较大的困难。
第 6 页
2. 受益农民呈稳步增长,参保缴费队伍不稳定
从表 1 可以看出,20XX 年 ~20XX 年期间,覆盖率 F3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即从 20XX 年 2. 16% 逐渐增加到 20XX 年的 32. 17%。由于 F3是用农村养老金领取人数 P 与达到退休年龄的农村人口数 R 的比值得到的,在20XX 年 ~20XX 年期间,R 基本保持在1 亿人水平上下波动,因此该时期 F3从20XX 年的2. 16%逐渐增加到 20XX 年的 32. 17%,显然主要原因在于达到退休年龄领取养老金的农民在稳步增长。需要指出的是,覆盖率 F2在 20XX 年 ~20XX 年期间,一直在 11. 00% 水平上下波动,20XX 年则突然增加到 15.
第 7 页
93%。由于 F2是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供款人数 C 与农村劳动年龄人口 W( 即年龄在 16 ~59 岁的农村人口) 的比值得到的,从表 1 可以看出,在 20XX 年 ~20XX 年期间,W 一直呈递减趋势,而该时期 F2一直在 11. 00%水平上下波动,显然是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供款人数 C 变化率不稳定造成的。因此,如何针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性较强的特点,体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便携性,稳定并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供款队伍,应该加快“新农保”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3. 试点成效已初步呈现,城乡差距仍十分明显
第 8 页
应该指出,自 20XX 年开始,我国的“新农保”试点推行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效。“新农保”试点推行以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指标 F1、F2和 F3基本上都在原地踏步: 其中,F1、F2一直在 11. 00% 左右徘徊,F3也仅仅从2. 16%增加到5. 02%,增加了不到3 个百分点,增加幅度十分有限; 然而,自20XX 年“新农保”试点推行后,F1、F2分别快速增加到 20XX 年的 16. 79%、15. 93%,增长速度接近 50%,F3更是增加到71. 00% ,增长速度超过了 200% 。然而,运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的计算原理,通过计算同理可以得到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指标体系①,不难发现,无论是覆盖率 F1、F
第 9 页
2,还是覆盖率 F3,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的城乡差距都十分明显。
从图 1 和图 2 可以看出,从 20XX 年 ~20XX 年,覆盖率 F1、F2的城乡差距年均分别为 36. 47 和 17. 52 个百分点,前者是后者的 3. 98 和 2. 46 倍; 从图 3 可以看出,覆盖率 F3的城乡差距年均为 55. 28 个百分点,前者是后者的 16 倍之多。其中,F1、F2的城乡差距分别从 20XX 年的 33. %、11. 28% 增加到 20XX 年的. 97%、22. 07% ; 而覆盖率 F3的城乡差距也从20XX 年的56. 89%增加到20XX 年的58. 22%。尽管由于20XX 年我国开始进行“新农保”试点,这种差异有所缓解,前者分别减少到 20XX 年的 38. 03%、23.
第 10 页
04%,后者也降低到38. 83% ,然而,这种缓解的程度还比较有限。因此,加快“新农保”在全国范围内的试点和推行进程,才能真正缩小城乡差异,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
二、影响“新农保”制度覆盖率的因素分析
1. 制度模式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按农民是否缴费可分为缴费型和非缴费型两种模式。从国际经验来看,过于依赖缴费型模式往往会导致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过低。事实上,缴费型养老金计划更适合于具有缴费能力的收入阶层,而低收入人群和没
第 11 页
有缴费能力的贫困人口往往由于缴费能力的限制,而不能被制度覆盖。这些被养老金计划排除在外的人群主要由自雇者、家务劳动者、农村劳动者、小职工和妇女等群体构成,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只有较低的资本、教育和收入水平,很难进入正规部门就业,流动性大,缺少工资记录等。对这部分人群实施缴费型的养老金计划,如果没有强制性约束,则它们大多会选择不参保。因为他们更愿把微薄的收入用于食物、住房、衣服等当前的生存需要,而不愿或不能预留一部分来为养老金供款。与缴费型模式相比,非缴费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无疑有助于迅速提高覆盖率。然而,非缴费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第 12 页
往往会导致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并且这种制度成本会随着整体人群年龄的增加而呈刚性增大。同时,贫富差距过大也不利于推行普遍的非缴费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因为不同收入层次的人很难在给付水平和筹资途径上达成一致。如玻利维亚是一个贫富差距很大的国家,它试图通过运用国有资产私有化产生的收入来解决普遍保障型社会保险的资金问题,但是目前的非缴费型养老金计划( “Bonosol”) 的可持续性并没有得到保证。因此,如果我国政府能继续大力推行“缴费型和非缴费型”制度模式,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非缴费型”模式在制度中的比重,将对“新农保”制度的覆盖率产生重要影响。
第 13 页
2. 农民的收入水平
国际证据表明,正规养老金体制下的覆盖范围和一个经济体的收入水平存在很高的正相关性。收入水平越高者对缴费率的承受能力越强,从而越容易加入到制度中来。应该指出,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和增长速度缓慢是导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较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图4 可以看出,20XX 年,我国农民人均年收入为2 元,几乎只有当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6 859. 6 元) 的三分之一。20XX 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到5 919. 0 元,年均增长速度为 10. 72% ; 而同年度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年 收 入 则 为 19 109. 0 元,年 均 增 长 速 度 为12. 06%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
第 14 页
距还在继续扩大。另外,农民收入水平低下还表现在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农村居民基尼系数由1978 年的 提高到了20XX 年的 ,使得社会养老保险存在逆向选择的问题。①从目前来看,真正需要养老保障的绝大多数农民,由于收入水平限制而不能参保,相反,农民中已经参保的大多数经济状况较为宽裕,如乡干部、个体户、教师等,他们将来的养老问题远远不如普通农民迫切。
3. 保障水平及收益率
首先,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供的保障水平仍然偏低。这是由于在“老农保”推行时,多数农民限于经济承受能力,
第 15 页
选择了每月 2 元的最低缴费档次,显然,这种缴费水准,无论怎样提高投资收益率,都无法达到养老保障的目的。尽管 20XX 年 ~20XX 年,领保人数从 198 万人增加到 2 863 万人,领取人数在逐年快速增加。然而,20XX 年人均月领取保费仅 58 元,并且很多人当初在投保时选取了较低的缴费标准,因此有的甚至领取不到 58 元,仅仅依靠这些微薄的养老金,老年农民的生活水平难以得到保障。②其次,由于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主要集中在县级,由县级管理机构负责基金的存储和保值增值工作,管理和基金平衡的责任在县级,往往造成农村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人才缺乏、投资渠道比较有限,基金投资运
第 16 页
营困难,保值增值难度较大; 而基金监管主体的缺位,还易引发地方
行政干预甚至挪用基金的现象。较低的保障水平和收益率,无疑进一步抑制了农民的参保热情,使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难以提高。
4. 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
尽管目前我国还存在二元化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统筹是大势所趋,这一点已经在理论界和决策部门达成共识。然而,无论是在扩大
第 17 页
现有城镇社会养老保险还是“新农保”制度的覆盖面时,参保对象都会存在潜在的顾虑,那就是政府部门如何妥善处理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据估算,中国养老金“空账
E.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低
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9亿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416万人﹐5595万农民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在这三种养老保险中﹐只有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程度还算可以。农民工的养老保险由于不能异地转移﹐实际上农民工所得甚少。农村的养老保险保障程度太低。为了进行比较﹐我们不考虑这三种养老保险的差别﹐这样参加各种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99亿人﹐占当年全部20岁以上人口总数的30.7%。就是说养老保险全国的覆盖率只有大约30%。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F. 养老保险覆盖率定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新医改”方案的目标就是让人人都能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到2009年底,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要达到90%。
去年底,中国人口总数是13.28亿,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所覆盖的是11.3亿,今年将达到12亿。也就是说,到2009年底,按去年人口基数计算,被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三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所覆盖的人群将占到总人口的90%以上。
6月1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与网民在线交流。他表示,“新医改”方案的目标就是让人人都能享有基本医疗保障。胡晓义在访谈中一再强调,中国政府正在尽全力搭建一个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
对于国有企业关闭破产之后,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制度安排,胡晓义说国务院已经下决心要解决。去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解决了139万政策性关闭破产的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今年将着力解决其他关闭破产,包括依法关闭破产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把这些人全部纳入医保,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关闭破产的清算资产、医疗保险基金的结余资金共同承担。对于农民工的医疗保险,胡晓义认为目前最大的难题是城乡之间的衔接,很多农民工在家乡时已经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城市后,在企业工作,按照法规,企业雇主必须给他交医疗保险。原先,因为制度覆盖面不大,问题不突出;现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大了,这一问题要妥善解决。原则是既不落空,又争取不重复。
另外,据胡晓义透露,城镇居民的医保重点是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现在,一方面依然以保住院和门诊大病为主;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推进向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费用保障延伸,今年准备在30%的城市推开门诊保障试点。
养老保险方面,胡晓义强调,要覆盖所有的劳动者,而且要覆盖到所有的城乡居民。关于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一、由单位保障变成社会保障,必须在全社会的范围内统筹互济。二、要更好地解决权利和义务对等,鼓励大家更好地作贡献,多缴费,长时间缴费,才可以拿到更多的养老金。
胡晓义说,无论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还是医疗制度改革,追求的一个共同目标就是把碎片化的程度降低,保证均等化,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包括除此之外的自由谋业人,他们都会纳入到社会保险体系当中去。胡晓义说,要搭建一个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从国家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来讲,它只能从普遍的需求、基本的保障这个层面来实施。各个单位有很大的差异,国家鼓励发展,在企业叫企业年金,在事业单位叫职业年金,用这个来体现单位之间的差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有人的待遇水平都会逐步提高,而不会降低。
胡晓义说,中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去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近1.6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2%多,而且老龄化还在加速。到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时候,中国会进入到老龄化高峰,规模很大,速度又很快,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连续30年持续快速发展,只要保持政局稳定,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中国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养活自己的老年人。
对于实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号码和社会保障卡,胡晓义说,已有8000万张可允许发放的全国统一保障卡。目前,全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虽然都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管,但是因为各项保险启动的早晚不一样,推进的进度不一样,覆盖的范围不一样,各地区的政策也有一些差异。所以,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尚在逐步推进过程中。
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G.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 养老保险 参保人数合计达到8.42亿人,其中2.29亿人领取基本 养老金 。在我国人口总数中,剔除16岁以下少年儿童和在校学生等群体,符合参保条件的人数约为10.5亿人。据此判断,目前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总体覆盖率已到80%左右。 到2021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4124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906万人,增长5.9%;比2021年底增加10574万人,年平均增长7.7%。但是《报告》也显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际缴费人数占参保职工的比例在下降。2021年,企业缴费人员19431亿,比2021年增加470万人,占参保职工的比例81.2%,比2021年的占比下降2.8个百分点,比2021年下降6.5个百分点。 《报告》分析称,导致缴费人数占参保职工人数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困难群体中断缴费比较多,主要是部分个体、灵活就业人员收入低且不稳定。二是部分人员对养老金计发“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等政策不够了解,我国 农村养老保险 覆盖率是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就不愿再继续缴费。三是一些人在多地就业过程中未能及时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因而即使在新就业地已经参保也可能被原参保地统计为中断缴费人员。
H.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多少亿人
现在基本养老保险大概已经覆盖了7,8亿左右的人口,虽然现在覆盖率相对来说并不高,但是还是有提高的。
I. 我国社保卡持卡人数已达13.35亿人,覆盖面达到了多少
一:社保卡的覆盖面我国社保卡持卡人数已达13.35亿人,覆盖面达到95%,覆盖了95%人口和所有地市。
我国为了让更多的城乡居民享受社会保障,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开展社会保障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截止到2020年年底,我国社保卡持卡人数已经达到13.35亿人,覆盖面达到95%,覆盖了95%的人口和所有地市。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92亿人、2.14亿人、2.64亿人,这组数据表明“十三五”期间制定的目标已经提前完成了,全国参保率超过99.99%,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至此我国成为世界上养老保险覆盖率最高的国家。目前我国正在不断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出台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以降低企业成本,扩大就业率,实施社会保障卡工程。
“我国社保卡持卡人数已达13.35亿人,覆盖面达到95%,覆盖了95%人口和所有地市”这组数据无时无刻在提醒着我们中国的强大,它强大到可以保障全国上上下下十几亿人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