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影响养老金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养老金的因素有哪些?
【1】缴费时间
上班族的工龄和缴费年限原则上应该是等同的,社保缴费年限越高,退休金水平就越高。
【2】缴费基数
缴费基数影响着缴费档次的基数,也就影响着社保缴费指数。缴费基数越高,退休后养老金就越多。
【3】退休年龄
退休年龄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有直接关系,退休年龄越大,计算得出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越多。
【4】社会平均工资
社会平均工资直接与基础养老金挂钩,社会平均工资越高的城市,基础养老金水平越高。
总的来说,影响养老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个人账户存储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和退休时上年度的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等都会影响到养老金。在众多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以及个人账户存储金额。
拓展资料
过渡性养老金
我们国家建立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制度是1995年前后,当时大家又把这种制度称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建立个人账户之前的缴费年限,由于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因此国家规定发放过渡性养老金作为补偿。
多数省市的过渡性养老金按照一定的过渡系数跟统账结合之前的缴费或视同缴费年限、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或视同缴费指数以及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山东省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是这样的:过渡性养老金等于退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1.3%×平均缴费指数。
其实,通过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和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相比较,明显看出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是相当划算的。可是,由于过渡性养老金的实施时间已经扎死,退休人员能够拥有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时间会越来越少。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间较慢,是对2014年10月之前的视同缴费年限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因此,普遍来讲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水平更高一些。
补充养老金机制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水平较高,不仅仅体现在过渡性养老金上,他们还有补充养老金机制——职业年金制度。其实一些国有大型企业也有这样的补充养老金机制,被称为企业年金。目前企业年金的参保缴费人员大约2300多万人。
除此之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较高的主要原因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缴费基数是据实缴纳,很多企业为了省钱期间只是按照60%的最低缴费基数缴纳养老保险的。因此,养老金就会产生了差距。。
综上所述,确实养老金的影响因素很多,涉及到方方面面。普通企业缴费人员按照最低基数缴费的话养老金确实不高,但是并不代表缴费年限或者工龄不起作用了,毕竟按照15年最低基数缴费,只能每月领取八九百元的养老金呢。不过,退休以后国家会年年调整养老金,即使刚退休领取八九百元的养老金,未来也会越来越高的,随着年龄增大也能够满足生活的需要。希望退休老人退休以后的养老金差距逐渐缩小,更加公平。
B. 关于养老金改革,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对于养老金改革,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已经发文进行说明,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五个问题是建立合理的预筹养老金经营体制。周小川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必须要建立起合理的养老金经营体制,与资本市场发展进行很好的配合。虽然资本市场存在一定的波动,尤其是新兴市场,泡沫破灭的时候会给大家带来很大的疑问。但是,从更长的历史阶段来看,保值增值很大的可能性还是要依靠资本市场。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预筹养老金经营体制,利用资本市场工具用现在的国有资本对个人账户进行填充和回补。
总而言之,对于养老金改革,应该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也是关乎我们自身的利益的。
C. 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存在哪些问题
存在问题:
1、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碎片化问题,且缴费标准和支付待遇相差较大,给归并和统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很大困难。
2、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滞后,影响城镇职工就业和养老保险的公平性。
3、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配套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基本养老保险结余资金投资运营机制建立严重滞后。
4、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人寿保险发展缓慢,还没有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力支持力量。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健全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应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些有力举措。
(3)养老金的问题扩展阅读
解决方法
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平、统一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应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可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以便逐步过渡到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为了减少改革阻力,可在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待遇与改革前基本持平或略有提高。
解决农民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问题。对长期居留城市的农民工应视同城镇企业职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于短期流动和不愿意在城市居留的农民工,应允许其回乡参加当地农村养老保险。
对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应建立社会保障号码和个人账户,让账户随人走,方便其就业和迁徙。
D. 我国养老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养老金怎么上涨合适
养老金怎样涨适宜?我以为:首先,要认清我国养老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才干思索怎样涨适宜的问题。养老金的上涨:一是要涨得公平,逐渐减少养老金差距。二是要涨得合理,表现长缴多得,多缴多得。三是统筹可持续性,提升社保基金的支付才能,发挥好保证作用。下面分离问题,做详细剖析,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协助!
写在最后:
1.我国目前不同缴费方式、不同退休身份、不同地域,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差距非常明显。应经过采取低者高调、高者低调的方式,保证待遇程度偏低的人员可以恰当多增加根本养老金。
2.将来10~20年,人口老龄化将日益严重。随着50后、60后、70后的陆续退休,退休群体将迎来激增,社保基金支付压力倍增,需求国度财政予以扶持,处理养老金的可持续问题。
3.关于灵敏就业人员和下岗工人,以及高龄退休人员,在养老金政策的制定中,应予以充沛思索,提供一定的政策倾斜!
E. 关于养老金的问题有哪些
法律分析:从2006年1月1 日开始实行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2005〕38号) ,对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进行了新的规定: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为与做实个人账户相衔接,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同时,进一步完善鼓励职工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相应调整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实施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国发〔1997〕26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本决定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待遇水平合理衔接、新老政策平稳过渡的原则,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制订具体的过渡办法,并报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备案。 本决定实施后到达退休年龄但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本决定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仍按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十三条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F. 你关心的养老金问题详解来了!职工领取养老金有何条件
职工领取养老金要求退休,同时要达到15年的最低年限,并且还要让单位给开一个参保证明,去社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