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何黑龙江的养老保险会出现高亏空
近日,人社部社保事业管理中心发布《中国社会保险年度发展报告》。
报告详细公布了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按照累计结余和每月支付情况的统计分析,对各地区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支付月数进行了排名。
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的亏空,黑龙江省的养老金支付大量依靠财政支出。黑龙江省财政厅公布的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显示,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支出达到了32.4亿元。
此外,该省2016年财政决算情况显示,中央对黑龙江省转移支付总额2674亿元,而这些钱有近20%用在了社保支出上,如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和低保等转移支付收入336.9亿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转移支付收入49.7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22.49亿元。
据国家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黑龙江全省企业退休人员由2010年的268.8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457万人。一方面是增长的退休人员,另一方面是流失的社保参保人员。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黑龙江省净迁出人口达322.5万人,其中30-39岁的迁出最多,占比32.6%。
2. 为什么养老保险会出现亏空
由于我们国家养老保险起步较晚,没有积蓄和积累,目前采用的是征收养老金费用,支付已经退休的人员的养老金,用没有退休人员的缴费,用来支付已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如果征收的数额,不足以用来支付已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费用,就会发生亏空。这个就和家里人过日子一样,收入小于支出,就会亏空,但是这里的亏空,也不完全亏空,因为征收上来的养老保险费,还不能全部作为支出,要拿出一部分作为积累,不然永远不会有积累,就和你家过日子一样,有一定比例的积蓄,剩余的才用来支出,所谓亏空,是指积蓄不足,甚至没有积累,国家对于这样的情况,会每年都给予财政支持,用来贴补资金不足。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3. 社保亏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 、社保基金亏损的原因:社保基金亏损,其实是社会现象造成的,即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退休人员增加过多且寿命普遍延长,受通货膨胀影响还得每年涨退休金,所以造成社保基金支出过大,而新增保险弥补不了支出空缺时,就可以广义地说社保基金亏损。
2、概念简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下简称社保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
4. 社保基金有结余,养老金确亏空万亿,到底什么意思啊
社保基金有结余,是指从有社会保险以来,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减掉已支付出去的基金后,还有剩余。
养老金亏空:我国实行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统筹相结合的方式,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理论上应该存到个人账户中,但现在这笔钱不足。
举例说,社保累计收取了100亿的养老保险费,这些年支付了80亿的养老金,则社保的养老基金结余20亿元,但应该存入个人账户30亿,而现在只有20亿,则亏空10亿。
5. 养老保险金的缺口原因
养老金的缺口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制度设计本身,一是人口老龄化。
纠缠于养老金到底有无缺口、缺口究竟是多大,并不是公众的无理要求,实是基于养老金的现实追问。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包办劳保制,转制之前,职工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这就造成当下的一种局面:以前没交钱的人只得挪用后来者缴纳的养老金。于是正在缴纳养老保险者必然担忧:我们的钱被用来支付别人的养老金,今后我们的养老金缺口该如何解决?
尽管国家财政补贴可以填补个人账户的亏空,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财政补贴不可能无限地“填空”,于是延迟退休年龄便提上日程。像昨天有新闻说,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然而,问题在于,当公众对养老金缺口都不知情,又有什么理由强推延迟退休以填补缺口呢?
养老金制度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双轨制。公务员和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在职时不用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却能领取高于企业人员的养老金,他们的退休金多数由国家财政支付,而个人则只能依靠自己的账户,显然,这种制度设置本身也是缺口原因之一。而当双轨制依然存在,推迟退休年龄便很容易制造第二次社会不公,遇到反弹也是在所难免。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6. 为什么会出现社会养老金缺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是由于社会对于养老金关注度不高,再加上没有发布这样的政策,所以才会导致这样的缺口。原因就是人们没有购买养老金,没有购买养老保险,没有关注这样的问题,没有关注这样的政策,没有发布这样的问题。
7. 中国的养老金亏空现状 养老金为什么亏空
正常啊,财政会填补上的。亏空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国家开展社会专保险个人属缴费(1995年)之前的所有退休职工,全部由社会保险无偿支付待遇。以我县为例,14000名退休职工中,有4000人就是从来没有缴费,一直在领取待遇。一年就是6000万元。
二、国家开展社会保险个人缴费之后退休的职工,在1995年之前的工龄视同为缴费年限,并按规定核定了待遇。那么,这个视同缴费年限的钱,也是社保在无偿支付,今年我县退休人员,如果是1980年参加工作的,那么退休待遇约为800-1000元百分,其中视缴缴费部分为500元左右。这部分人员一年这一块需要支付6000万元以上。
三、其它原因。比如社保的实际利息要低于记账利息等。
8. 中国养老金亏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有大约2亿人,没有缴费,直接领取养老金。
并且随着年轻人逐渐减少,缴费人群以后会减少。
短期内社保空账的对策:2017-11-18国务院出台政策,央企等国企划转10%的股权给社保基金,增强社保基金实力。
(参照:2016年,102家央企利润总额1.2万亿元,10%就有1200亿元。)
建议采取更多措施,比如,公务员人数和行政支出每年递减2%,财政税收每年划拨社保基金递增2%等,进一步提高社保实力。
9. 养老金为什么短缺,有不要脸的人好多年不交养老金还领最多的养老金的人
养老金亏空原因包复括:制
第一,1995年之前的所有退休职工,全部由社会保险无偿支付待遇。1995年之前的工龄视同为缴费年限,并按规定核定了待遇,社保无偿支付此部分费用。
第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退休人员增加过多且寿命普遍延长,受通货膨胀影响还得每年涨退休金,所以造成社保基金支出过大,而新增保险弥补不了支出空缺时,就造成了社保基金亏损。
第三,社保的实际利息要低于记账利息等原因。
10. 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所谓养老金的空帐问题或者是缺口的问题,指的现在对应到每个个人账户的钱没有做实,有很多账户虽然应该有这么多钱,实际上是空的,是因为我国现在实际养老金的运行模式是一种统账结合的方式。
(一)空账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规模
1.个人账户空账产生的原因“空账”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1993年,在全国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相关代表提出,中国要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账户制度由此确立。然而已退休的职工(即所谓的“老人”)和在实施个人账户制度以前较早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即所谓的“中人”),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并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但养老金需要支付。
因为我国自1997年开始就一直实行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混账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就是说将两个账户混合管理,所以,这就给个人账户资金向社会统筹账户转移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为了解决已退休职工(即所谓的“老人”)的养老金支付问题,社会保障机构就利用“混账管理”的便利,直接挪用在职职工个人账户中的资金,长期以来,由于不断地透支个人账户来填补社会统筹资金的不足,于是就导致了个人账户的空账。
2.现个人账户“空账”的规模
近几年来,我国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在急剧扩大,2000年8月至2001年1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和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的报告指出,在未来50年里,城镇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抚养比将由3.65:1提高到1.87:1;社会统筹基金总缺口将达到1.8万亿,平均717亿。个人账户空账的空前大的规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埋下了很多隐患。
(二)个人账户“空账”埋下的隐患
个人账户“空账”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由现收先付制向积累制的转变,并将养老金的支付风险转移到了后代,影响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也降低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公信力。
首先,个人账户的“空账”直接影响了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由现收先付制向完全积累制的转变。这种转变势必会影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完全积累制的实现,最终只能使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停留在表面,无法发挥根本性的作用。
其次,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使得养老金支付风险被留给了下一代,影响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公信力。个人账户的无积累——“空账”问题就是将养老金支付风险转移给了后代,风险的转移使得人们的缴费意识降低,由此各种显性、隐性逃费的现象就会出现,而逃费又会引起低征缴率和高缴费率的恶性循环,影响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同时造成基金收入小于基金给付需求的状况,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也增加了基金增值的压力,使得养老保险制度的公信力以及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