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养老金缺口的现状
法律分析: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县级统筹起步,直到2020年底,终于实现了省级统收统支,解决了省内养老保险基金负担不均衡的问题。2021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约4.4万亿元,基金支出约4.1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但是,由于我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年龄结构等存在差异,各省之间养老保险基金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些省份基金结余比较多,但是一些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重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比较大。在2018年—2021年,开始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由富裕省份向困难省份跨省调剂资金,以“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四年间共跨省调剂资金6000多亿元,其中2021年跨省调剂的规模达到2100多亿元,有力支持了困难省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这是全国统筹的先导。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十三条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第十八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⑵ 面对部分地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分析造成缺口的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
养老金缺口是国际共同难题。但通常来说,对于现收现付养老金制度而言,人口老龄化是造成养老金缺口出现的根本原因。相较而言,我国养老保险出现缺口有其特殊原因:一是历史转轨成本。由于在1997年新旧养老保险制度转轨过程中,“老人”没有养老金积累、“中人”养老金积累不足,实质上构成了养老金个人账户的空账,制度本身遗留了较大的养老金隐性缺口。
二是老龄化和少子化的人口结构。从2000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达到11.9%,当期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大致为1:4,再过15年相当于每2个劳动力养1位老人,进一步加剧了基金支出压力。加之通货膨胀等影响,养老金缺乏有效的保值增值渠道。
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之中,每个人只要进了单位后,单位就给你交纳社保、购买养老金,但实际数据是,不参加社保的人要比参加的人多。按照人社部公布的《201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全国就业人员有7.76亿人,而参保职工只有3.01亿人,参保职工约占全部就业人员的38%。
与此同时,参保人员中也有很多人处于停保状态,实际参保职工中缴费率也只有80%。如果按照这一比例计算,2018年底的缴费职工只有2.41亿,实际参保缴率只有31%。这样的数据告诉我们两个问题:一是,参保职工占比只有38%,说明我国的社保、养老金未来参保人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是,社保和养老金方面可以通过改善,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交纳五险一金中来。
⑶ 为什么会出现社会养老金缺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是由于社会对于养老金关注度不高,再加上没有发布这样的政策,所以才会导致这样的缺口。原因就是人们没有购买养老金,没有购买养老保险,没有关注这样的问题,没有关注这样的政策,没有发布这样的问题。
⑷ 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现在大概有多少缺口
从目前公布的数字来看,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应该是没有缺口的。
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体上是没有缺口的。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根据《2019 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
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2919亿元,基金支出49228亿元。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54623亿元。
从这里可以看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收入大于支出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结余。结余数(5.46万亿元)足够一年的保险基金支出。
综合以上情况,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应该是没有缺口的,对支付养老金是有足够的保证的。如果要说有缺口的话,可能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有一定的缺口,因为该养老保险制度刚建立不久,以前都没有缴费,有一定的缺口还是正常的。但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没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前的养老金也是财政资金保障的,有缺口也是有财政资金保障的,从有财政资金保障这一点来看,基金支付也是没有压力的。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其基金支出是有保障的。
以上是个人的见解,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⑸ 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越来越紧张,出现缺口的原因是什么
社会养老保险资金出现缺口,主要原因还是源于劳动力越来越少,而需要领退休金的老人却越来越多,供给跟不上需求,所以导致缺口不断的加大。
所以在老龄化越发严重,劳动力越来越少,以及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养老金缺口也随着这些问题逐渐变大,未来养老金可能会成为国家严重的负担。
⑹ 中国农民养老保险缺口到底有多大
[财经动态]研究发现,在中国养老金缺口问题上,可以说存在较大的数据性偏差,财经机构研究数据与国家人社部数据的巨大反差显示,中国养老金问题的确是社会较为关注的.由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牵头的中银研究团队,加上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牵头的复旦大学为主的研究团体共同撰写的《《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而根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11年年末,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目前结余1.9万亿元,所以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的问题。未来全国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做到长期收支平衡。一个是18万亿的资金缺口,一个是不存在养老金缺口,作为居民应该相信谁?中国养老金缺口莫须有还是无底洞呢[财经观察分析]研究发现,如果养老金不存在缺口,为什么近期人社部提出延迟退休年龄?笔者分析认为,人口老龄化已经到来,中国养老金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笔者认为研究机构的研究方式与数据具有可信度。比如报告研究结果和政策建议,是利用推测法和估算法,基于国家统计局往年已发表的数据作为存量基础,加上每年的流量变化,逐年累计而成。以此方法测算,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在目前养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往后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假设GDP年增长率为6%,到2033年时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8.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38.7%,可以说存在一定和科学性与可靠性,那么人社部数据是否可靠呢?这个我们研究认为,其静态标准与数据透明度不足无法给以充分解释。总体来看,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退休人员数量越来越多,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的时间越来越长,导致国家的养老保险支出越来越庞大。近期上海财经大学与清华大学研究报告均指出中国财政透明度不及格者为众,因此社保数据的透明度也很难令笔者完全相信。研究认为,中国不仅存在养老金缺口,未来或可能陆续加大,缺口不断增加,否则有什么必要提出延迟退休时间呢?财经研究机构与人社保数据巨大差异存在,至少说明这个问题相当严重,莫须有还是无底洞我们拭目以待。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