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占总人口约70%的人民目前或将来的生活质量,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
为了寻找合适的解决途径,我国政府从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性地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有10多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可以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86-1992年,为试点阶段。1986年,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在江苏沙洲县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会议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因地制宜地开农村展社会保障工作。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成为首批试点地区。
第二阶段:
1992年—1998年,为推广阶段。1991年6月,原民政部农村养老办公室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下简称《基本方案》),确定了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则,决定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公布实施。此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各地推广开来,参保人数不断上升,到1997年底,已有8200万农民投保。
第三阶段:
1998年以后进入衰退阶段。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门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这个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困难,一些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甚至陷入停顿状态。官方对这项工作的态度也发生了动摇。
1999年7月,国务院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决定对已有的业务实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向商业保险过渡。
针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扶持。不少研究者注意到缺少政府扶持是农民缺乏投保热情的根本原因,因此针对目前集体补助比重过小,国家扶持微乎其微的状况,均提出应适当提高集体补助的比重,加大政府扶持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真正具有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福利性”,才能调动起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2、应当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国家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方针政策变化无常,不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全国各地在这方面也没有规范统一的业务、财务及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这都导致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稳定性。而通过立法是达到稳定政策的最好途径。
3、应提高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以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支付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投资本身就是一门相当复杂的学问,我国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稀缺;而且目前我国风险较小、回报较高的投资渠道很少,但是许多文献仍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改革的方向。
①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推行投资代理制,将部分养老保险基金交由专业投资公司进行投资,以提高积累资金的增值率。
②由于农村养老保险以县为覆盖范围,因此基金大多集中在县级保障部门,其保值增值受到人才、信息、投资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可以规定,不能保证适当增值率的投资主体,要在一定期限内放弃投资权,将养老保险基金全部或部分上缴,由省级部门负责保值增值并承担责任。省级部门不能实现保值增值的,可以将基金交由全国有关机构管理。福建省就是采用的这种办法,效果比较好。
到目前为止,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仍然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其中比较关键的是以下几个: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方式
许多研究者都提出应当在农村养老基金筹集时增加政府扶持的力度。但是这个“力度”应当有多大比较合适,即既能充分调动农民投保的积极性,政府又能承担得起?在这个问题上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如何?对于这些问题,都缺乏明确的定量分析,甚至连定量分析的框架的也没有,这样“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便缺乏科学的指导,难以落实。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机构设置
按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管理和发放应当遵循三权分立的原则。但是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1998年以前基本上完全由民政部门独立管理,1998年以后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也是一家说了算。权利缺乏监督是基金安全难以保障的关键,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机构设置应当进行改革。但怎样改,怎样体现权利的监督与制衡是目前已有的文献中研究得较少的问题。
3、城乡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
我国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是完全不同的两套体系,两者不存在可换算的基础,根本无法衔接。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城市化的步伐将会加快,有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将流向城市,两种不相衔接的养老保险体系将成为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障碍。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B. 农村60岁以上老人如何养老你有哪些好的“合理”建议
农村60岁以上老人如何养老?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要解决好,必须从当前农村老人养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否则谈养老即没有针对性,更有纸上谈兵之嫌。
首先了解一下当前,农村老人养老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第二个是加强农村养老机构建设,对一些子女在外地的老人,可以适当集中一起供养,建立新型养老机构,这样即可以避免一个人生活产生的孤独感,也可以在有困难的时候,相互之间有个照应。
第三个如果农村老人生病后,报销比例再高一些就好了,这样可以减轻农村老人治病的负担。
C. 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问题
如果你好穷的话,建议去保险公司给你父母一人买一个意外卡,100元/年那种的,意外引起的伤害可以报销,至于养老保险建议还是靠你自己吧,你自己就是父母的金库,你交是钱也就是以后你父母养老的钱
,差不了多少,而且你父母年纪都这么大了,可不可以补缴还要看当地政策,买保险要赶早,建议先给自己上分保险吧!这样你父母才更保险。
D. 如何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
最的办法是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让农民享受退休职工一样的待遇。
E. 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是什么
存在的问题:①、虽然“尊老、敬老”的观念依然存在,但是在多数农村的年轻人接受了正规教育走出村庄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工作而是选择在城市扎根立足的大背景下,农村”空巢“现象突出,农村老年人负担加重。
②、在建立社会的养老体系包括制度、基础设施、人员配备上,农村的进度远远慢于城市,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实在有限,一些养老院在大城市的入驻率和利用率都无法达到一定程度就更别谈农村了。
③、没有专人负责老年人福利工作甚至民政工作;此外基于农村老年人小病靠熬的观念也使得小病拖成大病,最终致残或致贫,加重了养老负担。
F. 对于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我的建议主要是存在于国家以及老人的子女方面。因为如果老人的子女不孝顺的话,那么即使其他人在做什么努力也终究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但是虽然有的孩子非常孝顺老人,但是真的能力有限,所以说这个时候就需要国家来去帮助了。
现在空巢老人的现象其实是十分多的。现在的老人比以前的老人在寿命方面问题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以前的老人可能活到70多岁都已经是大岁数了。但是现在的老人活到80多,90多仍然是大有人在。虽然老人的寿命长自然是好事,但是也会这样来引发一系列的是养老问题。
同时国家也一定要给予60岁以上的老人相关的补助,给予他们发放津贴。每个月给他们几百块钱的生活费,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子的话他们可以不再去靠自己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也更加的方便一些。虽然说养儿防老,但是大部分老人其实也是不愿意张口向自己的孩子要钱花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国家政策方面去补助了。
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的养老问题最主要的是在他们的孩子身上。如果他们的孩子有能力赡养的话是最好的了。如果没有能力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国家的相关补助了。
G. 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很关键,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吗
他们到了年龄,甚至80岁都要下地干活。因为没有吃饭、生活、存款、孝顺的人,真的要变老变老。
不是所有的儿子都不孝顺。儿子有儿子的家庭,也要负担。特别是那些要还房子、车子、贷款、车贷的人,无暇顾及老人。有些老人确实很可怜,很愁。
众所周知,目前国家每月向60岁以上的老人支付退休金1230元,这只是杯水车薪,老农用这笔钱养老是不够的。
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农村老人占一半,农村养老问题也受到社会和国家的关注。农村老人也努力工作,为国家粮食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不能像城市人一样领取养老金。为了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国家也出台了不少政策,但目前的养老保险补贴仍然不能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
H. 农村老人养老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结构老化、社会保障制度滞后等社会历史原因的影响,迈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农村,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 养老问题。针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生活状况,笔者对江苏省丰县大沙河镇杨集村的农户和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杨集村是江苏省西北 部的一个行政村,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全村总人口3 560人,人均耕地约0.04467公顷(0.67亩)。由于这里属黄泛区冲积平原, 土壤多为砂土,耕地适用于果树种植,村民的全部农业收入依赖于果树种植。由于果品收入远远高于粮食收入,所以杨集村所在的大沙河镇成 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乡镇。
(二)农民老人的生活照顾问题
谁来照顾年迈的农村老年人,在现实中成为了农村养老过程中一个重要话题。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并不单纯地指在老年人躺在病床上 或不能自理时的照顾,而是包括老年人全部的生活过程。对于老年人来说,衣食住行、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嘘寒问暖胜过钱财物质的供给。
然 而,改革开放后的农村虽然脱离了贫困状态,但在较多的地方仅仅是达到了温饱水平。市场经济冲击、物价上涨、收入增长缓慢等生产生活的 压力使每位农村劳动力不得不把时间全用在农活和出门打工上。能够守望子孙、得到子女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成为了农村老人的一个奢望。许多 农村劳动力不得不或经商做生意、或外出打工挣钱,才能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婚嫁费用以及家庭的日常开支。
而农村劳动力外出营生的工 作,如运输、加工、建筑、修理制造等行业,一般都是工作时间比较长,劳动强度比较大,造成与家中老年人的长时间分离。例如,张某YJC —L,男性,47岁,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力,在山东从事建筑行业,每次出去打工3~4个月,每年累计打工时间9个月左右。果树农忙时回家 料理果树,果品收获后为卖得好价钱而亲自四处营销。
因此,无论在外打工还是在家营生,很少有时间陪伴、照顾年迈的父母。妻子YJC— M,48岁,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在本地一些加工企业兼职打工赚取一些收入,供养两个孩子在外住宿上学。一对老人平时自己照顾自 己,除非重病在床,儿女们请假回家或中断打工来照顾老人,否则,老人也不会同意他们留在家里照顾自己。
I. 请问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农民养老,应该政府和自己的儿女双项负担。
现在的农村老人大多数是30.40.50后,年轻时正是解放初期,普遍吃不饱穿不好,干力气活。种地没有机械化,全凭推拉担抬。
秋后收玉米棉花地瓜干,以生产队为单位先交足公粮农业税,然后剩多少再分。
天天有活干,月月不得闲,冬天风雪中,翻整大寨田。修路筑坝干,挖塘打机忙。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再下手。年年如此。
我和对象结婚后。生了两个闺女,正赶上计划生育,我对象怕我影响身体健康不能干活,他抢先做了绝育手术。都在生产队干到1982年,土地承包到户,各人收粮交公粮交农业税,后来统称统筹费。2004年开始停交统筹费,2012年开始入新农保,我57岁,每年交一百元,交了三年60岁,每月领70元每年每月长五元,今年我68岁,每月领125元。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老人这几年每月80元,这200多元钱节约够吃油盐菜,生病就没钱了。
农村绝大多数同龄老人和我差不多一样情况,我们不比工人、教师、干部退休金,国家和政府只给老人每月四、五、六百元养老金就可以,有特殊情况不够花,有子女的再难也要照管,这样能给子女减轻点负担。
J. 建议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村部做涉老化改造,农村养老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
我认为这样的建议也是一个十分好的问题,因为养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十分重视的问题,因为在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时间去陪伴我们的父母,或者说在有些时候我们暂时没有能力去赡养我们的父母。一些老人经常都会住在农村,这对这些老人来说可能在农村的生活就是一个十分无聊的生活,甚至有些老人在农村都没有固定的住所,吃住都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多回家去看一看,因为家中的父母已经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我们有义务让我们的父母过上一个比较好的生活,如果说暂时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的话,那么我们一定要做到的事情就是要常回家看一看。我们的父母不希望孩子为他们带来什么回报,他们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常回家看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