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如何补交
其实相对应来说,不管是事业单位还是一般职工在缴纳养老保险的时候,这个都是必须缴纳的,而且不缴纳的这种情况下就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事业单位如果没有很好的进行缴纳养老保险,这个时候需要到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然后进行工会申报,这个时候如果打算补缴养老保险,只需要提交本人的有效手续,然后到养老保险局的事业科,然后查询你名下的这种信息,然后找到这种银行卡到那里进行补缴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如果欠费年限比较长是有滞纳金的。
❷ 以前在企业工作,现进入事业单位工作,养老保险要补交吗
养老保险能补缴,退休后补缴即可。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15年。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延长缴费5年后仍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补缴至满15年。
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已办理退休手续;
2、所在单位和个人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并履行了养老保险缴费义务;
3、个人缴费至少满15年。
❸ 事业编养老保险补缴问题
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中间中断过可以补缴,也可以不用补缴,累计交满15年即可。
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才自动发生作用的。所谓"完全",是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脱离为特征;所谓"基本",指的是参加生产活动已不成为主要社会生活内容。其中法定的年龄界限才是切实可行的衡量标准。
同时被保险人只有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即:
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已办理相关手续;
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准后的次月起,方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及丧葬补助费等。
养老保险不足缴费年限的补缴:
须填写参保人员补缴申请表,送市社保中心领导审批后,到市社保中心稽核科窗口打印缴费核定通知单,然后到相应的地税办税服务中心办理缴费手续。
1、补缴超龄养老保险费的计算办法:
调入时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12(月)×(30%+超龄年限×1%)×超龄年限。
超龄年限=调入时实际年龄-规定年龄。(超龄年限中的月份数,6个月以下的按半年计算,7个月以上的按一年计算)
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年龄:
获得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的人员:男50周岁、女工人40周岁、女干部45周岁;
获得初级职称和未获得职称的人员:男45周岁、女工人35周岁、女干部40周岁。
2、补交时须提供:
劳动或人事组织部门的调令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职称证书;
军人配偶在异地参加养老保险且按规定将养老保险转移到军队,须提供:退出现役军人《干部调入申报户口证明信》复印件、军人配偶调入本市的调动手续原件与复印件、军人配偶本市户籍证明复印件。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❹ 事业单位临时工如何补缴养老保险
事业单位临时工补缴养老保险步骤:
首先需要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其次,缴纳养老保险从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缴纳(想要补缴之前的需要和单位和社保部门协高);
第三,事业单位临时用工人员也应为用人工员缴纳养老保险并签订劳动合同.参见<劳动合同法>
(一)聘用人员是“指机关事业单位中除国家公务员、劳动合同制职工以外,并签订临时聘用合同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人员”。
用通俗的话说,聘用人员就是指正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临时工,包括计划内临时工和计划外临时工,既包括签订了聘用合同的临时性用工,也包括没有签订聘用合同但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临时性用工。
《事业单位聘用养老保险的有关政策暂行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本办法自2003年6月1日生效。根据这一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应从2003年6月1日起正式为聘用人员办理参加养老保险手续,延期办理的应从2003年6月1日起补缴养老保险费。
按照有关规定,凡机关事业单位中男不满60周岁、女不满55周岁的现在岗工作的聘用人员都可以参加养老保险。
机关事业单位为聘用人员办理参加养老保险手续时,需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提供被聘人员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由被聘用人签字的工资发放清单,有聘用合同书的还应携带合同书。
(二)聘用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基数:
为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实发工资。月平均实发工资低于上年度当地职工月社会平均工资60%的,按月社会平均工资的60%缴纳(如:某聘用人员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400元,我省上年度月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1077×60%=646.2元,那么该聘用人员的缴费基数为646.2元);月平均实发工资高于上年度当地职工月社会平均工资300%的,按月社会平均工资的300%缴纳。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❺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如何补交
您好,如果您之前有单位给您交过,那么到了新的单位,中间间断过的,当然需要您自己补交后单位才能给您继续交。
但如果您之前没有交过保险,这个单位是第一次给您交,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❻ 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退休的职业年金是按工龄发吗
职业年金作为机关事业单位的补充养老保险,退休时并不是按照工龄计发的,而是按照养老金总额除以相对应的计发月数,领完相对应的计发月数以后不再领取,不像基本养老金那样是属于终身领取。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
综上所述,职业年金作为机关事业工作人员的补充养老保险,在今后办理退休时不但要领取基本养老金,同时还要领取职业年金。职业年金并不是按照工龄来计发,而是按照个人账户资金总额除以相对应的计发月数,领取完相对应的计发月数以后不再领取。
❼ 事业单位能不能补交养老保险
您好,2008年后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为一年,人事争议的仲裁时效为60日,2008年以前劳动、人事争议的仲裁时效均为60日。您的情况可能已超过仲裁时效了,仍然可以提起仲裁、诉讼,但请求将得不到支持。
您只能和单位协商,要求单位补交或适当折现补偿,看单位是否同意。
您已参加过社保,若单位不同意交,您可以持原单位的解除劳动关系通知自行到当地社保局以个人身份补交养老保险。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❽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补缴
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区别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简单来讲,我们看到的学校、医院等这些带有固定编制,和具备公益性质的社会机构,就是属于事业单位范畴。
很多同学比较关注的是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之间的区别,这需要从二者的整体特点上来看。首先,看二者的定位:
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多具有强制力,其人员工资来源多为财政拔款。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仲裁。
事业单位考试目前尚无全国招考,多为全省市和县级统一招考,一般是各个单位单独发公告招考。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职位按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于具职位特殊性,需单独管理的,可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公务员考试国家每年一次,各省、市一般每年一招考1次,有的2次,个别单位如警察招考可能单独举办。
简单来讲,公务员算是嫡系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而事业单位则是辅助政府工作的一些单位部门,但都有国家指定的编制,享受国家的财政拨款下发工资或者补贴。在这里还要补充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单位,也就是参公单位。
全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是政府委托或受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是事业单位的一种,单位的管理制度参照公务员管理,但人员属于事业编制,而不是公务员编制。
参照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工勤除外)与公务员的区别,我们认为主要是人员使用的编制不同,公务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参照管理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现在公务员编制少,但是需要公务员编制的工作却多,所以就有了参照公务员编制,其他的如工资福利待遇、日常管理等,都是执行《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政策的规定。由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分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和差额拨款单位,各政府委办局都是财政全额拨款。
一般而言,就行政职能和福利待遇来讲,整体上时公务员单位>参公单位>事业单位。但是也并不是意味着所有的单位部门都是这样,其实和当地的财政状况以及各单位的性质、事业单位的收益等多方面共同决定的。所有,不能片面的认为公务员单位一定会比参公或者事业单位更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❾ 为什么将企业年金制度作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一种补充
将企业年金制度作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一种补充的原因是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基本养老、企业补充养老和个人储蓄性养老组成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其中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归入第二支柱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进行首先拓展。
年金源自于自由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是一种属于企业雇主自愿建立的员工福利计划。即由企业退休金计划提供的养老金。其实质是以延期支付方式存在的职工劳动报酬的一部分或者是职工分享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