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指数的计算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指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人员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称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它是由参保人每年的缴费基数除以当地上年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得出缴费当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如此每年计算一次,到退休时,把每年的缴费工资指数相加,然后再除以实际缴费年限得出的。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2. 企业职工养老金缴费指数计算
养老保险平均缴费指数是计算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的重要参数之一,和养老金待遇成正比。
除了平均缴费指数,退休地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累计缴费年限、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和退休年龄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等也是计算养老金待遇的主要参数。
这些因素中,平均缴费指数、退休地区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和累计缴费年限对养老金待遇的影响更大。
[例一]
灵活就业人员赵女士,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15年,前13年一直按最低缴费指数缴费,缴费基数是社平工资的60%缴费,后2年按社平工资的100%缴费。
那么她退休时的历年平均缴费指数
=所有月份缴费指数之和÷所有缴费月数之和
=(0.6×13×12+1×2×12)÷15×12
=0.6533
[例二]
企业职工赵先生,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月数为300个月,其中120个月缴费指数为0.6324,100个月缴费指数为0.7785,80个月的缴费指数为0.8391,那么他退休时的历年平均缴费指数
=所有月份缴费指数之和÷所有缴费月数之和
=(0.6324×120+0.7785×100+0.8391×80)÷300
=0.7362
以上介绍的是计算基础性养老金待遇所使用的缴费指数,而计算过渡性养老金视同缴费年限对应待遇的缴费指数,则比较复杂,全国并不统一。绝大多数地区采用的阈值是1.0~1.4,以地方相关政策和文件为准。
3. 郑州教师养老金缴费指数算法
摘要 基本社会保障分成5个等级,公务员、事业单位、城市职工、城镇居民、农民,各个不同类别的人退休后的保障力度也不同,但在同一分类里,退休金的计算方式确实大同小异。“双轨制”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金一般为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总额的70%~90%左右,教师为100%,不同省市根据经济情况的不同略有调整,但大体不会相差太多。
4. 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指数
14年的缴费是按12年的社平工资缴费的社保年度是每年的7月之下一年的6月待7月份社平工资出来再多退少补。所以如果是按百分之百缴费的话系数就是1了。
5. 退休养老金的 平均缴费指数是如何计算的
(1)平均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月数+实际缴费指数之和)÷(视同缴费月数+实际缴费月数)。
(2)视同缴费指数。分为一般人群和特殊群体。
①一般人群,即1993年底前参加工作,1993年底前已按规定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并缴费的参保人(含1993年底前调到企业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安置到企业的复转军人)。
视同缴费指数按1993年底前参保所在统筹区分别计算,其中:市本级统筹区为1.201,花都统筹区为0.962,番禺统筹区为1.305,增城统筹区为:1.021,从化统筹区为:0.772
②特殊群体,指1994年1月1日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前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的,由本省安置到企业的复员转业军人、流动到企业的原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改制前参照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计算公式:
视同缴费指数=本人复员转业、单位改制或离开原单位前12个月月平均基本工资÷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计算结果大于3.0的取3.0。
(3)实际月缴费指数计算。
实际月缴费指数=本人月缴费工资÷上年度全省职工(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4)补缴年限的指数计算。
补缴应参保未参保期间或中断缴费期间所欠养老保险费的,补缴年限的指数计算公式:
补缴年限的指数=补缴时计征的月平均缴费工资基数÷补缴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计算结果大于3.0的取3.0。
6. 个人养老金账户有25万估计养老金缴纳指数应该是多少
养老保险的缴费指数,是你的当年缴费基数除以当地上年社平工资,每年你的缴费基数与社平工资都不一样的。但是从你的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余额有25万,估计平均缴费指数有2.5左右。(如果是北上广大城市,因为社平工资高,则你的平均指数达不到2.5;如果是欠发达省份,则平均指数超过2.5)。
7. 养老金的平均缴费指数是什么
法律分析: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指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人员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称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它是由参保人每年的缴费基数除以当地上年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得出缴费当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如此每年计算一次,到退休时,把每年的缴费工资指数相加,然后再除以实际缴费年限得出的。1.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才自动发生作用的。这里所说的“完全”,是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脱离为特征的;所谓“基本”,指的是参加生产活动已不成为主要社会生活内容。需强调说明的是,法定的年龄界限(各国有不同的标准)才是切实可行的衡量标准。2.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3.养老保险是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达到保障的目的。养老保险是世界各国较普遍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十三条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第十八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8. 养老保险“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怎么算
1,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指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人员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称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它是由参保人每年的缴费基数除以当地上年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得出缴费当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如此每年计算一次,到退休时,把每年的缴费工资指数相加,然后再除以实际缴费年限得出的。
2,例如:根据上述公式,全省2013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实际个人缴费基数为2000元,全省2014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500元,实际个人缴费基数为2200元,则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2000/4000)+(2200/4500)】/2。
3,你理解有误,计算也不准确。2000元为缴费基数:2000x0.3=600元,缴费就是600元。如果当地最低缴费基数低于2000元,你就缴纳600元,如果高于2000元比如2500元,2500元的缴费就是750元。 这个最低缴费基数就是缴费比例60%,换算成缴费指数就是0.6。
人社部规定社保缴费不能低于当地缴费基数的60%,不得高于300%。也就是你说的0.6、3
(8)郑州养老金缴费指数是多少扩展阅读
养老保险
是以老年人的生活保障为指标的,通过再分配手段或者储蓄方式建立保险基金,支付老年人生活费用。它的实施具有以下作用:
有利保证劳动力再生产
通过建立养老保险的制度,有利于劳动力群体的正常代际更替,老年人年老退休,新成长劳动力顺利就业,保证就业结构的合理化。
有利于社会的安全稳定
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人数也越来越多,养老保险保障了老年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等于保障了社会相当部分人口的基本生活。对于在职劳动者而言,参加养老保险,意味着对将来年老后的生活有了预期,免除了后顾之忧,从社会心态来说,人们多了些稳定、少了些浮躁,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各国设计养老保险制度多将公平与效率挂钩,尤其是部分积累和完全积累的养老金筹集模式。劳动者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数额,与其在职劳动期间的工资收入、缴费多少有直接的联系,这无疑能够产生一种激励劳动者的职期间积极劳动,提高效率。
此外,由于养老保险涉及面广,参与人数众多,其运作中能够筹集到大量的养老保险金,能为资本市场提供巨大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实行基金制的养老保险模式,
个人账户中的资金积累以数十年计算,使得养老保险基金规模更大,为市场提供更多的资金,通过对规模资金的运营和利用,有利于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在中国,90年代之前,企业职工实行的是单一的养老保险制度。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
9. 养老金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到底是什么
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最低下限为0.6,最高上限为3。
例如:根据上述公式,全省2013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实际个人缴费基数为2000元,全省2014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500元,实际个人缴费基数为2200元,则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2000/4000)+(2200/4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