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调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标准,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这对于我国的那些退休人员来说,影响肯定是有的。按照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尤其是针对退休员工来说,国家民政部出台这样的调整政策,对于这类人群的退休后生活产生了极大的保障力度。那么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之后,将会有哪些大的改变呢?
除了高龄人群,针对企业军转干部也进行了倾斜调整。对于那些企业退休军转干部,他们每月领到的基本养老金水平经过这次调整之后,没有达到所在城市调整后企业养老保险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的,那就要按照当地政府企业养老保险,人均基本养老金标准进行发放。
总结综上所述,关于对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的政策,一些受惠群体的感受恐怕是最真切的,但我们需要了解到的是,在基本养老金调整的背后,是各级政府精打细算换来的结果,这充分体现了大国账本里的民生温度。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民众党最基本生活,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得越来越明朗。
② 养老金大改革,2021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又会怎样调整
大家好,我是潘元利,感谢您阅读我的文章。目前已经是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了,很多退休老人就开始关心2021年退休老人的养老金还会继续上涨吗?而且特别在意企退人员的养老金能多涨吗?
明年企退人员的养老金可以多涨吗?
按照这几年的惯例,大部分省市都会让企退人员和事退人员同步上调养老金,然后按照控高提低的原则,最终由于企退人员的平均养老金较低,最后在上调的时候能够得到一定的照顾,也能够实现企退人员多涨一些。
还记得今年上调养老金的时候,很多人感觉上涨5%实在是太少了,与其让养老金涨还不如控制住物价不涨。那今年物价已经控制住不涨反而回落了,是不是预示着养老金可以不涨了呢?
③ 2022年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有变,具体有什么变化
摘要 您好亲很高兴为您服务,感谢您的耐心等待。2022年即将到来,养老金的领取也发生了重大的调整,那就是都将通过社保卡来发放。除了发放方式的改变,当然养老金的发放金额也会有所上调。
④ 新的一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迎来重大调整,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养老金调整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领取方式,原先是存折和银行卡,现在要变成社保卡;二是社保卡办理问题,以后会推广异地办理和网络申领电子卡;三是养老金额度问题,刚退休的人受到计发基数影响,可能会有所延迟。各地区额度提升,能领到更多养老钱。
现在国内老龄化加重,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养老也成了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按照各地公布消息,新调整里包括额度变化,有些地区能领到更多钱。这一点主要是看当地政策,各地生活条件和发展水平不同,额度高低也有不同。总得来说,现在国家保障越来越好,养老体系也越来越完善,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⑤ 2022年1月起,养老金将有5大调整,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养老金的认证方式已经出现了变化。
以前人们领取养老金可以通过不注销户口,瞒报老人的确实情况,继续领取该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但是现在这种办法已经行不通了,因为养老金的认证方式已经做出了改变。对于的人用一系列办法伪造相关信息骗取养老金的行为,也很难在这一次养老金认证调整方式改变以后获得,因为目前养老金的领取需要进行人脸识别认证。
第五,对于高龄的老人,他们能够获得一些补贴。
每个地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高龄老人,比如说70岁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80多岁的,这些老人他们能够获得多一点的补助。
⑥ 今年已有10余地上调养老金,养老金上调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中新经纬客户端梳理发现,自2021年起已有10余地宣布上调养老金。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1月1日以来,已有甘肃、山东、江苏、长沙、厦门、宜兴、福州、泰安、连云港、淳安等10余地上调城乡居民养老金。
甘肃2021年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省级基础养老金在原每人每月15元基础上增加5元,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达到113元。5月底前将补贴资金全部拨付到位,确保在6月底前将调整增加的基础养老金足额发放到位。
此外,山西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自2021年1月1日起,在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上,实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年缴费档次设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5000元五个缴费档次。个人缴200元政府补贴70元、缴500元补贴120元、缴1000元补贴200元、缴2000元补贴360元、缴5000元补贴600元。
2月26日,人社部部长介绍说,我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99亿人,全国所有省份都实现了省级养老基金的统收统支。建立退休人员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惠及超过1.2亿退休人员。为近1.7亿城乡老年居民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
近年来,我们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框架下系统谋划、整体设计第三层次制度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初步思路。总的考虑是,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出。
⑦ 养老金上调最新消息:关于养老金问题解读:官方怎么说
【消息】
广东:3日,笔者从省人社厅获悉,按照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工作部署,从2017年1月1日起,广东省再次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11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20元。各地从7月起按新标准发放,1—6月调整提高的部分于7月底前补发完毕。
河北: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人社部、财政部要求各地对调待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进度、资金保障等作出周密安排,将调整方案报送人社部、财政部审批后组织实施。人社部、财政部将加强工作调度,指导地方尽快将增加的养老金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金维刚分析,调整的时间从2017年1月1日算起,预计可在9月底之前发放到位。
河北省2017年养老金计算公式:
调整养老金计算公式:个人养老金数额=老年养老金+劳动退休金+个人储老金
月老年养老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年龄补贴率×(个人年龄-65)+劳动补贴率×个人累计缴费年限]
月劳动退休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劳动退休金百分率×个人累计缴费年限
月个人储老金=个人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的110%÷(76-个人实际退休年龄)÷12
【官方】
人社部:事业单位人员违纪养老金待遇会降低
日前,为从严管理干部,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处分工作,人社部日前发布通知,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中的部分问题进行明确。通知强调,已经退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涉嫌违纪违法的,不再作出处分决定,但应当立案调查并按程序作出调查结论,并明确其应受处分的种类。
而此前的规定并未明确要对全部涉嫌违法违纪退休人员立案调查及其应降低的福利待遇。
通知中指出,已经退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涉嫌违纪违法的,不再作出处分决定,但应当立案调查并按程序作出调查结论,明确其应受处分的种类。对于应当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的,其养老保险等相应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
记者了解到,有关规定表明,给予降低岗位等级处分的,未重新明确执行退休待遇职务层次(技术等级)的,从审查结论作出的次月起,按12%降低基本退休费,补贴按低一个职务层次(技术等级)确定,今后调整退休费时,按原执行退休待遇职务层次(技术等级)低一个职务层次(技术等级)的标准执行;
重新明确执行退休待遇职务层次(技术等级)的,按降低后的职务层次(技术等级)确定基本退休费和补贴,今后调整退休费时,按降低后职务层次(技术等级)的标准执行。
对给予开除处分但未被判处刑罚的,从审查结论作出的次月起,按25%降低基本退休费,补贴按最低职务层次(技术等级)确定。今后调整退休费时,按最低职务层次(技术等级)的标准执行
【探讨】
养老金改革争议趋明朗 个人账户不扩大
自从28年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尝试引入个人账户以后,关于个人账户的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这些年来,个人账户“存”还是“废”、“做大”还是“做小”、“做实”还是“做空”的争议并未因中央文件的屡次拍板定案而消弭。相反,种种分歧仍或明或暗地存在于理论和实践层面中。
2013年1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做实个人账户试点”改为“完善个人账户”后,业内在完善个人账户的路径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争议的核心是个人账户是否要转为名义账户以及是否需要扩大个人账户。
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经过两年多的激烈争议之后,个人账户的改革路径逐步明朗:个人账户不再做实,将8%的个人账户作为个人权益记录的方向正在赢得更多共识。但业内人士预计,完善个人账户的方案要待十九大之后才能确定。
个人账户不扩大
“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在现实中遇到的困境是,由于地区发展严重失衡,欠发达地区的个人账户很难做实,并且由于投资效率低下,沿海发达地区虽然可以做实,但是不愿意做实。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完善个人账户取代了以往的做实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的争议也迎来了第四次高潮,此次争议的焦点是,是否实行名义账户、是否扩大个人账户比例。
这场争论从2014年末开始,时任财政部部长的楼继伟认为,做实个人账户已经无法持续,名义个人账户(NDC)是下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可选择的模式,他支持扩大个人账户的改革方案。
知情人士表示,财政部曾对28%、16%、8%的名义个人账户均做过测算,扩大个人账户的目的是提高养老保险制度激励机制,增加可持续性。
包括宋晓梧在内的一批社保界学者、官员则反对扩大个人账户,尤其是反对没有任何社会共济性的零统筹“全账户”。
宋晓梧认为,在我国一次分配差距已经过大的情况下,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公平、共济性的原则不能偏离,坚持缩小而非扩大初次分配差距的方向不能偏离。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上述研讨会上表示,在多层次制度体系中,公共养老金必须由政府参与并扮演信用担保人角色,切实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让人民始终对其充满信赖;所谓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因与公共养老金制度追求的社会公平存在价值冲突,应当淡化。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教授朱青认为,建立个人账户制度的初衷有两个,一是引入个人缴费,二是积累养老保险基金,提高储蓄率推动经济增长。
他表示,扩大个人账户的倡议者参考住房公积金是不合适的,因为住房公积金是短期可以受益的制度项目,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长期的制度,参保者至少要在35年后才能享受待遇,住房公积金和基本养老保险两者是具有不同属性的,不能简单借鉴,所以不建议扩大个人账户的缴费规模。
知情人士表示,中央高层采纳了坚持养老保险公平共济性的建议,“多缴多得”最近这一两年间也淡出了中央文件。
虽然扩大个人账户不是未来的改革方向,但名义账户却成为解决当前个人账户空账的一剂良药。
名义账户制度的学名为“名义缴费确定型”,其本质有两点:在融资方式上实行现收现付制,在给付方式上采取缴费确定型。简而言之,就是以后个人账户中没有真实资金,而是对个人缴费进行记账,把缴费和收益都计入账户,作为未来发放的依据。
宋晓梧表示,目前优选方案仍是保持现有统账结合制度不变,但基于做实个人账户现实困难,把现在职工缴纳的8%个人账户改为名义账户将达到平稳过渡的效果,并保证制度的社会共济性。
名义账户意味着,未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将不再做实而只是作为个人参保缴费的权益记录,养老保险基金名副其实地回归现收现付制。
个人账户走向名义账户是一个向现实妥协的结果。名义账户虽然可以将空账合法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政负担,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个人账户私有性质与社会统筹共济性之间的矛盾。
宋晓梧表示,他一直反对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引入个人账户,多年来在个人账户改革实践中坚持做实做小的原则,此次建议对8%个人账户实行名义账户制度,是考虑到维护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所做的妥协。他说,如果个人账户能够缩小到5%,那么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共济性的效果会更好。
⑧ 养老保险制度有什么重大消息了
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突破了2.3亿,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突破1.5亿,占总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0.8%。看到这组数字,你是不是立刻想到养老问题!
老龄化日益加剧,咱爸咱妈的养老有保障吗?如何保障所有老年人老有所养?
日前,人社部召开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透露了一个重大消息,养老保险制度明年有重大调整!具体是啥?一起来看!
下一步,将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深入实施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落实完善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和确定机制的政策措施。巩固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对贫困人口实施更加精准支付的政策。研究制定城乡居民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和职业年金基金管理相关政策。